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下一句是什么诗句(明月出天山下一句是啥143句)

2024-01-12 09:36:16

一、明月出天山下一句

1、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2、这四句是什么呀?是点题呀!你看,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不就是题目的关、山、月嘛。而且还加了两个意向,一个是苍茫云海,一个是万里长风。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关,把这几个意象叠加在一起,一下子唐朝西北边塞苍茫雄壮的感觉,就出来了。那为什么一定是西北边塞呢?这就涉及到天山和玉门关这两个关键性的地理名词了。天山在哪儿啊?天山可不是今天新疆的天山啊,那是今天横亘在甘肃、青海两省的祁连山。因为这里,在秦汉时代本来是匈奴人的地盘,匈奴人管天叫“祁连”,所以祁连山翻译成汉语就叫天山。那玉门关又在哪儿啊?玉门关在今天甘肃的敦煌西北面,正当扼守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人们心目中中原和西域的分界线。

3、前四句紧扣诗题,勾勒了一幅“关”“山”“月”相互融合的边塞风光,壮丽辽阔。“明月出天山”,这一表述并不常见。在古文中,“海上生明月”之类的表述似乎更多,而“山出明月”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但联系下一句“苍茫云海间”,会惊奇地发现“云海”的缥缈迷茫与大海十分相似。诗仙在《关山月》的开篇第一句就将云月苍茫与雄浑的天山融为一体,意境浑融,而又富含新意。

4、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起句的场景这么壮阔,往下该怎么接呢,一般人还真驾驭不了,所以往往就会从写景转入抒情,但是李白不一样啊,他笔力雄健,接了两句更壮阔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从高高明月,写到了烈烈长风,“长风几万里”,这个数字太惊人了。所以南宋还有一个诗论家叫杨齐贤,帮着李白算算数,说玉门关到天山没有那么远啊,然后就猜,这几万里是不是不只从玉门关到天山,而是指从玉门关到月亮的距离呀!其实如果要这样论诗的话,就未免太死板、太老实了,漫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连白发都能三千丈,长风几万里就更是不在话下。

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7、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太白集》。

8、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9、气韵在六法里,实为是绘画的最高的评判标准,就如给绘画融入了生命,使其有了诗意和乐感。

10、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

11、一会儿,藏族少女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

12、关山月作者:李白年代:唐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关山月》。

14、紧接着两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一个“几万里”,便将范围进一步拉开。这里的“几万里”历代存有争议。有些文人认为此处的“几万里”指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而还有一种(我也更赞同这个解释),理解为征人感受到的一种距离。通过下文可以看到,诗歌有描绘戍客的思乡之情,他们身在边塞,感受到这浩荡的长风似乎从几万里外的故园吹来。由此一来,这前四句虽然是写景,但暗含的一些情感已经夹在字里行间表达出来了。

15、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16、一会儿,阴影分隔,乌云画出了泼墨写意的长卷……

17、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18、是“明月出天山”全诗:关山月李白唐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19、今天和大家分享李白的《关山月》:

20、一席茶馀话,十年萤雪功。

二、明月出天山下一句是啥

1、云之海,变换无穷的海:

2、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3、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4、古来人中龙凤分三品:一曰仙、二为圣、三称家,李白以“诗仙”誉世,想来不成“家”都不行。其以月为友,一生都默契着月之轨迹: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一生经历四个女人,开头和结尾都是宰相的孙女,中间是两个平民(其中一个看不起他),尽管其为人真情挚性,但到底是否付出过“爱情”却令人怀疑,因其未曾留下一首显著有关的爱情诗,而他将儿子起名为“明月奴”,也颇令人费解:苍茫云海间,对一个住在月亮上的诗人而言,他到底爱人还是爱月?凡俗身躯住着一颗宇宙游子的心,他一生能不远游么?若无漂泊,他还是李白么?苍茫云海间,但见一轮孤月随李白远游,而转身之际,原来这空酒杯、书上尘与心中事早经千古冷。

5、“月亮”线索指引读者走向一个更加真切的李白———这个住在月亮上的诗人。据对《全唐诗》的不完全统计,李白近千首诗中涉及月亮的有400多首,“月”的各类意象层出不穷,这些意象不仅是“自然月”的完美再现,而且具备着排山倒海的时间感和超重的宇宙意识,这是李白笔下月亮的超凡脱俗所在,相比“二十四桥明月夜”之类的人工道具,李白的月亮一出现就是八荒六合风起云涌,在宇宙背景下显示出神秘优美的阔大性、混沌性与清朗性,他将这三相混合的月光引照尘世,并在空间与时间的进出中切换自如。李白诗中,月亮不仅有着一种使动状态,更有着一种强大而神秘的能动性、主动性(宇宙本性),这二者纠合成李白诗歌的卓绝品质,也昭示出李白与月亮之间的那种亲密无间的神合关系。

6、李白从征人角度说出发,描写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

7、“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是“苍茫云海间”。

8、我就去这里和你们一起赚软妹币啦,谢谢喽~。婆频悄穆锤玩这里的朋友真的非常多,有时候一问就是在那里玩的。www.xpj10mg/?573html

9、⑥戍客:戍边的战士,可理解为征人。边邑,又作“边色”。

1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在中国诗歌史上,没有谁能够像李白这样,用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这样气势恢弘、苍茫无边、空灵清逸的意象。唐朝的风与月因为李白而分外迷人。读他的诗,总让人生平淡无奇的我们长久地沉醉在其中,不愿醒来。可以说,自李白横空出世,唐诗才进入一个瑰丽纷繁,大气磅礴的境界。

11、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12、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1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当你坐在山峰顶端看风景时,是否幻想过有朝一日能够乘坐一片云彩,直直的飞向那云海环抱的一轮皓月,或是与那位红颜知己飞越万水千山,直到白头到老。

14、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15、译文1: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16、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

1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8、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19、就算是真算里程,也不应该从祁连山往玉门关算,而是要算从中原到玉门关的距离啊!我们刚刚说过这个望月的戍卒身处极西边陲,他面向东方,不仅看见了天山上的月亮,还感受到了从遥远的中原吹过玉门关的长风,这是来自家乡的风啊,这就是“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背后其实还是思乡。

20、《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三、明月出天山下一句是什么诗句

1、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

2、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天山”,西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天山又叫祁连山。汉朝疏通了西域通道,西域成了丝绸之路的通衢大道。天下归一统,明月出天山。至此,西域纳入汉土,成了祖国

3、眼睛是魔术师的道具,天空是毕加索的画板。只要你想到的,都能在云中找到;只要你想到的,都会在云中出现,神奇啊!

4、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5、如大海的波涛,如丰收的棉田,如放牧的羊群,如袅袅的炊烟……

6、清晨,早早地起床,走进辽阔牧场,眼前,一匹枣红马在静静吃草,草地尽头,有牦牛群游荡。在草原与河流之间,有一丛丛绿色草包,我循着两只红脚鹬的尖鸣之声,踩着草包走进这片沼泽,一不留神,惊飞了两只黄鸭。忘情地观鸟,使我把来路也忘记了,只好深一脚、浅一脚拖泥带水地逃出湿地,浑身上下充满“湿意”。远山的积雪和山颠的云霞,被喷薄的朝阳洒上一层金光,回首,蓦然看见月亮还高悬天际,“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如诗?如画?也说不清了,景不醉人人自醉。

7、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

8、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9、④白登道:白登山的山路。白登山:位于今山西大同的东部。《汉书·匈奴传》曾记载:“匈奴围高帝(刘邦)于白登七日。”青海湾:即如今的青海湖。

10、③汉下:根据和后面的“胡窥”的对仗规则,汉应为名词,指代汉将,汉兵;下应为动词,可解释为“出兵”之意。

11、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西域雄奇壮美的风物符合了李白博大的胸襟和雄健的笔触,于是《关山月》诞生了。

12、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13、八世纪的一个夜晚,在中国西北的荒野之上,迎着天边的圆月,一名白衣男子牵一匹瘦马逆风而行,如在镜中。其时胸中涟漪酒意,雄风生,气壮如依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他写下了这首乐府: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他是李白。1300年后的今天,李白诗中的明月依旧照彻今人,“诗仙”却好似住进了明月深处,标志着唐诗精神永远的巅峰高度与透彻深沉,当中闪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魂。今人以浪漫主义或诗歌技巧的言辞来赞誉李白竟显虚浮,倒是当年陪伴李白仗剑江湖行的月亮,以及他诗歌中涌现的各种月亮,构成了一条隐秘的线索,暗示着月亮与诗人的关系,诗歌与人的关系。

14、这是李白的边塞诗,是唐代边塞诗中最神气的作品之一。

15、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16、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17、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18、下一句是:苍茫云海间。出处:李白的《关山月》。全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赏析《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

19、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戍客:指戍边的兵士。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20、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四、明月出天山 全诗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2、(译文)明月升上了天山,浮荡在那一片苍茫的云海之间。

3、这是一个硬汉版本的“海上生明月”呀!不仅宏大而且壮丽。月亮在天山上,那望月的人在哪儿呢?望月的人,应该身处天山的西边。为什么一定是西边呢,因为我们经常说月上东山,月出东海,月亮都是从东边升起的,望月的人看见“明月出天山”,那么他一定是身处天山以西,那可是远离中原内地的西北边陲呀!此时此刻,他面向明月、面向天山,其实就是在面向中原、面向家乡,一种思乡之情,已经在不言之中了。

4、将士的妻子还在高楼上,叹息何时才能见到亲人。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出自李白的《关山月》,也是本诗的第一句。《关山月》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6、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7、(注:“五月天山雪”是一句完整的诗句,但是不含有“明”字)

8、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10、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意为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出自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关山月》。

11、楼主你好诗歌全文如下:关山月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2、我们读“青青子矜,悠悠我心”,我们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我们读“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我们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我们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们读“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怎么样?我们是不是感觉到那些古典的浪漫、美丽和哀伤,比现代风,现代潮更强烈的,更经久不息的撞击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古典诗词的魅力!

13、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1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雄伟壮丽的天山,是新疆的象征,是各族人民的骄傲。

15、展开全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16、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17、“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18、一会儿,神话中八仙过海,何仙姑还抖动那水袖长衫;

19、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20、1古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关山月》,其下句是:”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2整首诗是:关山月作者:李白年代:唐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3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五、明月出天山的上一句是什么

1、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提到过玉门关的诗句有很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下曲》)等。

2、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望采纳,谢谢

3、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4、李白的边塞诗,善用丰富的想象,夹带大胆的夸张,描绘绚丽的色彩,颇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此外,李白善用意向,《关山月》中的云海长风,明月天山就是一个典例。李白对意向的组合具有很强的跳跃性,初读不易把握,但是细细品味却有独特风韵。意向选择奔放,情感的抒发自然也不会囿于具体的时空。李白会用他自己的丰富想象力,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不愧“诗仙”之号。

5、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

6、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郑准)

7、⑦高楼:古诗中高楼多代指闺阁,此处根据语境应理解为“戍客的妻子”更为妥当。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思妇高楼上,悲叹有余哀。”

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意思是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10、这里就是历来战争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归还。

11、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2、纵观历史典籍,鲜有对李白边塞经历的记述。但是李白的边塞诗绝对是“大佬”级别的水平,绝对不输有过边塞经历,甚至有过征战经历的岑参,高适等著名边塞诗人。

13、这两个标志性的地名一出来,马上我们心中已经自动升腾起一种苍凉的感觉,这就是边关呐。那西北边关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啊,李白说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大家看“明月出天山”,是不是马上就想到了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呀?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海上,气魄都很大,但海是低平的呀,山势高耸的,海是流动的,山是凝固的,山比海更有硬度。所以看“海上生明月”会觉得廓大,而看“明月出天山”会觉得硬朗,天山不是大海,但天山之上是波翻浪卷的苍茫云海啊!一轮明月就在这云海之间穿行,这就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4、①天山:指的是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汉代时匈奴称天为“祁连”,因此祁连山也叫天山。

15、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层次十分清晰,可以粗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四句,主要写天山风景,第二部分为中间四句,侧重描绘战争的摧残,而第三部分则是最后四句,主要表现戍客的心理感受。

16、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7、译文2:一轮明月从天山升起,穿行于苍茫的云海之间。那横跨数万里的长风,一直吹越玉门关。想当年汉军曾出兵于白登山一逞的山道上,而今胡兵又断窥伺着青海湾。自古以来,此地就是兵家必争要地,多少出征战士奔赴前方,却不见有人生还。守边的士兵们凝望着荒凉的边城,不尽的思归情感使他们无不愁眉苦脸。值此明月高悬之夜,可怜的征人妻子,因痛感丈夫的远别而叹息不已。

18、月夜,是清莲居士“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塞外豪情;是东坡才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亲人思念;是陈唐后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亡国之痛;是晏殊先生“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的为情所困。是对饮三人的月下独酌;是月上梢头的黄昏之后;是不懂离恨的斜光到晓;是云破月来的乱花弄影。

19、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0、商务合作请回复“合作”

六、明月出天山下一句

1、浩荡的长风吹过几万里,吹到将士戍守的玉门关。

2、另外,“思妇”是李白的边塞诗中提及较多的一个意向。李白善于描摹思妇的悲剧色彩,而且李白还有一些诗会以戍妇的口吻来表达,更能深入剖析思妇的复杂内心世界,进而在广阔的时空中表现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

3、《幽窗小记》中有这样一幅对联:“来去随意,任天际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聚散虚空,无限苍穹,浮云卷起,浩瀚宇宙。看着画卷,想着诗意,云之海,云之趣。

4、一会儿,阳光斜射,太阳给白云镶上金边;

5、“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7、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8、“由来征战地”四句,从历史角度,换成现实生活角度,写两地相思。明代妇女黄峨有名句最妙:“曰归曰归已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戍客望边色”二句说战士思家,就是“曰归曰归已岁暮”。顺便说,这个“边色”,可能是“边邑”的形近致误。“高楼当此夜”二句,写思妇之叹息,就是“其雨其雨怨朝阳”了。这两句语有来历,出于曹植《七哀诗》的开头“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用于结尾,有袅袅之馀音。

9、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采纳!

10、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11、“明月出天山”四句先声夺人,写边塞风光及两地相思,一读就是李白的口气。从意蕴上讲,这几句包含有沈佺期“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那样的意思,为后文写思妇的愁思伏笔。而它的想象飞动,则是别的人所不能及的。沈佺期诗中十五的月亮,是静态的。而李白笔下的月亮,是动态的,曹操说月亮是从海里出来的,有谁说过月亮是从天上出来的呢?有谁想过闺中看到的月亮,天山的月亮被长风吹送,以瞬息几万里的速度,送进玉门关来的呢?倒是有人说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正是从想象飞动这一点上,读者明确无误地鉴识了李白。这几句诗,也成了李白的招牌语。

12、“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13、“汉下”两句使用典故,相传汉高祖刘邦在白登山一带与匈奴展开过七天的殊死搏斗,士兵伤亡在所难免。而青海湖地区又常年是唐军与吐蕃的征战之地,因此作者抒发了“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感慨。可怜将军百战死,古来征战几人回。无休无止的战争,让出征的将士难以生还,更无从谈起回到家乡。中间四句在诗中的过渡作用十分明显,从“战争”自然转到下文的戍客(征人),并不突兀。

14、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15、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16、“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17、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18、《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19、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以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等西域风物为特征,构成一幅境界无比广阔的万里边塞图,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宽阔、才力雄厚如李白者,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20、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1、关山月作者:李白年代:唐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3、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郭震)

4、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5、一会儿,蒙古小伙正骑着飞奔的骏马;

6、请从以下12个字中识别两句五言唐诗

7、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8、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乡念亲不禁满面愁容。

9、原诗全文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1、苍茫云海间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12、那把这四句诗放在一起,“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气魄真雄壮,但是呢,背后的思乡之情也真是深沉。下四句:

13、明月出天山下一句:苍茫云海间关山月(作者)李白(全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释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14、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当年诗仙李白也只能从地面往天上看,若他老人家坐在飞机上,看机翼下的“苍茫云海间”,又该有什麽样的诗句呢?

16、这首诗在写法上,是从想落天外,到渐近人情;从个性的开篇,到共性的结尾。从想不到的好,到想得到的好,还是有点美中不足。因为李白斗酒诗百篇,写诗率意,虎头蛇尾的情况是常有的。比如写成都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上皇西巡南京歌》),很带劲,后两句“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与此诗情况相仿佛。有位诗人说,读前两句大为雀跃,读后两句恨不得打他一砣。不过,就凭那个开头,可以不朽了。

17、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8、(李白的“边塞情怀")

19、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20、“汉下白登道”四句,写唐代的边塞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角度就变了,从空间角度变成时间角度。“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李白《战城南》)汉七年,刘邦因为出兵攻打投降匈奴的韩王信,军事实力不够,又中了计,被匈奴的骑兵包围在白登山,最后用了陈平的计策,才得以脱险。从此只能用和亲的办法,把领土问题搁置起来,留给了后代。于是“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意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从军行》)“汉下”“胡窥”两句,对仗加入的点染之功,使这首古诗流动中有整饬、率意中有警策,在内韵上富于变化。

1、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2、花儿朵朵,白帆点点,万马奔腾,气象万千,心猿意马,古人的诗篇不断地涌来:

3、是“苍茫云海间”。全诗如下: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有关于冬天的诗句七年级(有关于冬天的诗加画78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