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和孙膑谁更厉害(庞涓和孙膑的故事148句)
一、庞涓和孙膑
1、列国不敢轻举妄动,纷纷到场听令,只有齐国和韩国没有派人应召。魏国国君一看,齐、韩二国分明是存心与我抗衡,那就是我的敌人。随即,魏国国君便派兵攻打韩国,齐国一看,这不是欺负完韩国还要欺负我齐国吗,干脆出兵支援韩国,攻魏而救韩。
2、孙膑的到来,给齐国带来了不少的作用,齐国的势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孙膑围魏救赵,孙膑呢第一次战胜了他的仇人庞涓,这个故事在此不再叙述。
3、齐相邹忌认为不应救韩。田忌则提出,如果不救韩国,则韩国很快归附魏国,使得魏国实力更强。这样对齐国不利,所以他主张尽快援救韩国。
4、一日,庞涓闻听魏王正在招募贤才,就动了下山的心思。他来到老师的房门前,刚想求教一却听见屋内老师鬼谷子正在和孙膑对话。
5、他当时根据天下大势,做了一番分析。
6、公元前342年,孙膑对战庞涓,庞涓兵败在马陵道,庞涓也想起了老师鬼谷子的话语“遇马而瘁”,便拔出剑自刎了。
7、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去做。果不出孙膑所料,庞涓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
8、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可以参照成语负荆请罪,廉颇高傲自大,得罪了蔺相如,最后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脱去上身的衣服背上荆条去蔺相如家请罪,请蔺相如责打,蔺相如宽容地原谅了廉颇,两人齐心治理国家。庞涓和孙膑同出一门,都有军事才能,后来两人产生了矛盾,孙膑被挖去了膝盖骨,一心想要报复,于是写了孙膑兵法。张良有一次在桥上遇见了一个老人,老人把鞋扔到了桥下,要张良去捡,张良依言做了,老人让张良第二天早上来桥上,连着几天帮他捡鞋,张良很疑惑,但都照做了,老人欣赏张良的善良去踏实,传给了他一本兵法,助他日后成为一代谋士,功成名就。不是很详尽,只是自己以前积累的一点知识,记忆有点模糊了,还是希望可以帮到你!!!
9、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10、时值深秋黄昏,庞涓狂追至此,隐见文字模样,于是燃火观瞧,熊熊火光之下,庞涓既看清了文字,也看到如蝗弩箭。他仰天长叹,自刎于树下。10万魏军全部覆灭,国势由此一蹶不振。
11、“庞涓斗孙膑——败定”指败局已定。庞涓:战国时魏将。孙膑:战国时军事家,孙武的后代,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出处:刘子威《在决战的日子里》三章:“端姑说:‘……咱边区可跟抗战时候不同了,地盘多、人多,枪也多了。老蒋呢,日本人来了他夹上个尾巴跑,日本人垮了,他伸着个老长老长的爪子又来了……别看国民党凶,可现在地上是冷风,地下是火炭,真是庞涓斗孙膑,他是败定了。”。
12、可以这么说,庞涓属于自己上进的富一代,而孙膑则是受到祖先福泽的富多代。由此可见,庞涓要显得更加不容易。
13、他动用全国的力量想打败齐国的军队。魏惠王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领10万大军,向东迎击齐军。庞涓想一洗桂陵之战的耻辱,又依仗自己的强大兵力,想与齐军速战速决。
14、从此,庞涓一与孙膑交手就心惊胆战。后来,孙膑利用减灶法的战术,彻底打败了庞涓,并使庞涓饮剑自杀。
15、庞涓被孙膑这一瞒天过海的招数蒙骗了以后,放弃了杀害孙膑。不过他给孙膑施加了膑刑,挖掉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从此孙膑从一名武将,变成了大家眼中的军师。
16、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在逢泽(今河南开封南)举行会盟。之后,魏国以韩国没有前来赴会为借口,兴兵讨伐韩国,在梁、赫击败韩军。韩昭侯向齐国求救。
17、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扩展资料桂陵之战
18、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
19、庞涓知道孙膑确实比自己聪明很多,自己这个“半吊子”本来就智不如人,现下孙膑却依然还在跟老师学习更加高深的技艺。
20、后来,一次机缘巧合,齐国的使者恰好到魏国访问,听说才能卓越的孙膑在魏国监狱,便赶去看望。孙膑抓住机会,请齐国使者将自己救走,他起誓:如果能够成功逃生,愿为齐王效力终生。
二、庞涓和孙膑的故事
1、庞涓比起孙膑来就要差一些,尤其是在心性方面,庞涓不仅是个小心眼的人,而且极其骄傲自大。虽然他也很聪明,可远远不如孙膑刻苦,每次学习的时候都感觉自己会了,结果考试的时候还是不如孙膑,这就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伪学霸。在鬼谷子身边的时候,庞涓表面上对于孙膑很恭敬,一副认孙膑当大哥的样子,其实内心已经咒骂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2、田忌听后,大赞妙计,并依计行事。待齐军围攻大梁之时,庞涓果然,恼羞成怒,急匆匆率兵回攻齐军,而齐军却已经早早撤离了大梁,这回庞涓更是怒火中烧,想要与齐军决一死战,于是,带领大军拼命追赶。追击前,他派人去数齐军营垒中的灶迹,一听竟有十万之多,待追了一天,再数齐军灶迹,只剩五万了,庞涓大喜:“定是齐军,闻我军势大,不敢与我军决战,开始溃逃了!”等到第三天,齐军只剩三万灶迹了。庞涓下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资,自己亲自率领两万轻骑,全速追赶齐军,务必活捉孙膑!”
3、庞涓这个人格局太小了,是个十足的小人。
4、庞涓分别时对孙膑说:“我们同学一场,我准备去魏国,如果我能获得魏国重用,一定迎取孙兄,共同建功立业,也不枉来一回人世。庞涓下山来到魏国后,由相国王错引见于魏惠王,魏王问他有何才能?
5、平陵作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塞,虽然庞涓带领大军攻打赵国去了,但平陵还有魏国重兵把守,想一举夺下平陵的可能性简直是微乎其微,孙膑去攻打平陵许多人认为他已经犯了兵家之大忌。
6、转天过后,庞涓去意已决,他再次面见老师之时,是去告别的。
7、第二年,齐威王命田忌做主帅,孙膑做军师,率军救赵。
8、以上是我的见解,欢迎采纳。
9、在我国西周至春秋时期,车战是主要的作战形态,其作战样式就是“阵而后战”,即敌对双方提前列好阵势,而后再正面交锋,一战而决胜负。典型的例子如公元前707年的周郑繻葛之战,郑庄公就是将中军和左、右布成倒“品”字形的“鱼丽之阵”来对抗周天子由左、中、右布成的“品”字形军阵,然后先击破周军薄弱的两翼,后集中兵力击败其中军,从而取得胜利的;再如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楚军追击主动退却的晋军九十里,但在最后决战时还是等到晋军列好阵势才发动的攻击。
10、从此,孙膑的名气就传遍了当时的各个诸侯国。
11、又过一年孙膑学成山,鬼谷子也为他取花卜算,预言孙膑有残疾之难,但并无大碍,最终会功成名就,并送锦囊一枚,嘱他遇有生命危险时打开。孙膑辞别师傅后,便到到魏国投靠庞涓,一番交谈之下,庞涓发现孙膑才能已在自己之上,担心自己的权位受到威胁,就想陷害孙膑,他找人假扮孙膑在齐国的亲人写信给孙膑,让其回齐国探亲。然后庞涓假意建议孙膑回家探亲,同时向魏王告状说孙膑想要投奔敌国。孙膑前去和魏王辞行时,魏王被蒙在鼓里,以为孙膑真想要投奔敌国,不由得大怒,令人断孙膑二膝盖骨,孙膑为了活命打开鬼谷子给的锦囊,乃是“诈疯癫”,于是装疯躲过了庞涓的猜忌。之后改名孙膑到了齐国。
12、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消耗于外,老弱疲惫于内,国内防务空虚,应当采用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战术,直捣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撤军,魏国一撤军,赵国自然得救。
13、孙膑前去和魏王辞行时,魏王被蒙在鼓里,以为孙膑真想要投奔敌国,不由得大怒,令人断孙膑二膝盖骨,孙膑为了活命打开鬼谷子给的锦囊,乃是“诈疯癫”,于是装疯躲过了庞涓的猜忌。之后改名孙膑到了齐国。
14、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是非常讲究仁义的,凡事都是有礼有节。就连诸侯国之间的争战,也是事先互送文书,约好时间地点。在那个年代,个人名声和形象颇为重要,是活在世间的通行证。如果一个人失去仁义,那就相当于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15、傍晚时分,庞涓大军果然追击到此,进入谷中,有兵士报告说前路被堵,庞涓点起火把前去查看,只见树上八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才恍然大悟,大呼:我中计也!正欲带兵撤退,却也来不及了。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兵士死伤无数,庞涓自知,今日陷入谷中,再无生还可能,于是便拔剑自刎,身死马陵道中。
16、庞涓种下恶因,终得恶果,怪不得他人,只怪自己,心胸狭隘,容不得强于自己的人。可悲,可惜,可叹!至于庞涓死后,孙膑如何,却没有详细的记载,一说隐居,一说跟随田忌去了楚国。
17、于是,他就单枪匹马的来到了魏国。
18、次日天不亮,庞涓就持斧上山,拼命地砍呀砍。直到红日西坠,月上东山。第三天又砍,第四天又砍……砍了又运,总算把百担柴运下山来。
19、来到了魏国的孙膑暂住在庞涓的府上,每天,庞涓都会备下精美的酒菜,和孙膑一同叙旧,重温往日的同窗情谊。可孙膑没有料到的是,庞涓将孙膑招至魏国,是受嫉妒之心驱使想要找机会加害孙膑。
20、经年相处下来,庞涓和孙膑关系还不错,同住同吃、一同学艺,简直就如亲兄弟一般。因为孙膑略微年长,于是就成了哥哥,而庞涓则是弟弟。
三、庞涓和孙膑谁更厉害
1、当年的恩怨,终于可以有个了断。
2、可是这个人是孙膑,是鬼谷子学校的天才军事专业学生。庞涓虽然提前修完学分毕业,可是他早就听说过这个学弟的厉害之处。
3、可怜的孙膑,本打算驰骋疆场,像庞涓一样,成为王国的大将军。可是现在他出师未捷就成了残废,再也没有办法带兵打仗了。结局:孙膑用脑子击败了庞涓,却也看破了红尘。孙膑虽然成了残废,可是脑子还在,所以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去改变命运。双腿站不起来已经成为事实,他不能再这么自暴自弃下去,所以孙膑开始退到幕后,成为将领背后出主意的军师。
4、第庞涓与孙膑在性格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二人在最后分道扬镳的重要因素,庞涓心高气傲,建功心切,以至于学业半途而废,这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也是不喜欢这样的徒弟,骄兵必败,虽然庞涓出山后很快就凭借一身才华得到了魏王的重用,而且也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大将军。
5、于是,他就开始算计孙斌了。
6、庞涓这个人自视甚高,可偏偏孙膑比他要强,这就让庞涓有些生气,把孙膑认为自己成功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要是孙膑还活着一天,自己就永无出头之日,从鬼谷子那里毕业之后,庞涓就想要把孙膑干掉。
7、田忌按孙膑的要求一一照办,庞涓果然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设伏,一举擒获庞涓。
8、公元前354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了,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区服于他,但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如今赵国却想让其背叛魏国亲附于自己,魏惠王是个十分好面子的人,觉得赵国这样做是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不由觉得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不到一年时间里,庞涓就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此时,赵国邯郸城危在旦夕,赵王一面派人固守,一面派人前往齐国求救。
9、魏惠王也学秦孝公那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当时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10、胜出的总是孙斌,这样庞涓就不高兴了。
11、就在这种情况下生孙膑一度非常失落,很多时候他想到了自杀,可是想到自己还有一身的才能没有施展,还有自己如此的深仇大恨没有报仇,于是他坚忍下来。正巧当时齐国有使节出使魏国,听说了这种情况,也知道孙膑是一个身负大才的人,于是偷偷的把他塞进了自己的马车里边,悄悄地带回齐国。回到齐国的孙膑受到了齐王的热情招见,在和孙膑的聊天过程当中,齐王发现孙膑的才能是非常高的,于是马上委以重任让他为国家的建设出谋出力,之后孙膑便作为军师长期留在了齐国。
12、在庞涓扬名于天下的时候,孙斌也开始出山找工作了。
13、所以说庞涓的祖先当中,并没有非常出色的军事家。他去学习军事,纯粹都是依靠自己的本事,完全没有先辈们的支持和帮助。
14、看你说的是什么水平了。孙膑庞涓都是搞军事的,商鞅是搞政治的,就军事水平而言,孙膑>庞涓>商鞅,就政治水平而言,商鞅最强,其余二者不分明
15、齐王命孙膑辅佐大将田忌出战,而孙膑不辱使命,和田忌相互配合,两度打败魏国的主将庞涓,显示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
16、1972年,在山东临沂市银雀山,考古专家发现两座汉墓,挖出了一大批汉简,揭开了一段又一段被正史遗忘的传奇。
17、和上次救赵一样,齐军这次答应的也很干脆。这一次,孙膑还是军师,制定的对敌战术也和上次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这一次齐军打得很认真,险些攻破了大梁城防。庞涓不敢怠慢,赶紧带兵回援。韩都新郑至大梁的直线距离约为60公里,魏武卒一个冲锋便可赶到。孙膑估计魏军将至,遂命齐军撤围。为诱使齐军坚持不懈的追击,孙膑将十万人用的军灶在三日内缩减到了三万,给庞涓造成了一种齐军士卒不断溃逃的假象。那么庞涓还会不会上当呢?因为这次魏军的统帅是太子申,庞涓只是大将,所以有人提出了这么一种观点:庞涓主张小心谨慎地尾随,但毫无军事经验的太子申唯恐齐军溜掉,便以权压人迫使庞涓大踏步向前追击。总而言之,魏军又上了孙膑的当。在一个叫马陵道的大峡谷内,齐军再次伏击了魏军。
18、庞涓死得其所。他内心狭隘阴暗,缺失为将胸襟;他性格傲慢轻狂,缺少为将胆识。随着孙庞斗智终结,魏国的强国梦想,画上了残破句号。自此魏国再也无力扩张,战国进入秦齐并霸阶段。
19、庞涓和孙膑都是师出同门,原本是相亲相爱的师兄弟,而且孙膑也是庞涓举荐到魏国的。或许举荐之初,庞涓并没有料到孙膑居然有如此卓越的军事才能,没有想到孙膑的到来会威胁到他在魏国的地位。后来,孙膑一次次立下战功,让曾经荣耀的庞涓此时却成了普通人。眼见孙膑并无低调收敛,落差之下,庞涓才对孙膑怀恨在心,设计将孙膑变成了残疾,但从头到尾,庞涓并没有想过杀掉孙膑。
20、所以,做人一定要大度点,
四、庞涓和孙膑是哪个朝代
1、他在魏王面前说孙斌的坏话,把孙斌说成小人。
2、“古者君子不近刑人,刑人非人也”、“古者刑残之人,公家不出,大夫不养,士与迂路不与语,放诸尧角不毛之地,与禽兽为伍”,从这两则史料来看,既受酷刑的孙膑已经被归到了奴隶的行列。出仕、从事政治活动,统帅军队打仗,这一切对他来说再也无法实现。好在当时各诸侯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孙膑不久便被闻其贤名的齐人救回国内。在那里,孙膑以其高屋建瓴的兵法造诣折服了田忌等齐军名将,并得到了齐威王的青睐。
3、下签卯宫:(孙滨困庞涓)眼前欢喜未为欢,亦不危时亦不安;割肉成疮为甚事,不如守旧待时光。诗意:此卦割肉成疮之象。凡事只宜守旧待时。(补疮本作成疮。)解曰:知止则止。知宽自宽。割自身肉。疾痛一般。故事:战国。孙膑齐人。庞涓魏人。同师事鬼谷子。孙膑之学优於庞涓。涓为魏将。与膑斗智。输而忌之。乃以计刖其足。后孙膑假作颠狂。得脱归。齐威王以(膑)为师。将兵伐魏。用减灶添兵之法。赚庞涓。追至马陵道。伏弩射死。此为下签,意为楼主心高、求完美,时运不佳,要搞好人际关系,把握好自己的感情事。要到七八月才能时来运转。
4、庞涓其人,则惯于见风使舵、口蜜腹剑,不但心性浮躁,还妒贤嫉能,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
5、田忌采纳了他的计策,于是下令军队由外黄向马陵方向撤军。马陵在鄄邑北面60华里的地方,那里密林沟壑,道路曲折,非常适合设置伏兵。
6、到了第三天,庞涓发现齐军煮饭用的灶又大大减少了。他更加高兴了,对部下说:“我早就知道齐军胆小怕死。他们进入我们国境才三天,已有一大半跑光了。”
7、因此,通过现有正史资料,很难说孙膑就一定100%的强于庞涓,但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却解开了这一谜团,因为这是两人直接的交锋!
8、公元前342年,魏将穰疵在南梁(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和霍(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击退韩将孔夜的军队,韩昭侯派使者向齐国求救。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袭击魏国首都大梁。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9、遥远处,庞涓在暮色里看见隐隐约约反光的大树,上面隐隐约约有字,庞涓名手下点亮火把仔细观看的时候,顿时响声雷动,万箭齐发,庞涓瞬间知道中计,大喊一声:遂使竖子成名!就自杀了
10、虽说眼前庞涓还能以腹中的学问建立起一些威望、得到富贵和荣华,但将来呢?如果将来孙膑出师,成了我庞某人的同僚或者敌人,那么我又该何去何从呢?!
11、公元前372年,卫伐齐,取薛陵。
12、桂陵之役和马陵之役,都是孙膑指挥的两场大战。正是通过这两场大战,使得孙膑击败了庞涓,并且斩杀了庞涓。
13、孙膑假装发疯,躲避了杀身大祸,后来,孙膑逃回齐国,齐威王很佩服孙膑的才能,对他大加重用。
14、孙膑在齐国大展才华,一直等待一个可以复仇的机会。
15、孙膑被致残后,发愤钻研,最终写成《孙子兵法》传世。而庞涓则落下残害同窗好友的骂名。
16、战争中很难说谁是正面人物谁是反面人物。之所以喜欢孙膑是因为它能忍辱负重,大丈夫之所为。而庞涓相对而言就显得忌贤妒才,气量狭窄。
17、战国初期魏国名将。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
18、很高兴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19、庞涓还试图偷偷夺取孙膑祖先给他留下的《孙子兵法》,并趁机要了自己师兄的命,让世上再无威胁自己的人。
20、第随即,孙膑让田忌派两员将军从齐城、高唐方向,攻击环涂地区的魏军,但主力按兵不动,甚至孙膑预言“二大夫可杀也”,二员将军可能被杀。后来,果不其然,两路齐军大败,还丢掉了齐城、高唐。
五、庞涓和孙膑谁是师兄
1、竹简上的内容记载,在孙膑率军包围大梁之前,还攻打了另外一座城池一一平陵。
2、老同学朋友,以后的反目。而且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杀害自己的好朋友孙彬。孙文也开始给庞涓漂亮的反击。他两次辅佐队长达基,击败了自己的同学和前朋友庞胡安,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多次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唐朝,孙彬和64名名将一起被带到武圣王庙。宋徽宗时期,孙彬的地位又提高了,成为宋武庙72张之一。在受到众人追捧、困难、折磨、打击后,孙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意志,之后反击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
3、然而,银雀山汉简中的《孙膑兵法》,却比较详细描述了孙膑的计谋,以及庞涓的动向!从银雀山考古发现来看,孙膑对魏军和庞涓心理把握之准,让人高山仰止!
4、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
5、出生同门,又都效力于魏国,庞涓从最初举荐孙膑出山,到后来千方百计陷害孙膑,这背后的原因无非是源于“名利”二字。
6、tommy乐乐|八级庞涓:战国时期魏国人。在魏国任大将。公元前354年,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率军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今河南长垣北)遇到埋伏在那里的齐军。齐军以逸待劳,大破魏军。“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成为历史上的著名战例。此后,庞涓又于公元前342年迎战援救韩国的齐军,中了孙膑的增兵减灶之计而冒进,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遭到齐军伏兵攻击,庞涓兵败自杀。
7、傍晚时分,他带兵追赶到马陵一带。齐军的伏兵万箭齐发已使得魏军进退维谷,阵脚大乱,伤亡无数。庞涓知道自己在劫难逃,拔剑自刎。
8、这日,齐国大军行至一个叫马陵道地方,此地山势险要,树林茂密,是一个伏击的极佳之地,孙膑暗道:“庞涓休矣”,接着便命人,就地伐树,将峡谷的道路路堵住,又叫人将一棵老树的树皮剥去,刻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立于谷中,并将两万弓弩手埋伏于两侧,只待庞涓大军到此。
9、鬼谷子其人,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因其修道,所以又有一个道号称玄微子,而鬼谷子的称号则是因其在东周阳城一座山谷中修道,这座山谷丘高沟深,林木茂盛,到了夜间更是鬼火闪动,幽不可测,当地人称为“鬼谷岭”,鬼谷子后来隐居此地修道,自号鬼谷先生,于是人们便尊称他为鬼谷子。
10、齐军仍然采用了孙膑“围魏救赵”的计谋,率军从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经由定陶直逼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军队抵达与魏都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民权),诱使魏军返回救援,以解韩国之围。魏惠王嫉恨齐国干涉魏国之事,果然撤回了攻打韩国的兵力。
11、不久之后就出现了微魏国的大将军庞涓率领军队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的事,这时候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命令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率军救援赵国,这个时候孙膑建议田忌率领军队直接攻击魏国的都城大梁。这时候远在赵国的庞涓,听说自己的都城被包围立即回师救援,这个时候孙膑将自己的军队埋伏在庞涓回来必须经过的道路两边,就这样当庞涓风尘朴朴的带领军队准备赶回去救援的时候,埋伏在路两边的齐军趁势杀出,庞涓没有想到齐军会在此埋伏,很快被打败。
12、庞涓和孙膑虽然都师从鬼谷子,但孙膑的才能明显高于庞涓,这或许不仅仅是个人学习能力的差异,还可能是鬼谷子更偏爱为人率直的孙膑。众所周知,鬼谷子乃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奇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庞涓杀了孙膑,可能会导致鬼谷子出山,处理门户。以庞涓之能力,根本无法和鬼谷子相提并论,庞涓杀了孙膑的结局可想而知,将会身败名裂。因此,庞涓畏惧师父鬼谷子,才不敢直接杀了孙膑。
13、不久之后,庞涓离开自己的老师去了魏国,谋求自己的立足之地,由于庞涓才能非常着重深深受到魏王的喜欢,于是魏王很快提拔庞涓做了大将军,庞涓做大将军之后带领魏军不断征战,确实也创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是庞涓时时刻刻也没有忘记比自己能力强很多的孙膑,就这样他派人把孙膑请到魏国,为了保全自己已经获得的赏赐,于是把孙膑请到魏国严格的监管起来。
14、后来的围魏救赵,和桂陵之战足以说明这一点。
15、庞涓和孙膑师从鬼谷先生数年,知道孙膑的才智在自己之上,但老师对待二人从未有分毫之差,始终一视同仁。而今孙膑获得老师如此赞誉,庞涓的心里十分不是滋味,竟然从心底生出了无限嫉妒之意。
16、这又使本来就强大的魏国名声大噪。
17、庞涓发现齐国军队这么没有战斗力,为求功名,决定回援大梁,先把齐军尽数歼灭,再回来灭了赵国!
18、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
19、就我们所知道的,鬼谷子的徒弟中,最出名的就有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外交家苏秦和张仪。除此之外,还有两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那便是庞涓和孙膑了。
20、后来孙膑在齐国做了军事,想出“围魏救赵”“减灶之计”等策略,庞涓疯狂赶往齐军的驻扎地马陵,谁知马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恨极了庞涓的孙膑也诸多布置,要置他于死地。
六、庞涓和孙膑
1、公元前380年,20岁的鬼谷子走出隐居的大山,去各国施展了自己的游说之术,算是建立了功业并一举成名。19年后,仍喜隐居逍遥的鬼谷子返回了大山深处,还将路途之中所遇到的2个年轻人带回了自己隐居的谷中。经过一番智力测试,鬼谷子决定收二人为徒——这2个幸运的小伙子就是庞涓和孙膑。
2、后来在马陵之战中,庞涓中了孙膑埋伏,此时他已被齐军击败,暮色之中,他隐隐发现一株大树被剥去了皮,并被刻上了字。他命人燃起火把,发现上面刻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齐军伏兵四起,万箭齐发,魏军大败,庞涓自知失败无可挽回,于是引剑自刎,死前叹道:遂成竖子之名!齐军马陵一战不光杀死魏军将领庞涓,还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孙膑一战成名,庞涓死在马陵道,也应验了“遇马而卒”。
3、庞涓虽说和孙斌是同门师兄弟,但是他在学识上还是差孙斌一筹的。
4、所以说孙膑之所以遭到庞涓的那种打击报复,主要是因为他太优秀了。要是孙膑稍微普通一点的话,可能结局就不同了。03孙膑惨遭膑刑,从此再也无法带兵打仗。孙膑为啥叫孙膑?膑可不是他的真名字,而是一种刑法。所谓膑刑,那就是挖掉人的两个膝盖骨的刑法。而孙膑正是因为承受了这样的刑法,所以才得到了这个名字。
5、原本即将学成的孙膑看了魏国士兵送来的信件,认为庞涓还真没忘掉自己这个兄弟,就拜别了鬼谷子老师,高高兴兴地跟随士兵来到了魏国。
6、01 庞涓并非想杀孙膑,只不过是想给他一次沉痛的教训。
7、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
8、然而,庞涓内心这一阴暗面,后人如何得知?总不至于庞涓主动说“我不如孙膑,所以要废掉孙膑”,这岂不是自坏名声吗?所以,司马迁这一段描述庞涓目的的记载被后人质疑。
9、在他刚刚回到齐国时,被人引荐,见到了当时齐国的大将军田忌。两人侃侃而谈,田忌觉得孙膑真乃大才,对他的想法大为赞同。于是便留他在自己府上做了宾客。由于齐国人喜好赛马,便有了田忌赛马的典故,孙膑以兵法之道帮田忌赢得了比赛,得到了齐威王的赏赐。于是田忌将孙膑引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也认可了孙膑的才能,以孙膑为师。
10、公元前368年,赵伐齐至长城。
11、逃离魏国的孙膑决心辅佐齐国,正式与庞涓拉开了两国大战,终究庞涓技不如人,被孙膑设计灭于马陵道,刚好印证了鬼谷子的那句:遇羊而荣,遇马而瘁,可叹举世无双的同门师兄,最终却落得个如此结局。孙膑是战国时齐国人,他曾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到魏国做了将军,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把他请到魏国,暗中却在魏惠王面前诬告他私通齐国。魏惠王大怒,命人把孙膑的膝盖骨挖去,还在他脸上刺了字。孙膑假装发疯,躲避了杀身大祸,后来,孙膑逃回齐国,得到齐王的重用。后来庞涓领兵攻打齐国,孙膑用计杀了庞涓。战国权谋大师鬼谷子是当时相当厉害的传奇人物,他既是善于谋兵布阵的大军事家,同时还是纵横捭阖术的鼻祖。
12、原来孙膑和庞涓师出同门,二人同为鬼谷子高徒!
13、还说,孙斌的抱负就是振兴齐国,他早晚会回到齐国去的。
14、他们之间结仇源于庞涓的妒贤嫉能,把孙膑视成自己权力路上的绊脚石。
15、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5万人用的了。
16、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17、孙膑出生的时候,自己家里的家庭情况还是非常不错的,很早便把他送去接受名师鬼谷子的教育,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同窗庞涓,两个人都有要做一番事业的决心,于是两个人谈话非常投机,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是真真正正的好朋友。
18、孙膑建议田忌,不要与魏军的主力进行正面冲突,如今的魏军士气正盛,正面冲突于我军不利。如今魏军主力皆集结于邯郸城外,国内必然空虚,不如遣一支弱旅佯攻魏都大梁前的襄陵,以麻痹魏军,同时齐军主力绕过襄陵,直捣魏都大梁。邯郸城外的魏军得知,国都大梁被围,必然回援,齐军可在其回援的要道桂陵设下埋伏,则此战必胜。
19、就让庞涓把孙斌给请来了,
20、孙膑让田忌一面派出轻装战车,直捣魏国首都大梁的城郊,激怒庞涓迫使其率军回援;一面让田忌派出少数部队佯装与庞涓的部队交战,故作示弱使其轻敌。
1、庞涓在想若是长期以往,自己魏国主将的位置将会不保。
2、当时,鬼谷子不住地夸赞孙膑可堪大用、有纬国经世之才,孙膑却连连谦逊地表示自己还差着很多,愿跟老师继续精进地学习、绝不辜负鬼谷子老师的教诲和付出。
3、孙膑与庞涓的师傅是鬼谷子的说法来源于明末小说家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和末清初时人吴门啸客《孙庞斗志演义》等历史小说
4、验收柴火时间到了。鬼谷子走到二人柴垛跟前,庞涓指着大堆柴火说:“请老师查点,足足一百担有余”。
5、后来追到晚上,到了马陵地区(今天的河北大名),这里地势狭窄,路不好走,很多树木也被砍掉了,挡住了去路,可唯独有一根没砍,庞涓便过去一看究竟,点燃火把,发现树上写了几个字“庞涓今天死于此树下!”不好,庞涓,大喊,赶紧撤兵。不过,为时已晚,孙膑的大部队都在此恭候多时了,这时万箭齐射,庞涓大败,自己也走投无路了,便挥剑自尽了。孙膑,带兵直接又打回了魏国,大胜而归。
6、庞涓在作战中,看到齐军战旗上有个斗大的“孙”字,不由得大吃一惊,说:“原来孙膑还活着,我中了他的计了!”
7、他每一次打仗前所想的,孙斌都能想到。
8、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话。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
9、孙膑看到魏军来势汹汹,而且与敌军兵力相差悬殊,决定智取,不与敌军正面直接接触。所以他建议田忌用欲擒故纵的计谋,引诱庞涓中计。
10、孙膑和庞涓分别是齐国人和魏国人,拜师路上偶遇,并结为兄弟,同拜师鬼谷子学艺,学习兵法,孙膑和庞涓两人性格却不相同,孙膑为人善心实在,庞涓为人险恶人心狠,学艺中听到魏国正在招贤纳士,庞涓觉得机会来了,自己学的东西足可以独当一面,可以得到高官厚禄和国王的赏识。
11、这时,魏国调整对外战略,将目光从关中秦国的身上转移到了人口稠密的中原。公元前354年,赵国再次入侵卫国,魏惠王出于对卫星国的保护以及对赵国当年干涉内政的宿怨,遂命庞涓带兵北上攻赵。魏武卒素来悍勇,赵人抵挡不住,连忙派使者赴齐国求援。魏国东进必然和齐国的扩张产生冲突,这一点齐威王很清楚。加上他也想检验齐国变法的威力,遂派出了八万齐军赴援。
12、下签卯宫:(孙滨困庞涓)眼前欢喜未为欢,亦不危时亦不安;割肉成疮为甚事,不如守旧待时光。诗意:此卦割肉成疮之象。凡事只宜守旧待时。(补疮本作成疮。)解曰:知止则止。知宽自宽。割自身肉。疾痛一般。故事:战国。孙膑齐人。庞涓魏人。同师事鬼谷子。孙膑之学优於庞涓。涓为魏将。与膑斗智。输而忌之。乃以计刖其足。後孙膑假作颠狂。得脱归。齐威王以(膑)为师。将兵伐魏。用减灶添兵之法。赚庞涓。追至马陵道。伏弩射死。
13、孙膑本名孙伯灵,这个名字可就没那么出名了。那么是谁让他变成了孙膑呢?这个人就是他的好师兄庞涓。
14、齐威王本意命孙膑为主将前去救援,可是孙膑却推辞了,他说:自己受过刑法,身体已经残废,并不适合做主将。就建议齐威王命田忌为将,自己做军师即可。齐威王听后不由心痛,便采纳了他的建议。而孙膑做军师,开启了“军师”的先河,他没法像其他将领那样衣着铠甲,立在战车上,身先士卒,只好安坐在辎车上,身着长袍,儒冠儒服,也颇有儒将的风雅。
15、两个人纵然没有正面交过手,可是庞涓从心理上,其实就已经落了下风。这就是庞涓的弱点,他看不得别人比他好。
16、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17、庞涓走后,在魏国当了军师,后孙膑又学得鬼谷子的孙子兵法和孙武子的兵书十三篇,后经墨子之徒秦华礼推荐给魏国,和庞涓一同做军师,庞涓写信请孙膑来魏国。
18、当时,齐国主帅田忌对孙膑言听计从,魏国主帅是庞涓,因此这一战相当于两人直接交手。
19、齐军乘胜追击,正好太子申率领的后续大军赶到。秦军俘虏了太子申,取得全面胜利。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马陵之战”,这一战中所用的计策被称为“减灶之计”。
20、首先,孙膑建议主将田忌先耐心等待,等赵魏两国鏖战至疲倦。与此同时,为了让庞涓放松警惕,他又让田忌派了一支部队攻击魏城平陵。平陵位于宋、卫之间,地处魏都大梁以东,城坚池深不易攻取。齐军在此地损兵折将,最后又被魏军击溃。庞涓闻听战况,确信魏国留守兵团足可抵御齐军,遂尽起精锐攻击邯郸。不久,庞涓攻克邯郸,但部队的消耗、损失和疲惫皆已到极点,齐军决战歼敌的时机已经到来,但齐军不能自行北上邯郸对敌,这样会给庞涓以喘息和休息的时间。那么,如何调动庞涓呢?孙膑建议田忌派出一支精锐车兵奔袭大梁。
1、孙膑真名没有记载,后世之所以都叫他孙膑,是因为他生前遭受了一种非常严重的刑罚,被庞涓挖去了髌骨,所以史料中记载他的名字为孙膑。
2、不过,随着交战地区由平原扩展到了山地、河川以及湖沼乃至海上,作战的类型亦由车战为主发展到了车战、步战、水战、骑战四者兼有的状态。如此一来,传统的三军对阵、成列而鼓、正面交锋、一决胜负的堂堂之阵随之发展成了大规模的佯动、佯攻、突击、奇袭、迂回、包抄、伏击等各种形式参杂的机动野战。总而言之:具体的作战时间、地点和方式都变幻莫测,只有自己心中有数,而尽量使敌人一无所知。在齐军救赵之战中,孙膑的指挥就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
3、这四个人所处的时代虽然比较接近,可是相差的年岁却也不小,这就造成了鬼谷子成了一个神话人物,因为谁也搞不清楚,这鬼谷子到底活了多大,有多少徒弟,所专长的派系专业是什么。
4、第二天,他又追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再叫人一点,发现煮饭用的灶减少了一半。他高兴地说:“看来已有不少齐军逃跑了。”
5、当时的魏王一连问了庞涓很多关于国政方面的事情。
6、03 庞涓出于对师父鬼谷子的畏惧,不敢直接杀了孙膑。
7、孙膑预料他当天晚上可以赶到马陵。于是命令士兵把大树砍倒,堵塞道路,只留路旁一棵大树,削去树皮,在光光的树身上写了这样几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下。”又命军中弓箭手,埋伏两旁,就在那天晚上,庞涓果然赶到马陵。他走到那棵大树底下,见道路被树堵塞,就命人搬树。
8、前352年,魏惠王调用韩国的军队击败包围襄陵的齐、宋、卫联军,齐国被迫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各国休战。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首都邯郸。大约在此时齐国将庞涓释放,使其回魏再度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