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禅学故事110句)

2024-01-26 15:51:55

一、禅学

1、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

2、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3、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

4、8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5、“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6、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7、关注小轩私人号“hhyy8833”获取更多文玩资讯;

8、“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9、欢迎分享,以便利益到更多有需求的人士

10、要追溯禅的概念,需要先从禅的原意开始说起。禅为禅那的简称,是「三无漏学」与「六度」之一。

11、谈禅修,莫老是谈感受谈情感,禅修的是心性是精神是精神生命不是情感,情感性身心感受违背智慧德性,情感性心绪心境也是与智慧和精神违背的。莫在禅修场合里倾泄心理垃圾,莫在禅修场合里晒疮挖疮,不要在禅修场合宣泄情绪,你的智慧和神志力量还没有达到处理垃圾的能力时,先要扶元固本,修觉观把能够自觉自控的精神力量激发出来。

12、对文人的影响:以提高自身修养为主要目的,通常在不得志后遁世隐居,追求恬淡、娴静的生活,精神上独立高绝,不愿沾染尘污,作品风格从容洒脱、悠闲幽远,是禅学上“出世”思想。这类人如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对士大夫影响:信仰“普度众生”,以拯救苦难之人为己任,慷慨从政,积极救世,即便遭受打击也绝不回头,是禅学上“入世”思想。如清末谭嗣同、梁启超等就属此类。

13、但佛教并不专注于世间禅定的修行,其最终目的在于追求能解脱一切世间烦恼的出世间定。

14、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5、关注轩嫂私人号“ffyy1188”获取了解茶道香道;

16、最大的段子作坊,每日精选最新、最热的内涵笑话(段友提醒:吃饭或喝水时,请勿阅读!)

17、凡是说,禅悟得到了什么,悟得了什么,这个人不会有真正开悟的经历,也缺乏禅修证道专业知识,因此凡是听到某人说“我悟到了什么”、“按怎么怎么修,你会悟得什么什么”,你不要听,那是外行,其指导是以盲引盲。

18、禅修不能脱离心性体认,不能违背觉性,不会脱离慧性和德性,能见性地光明,能开显性德,性明性德会给你人生带来正向性的智慧和力量。你要明白这些基本原理,错也错不到哪里去。所以,你们真正要学禅的话,一方面防止犯低级错误,更主要的是要抓牢这些根本原理原则。也就是提醒你,要做对的,莫做错的。

19、禅修是修道,要神志要醒豁,要有智慧观照,是精神修炼;禅具备是佛教的标志性的修道学,佛教以自性觉悟为根本教义,禅修是要有强大的心志,没有神志力量的静坐,不是真正的禅修;没有正知正觉,没有投注精神力量,怎么是觉悟性的修炼呢?这就是我们讲禅修“以觉观为入门”的逻辑所在。这都跟不上,说明你真有智障,学不了真正的禅法。

20、人除了物质生活以外,还要重视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假使只知道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无论拥有多少财富,心灵始终是贫穷的,将来还会堕落。如果起了贪心,就属于饿鬼道;起了慈悲心,乃至布施的心,就是菩萨、就是光明。

二、禅学故事

1、日本古老的信仰认为万物的存在是有秩序的,万物为人类所利用是其自然道理.虽然日本也有彼世信仰,但日本人认为人死去后虽然去彼世,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来.这也就是日本本土信仰的现世特色.

2、禅宗是汉传佛教的宗派之在禅宗创立之前,就已经有了禅学。

3、六祖惠能有言:「指授即无,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禅定解脱并非禅宗的目的。

4、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5、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6、人生的贫富贵贱,是由于过去行善或造恶所感。假使以恶心追求名利,不仅徒劳无功,更难逃恶业苦果。一个人的福德,有些是前世修的,有些是现在修的。如果前世修善法、累积福德,今生只要稍作努力,一定是水到渠成。相反地,如果前世没有修善法、没有修福报,就得靠现在精进努力。第要从事正业与净业;第要积极地修善法、修福报;第要知惭知愧。只要能从这三个方向去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假使不起贪心,处处都以利他为出发点,就不会产生执着、烦恼,未来更能获得六根圆满、财富丰足的果报。

7、荟萃报刊精华,兼摘海外读物,介绍百科知识,传播最新信息,力做最好的电子文摘。

8、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9、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愿朋友们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刹那便是永恒。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0、自觉自主的禅法落地——觉观制控

11、释迦牟尼佛主,就是在菩提树下打坐几天几夜,才顿悟出佛法的思想,觉悟人生的。任何宗教非宗教都可以坐禅,也就是打坐的意思。佛教兴起后,随着时间、历史的变迁,涌现出无数的佛学大家,各个佛学宗派就此产生,如:律宗、禅宗、密宗、净土宗……

12、十六胜行在原始经典中是有记载的,详细的比如清净道论有讲解。止和观都包括。他不是哪个宗派提出来的,而是后期宗派对这个修法做的注解。

13、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14、可以说,中国禅最根本的悟力同老庄思想是相通的,禅宗强调内心的自证,与庄子的「坐忘」「心斋」「朝彻」等观念有着十分微妙的联系。

15、想学禅学看实证佛教导论入门,进而参禅悟道,是一本基本的禅学书籍。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汉语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戒、定、慧”之通称也。随着禅宗的发展,逐渐成为汉传佛教中一个重要而且具备独特理论意涵的用语。

16、一般说来,读书不能妨碍禅悟。那么,悟透一本书就足够了。这首先该读《坛经》。禅学是中国的产物,惠能大师又是开宗立派的集大成人物,他的言行录便值得珍重。

17、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18、佛教的禅法理论,中国佛教的重要学说。禅,全称“禅那”,源于梵文,意译“静虑、“思维修”等,谓静中思虑,心绪专注一境,深入思虑佛教义理。“禅那”,也就是止观,“止”是心的安静,“观”是思虑某一事物。“禅”原是印度古代各种教派修行的普遍方法,而在佛教生活和佛教哲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禅是定的一种,而中国佛教往往把禅和定并称为“禅定”,含义比较广泛。

19、当然,南先生也不是完全吃斋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戒律有开、遮、持、犯。我本人持戒也不严谨,说来惭愧。不过持戒最好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别人,否则容易惹烦恼。比如有同修吃斋,见别人吃肉就有说道。因为我没出家,经常要和客户吃饭,并没有断荤腥,也偶尔饮酒。所谓的吃斋、吃素,真正的意义却是斋心、素心的意思,就是随顺果腹,好比你虽然不吃荤腥,但挑三拣如喜欢豆腐,讨厌玉米,就算不上吃素。”南先生吃饭还有一个特点:客人吃得开心、吃得好,他就高兴。熟悉南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好客是出了名的。他朋友多,学生多,每天都要见很多人,一到晚上七点半,他总要留客人晚餐。

20、因为“禅学”可以修身养性,进入“禅定状态”可使人脑海清明,心绪专注,进而能够更好的思考问题,参悟人生。

三、禅学

1、善法贪,就是爱着善法、贪着功德,认为自己做了很多善事,将来一定会得到善果。一般人说“择善固执”,佛法也说“以善舍恶”,但是做善事是一个前方便,因为过去身做了很多坏事,口说了很多坏话,心当中起了很多恶念,现在就要转。怎么转?念念都是善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死、念天,用善念来转过去的恶念。过去恶口、两舌、妄言、绮语,现在用赞叹语、和合语、诚实语、清净语,来转过去的恶言。过去身造杀盗淫,现在起大慈悲心,不但持身清净,还要劝导他人,乃至于修六波罗蜜。

2、另外,茶道与禅宗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了日本人独特的修禅方式和日本文化朴素的审美风格.茶道与禅宗结合,尤其注重茶室的意境经营,讲求了清寂的审美意境.

3、禅学其实是一种宗教修炼方法,确切的说是佛教中禅宗的修行方法和修行专目的,是属于宗教的一个属流派的一个分支的一种修行方法,这是它的位置,比较拗口。宗教大体而言是“神学”,因为宗教都有“神”的存在。哲学和神学是相互依存相互孕育的,在人类思想的早期,两者互相纠缠,互相促进,互相发展,不过总体而言,神学的产生要早于哲学,哲学是人从对神学的怀疑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哲学使人对自身有了信心。哲学讲的是人怎样看现实世界,而神学则讲的是现实世界之外的世界,从高度上讲,神学要高于哲学,因为神学讲的是天上的事,而哲学讲的则是地上的事。仅代表个人观点。

4、「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5、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6、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可以藉着世间上的名闻因缘来成就一些功德、成就出世间法。如果你有这种能力、有这种德行、有这种福报、有这种志愿,又有这种因缘,这就是实至名归,人家自然会赞叹你、尊重你。假使没有这种因缘,千万不要去强求,不能故意去经营;即使强求得到了,也会得而复失。

7、邯禅学步:有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首都邯禅去,看到那里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学了起来。结果不但不像,而且连自己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生搬硬套,机械的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8、「三昧」被译为「定」,指专注于境,精神集中,处于心不散乱的状态。

9、这里所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即后世所定义的禅学。

10、没有甘禅学步,只有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11、心理学教育会普及,人类心智慧命会开发,禅学会普及,禅法本来走在人类的前列,是佛教和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宝藏,可是现在还有人对禅学对佛教打压,动机不纯。我们禅法学修者和佛法学修者自己还不争气,跟着错误的跑,正确的东西不珍惜不坚守,自己糟踏自己,真是造孽啊。你们还不自尊处重,自觉自强,就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12、想得很开,什么道理都明白,可是到头来放不开。这说明没有真想得开。清代有个“百不管”老太太,每天念佛。把家里事情全部委托儿子、媳妇。起初,有事时还是动参与心;后来,一到念头起时,她就对自己说:“百不管!”以后,别人问她什么,她都这一句“百不管”。一句百不管久久真放下

13、禅学由静中思虑,令心安住于一种清晰而稳定的状态,以专注达至一种清晰明了的精神境界。

14、「禅」最初属于六度中能去除人生烦恼的修行法门之也就是「禅定」法门。

15、名闻贪,就是贪著名闻、名誉、地位。得到了名位,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所以不容易看破。例如,在公司里被分派一个职务,认为是一种挂碍、一个重担,但是派了别人,心当中又不高兴,认为别人没什么了不起。派了也起烦恼,不派也起烦恼,为什么?就是放不下,名闻贪在作怪。了解以后,就知道原来自己起这个烦恼就是名闻贪在心当中起伏,种子在心当中发芽,使心静不下来、定不下来。

16、悟道,有时借助诗歌是可行之一途,“满船空载月明归”。王维的许多诗歌具有禅的意味而没有禅的语言,这是悟禅的高准。悟禅者,熟读《王右丞集笺注》也许就在禅境中了。

17、相遇是缘。漂泊在异国他乡,某一天忽然遇到家乡故旧,两家还是世仇,曾发誓永世不再往来。历尽人生风雨之后,你才发现,所有的仇,所有的恨,所有的怨,都化作了云烟,随风而逝。“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8、禅宗在中晚唐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印度,其中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在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

19、把禅修视为放松是错的,把禅修视为休闲是错的,不过危害性不大。流行文化、世侩江湖,以盲引盲,怎么引诱人心怎么来,我们不忍深责,但你们专门学过,以后少犯点这种低级的笑话。

20、乡愁是缘。远方的游子,魂牵梦萦家乡潺潺流动的小溪,袅袅升起的炊烟,门前那棵老柳树柔软的柳丝婀娜多姿随风起舞,牧童短笛横吹,还有熟悉的乡亲乡音。醒来才知南柯一梦,不禁泪眼潸然。

四、禅学经典句子

1、镰仓时代禅宗传入日本时,日本阶层已经崛起.禅宗直接影响了日本的武士道思想.日本武士阶层注重为君主效忠献身的精神.武士阶层注重单纯直观的思想.禅宗讲求“顿悟”,这对于武士阶层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调和方式.

2、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3、4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4、不过从概念上来讲,我们了解这些也足够了,具体怎么选择,还是要看自己的意愿,如果以娱乐为目的呢,当然也可以读一些禅宗公案来消遣,但如果真的要想有一些感应的话,还是要谨慎选择,以免走弯路,以上仅为个人观点,说的不一定对,希望大家及时批评指正!

5、△《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6、缘分是无处不在的。有的人,打交道几十年,心和心始终隔着千山万水;有的人,偶然邂逅,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影子,匆匆掠过,却能引为知己,终生难以忘怀。

7、二者共通的地方是都关注宇宙的本质,关注真实的存在。但二者采用的方法完全不同。哲学依赖语言和逻辑,信赖理性的力量;禅学依赖直观和顿悟,信赖非理性的力量。哲学通过语言的建构而营造一个真实的存在,禅学通过对语言构建起的世界的解构而直接把握真实的存在。最高境界的哲学家和禅学家对世界的理解是完全一致的,不管把握方式有多大的差异。

8、11 一微尘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尘定。

9、关注养生保健,了解更多养生知识!健康无价,养生有道。你不养生,就会养医生。

10、把禅修称为冥想,是错的,而且错得离谱。有深厚佛教传统的文化里把佛教禅修称为冥想,是对佛教的亵渎,是对这个民族文化精神传统的亵渎!

11、禅定是由禅与三昧的汉译「定」组合而成的,指进入禅那三昧的修习方法。想要理解「禅定」,就要了解禅那三昧所指的境界到底是什么。

12、△《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册·描绘《华严经》中所述善财童子参拜53位名师,终得正果的故事。

13、惟海法师大乘禅法——对经行水平的评价

14、什么是缘?缘,就是不管你在地方,在什么环境下,冥冥之中总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着你,让你无法摆脱,无从逃避。即所谓的命中注定吧!

15、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16、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最初所讲的「定」,一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种是因后天的努力而获得了集中力的增进,即「后得定」。

17、10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8、我们都爱笑,我们每天提供各种搞笑内容,伴你度过开心每一天

19、生活小窍门、健康饮食、育儿指导、睡眠常识、电脑常识、美容护肤、减肥常识、礼仪常识、安全急救、饮食菜谱等日常生活小常识、健康小知识、养生小知识,让你生活更健康

20、把禅说得很神秘,很玄奥,动辄宣传称“言语道断”,动辄宣称“禅不可说”,说禅是“说不得”的,那种说法要么是抄来的,要么是自己没有透彻,即便有修有证也只是见了点“相似法流"(大品般若经),这种人不足以指导人,指导人要误事的。祖师所谓“顶门眼不瞎,为人则祸生”,就是指这类修证未彻似是而非的。

五、禅学怎么读

1、3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 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无染无所着,无想无依止。体性不可量,见者威称叹。

2、佛教分为禅宗净土宗密宗天台宗显宗等派别每一宗有不同的修习方式但是结果和目的是一致的比如净土中老实念佛乃至到达一心不乱获得成就密宗依靠上传灌顶与传承修习时多为依靠观想咒语手印等方式禅宗通常会去参话头或是禅坐平息妄念一心不乱直至明心见性其他宗派我不了解不敢乱说但是各个宗派就好比你从家到学校有N条路线可以选择但是目的却是一致的

3、禅宗,是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后创立的。和净土宗不同,禅宗不像净土宗,通过不停每天念佛,来增长人生的觉悟、成佛;而是通过没事打坐,静思,自己觉悟人生,然后成佛。禅宗,是没有文字的佛教宗派,他的学习、修行不是像我们读书一样,老师给您课本(佛经),来让您每天不停读李白、杜甫、文言文,然后从中学到、感悟佛的无边智慧。禅是没有文字、典籍的宗派。

4、无论是禅宗还是禅学,都是对禅的展开,所以说禅宗和禅学中有禅,但禅并不仅仅存在于禅宗和禅学之中。

5、清静的诗歌可以进行反复阅读品味,而且越读越有味道,简直可以当做是粮食了。性情随意而自由不羁,不遵守佛家那些清规戒律。

6、北周武帝灭佛,楞伽师南下,将楞伽宗南传,通过与中观般若学和道家思想融合,并受到南方重视义理的佛教风气影响,最终形成了本土化的禅宗。

7、般若,是在专注中思择修学得来的智慧。

8、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9、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10、禅学是唯心论的,易经属于道学,道则是唯心论和唯物论的结合体,可以说禅学属于易经的一部分而已,但是看过易经的都知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不可分割的,易经认为唯心论和唯物论也是这样不可分开的,禅学只讲了片面的唯心论,禅学认为世间一切皆为虚幻,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受苦受累的,所以禅学总是讲大彻大悟,脱离苦海,易经认为宇宙是由最基本的物质(道体,有)和万物所运行的规律性(道性,无)而组成的,且俩者是不可分割的,故有无相生!总体来说这俩者不冲突,反而还有其相同之处

11、育儿宝典,国内最全面,最实用的育儿网络平台!分享最实用的育儿知识,提供全方位的育儿交流,将专业知识、教育心得融入实际生活中,让您做个聪明称职的好父母,让宝宝们健康快乐成长!

12、单位的另一意思是指禅林僧堂中,僧人坐禅的座床,因为在座床上贴有各人的名单且占一个位置,故称单位

13、南先生的养生主要表现在饮食和睡眠上。他饭量很小,中午只吃少许略放些盐的花生米,晚餐一碗稀饭,碗不大且盛得不满。稀饭通常用小米和红薯合煮。到了秋天,则改为薏米小米稀饭。曾有人问他:“饮食是饿了再吃,还是定时定量?”先生答:“一般人习惯把胃塞得满满的,胃里微微空了一点,他就觉得饿了。饮食之道就是牢记四个字:少吃多餐,其次是清淡。”先生是禅学大师,饮食上也受佛教的影响,以素为主。晚餐用稀饭时,也用一些小菜佐餐,或辣白菜,或桂林豆腐乳,或镇江酱黄瓜,或湖南的酿豆腐和宁波的盐水笋等。一次,他的一个学生给他带来云南酸菜,南先生尝了两口,连声赞道:“这个好。”竟然连吃了两碗酸菜汤泡饭。

14、禅学其实是一种宗教修炼方法,确切的说是佛教中禅宗的修行方法和修行目的,是属于宗教的一个流派的一个分支的一种修行方法,这是它的位置,比较拗口。宗教大体而言是“神学”,因为宗教都有“神”的存在。哲学和神学是相互依存相互孕育的,在人类思想的早期,两者互相纠缠,互相促进,互相发展,不过总体而言,神学的产生要早于哲学,哲学是人从对神学的怀疑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哲学使人对自身有了信心。哲学讲的是人怎样看现实世界,而神学则讲的是现实世界之外的世界,从高度上讲,神学要高于哲学,因为神学讲的是天上的事,而哲学讲的则是地上的事。仅代表个人观点。

15、“教”是指教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知识,我们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也是遵循这个规律,先学浅的,再学难的,先博学,后专精,最后学位越高,点就越集中,这世间一切的学问知识,莫不遵循这个规律。

16、佛经上说:“短短今生一面镜,前世多少香火缘。”红尘滚滚,芸芸众生,缘分缘散,处处皆缘。

17、而「无漏」的意思就是没有缺憾,止息烦恼。

18、日本文化的现世特色直接影响到日本禅宗,使其世俗化,使禅宗思想在日本成为被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的文化.受“世俗化”的影响,日本禅宗摆脱了苦思冥想的修禅方式,走出禅房寺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茶道,武士道以及建筑文化等.

19、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20、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六、禅学

1、禅修是智慧信仰的修道,禅佛教是智慧者的宗教。

2、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3、禅学的影响禅学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尤其是作为隋唐哲学的重要部分,对其他哲学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倡导的不信权威、不信经典的口号,曾为一些进步思想家如李贽、谭嗣同等利用,以攻击封建正统思想;它宣扬的唯心主义心性学说,为宋明理学家如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吸取,成为理学唯心主义体系的思想渊源之一。

4、佛教将禅定分成世间定与出世间定两种,世间定是佛教追求解脱的方法之一。

5、这意思是说,“宗”强调的是行为,所谓“弱水三千唯取一瓢饮”,由博入精,这和“教”已经不一样了,“教”上面我们介绍了,强调的是理论,相当于把通向目的地的各条路线研究透,知道每条路正确的走法,而“宗”则是从这么多路线当中为自己选择一条最适合的来走。

6、中的云藏线∶古时候的人总以为天地有一条线连着的,作者就说是憎人的迷惑跟雪印眉∶大概是愁眉苦脸的意思吧。

7、日本禅宗的世俗化体现了日本文化现世本位,注重现实的思想

8、“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9、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0、《六祖坛经·妙行品》云:「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春天的风怎么形容(春天的风景作文75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