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翻译全文高中121句)
一、论语十二章翻译
1、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3、(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4、(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5、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6、③[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试译:鲁定公问:“君王领导臣下,臣下服事君王,该怎么做?”孔子说:“君王领导臣下靠礼,臣下服事君王靠忠。”
9、(2017年七年级语文教参)
10、(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1、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3、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4、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试译:子贡想取消当时告朔仪式上装样子的饩羊。孔子叹道:“赐啊,你可惜那只羊,我痛惜那种礼啊。”
17、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8、哀公问於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9、(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0、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
二、论语十二章翻译全文高中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译文)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3、(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扩展资料:《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5、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7、译文: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8、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0、子在川上①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子罕》)
11、(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2、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3、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14、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5、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7、⑥[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8、子曰:“三军①可夺②帅也,匹夫③不可夺志也。”(《子罕》)
19、(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0、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论语十二章翻译七年级上册
1、讨论之后,“我们”得出结论:这样不行。因为,“是不能轻易被改变的”的言外之意是说,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被改变的”,这样的翻译正好直接否定了其句子本身——“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之志,不可夺也),这样做不大厚道,还是不要这样为上。
2、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4、(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5、试译: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6、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使老百姓忠厚老实了。”
7、(注释)(1)修慝:慝,音tè,邪恶的念头。修,改正。这里是指改正邪恶的念头。(2)先事后得:先致力于事,把利禄放在后面。(3)忿:忿怒,气愤。
8、试译:孔子说:“夏礼,我能够讲一讲,只是杞国的不足以验证;殷礼,我能够说一说,只是宋国的不足以验证。原因是典籍和贤人不够。典籍够、贤人够,我就可以验证它们。”
9、为什么现在要复习国学?中国在世界上领先2000多年,内在的优势即在于精神、文化力量。那究竟是什么?中国近200年落后、受辱,究竟是因为什么?中国正在复兴和崛起,必将重塑辉煌。你如何参与、奉献、受益?国学从未离开我们。我们只是“复习”而已!
10、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11、(译文)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智的。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暗中挑拨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暗中挑拨的坏话和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
12、(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正如《诗》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13、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14、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1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试译:有子说:“守信接近于义,说到做到。内心谦恭接近于礼,可以免受耻辱。因为它们接近礼义,还是值得推崇的。”
17、⑥[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这些篇名都是从各篇第一章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18、★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董荣辱、辨善恶;
19、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0、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四、论语十二章翻译及注释
1、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2、★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3、试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4、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5、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6、②[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语末,表示感叹。
7、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8、试译: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9、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0、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⑥》)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试译:孔子说:“做人没有仁爱,礼仪怎么能到位?做人没有仁爱,音乐怎么能到位?”
13、(注释)(1)无道:指无道的人。(2)有道:指有道的人。(3)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4)偃:仆,倒。
14、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16、指多个,泛指多数,并不仅仅指三个人。(行)走在一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多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7、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18、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9、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0、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五、论语十二章翻译简单
1、试译: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2、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3、子曰:“知之①者②不如好③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④之者。”(《雍也》)
4、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5、《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
6、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7、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8、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③[于]介词,对,对于。
10、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11、(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2、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3、于是,我这样引导孩子们:
14、你的这个论语12章,在此都翻译出来字有点太多。我建议你买两本书中的一本。一本是《论语通译》,一本叫《发现论语》,你需要的都在这两本书中。
15、(译文)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干什么呢?”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16、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17、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8、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19、试译:有人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啊?”孔子说:“《尚书》上讲:‘孝悌啊孝悌,只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了,国政也会由此理顺的。’”这也是从政嘛,何必非要当官才算从政呢?”
2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六、论语十二章翻译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却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吗?和朋友交往却不讲诚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却没有(及时)复习吗?”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3、试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时,唱着《雍》这首天子祭祖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各方诸侯助祭,肃穆天子主祭。’《雍》诗的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4、试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没什么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耳根顺了;七十岁随心所欲,没有不合情合理的。”
5、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6、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8、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9、试译: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10、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无也。”
11、《论语》十二章的译文如下:
12、(注释)(1)片言:诉讼双方中一方的言辞,即片面之辞,古时也叫“单辞”。(2)折狱:狱,案件。即断案。(3)其由也与:大概只有仲由吧。(4)宿诺:宿,久。拖了很久而没有兑现的诺言。
13、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4、(译文)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15、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6、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7、(译文)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说话没有不算数的时候。
1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注释)(1)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学生。(2)讱:音rèn,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3)斯:就。
20、如何学:眼、口、耳、手、心
1、(口)诵读,朗读,而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