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文言文的意思(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及原文144句)

2024-02-29 12:08:35

一、鹬蚌相争文言文

1、作品:鹬蚌相争(《战国策·燕策》)

2、“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如果解决了你的问题,请点好评,谢谢

3、注释:①鹬:一种水鸟。②蚌:一种软体动物,两片黑褐色的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③方:正,正在。④曝:晒。

4、B、C、D项都正确。故选A。

5、(参考答案)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6、鹬蚌相争(拼音):yùbàngxiāngzhēng(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示例):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近义词):鹬蚌相危(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7、(喙)嘴,专指鸟兽的嘴,在这里指的是鹬的嘴。

8、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9、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10、两者不肯相舍(✦相舍:互相放弃。✦舍:放弃。),渔者得而并禽之(✦并:一起,一齐,一同。✦禽:同“擒”,捕捉,抓住。)。

11、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2、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13、喙(huì)——嘴,专指鸟兽的嘴。

14、正在这时,一个老渔夫从河滩打鱼回家路过,就从沙滩上走过。看见鹬蚌相争的情景,渔夫觉得很有趣。他悄悄地走上前去,没有费多大力气,把两个一起抓住,高兴地拿走了。

15、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16、(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17、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18、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和言谈辩论的技巧,注重揣摩游说对象的心理,进行拉拢或分化。他们事无定主,奔走于各国之间,在其中谋求个人的利益。

19、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2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出自于《战国策》,苏代通过鹬相争的故事劝赵惠王不要攻打燕国,用鹬蚌比喻燕国与赵国,而把秦国比作渔夫,燕赵实力相当,若两国交战则损耗严重,待时机成熟,秦国则坐享其成、坐收渔利,最终劝退了赵国出兵。

二、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母亲那种献身精神、那种专注,灌输给一个男孩的是伟大的自尊,那些从小拥有这种自尊的人将永远不会放弃,而是发展成自信的成年人。你有这种信心,如果再勤奋就可以成功。”——多萝西.埃诺博士(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家)

2、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3、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4、(并)一起,一齐,一同。

5、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6、微博|搜索“学而思陈双老师”

7、并:一起,一齐,一同。

8、鹬蚌相争(又称:蚌鹬相争),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一般与“渔翁得利”连用,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意思是鹬和蚌争斗对抗,僵持不下,使过路的渔翁捡了便宜,比喻前两方争斗使第三方得利。

9、⑤措:夹住。⑥谓:对………说。⑦并:一起,一并。⑧禽:捕捉,捉住。

10、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

11、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12、(答题指南)苏代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13、《鹬蚌相争》“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渔者能并禽之的原因是:鹬蚌相争,各不相让,谁也不能脱身。

14、惠王/曰:“善!”/乃止。

15、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它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

16、赵且伐燕(✦且:将要。),苏代为燕谓惠王曰(✦谓:对……说。):

17、④“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战国策•燕策二》)

18、刘向校书时,辑《楚辞》16篇,其中即有《九叹》。后由东汉王逸作注,名《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传本。刘向的文章保存下来的多是一些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等。其著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刘向的散文,叙事简约,娓娓动听,论理畅达,从容不迫,在舒缓平易中表现了作者深沉恳切的感情,对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响。刘向还撰有《新序》、《说苑》和《列女传》。刘向在典校古籍时,撰有《别录》。明人张溥辑有《刘子政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19、⑵鹬蚌相争的结果是什么?

20、这则寓言中隐含的成语是

三、鹬蚌相争文言文的意思

1、“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方:刚刚。✦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曝:晒。),而鹬啄其肉(✦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蚌合而箝其喙(✦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2、鹬蚌相争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注意外部的情况,否则,只顾与对手争强好胜,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3、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4、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5、鹬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翻译: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6、《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做人要学会忍让,否则两败俱伤只能让第三方得利。

7、在生活中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不要意气用事,以免顾此失彼,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8、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9、在古代汉语中,像“天雨墙坏”中“雨”的这种情况应该属于破读范畴。

10、《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11、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

12、文章讲诉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

13、鹬(yù)蚌(bànɡ)相争

14、河蚌也不甘示弱地说: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您的嘴巴抽不出来,你就会在这里饿死和憋死在这河滩上,

15、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6、(方法引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17、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18、(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

19、(方法引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20、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四、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2、《阎典史传》:“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骑,破读音为“jì”。

3、出自:汉 刘向《战国策·燕策》

4、编辑|文言文阅读内容团队

5、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6、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起捉走了。

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8、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9、(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表示弱小者不能相互照应,反而互相争斗,最终两败俱伤,反而使共同的敌人得利。从这个故事的前后背景看,苏代是要通过这个寓言告诉赵惠王,燕赵两国共同的敌人是秦国,如果赵国征伐燕国,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而秦国很有可能趁虚而入,进攻赵国,因此赵国不应当攻击燕国,而应当联合燕国,共同抗击秦国。

11、每日为您诵读诗词、美文!

12、释义: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

13、鹬蚌相争的读音是:yùbàngxiāngzhēng。鹬蚌相争来造句例一:他是一个阴险的人,他想看到两个对手鹬蚌相争,自己得利。用鹬蚌相争造句例二:我们都听说过鹬蚌相争的故事,我们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14、指“暂时,姑且”。如《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5、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地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地嘴不取出来,明天你地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文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地计划。

16、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17、《战国策》是我国一部优秀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战国策》对我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18、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支:支持,即相持、对峙。),以弊大众(✦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恐:担心。)。

19、出自:汉刘向《战国策·燕策》扩展资料主旨:

20、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五、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

1、”两个都不肯舍弃让步,这时刚好有个老渔翁走过看到把他们俩都捉住了。

2、(注释)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惠王: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④曝:曝晒。⑤拑:通“钳”,夹住。⑥喙:鸟兽的嘴。⑦禽:通“擒”,捉住。⑧熟:仔细。

3、(即)就,就会,将会。

4、(惠王)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5、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吗?

6、“雨”的读音一直颇有争议。有人认为读yǔ,有人认为读yù。究竟该读什么音呢?笔者经过查阅资料,认为:应当读yù。

7、(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8、做人要学会忍让,否则两败俱伤只能让第三方得利。

9、双方争吵起来。鹬鸟威胁河蚌说:"你若不张开甲壳,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你会被晒死在这里的,我看你能撑到什么时候。

10、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11、破读的规律:破读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即都是读去声。

12、(支)抵触,即相持、对峙。

13、▼点击小喇叭,开始收听吧!

14、指“将要,将近”。如上文中的“赵且伐燕”。又如,《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5、支:抵触,即相持、对峙

16、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地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地嘴不取出来,明天你地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文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地计划。

17、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18、“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19、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20、翻译: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地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地嘴不取出来,明天你地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文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地计划。《鹬蚌相争》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六、鹬蚌相争文言文

1、“爱大语文”微课堂——为孩子们的家庭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最认真的文言文学习平台

3、箝(qián)——同“钳”,夹住。

4、禽:同“擒”,捕捉,抓住。

5、⑴鹬蚌相争的原因是什么?

6、苏代就利用这个故事,形象地让赵惠文王明白,赵伐燕只会两败俱伤,使得秦从中获利。从而止息了一场战争,凸显出纵横家的风采。

7、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

8、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9、禽——同“擒”,捕捉,抓住。

10、《鹬蚌相争》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11、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2、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

13、并——一起,一齐,一同。

14、代表人物有张仪、苏秦、公孙衍、甘茂等。

15、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16、由于你们鹬蚌相争,导致对手渔翁得利,这个惨痛的教训得记住。

17、雨 (yù)——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18、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9、(答题指南)A项有误,(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停顿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20、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1、(答题指南)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方,正。曝,音pù,晒的意思。鹬,音yù,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啄,啄食。句子翻译为: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2、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3、下列加点画线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4、《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主体上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战国策》的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

5、(为)替,给。音wèi。

6、这则寓言选自《战国策.燕策二》。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之际,苏代为燕国游说,在赵惠王面前临时编出了这则故事,并说是他在过易水时亲眼见到的。以“蚌方出曝”寓燕国刚有起色,以“鹬啄其肉”寓赵国开始攻打燕国,以下寓预示赵、燕战争的过程和双方的决心,“两者……并禽之”寓预见战争的结局是两败俱伤,燕、赵都将被秦国所灭。赵惠王听了苏代的一番游说,放弃了进攻燕国的打算。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是由这个寓言故事概括而来的,又写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这个成语也就是这则寓言的中心意思。

7、鹬蚌相争说的是鹬鸟用嘴啄河蚌的肉,河蚌甲壳闭合夹住了鹬鸟的嘴巴,二者僵持不下,在激烈的搏斗过程中两败俱伤,结果渔翁轻轻松松就在河滩上抓到了鹬和蚌。由于在河滩上搏斗,河蚌的劣势是得不到水容易被晒死,鹬鸟的劣势是嘴被夹住容易被憋死。

8、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目的在于以一个强国为靠山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来实现兼并和扩张自己的土地。

9、鹬蚌相争,渔翁得利yùbàngxiāngzhēng,yúwēngdélì比喻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反而使第三者得利.

10、为:替,给。(苏代为(wèi)燕谓惠王曰)

11、”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12、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

14、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为了利益两方面鹬蚌相争,结果最后却被第三方拿走了好处。

15、就这样,鹬鸟和河蚌谁也不肯让谁。时间一长,它们俩都累得筋疲力尽。

16、文言文阅读。(10分)

17、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俩一块捉走了。

18、在古代,雨字属于兼类词,因为它的名词义(下的雨,读yǔ)和动词义(下雨,读yù)都是常用义:

19、方:刚刚。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曝:晒。支:支持,即相持、对峙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喙:嘴,专指鸟兽的嘴。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即:就,那就。谓:对……说。舍:放弃。相舍:互相放弃。并:一起,一齐,一同。禽:同“擒”,捕捉,抓住。且:将要。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禽:通“擒”,捕捉。恐:担心。为:替,给。

20、这则寓言仅五十六个字,写得简明平实,叙事原委清楚,用了排比,生动流畅。

1、战国中期,秦、齐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秦、齐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

2、河蚌反应也很快,鹬鸟一咬住蚌肉,它就猛然合上蚌壳,紧紧夹住了鹬鸟的长嘴。

3、(弊)疲敝;弊病,害处,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疲敝。一本作“敝”,同“蔽”。

4、(答题指南)A、C、D正确;B项有误,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故选B。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名句145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