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过年的风俗(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103句)
一、过年的风俗
1、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归纳为:杀猪宰羊,喝好酒,吃美味佳肴,扫尘,穿新衣服,接灶神,守岁,发红包,拜年,贴春联,挂灯笼,贴门神,挂年画,放鞭炮,看春晚,敬神,祭祖,接财神,耍狮子,舞龙灯……等等习俗。
2、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相传,这是因为初九庆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还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了。
3、农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4、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写着祝福的春联。有时还把大“福”字倒着贴在迎面的墙上,这是为了取“福到了”的吉利彩头。春联也叫对联、春贴、对子。贴春联的风俗历史很长了,据说它来源于2000多年前的“桃符”。古人认为桃木可以避邪,过年时把桃木剑(或桃木刻成的神像)挂在大门的两侧,以驱鬼避邪。到公元964年,后蜀皇帝孟昶在桃木剑上题写了两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到了明補年,为了庆祝升平,朝廷下令,士庶之家除夕张贴对联。对联上多是歌颂升贴春联,就是最早的春联。此后,过年时有写春联的,有就逐渐成了全国各地共同的风俗。春联上除了写接福迎祥的句子,也写五谷丰登、人寿年康等祝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都希望在新的。
5、当然更少不了年夜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圆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6、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找全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
7、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为了地里的收成,早早的睡觉吧!
8、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
9、“贴花花”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10、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11、马上就要过年了,各地的过年习俗有所不同。本次给大家介绍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快来看看吧。首先在食物方面,南方一些地方会选择吃年糕。吃年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南方的年夜饭通常伴随着火锅和鱼。南方会贴对联,为的是给新年求一个好兆头,一般贴在正门。会挂起大红灯笼,象征着新年红红火火。很多地区过年都要先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希望祖先能够保佑家人,新年里身体健康,红红火火。邻居亲戚之间会互相拜年,来增进感情同时也求得好运。
12、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13、民谣中有“腊月杀只鸡”的说法,为什么要在二十七杀鸡呢?这其实还是取得谐音,“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因为,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另外,因为老理讲究初一不能动刀,所以,这些东西当然也就要提前准备好了。
14、“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我吟诵这首诗的时候,我又想起了美好的春节。春节中的一些习俗我会一直继承和发扬下去。
15、除夕睡前要点三声关门炮,初一五更起床后先放三声开门炮;
16、同时正月十一还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17、民间俗称“正月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
18、虚空有尽行愿无穷|永修天师宫道观重建募捐
19、大年初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20、旧时的这天晚上,男女相聚在大树下(最好是桂花树)唱歌,请玉皇大帝最宠爱的小女儿七仙女下凡,所唱歌曲必须欢乐吉祥,让七仙女高兴,她一高兴,父皇玉帝就会保佑人间一切顺利。
二、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
1、道教和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2、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3、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4、大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5、农历三十这天的上午,必须要完成挂红灯、贴窗花、春联,福字要倒着贴哦,寓意在福到了。做完之后,屋外节日的气氛显得更加浓郁了。
6、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已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如今的人们除了沿袭以往拜年的方式外,又兴起了网络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7、西周初年,已经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祭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比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等各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要齐想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对过去一年的关照,祁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得到更多的福佑。春节是合家团圆,敦亲睦族,祭祀列祖列宗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摆)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年)。到晚上23点正月初一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鸣,辞旧岁,迎新年(春)的活动达到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敬神佛,祭列祖列宗,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然后再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过了正月初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欢庆新年……
8、拜岁,过年风俗之是指在岁首新年辞旧迎新之际,拜祭岁神(太岁)。拜岁是中华民族流传最悠久的传统风俗之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在岁首举行祭祀仪式,迎新岁、祈年、接福。
9、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10、彝族过年的风俗是火炬节,“火炬节”通常在农历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举行,这是彝族的盛大节日。那时,要杀牛,杀羊,牺牲祖先,还有一些地方也要牺牲地主,互相盛宴,吃肉,并希望收获粮食。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11、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12、HAPPYNEWYEAR
13、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14、这就是我们故乡的春节。
15、正月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16、不论子女、晚辈大小,睡前父母要给子女、晚辈10元的压腰钱;
17、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18、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19、我觉得应该有不少人认为年味变淡了,但是正因为国家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上的稳定,文化上的繁荣,才会有这些新习俗,才会有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如果我们连吃都吃不饱,穿都穿不暖,那我们还会花钱买电视机看春晚,去各地旅游吗?
20、葡萄亚人从元旦第一天的天气看一年的年景:刮南风,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刮西风,是个捕鱼和挤奶的好年景;刮东风则水果丰收。
三、古代怎么过年的风俗
1、汉族风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四神看灯,十六人看灯"之说。
2、年节(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然定在农历正月初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只是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日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开始起,人们就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3、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
4、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5、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6、大年初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7、新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世界各国都有许多古老而有趣的习俗。
8、腊月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9、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10、农历正月初十日,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称为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则会伤了庄稼。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伴随着新年的钟声,伴随着爆竹声,一年一度的春节又一次来到了人间。
12、更让孩子们惊喜的要数大年初一了。在大年初一早上,孩子们都要互相串门给爷爷,奶奶们拜年,都要互道新年好,孩子们还能收到压岁钱呢!
13、中华民族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和来历有很多记载或者传说,由于本人知识浅薄,暂且不讨论。
14、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15、 万事如意!???
16、正月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17、虽然古人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但是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新年才算结束。
18、初一五更吃饭时要先吃块灶里烤的馒头,寓意新的一年消灾去难,不得病;
19、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20、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四、中国人过年的风俗
1、初一前:购买贺年物品,俗称“办年货”。年三十晚:吃团年饭。初一:到庙宇上头香、出门拜年。初二:出门拜年,回娘家之日。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若有亲朋好友尚未互相拜年,便会在年初四继续。初九:天公生,当天凌晨或者初八夜晚子时后,各家便开始祭祀。十五:元宵节。新马一带的元宵节和七夕一样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庆祝方式也有所不同:未婚女性会结伴到河边抛柑祈求姻缘(男性则抛香蕉)而且普遍上没有提灯笼或赏灯等习俗。
2、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这天要贴窗花了啊。
3、在过去,农村普遍不富裕,有些人家如果欠了外债还不起,就在过年前搞个“封门仪式”,也就是在自家大门上交叉贴上“封门大吉”的红纸,然后再一边放一根甘蔗,称作“戤门甘蔗”,并且还要点上两炷香,摆上一些祭品等等。
4、相传,正月十五日正是蚕神嫘祖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蚕神”的日子。祭蚕神用白粥加上肉脂为供品,同时用一杆竹竿挑着灯烛插在田间,谓之“照田蚕”(据说观察灯火颜色可以判断一年的丰歉)。这项活动逐渐成为了后代元宵节观灯习俗的一种源头。
5、我在保定生活学习了四年,说句实在话,我对保定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可能所有的古城都这样吧,它给你的第一印象也许并不怎么样,但它经过历史积淀所散发出来的韵味会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我后来慢慢的喜欢上了保定。我们班的同学也有这种感觉。保定的冰糖葫芦很好吃,以前每到这时候,天气凉了,下了自习我都会出来买一串吃。酸酸甜甜,很好吃。还有驴肉火烧,往火烧铺一坐,要上两个火烧,喝一碗馄炖,真有一种大口吃肉的爽快感觉。保定挺不错的,我们河大也挺不错的。怀念保定,怀念我的大学!呵呵!。
6、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为了元宵节,像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灯谜是非常传统的字谜游戏。
7、到了中午,家人们一起吃丰盛的午餐,爸爸做的饭菜好好吃,我好喜欢爸爸烧的饭菜。下午,我和姐姐爷爷一起相约去打乒乓球,虽然年前在乒乓球班训练了一段时间,但我有时也会输给他们。哼,好不甘心呀!之后的几次,我想到教练教我的一些技巧,慢慢使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成了“常胜将军”。
8、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浩大的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现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千古绝唱的好诗总让我想起了家乡过年的习俗,我至今都刻骨铭心。
9、窗花: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10、互赠贺卡: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帖)。拜者投名刺(名帖)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11、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
12、日本人过年的习俗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守岁。时至午夜,各寺庙鸣钟一百零八响,据说这样可以驱除一百零八个魔鬼,使人、畜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
13、春节早晨,开门炮仗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14、春节最热闹的习俗是看秧歌,男男女女一帮人身着各色服装,手摇彩扇,踩着高跷,随着吹鼓手的节奏和高跷接触地面整齐的“咔咔”声,一摇一摆的往前走。秧歌队到了谁家门口,谁家都要放鞭炮,给一些香烟和酒作为答谢的礼品。看秧歌的人群,簇拥着秧歌队,浩浩荡荡的从西走到东,又从东折到南,无论天气有多冷,都一步不离地跟着看……
15、大年初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16、 新年快乐!???
17、人的一年命运如何,完全操在这位值年星宿手里,而每年正月初八日为诸星君聚会之期,又传为“诸星下界”之日,故在这天祭祀星君(即顺星),便有可能获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们有的到白云观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烧香顺星。但不论是否去庙里进香,是日晚间,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
18、大年初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19、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在元旦这天外出拜年,要将红粉涂在亲友的前额上,表示祝贺新年,吉祥如意。
20、在外工作的朋友们,年关将至,回家过年,你准备好了吗?
五、过年的风俗
1、除夕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守岁之俗由来已久。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2、除尘布新: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3、巴西人也在除夕守岁,等午夜的钟声响过,便手持火把,三五成群地涌向附近山林,去寻找一种叫“金桦果”的果子。巴西人把这种稀有的果子视为幸福的象征,谁找到的果子最多,谁就最幸福。
4、而人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来是警示自己在这一年要继续努力的劳作,不可懈怠,否则下一年这甘蔗放外面那就不好看了;二来甘蔗味甜,寓意在新的一年中,日子也能甜甜美美。所以在年前,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忙着制作“门蔗”。
5、我国古时有挂桃符过年的习俗因为古人认为桃符能除灾避邪。桃符,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6、新年这天,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这天,各家老小成群结队的去江河中进行新年浴,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洗前先将一篮鲜花瓣撇在水面上,然后跳进花水中沐浴,并用鲜花瓣揉搓全身,以求幸福吉利。
7、今天要出门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8、大年初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9、古代中国人民认为九在数目中表示多数,最多,最大,因此为上。又称这天是"天日",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必须隆重庆祝,九与酒谐音,九不能离酒,各家各户都准备丰盛的酒宴,尽兴喝个痛快,给玉皇大帝祝寿。
10、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但一般至少要打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11、腊月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12、贴春联,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13、贴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民俗象征,也是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在春节前夕,人们会用大红纸张,加上浓墨书写祝福词语,在春节当天贴于门框两边,寓意着一年吉祥如意,还会将福字倒转贴于门上,有“福到临门”的意思。
14、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15、⊙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16、内容来源网络,图|新华社
17、春节,象征着新一年的来临;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源泉。
18、正月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19、北方过年的风俗有吃饺子、吃汤圆、吃鱼、吃猪前蹄、吃柿饼、贴春联、贴年画、扫旧、守岁等。吃饺子。北方人春节第一餐吃饺子,饺子颇似元宝,寓有进宝之意。吃汤圆。用自制的汤圆粉或市场上出售的干汤圆粉制成各种馅心的汤圆,润甜可口。吃鱼。意为“年年有余”。啃猪前蹄。北方过年,啃猪蹄儿是要给来年有个挠头(挠是指往回赚钱的意思)。吃柿饼。即象征事事如意。贴春联。过年当天男人贴春联,女人在家准备各种美食。贴年画。北方人喜欢在春节时张贴年画,给春节增添许多喜庆氛围。扫旧。新春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大扫除,迎接新春佳节,又有扫除晦气之意。守岁。一家人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然后一家人吃年夜饭,有辞旧迎新之意。
20、正月十一日,俗称“请紫姑日”(有的地方为正月十四)。最早记载“紫姑”的文献是南朝宋人刘敬叔的《异苑》。大致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但民间敬奉紫姑并非因为她是厕神,而是紫姑代表了深受压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
六、过年的风俗
1、压岁钱,年俗之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2、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3、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是满街瑞气,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