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名言勤俭(魏征名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71句)
一、魏征名言
1、贞观十六年(642年),后来皇太子李承乾不学习德行和术业,魏王李泰的宠爱一天天增长,朝廷内外众官,都有些疑虑和议论。李世民听到后很厌恶这些议论,对侍臣说:“当今朝臣忠诚正直的,没有人能超过魏徵,我派他辅佐皇太子,用这杜绝天下的怨言。”李世民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如旧。魏徵自称有病推辞,李世民下诏回答说:“汉朝的太子以四老为辅佐,我现在依靠您,也是这个道理。知道您患病,你卧病也可以保全太子。”
2、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4、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揭秘上官婉儿中国古代打理后宫最出名的女官!1222013年9月1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称,陕西咸阳发现一座带有5个天井的唐朝墓葬
5、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6、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7、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8、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9、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收,非不获兽,明年无兽。
10、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11、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12、同年九月,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挡不住,率军转驻黎阳,被窦建德击败。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虏。窦建德用魏徵为起居舍人。
13、15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
1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6、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7、同年,河北一带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因玄武门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进行安抚。路上魏徵正好碰见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让将二人释放,仍旧任命官职,这样河北太子旧属才会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们。
18、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与魏徵谈及了选人为官一事,魏徵说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后审核他的品德,以及爱好这些。
19、(名人)魏征(名言)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1﹑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不用我说您也明白吧。)2﹑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这个对于魏征非常有名,傲是指骄傲自满。欲是指欲望。古人云,欲是深渊。乐和志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说这样四东东都不可以有或者必须有个度。)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有教育意义。戒奢以俭的意思就是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戒奢倡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在我国历史上,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士都积极倡导节俭,力戒奢移浪费,并且身体力行,作出表率。)4﹑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每个人都背负着一种责任,而且成功或失败在于自己,和别人无关)
20、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
二、魏征名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
2、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
3、人君出言欲闻己过,其国即兴;若出言欲人从己,其国即丧。
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魏征;
5、译文: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
6、魏征认为嫁妆比长公主多一倍不合礼法,极力谏止,唐太宗下朝后将这件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感叹道:“我知道陛下器重魏征但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今天才知晓原来魏征果然是于社稷有益的肱骨之臣,而魏征作为臣下却能够秉直上谏,这份品行实在是难能可贵
7、译文:魏征回答道:“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话;其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
8、|投稿邮箱:454554538@qq.com
9、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10、“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高评价。现在也有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1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
12、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13、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14、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东巡洛阳,住在显仁宫,因州县官吏供奉不好,大都受到了谴责。魏徵告诉李世民当初隋炀帝杨广曾在此让附近的百姓上贡,贡品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费。
15、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
16、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17、贞观七年(633年),魏徵代王珪任侍中,尚书省长期积压没有判决的诉讼案,李世民命魏徵秉公处理。魏徵不大熟悉法律,但能抓住根本原则,依实际情况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
18、魏征是道家人士,明白了道家的特点,就可以更好了解魏征的所为,佛家主张普度众生,儒家主张舍生取义,而道家则主张上善若水
19、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
20、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三、魏征名言勤俭
1、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2、 魏征留给后人的名言还有:
3、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4、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
5、28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
6、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7、如果您喜欢本平台,请点击题目下方的“成方三十二”加关注,查看更多信息。
8、魏征,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以直言敢谏而闻名。
9、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
10、贞观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魏徵上奏李世民带领学者将古籍分为四部,并对其进行校定。
1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12、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13、解释:能否作出一番成就,在于从小养成的习惯爱好。
14、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15、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
16、解释:有良好开端的实在很多,能够始终如坚持到底的,却十分少。
17、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
18、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征
19、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0、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四、魏征名言勤俭节约
1、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2、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
3、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
4、魏征有胆,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之言,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创了历史上君“畏臣之先例,树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住原则、从实际出发贞观七年,魏征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许多长期不决的诉讼案件。天子命令他秉公处理,魏征一向不熟悉法律,他处理这些事只抓住原则,按照实际情况处理,大家都很心悦诚服。对于法律的使用,魏征认为应该赏罚分明,全国划是不应该因为亲疏贵贱而有所轻重的。赏赐不当,那么君子之道就会消亡。
5、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6、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7、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8、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
9、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10、 “纵横计不成,慷慨志犹存。”
11、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