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原文复制(桃花源记原文116句)
一、桃花源记原文
1、舟逐古津远,绿树蘸波圆。缃桃红浅,一川相映落英繁。
2、无论在哪,好奇总是存在。武陵人好奇自己去了哪里,这里的村民好奇武陵人是谁。
3、(课课练)部编版语文七——九年级上下册汇总
4、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和乐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7、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8、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
9、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10、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2、但是对于渔人来说,桃花源的美好生活也是他所向往的,对于桃花源人的叮嘱,他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处处志之”,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标记,重返桃花源,不仅是渔人这样想,就连南阳太守听说渔人的经历时,都要派人跟随渔人前往寻找桃花源,高尚之士刘子骥在听说渔人的事迹时,也“欣然规往”,这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多么的令人失望,各个阶层的人民都能够能够摆脱现实社会的苦难,寻找到一片纯净乐土。但是到了最后却无一人能够找到这片理想国度,给我们留下了深长的回味。
13、他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4、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5、桃花源记①只②长寿③有的人④这里
16、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17、jìmǐfèizǔrúyí
18、河北省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21篇
19、世外桃源是理想,也可以是现实。
20、(24)初:起初,刚开始。
二、桃花源记原文
1、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2、八识归都性境真,桃花夹岸自通津。
3、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想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4、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5、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6、世外桃源:指环境幽静或安逸的地方。
7、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是:。
8、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9、《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10、解释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义。
11、2021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40首)梳理
12、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13、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14、“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15、通:使......通过。(使动用法)
16、译文:南阳的刘子骥,是个清高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桃花源)。计划还未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17、②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
19、藉口重来津已迷,阮刘惆怅天台路。东风遮住洞中春,岁岁桃花笑煞人。
20、光一下子刺到了武陵人的眼睛,他用手稍微挡了一下。紧接着,开阔明亮的场景给他的视觉带来一场冲击。
三、桃花源记原文复制
1、朝代的更替、对安稳生活的向往、对政治清明的希冀,还有对才华得到施展的期愿、通过劳动获取幸福等等,他们无所不谈。
2、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16个常考题+答题模板!收藏!
4、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5、C.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境地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6、(35)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7、桃花林属于自然环境美: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些鲜艳的桃花,在溪流的两岸格外惹眼,它们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桃花源中重点是人文美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这里是一派祥和的景象。百姓善良、好客,他们在享受着桃花源中幸福、和睦的生活的同时,担心受到外界的打扰。这些都让我们在羡慕桃花源人生活的同时,也在替现实生活中的百姓担忧。
8、晋太元(1)中,武陵人(2)捕鱼为业缘(4)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7)桃花林,夹岸(8)数百步,中无杂(9)树,芳草鲜美落英(11)缤纷渔人甚异之复(14)前(15)行,欲(16)穷(17)其林。
9、译文:(桃花源人)见了渔人,竟十分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10、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11、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
12、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图景作铺垫。
13、欢迎扫码关注快乐语文天地
14、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15、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16、(6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7、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18、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
19、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
20、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四、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1、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其七靖节桃花源记
2、(43)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
3、能背诵《桃花源记》全文了吗?
4、豁然开朗:比喻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5、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
6、豁然()俨然()阡陌()()
7、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
8、那里的人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的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给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各自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人说啊!”
9、②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0、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文中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是:;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语句是:;描写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1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2021年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13、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汇总+思维导图(66例)
14、快乐语文天地2020知识汇总
15、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6、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1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8、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19、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
20、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五、桃花源记原文完整版
1、四围环绕天如瓮,红霞织锦花无缝。船从何处刺花间,世间哪有秦人洞。
2、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3、E.规计划F.遂于是,就A.shě舍弃shè屋舍B.zhuó衣着zháo着急
4、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5、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6、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
7、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8、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
9、七——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
10、古义:隔绝,不通音信;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1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2、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13、一派幸福、快乐的景象;③没有战乱、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希望能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压迫、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桃花源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14、翻译下列两句诗。
15、快乐语文天地2020年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汇总
16、作者:东晋文学家陶渊明
17、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8、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19、浮薄淳朴不同源,转眼深藏无处觅。
20、①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
六、桃花源记原文
1、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2、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
3、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
4、8渔人进入桃花源及见到的景象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sh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
7、网站:www.shijichuansheng.com
8、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9、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10、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人,下同。(有更好的翻译: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
12、现代文阅读训练1——50汇总
13、而他的穿越方式,似乎只是走进了一个先窄后宽、尽头有光的神秘通道。极其简单。
14、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1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16、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图文解读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