一到六年级关于节日的古诗(关于端午节的古诗100句)
一、关于节日的古诗
1、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2、人今巳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6、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晨。
7、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
8、“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9、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0、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11、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12、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13、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14、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5、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16、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17、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18、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19、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20、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二、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1、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2、“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3、“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4、一二班的小豆豆,不仅抄写了古诗,还配上了插图呢!
5、Cindy妈妈:硕士毕业,热爱学习,乐于分享学习笔记。
6、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7、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8、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9、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10、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1、“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12、“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3、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4、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5、王安石(宋)《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6、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17、二月春雨过后,花儿半开。元宵远去,社日新来,花树新开,燕子归来,何必要不开心呢。从此只好好报答天地赐予的美景,和儿女承欢膝下,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18、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19、民间认为,寒食节来源于对介子推的纪念,其淡泊名利、宁死不屈、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受到推崇。
2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一到六年级关于节日的古诗
1、《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4、除日(农历年尾最后一天)
5、除夕之夜,诗人还在旅馆中,还在外漂泊。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关于七夕节的诗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8、嘉祐七年(1062),作者在凤翔(今陕西凤翔)判官任上“岁暮思归而不可得”,便写了一组回忆四川除夕风俗的组诗寄给兄弟子由。组诗共三首,此为其中第二首。诗以惜光阴为主旨,构思新颖。作者从朋友离别时留恋惜别徘徊不舍起笔,作为下文的对照,然后笔锋一转入正题。朋友走了,尚可回来;时光一去,却无法追回。它无影无踪,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已追逐江水奔向大海一去不回了,还是乘邻舍酒熟、猪肥,痛饮自慰吧。旧岁刚去,新年又将向人们告别,于是诗人劝慰兄弟:光阴既去,就不要老想着往事,那样只能令人衰老。作者在表达思亲的同时,希望兄弟抓住现在,珍惜光阴,不要为往事忧伤,洋溢着对兄弟的一片深情,并富有哲理色彩。
9、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10、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2、那知孤馆客,独抱故乡愁。
13、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14、重九逢雨,佳期登高遇阻,只好留在院内观赏菊花和院外的雨景。此事虽属遗憾,但面对满院清香的秋菊,亦另有一番情趣,于是诗人又释怀而喜,并想象那位神女也想来院中赏菊而预先布云播雨。诗人善于自我安慰的微妙心理和情绪变化,尽寓于这看似平淡的景物描写之中,写来几乎不露痕迹,十分清新自然。
15、前不久我们度过了清明节,那么有没有人深入思考过,为何一到清明节就能朗朗上口而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样的诗句,因为在大部分人的记忆中,提到清明自然而然联想到了这句诗,这是因为千百年来这些和各个节日相关的古诗词一代一代源远流长下来。
16、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7、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18、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19、“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20、“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四、六年级下册关于节日的古诗
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道尽了少男少女之间爱情的甜蜜与美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言尽了这世间爱情的真谛。
2、长恨歌白居易(描写七夕节)
3、清明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此天清地明之时遥祭先祖,又何尝不会生出一些慨然之意呢?
4、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在《全唐诗》中与寒食节相关的诗至少有400多首,韩翃的这首独占鳌头。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6、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7、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8、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9、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即事
1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即事
12、静夜思李白(描写中秋节)
13、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4、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1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6、春城无处不飞花,
17、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18、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19、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0、清明是古人出游踏青的日子,“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真实再现了唐代人清明时出游的情景。
五、关于节日的古诗10首
1、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2、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译文:五月初五那一天是端午节,你送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又在万里之外的遥远之地。 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岂料三湘相隔又如此遥之可及。
5、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想起那相隔遥远的亲人,都会暗自神伤吧。
7、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8、(2)杜牧(唐)《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9、“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10、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
11、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12、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
13、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时年诗人在成都浣花溪。寒食节,诗人外出赏景。前四句写景,一派宁静田园风光;后四句写人,农家待客一片热诚。全诗表现了诗人和村邻田父间亲切、随和的关系。
14、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15、描写春节的——《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元宵节的——《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描写元宵节的——诗曰——唐·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描写寒食节的——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描写清明节的——《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端午节的——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8、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19、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20、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