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我善养吾浩然之气129句)
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师:这都是大家理解的“至大”,接下来我们来理解“至刚”。
2、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3、(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您擅长哪一方面呢?”
5、公孙丑:历尽艰辛不改气节,难得!
6、孟子说:“这很难说透,这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损害它,那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这种气,要配上最佳行为方式和正常的道路,如果不是,就会泄气。它是集聚最佳行为方式在心中所生起的,不是凭偶然的最佳行为方式所能获取的。行为中有不满足于心的,就会泄气。
7、“气”这个字在传统医学/文化里极其复杂,孟子自己也很难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难言也”,于是根本就没有解释到底什么是“浩然之气”,只是说有正义、仁义、道德的话就会从心底里生发出来一种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浩然之气”。
8、(33)淫辞:夸张、过分的言辞。
9、曾经有一个叫曹交的人慕名前来拜访孟子,他问道:听说您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是真的吗?孟子说:是的。曹交反而更加疑惑地问:据说文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如今我有九尺四寸高,只会吃饭,这样怎么能够成为尧舜呢?孟子回答道:这有什么难的呢?只要去做就行了。他又说,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和悌罢了。你穿尧的衣服,说尧的话,做尧的事,你便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在孟子看来,人不应当有不能胜任之忧,很多时候,只是不去做罢了。孟子认为,养浩然之气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那些做不到的人只是以不能做到为借口而自我否定、早早地放弃了。
10、孟子的弟子公孙丑曾问他:“老师您擅长些什么呢?”孟子的回答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孟子最富创造性的见解之它所代表的刚毅正大、勇担道义、自强不息的内涵,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拼音): hào rán zhī qì
12、人类若是无法感受到存在于周遭的人或物之间的连结性,就无法健康的活下去,抑郁孤独直至自残。反之,即便是最无精打采的人,一旦体验到与其他人的共鸣,就会充满活力。故而,我们经验里的“元气不足”的状态,正是指得周遭世界的连结状况不佳,而“活力十足”,则是与周遭世界连结良好。
13、生:气者何也?如海面之浩瀚无垠,如洪水之势不可挡,如水域与气流涵养天地。
14、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拔起它们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我疲累之极啊,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干枯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不给作物除草的人;帮助庄稼生长的,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15、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16、——王志民《七篇解读》(公孙丑篇)
17、师:既然“浩”与水有关,我们再去看看古代典籍中关于“水”的描述。请同学们齐读。
18、这段古文衍生出一个成语:浩然之气。
1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指的是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其出自《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孟子认为这种气,极端浩大有力量,所以就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滋养它而不加以伤害。
20、曰:“志壹(20)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在人性方面,因袭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人性本善。(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孟子观点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不过他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商品经济的今天,都具有积极意义。
2、公孙丑说:“如果这样,先生就超过孟贲很多了。”
3、孟子认为,天地间自有一股正气,需要人们以宽广的胸襟和高尚的品行去涵养它。在今天,一个人心中有正气,就不会被邪气钻了空子;整个社会弘扬正气,歪风邪气就难以滋生。
4、生:我一些补充,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是人;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是理;走天下最宽广的道路,是义。
5、(38)穷:理屈,词穷。
6、传统医学里的“气”,也是极其复杂,宗气、营气、卫气、五脏之气等等概念,指向并不纯粹,好在我们脉诊可以直接把握到某几种状态,可以直言“气虚”、“气滞”、“气实”,并且用相应的方案处置后(补气、行气、泄气),身体会发生直捷的变化,症状改善之余,脉诊也会相应改变。
7、当然是孟子了。因为孔子是大圣人,他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人,只能排在老二的位置上了。所以叫做亚圣。
8、(25)非义袭而取之也:不是外在的义侵袭心而取得的。此句中的“义”指外在、客观之义。
9、师:其他同学有不一样的吗?
10、孟子认为,浩然之气要符合道义,也是勇担道义之气。“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假如没有道义的支持,一个人的气质自然会衰败,更谈不上养浩然之气了。培养浩然之气,就是要用正义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不做有愧于心的事。
11、孟子:这位苏大人,曾代表西汉王朝出使匈奴。因誓死不降,被单于流放到边境苦寒之地牧羊。十九年来,苏武风餐露宿,吃尽苦头,却始终握持代表汉朝的汉节,不曾向匈奴屈服。
12、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13、在孟子看来,养浩然之气不是神秘莫测的学问,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进行的切身实践。只要自尊自强、以道义作为人生的准则,自然能够涵养出浩然之气,自然能够刚毅果敢、威武不屈。
14、公孙丑:老师,“在汉苏武节”指的是啥?
15、孟子觉得大丈夫应该行天下正道,而这些纵横家不择手段、没有原则底线,“焉得为大丈夫”!接着,孟子提出了自己对大丈夫的标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生:我认为的浩然之气是在繁华的城市中,可以抵得住一切不必要的诱惑,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确定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17、生:“以直养而无害”意思是用正义去培养而不加损害。
18、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9、(5)北宫黝(yǒu):姓北宫,名黝,生平不详。
20、师:同学们可以先进行互相讨论。
三、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
1、“季子说”述及的传统医学,是季子视野里的传统医学!
2、师:如果把几位同学的发言的仿写的句子,放在一起,就构成了排比句,排比句有什么特点?
3、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意动用法。把……看成心外之物。
4、师:在第三章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5、(14)守约:得其要领,抓住关键。
6、生:气者何也?至大之莽苍也,至刚之本心也,浩然之气,气由天地而不馁。
7、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22)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23);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26)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27);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28)之者,芒芒然(29)归,谓其人曰:‘今日病(30)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8、(生阅读文本。寻找答案)
9、(24)集义所生者:是由内心义的凝聚而产生的。此句中的“义”指内在之义。
10、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11、师:只有正确地做事,做的才是正确的事。第一个金句出现了,也请大家记住。
12、孟子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孟子》共分7章:《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万章》、《告子》、《尽心》、《离娄》共计261篇。
13、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在人性方面,因袭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人性本善。(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孟子观点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不过他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商品经济的今天,都具有积极意义。
14、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山东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15、生:浩然之气好比海洋,这为至大。
16、生:我认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指的是在忧患中可以生存,在安乐中可以死亡。前面所说的“浩然之气”,以塞天地之间,忧患和安乐是天地之间常有的事情,塞于天地之间就是在天地中充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时在天地之间。
17、生:也可以是配义以道。
18、(20)壹:专注,专一。
19、“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
20、当然,脉诊得到的身体气虚与“浩然之气”还是有些差异,但与世界的连结状况却完全一致的(气虚则身体动力不足,与外界的连结状况不可能优良)。
四、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
1、(本文文字内容由我社编辑赵建新整理提供,摘自中州古籍出版社“国学典藏”系列丛书之《孟子》,梁涛注解)
2、(31)诐(bì)辞:偏颇的言辞。诐,偏颇,不正。
3、师:大家对此有很大的困惑。
4、“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诸子中孟子说的。
5、师:孟子的论辩长于譬喻,譬喻就是比喻,打比方,在我们的三段选文中,揠苗助长,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些都是孟子式的譬喻,说理非常透析,可谓化抽象为具体,同样,在2300年前,孟子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在议论文中更要汲取这样的营养。
6、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③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④而取之也。行有不慊⑤于心,则馁矣。”
7、 坚持经常,顺其自然。
8、对于浩然之气,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意思是,浩然之气至为广大、无比刚健,倘若能妥善地培养,可以充塞于天地之间。培养浩然之气,就是要树立一种勇敢无畏的凛然正气。
9、师:大家一起仔细阅读文本,在第二章、第三章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式?我们一起来齐读。
10、(13)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11、师:老师认为是这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是这句,我想请同学们为它进行完美的解释,有没有同学为此解析呢?
12、生:因为这是一个人具有的品质,是塞于天地之间。
13、培养浩然之气,要与仁义之心和道德修养结合起来,不培养仁义道德,浩然之气就会衰竭。
14、不动心。本章公孙丑首先提出了“不动心”的问题。不动心即内心不被人世的穷达祸福、沉浮变化所扰动,达到一种波澜不惊、宠辱皆忘的精神境界。这里的“心”是指经验心,而不是孟子别处所讲的道德本心。凡成就伟大事业者,都要做到“不动心”。孔子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说“四十而不惑”,“不惑”也就是不动心。孔子“四十不惑”,孟子“四十不动心”,至圣、亚圣的生命历程是相近的。孟子虽认为自己“四十不动心”,但又承认告子先于自己做到了不动心。在这里伏下一笔,暗示不动心实际有两种,一种是告子的不动心,一种是自己的不动心。但没有马上对两种不动心展开论述,而是将其留在了后面。
15、生:因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养”的对象。
16、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加冠礼。
17、生(多数回答):浩然。
18、(3)孟贲(bēn):古代勇士。
19、(7)不目逃:赵岐注:“刺其目,目不转睛逃避之矣。”
20、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读后感300字
1、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者,……也,表判断)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者,……也,表判断)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定语后置。应为“宋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之)人”)行有不慊于心。(介词结构后置。应为“行有于心不慊”)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结构后置。应为“舜于畎亩之中发”)
3、出自—春秋战国孟子《孟子》。
4、孟子说:“告子说:‘语言上没有得到,不要求助于心;心上没有得到,不要求助于气。’心上没有得到,不要求助于气,这是可以的;语言上没有得到,不要求助于心,这是不可以的。志,是气的统帅;气,则充实于身体。志到了哪里,气也随之到了那里。所以说:‘要把握住志,不要滥用气。’”
5、“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见《孟子•公孙丑上》。浩然之气:指浩荡博大、耿直刚强的正气。本句大意是: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可引用“善养浩然之气”形容某些杰出的人具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行,耿直的性格,刚强的意志,坚贞的气节等。也可用于表现某些人能坚持正义,决不动摇,面临严峻的考验仍胸怀正气,不可侵犯。
6、生:勿正勿忘,勿助长也。
7、人恒(过),然后能改:名次用作动词。犯过错。
8、(同学们思考并仿写,师巡回指导)
9、“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10、写这句话的作者是孟子,其中可以作为名句的有: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兼于心,则馁矣.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11、虽然对于“气”这个概念依然说不清道不明,但能有效指导临床,我们只能继续这么用。
12、指的是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其出自《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孟子认为这种气,极端浩大有力量,所以就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滋养它而不加以伤害。
13、“气”这个字在传统医学/文化里极其复杂,孟子自己也很难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难言也”,于是根本就没有解释到底什么是“浩然之气”,只是说有正义、仁义、道德的话就会从心底里生发出来一种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浩然之气”。传统医学里的“气”,也是极其复杂,宗气、营气、卫气、五脏之气等等概念,指向并不纯粹,好在我们脉诊可以直接把握到某几种状态,可以直言“气虚”、“气滞”、“气实”,并且用相应的方案处置后(补气、行气、泄气),身体会发生直捷的变化,症状改善之余,脉诊也会相应改变。虽然对于“气”这个概念依然说不清道不明,但能有效指导临床,我们只能继续这么用。
14、孟子说:“我知道语言的作用,我善于修养我的浩然之气。”
15、生:我感觉说得有些不太对。
16、公孙丑问:“既然说‘志到了哪里,气也随之到了那里’,又说‘要把握住志,不要滥用气’,这是为什么呢?”
17、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何谓知
18、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是因为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在心中有集义这件事而不要停止,心中不要忘记,不要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不要像宋人那样。
19、生:我所理解的浩然之气,就是直面人生,直面差距的勇气,何为直面人生,就如同陶渊明所说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平和与从容,还有就是赵州禅师的弟子曾问他:“四山相逼时如何?”他回答:“无出迹。”何为四山?就是生老病死。他的意思就是在生老病死面前,要平和地接受,不需要逃避。我认为这就是直面人生的勇气,何为直面差距?我认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世界上因为有差距才变得多彩,我们不需要觉得世界很不公平,要有一种从容和自我欣赏。
20、原文:(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师:大家会发现,老师列举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豁然”、“俨然”“怡然”,和题目中的“浩然”是不是类似呢?那么“豁然”如何解释呢?
2、(32)蔽:掩盖,掩饰。
3、师:还有一句:土地平旷——
4、师:对,整齐的样子。“怡然”呢?
5、强势的自我,阻碍气的沟通,当自我的主观色调比较淡泊时,气的沟通才会增强,这是为什么宗教修行的人在逐步打开自我的同时,会出现很多异于常人感受的原因。
6、生:“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地点:内蒙古赤峰市经棚一中
8、师:综合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了编者编选这三章的目的,它们是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这三则材料,如果排列组合的话,有6种组合方式,我们在课堂上已经分析了一种,其他五种,可以留为作业,大家分析每一种组合的内在逻辑关系。
9、(36)离:背离,偏离。
10、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3)远矣。”
11、公孙丑说:我大胆地问一下先生,您有什么擅长?这一问,还是针对“不动心”来的。在不动心这个方面,您讲了告子,您讲了您对告子的态度,也就是讲了他的不动心,那么您在不动心这个方面有什么长处呢?
12、孟施舍(11)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14)也。昔者曾子谓子襄(15)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17)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13、孟子说:“志专一时能鼓动气,气专一时也能扰动志。那些跌倒和奔跑的人,都是由于气,反过来扰动了他们的心。”
14、读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可以塑造高尚的人格,也可以说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15、用个很短的话说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然后孟子说,“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天下不想着帮助苗成长的人是很少的。“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认为去帮助苗成长没有什么用处,而放弃不干的人,就相当于是种地不锄草的人。“助之长者,揠苗者也”,违背规律像宋人一样去帮助成长,那就是拔苗助长的人。“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种拔苗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害了它。
16、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说的.(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季子,男,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原供职上海某三甲医院,于2013年6月起辞职探索自由执业之路,2014年11月,上海季建刚中医诊所获批成立!从求学起到现在,在中医路上行走第20个年头,一路坎坷,好在命运垂青,跌跌撞撞中误闯传统医学内室,见证中医理论的精妙,并能用疗效以确信。近年逐渐接受轮回思想,向死而生,勉力前行!鉴于传统医学在目前语境下式微之态以及自身话语混乱,发愿2014年起开始阐释中医经典并普及中医知识。擅长古针灸法:适用急慢性疼痛及促进系统康复。擅长整体疗法(手法):适用脊柱及四肢关节疾病(颈椎病、腰突症、膝关节炎等)以及脊柱相关性内科病症(眩晕、胸闷、咳嗽、痛经等)擅长经方医学:适用外感、内伤、妇儿。
18、在历史上,浩然之气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英勇不屈、舍生取义,涵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今天,浩然之气依然是我们不畏苦难、不受诱惑、顶天立地、刚正不阿,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于文博)
19、生:至大之气,如浩荡之水,纵横江海;至刚之气,如水滴穿石,刚毅顽强。气塞于天地之间,如水奔涌万里,滋润天地生灵。
20、(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1、强势的自我,阻碍气的沟通,当自我的主观色调比较淡泊时,气的沟通才会增强,这是为什么宗教修行的人在逐步打开自我的同时,会出现很多异于常人感受的原因。孟子说“养吾浩然之气”,显然他的经验体验出“浩然之气”需要养,在孟子的时代,养“浩然之气”的途径是仁义道德的优越感累积会加厚与社会的连结性,现代社会的“浩然之气”的培养,除了经济实力支撑起与社会良好的连结性,也可以通过放下自我(宗教修炼是一种途径)去实现与社会更好的连结。
2、投稿邮箱:11085841@qq.com
3、他的文章前襟如话,明白晓畅,而又寓意深远,真正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了复杂的道理。其形式上虽然没有脱离语录体,但相比之于《论语》有了很大的发展。
4、师:写的都很不错,给以上同学掌声。
5、(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6、孟子说:很难说清楚。这种气,至为宏大至为刚强,用正直来培养它而不加伤害,它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这种气,与义和道相互配合;没有义与道,它就缺乏力量。它是正义累积在心中而产生的,并非偶然的正义行为能够获取。如果行为有愧于心,它就会缺乏力量。”
7、师:大家对他的发言满意吗?
8、师:孟子在论辩中善于运用排比句式,早在2300年前,他以此来增强论辩的语势。如今,我们再写作中也要学会运用这样的句式。什么是至大,什么至刚,什么是塞于天地之间,这可以摸到呢?这样语句读起来都很抽象,大到底有多大?刚到底有多刚?塞于天地,这都是怎样的概念?请同学们从第二章和第三章中找到与“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对应的语句。
9、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途径与方法有:坚持正义,去除邪恶。用正义去培养浩然正气而不用邪恶去侵害它,就可以使浩然正气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实行仁义,修养道德。培养浩然之气,要与仁义之心和道德修养结合起来,不培养仁义道德,浩然之气就会衰竭。坚持经常,顺其自然。浩然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因此一定要在心中有集义这件事而不要停止,心中不要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