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诗的故事(曹植七步诗70句)
一、曹植七步诗
1、曹植写《七步诗》是希望哥哥曹丕不要杀他。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4、这首诗是以必兴的手法,语言浅显,直抒平铺,寓意明显,没有过多的暗喻赘述,感情也是直接表达没有过多的描述。
5、这首诗,很多同学应该都听过吧?而这首诗的作者也非同一般,他就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曹植。曹植,字子建,是沛国谯人,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大家可能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知道他是个有名的将领,但其实曹操父子也是文采斐然的大家呢。曹植和他的父亲曹操、哥哥曹丕合称为“三曹”,其中天资聪颖的曹植,文学造诣更是了得,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就有过“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古代的一石是十斗,可见这个评价有多高。
6、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放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7、就是哭泣的意思《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8、七步诗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9、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0、(像吃布丁一样品诗词)《大风歌》
11、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12、(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1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句也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想打,其中包含的情绪有悲愤、怒意和对文帝的失望。这两句诗也是后人经常告诫兄弟要和睦,避免兄弟阋墙、互相伤害的常用语,这也说明这首诗在民间的传唱度很高。
14、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
15、不论是那种情况,不可否认的是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首诗使得后人对曹植曹丕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曹植大多是同情,而对于曹丕却是不满。曹丕想要刁难陷害曹植不成,反而被曹植感动到,并且为了保全名声,放过曹植。
16、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原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7、曹植的《七步诗》的名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七步诗作者: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8、qībùshī七步诗sānguówèi(三国·魏)cáozhí曹植zhǔdòurándòuqí煮豆燃豆萁,dòuzàifùzhōngqì豆在釜中泣。běnshìtónggēnshēng本是同根生,xiāngjiānhétàijí相煎何太急?
19、我俩本是亲兄弟,为什么相互残害呢这么急呢?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忌,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兄弟之间不要互相残杀
20、liǎng hàn:cáo zhí
二、曹植七步诗
1、(作者:鞠德章诗人,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青岛当代文学》诗歌编辑)
2、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3、(诗词漫画)打遍诗坛无敌手
4、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5、原文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煮豆持作羹,漉菽(豉)以为汁。
7、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8、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诗歌典故
9、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10、七步诗锅里面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豆秸在锅底下(三国·魏)曹植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秸和豆子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秸煎熬豆子煮豆持做羹,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呢?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持:用来漉:过滤菽:豆子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
11、这首诗出名,诗中的故事更出名。其实诗作在流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版本,但大意是一致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故事的细节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曹植兄弟的纠葛却是历史事实。《七步诗》三个字虽简单,但也把当时的紧急情况概括了出来。虽然是匆忙所作,可这首诗情真意切,语言也十分浅显。
12、你的一次转发、有可能会帮助无数人……
13、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14、曹植七步诗古诗赏析
15、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曹操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可是心中的贪念却依然让他理智不清,于是他将曹植软禁了起来,最终,曹植在哥哥的软禁下忧郁而死。作品赏析
16、因为曹丕是一个非常小心眼,做起事情毫无顾忌的人。
17、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自幼就才华出众,极受父亲的疼宠。曹操死后,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担心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就想设计谋害他。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朗声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因为限制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另有别本《七步诗》为四句,以《三国演义》为代表,诗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8、算。曹丕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曹植的“七步诗”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19、曹丕文学有相当高的成就。是中国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创作背景
20、原诗是指作羹的全过程。后人《三国志》、《三国魏》所改为四句,煮豆做什么,没说清楚。
三、曹植七步诗的故事
1、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
2、不得不说,如果曹植写诗或者曹丕读诗要靠百度百科,那么曹植恐怕早就被曹丕砍了。
3、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4、(像吃布丁一样品诗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5、又譬如甄氏,就是那个当年曹丕从曹操手中抢到的妹子,也是曹丕儿子魏明帝曹睿的亲妈。可就因为不得宠而在诗中流露出一些怨恨,便被曹丕遣使赐死,死后还将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根本不顾及甄氏背后河北大族们的态度,以及河北河南门阀之间的制衡,甚至都不顾及宝贝储君儿子曹睿怎么想。
6、而有了这个历史背景,我们再来看这个被百度百科说成“对曹丕的强烈不满”七步诗。
7、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8、(作者)曹植(朝代)三国·魏
9、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0、六句合情合理,增加了层次。一步一句,合乎要求,凸现曹植的大智大勇,大悲大愤,才华横溢的诗情。
11、原文: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12、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13、“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七步诗》是由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写。表达了曹植对哥哥曹丕的强烈不满,以及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曹植自幼聪明,深得曹操宠爱,曹丕称帝后,担心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便以没有及时吊唁先父为由将他招入宫中命令他在七步内作诗一首,做不出来就治他的罪,曹植心知曹丕故意刁难,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七步诗》总共六句,经过后世删改,现今只留下四句。其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是成为劝诫兄弟和睦的经典名句。
14、zhǔ dòu rán dòu qí ,dòu zài fǔ zhōng qì 。
15、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16、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17、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曹植虽然有很多光环,但当时的他远没有这么风光。相反,在当时,他在政治上是极为不顺的。但这样的经历,却客观上促进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其实人生也是如此,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而能不能抓住机会,就要看我们自己的努力了。
18、《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19、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其它诗作不一致,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
20、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四、曹植七步诗是哪一集
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像吃布丁一样品诗词)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3、上世纪80年代末,由曾国藩編辑的《唐宋八大家古诗》一书,让人大饱眼福乐开怀,见证了古人的千秋大作。其中曹植的七步诗格外醒目: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5、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
6、如果你没读过历史,靠百度百科去理解的话,会有如下的解释:
7、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植犯错,曹丕有意放他一马,知道曹植有七步成诗的智力,所以就命他七步成诗,人物简介
8、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9、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10、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