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作品(元曲音乐欣赏107句)
一、元曲赏析
1、甚么:即“什么”。
2、烟花:原指妓院,亦指妓女。古代胭脂又写成烟肢、烟支等,烟花之意或由此引申。
3、灏灵宫畔云台,日落秦川,半醉归来。古道西风,荒丛细水,老树苍苔。万古潼关过客,尽清狂得似疏斋。翠壁丹崖,题罢新诗,玉井莲开。
4、蹴踘(cùjū):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汉书》中已有记载。唐宋时盛行,至清代渐衰。这种球外面是皮革,里面实以物,所以又写成“蹴鞠”。
5、这是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中第一折的禾词。这支曲子通过山野乡村春景的描写,表现了田园之乐:绿水绕院,桃杏争芳,牧童悠闲,庄稼人以自己的辛勤劳作来换取收获,无机心巧诈,远离名利是非,一切顺其自然,就这样悠闲自在,因为皇天不负老实人。联系元代社会背景,因为元朝统治剥夺了汉族知识分子的参政机会,再加之战乱结束不久,因此汉族文人中逐渐开始滋生向往宁静优美平和闲适的山水田园生活的情绪。
6、湘累:指屈原。元张鸣善《脱布衫过小梁州》曲:“悼后世追前辈,对五月五日,歌楚些弔湘纍。”清孔尚任《桃花扇·沉江》:“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湘纍怨。”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屈原是赴湘水支流而溺死的,古人称之为湘累。”
7、这篇散曲不直接写皇室宦官如何在巧取豪夺中使百姓破产,而是写百姓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皇差徭役和宦官勒索中不知不觉地倾家荡产,写欢乐的喇叭声如何吹得人民群众肉片飞飞,家产消蚀,这种写法更富讽刺韵味。
8、便做:就算,即使。陈抟(tuán):五代宋初著名道士,曾修道于华山,常一睡百天不醒。这句是说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
9、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其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散套又称“套曲”,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是按照不同的曲调进行创作的。常用的曲调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宫调、双调、商调、越调,全称五宫四调,又称九宫;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如“天净沙”“山坡羊”、“山仙子”、“落梅风”、“沉醉东风”等。
10、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11、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12、《人月圆》小令题名《山中书事》,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亡盛衰,都如幻梦,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
13、碧波中范蠡乘舟,殢(tì)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蘋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煞人间,伯子公侯。
14、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在河曲县为他修有白朴塔。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15、(注译):常在月下花间伙酒,住在水边林中的茅草屋,避开虎狼与鸥鹭做朋友,是一个识字的渔夫。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持鱼竿在水边垂钩,古今万事都化解在其中,任凭斜风吹过,细雨萧疏。
16、卢挚用《沉醉东风·闲居》这个题目写的小令共三首,写的都是隐居之乐。这是前两首。
17、冥幽:与前文“地府”同义,指传说中的阴间。
18、对关河今古苍茫,甚一笑骊山,一炬阿房。竹帛烟消,风去日月,梦寐隋唐。快寻趁王家醉乡,见终南捷径休忙。茅宇松窗,尽可栖迟,大好徜徉。
19、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诗31首
20、其二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二、元曲音乐欣赏
1、散曲在元代被称做:“乐府”、“歌曲词章”,表明这是一种音乐文学,是歌曲的唱词。它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歌谣俗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诗歌形式,它成长繁荣的环境是金、元时期的城镇,元曲的题材广泛,表达的社会内容极其丰富,它的作者虽然也有达官显宦,但大多数是中下层文人和民间艺人,演者大多是勾栏里的歌妓,所以,它有浓郁的市井色彩,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市民文学。
2、其一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3、卢挚·(双调·折桂令)
4、元曲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包括杂剧和散曲,后者则单指散曲。而散曲则与诗、词一脉相承,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现在通行的元曲选本,实际上多为散曲选。
5、说起元曲,我们通常会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6、建姑苏百尺高台,贪看西施,杏脸桃腮。月暗钱塘,不堤防越国兵来。吴王冢残阳暮霭,伍员坟老树苍苔。范蠡贤哉,社稷功成,烟水船开!
7、点击上方蓝色字“品听经典”关注后,即可收藏,欢迎转发,谢谢支持。
8、章台柳:代指妓女。章台:汉长安街名,娼妓所居。
9、笑征衣伏枥悲吟,才鼎足功成,铜爵春深。软动歌残,无愁梦断,明月西沉。算只有韩家昼锦,对家山辉映来今。乔木空林,几度西风,憾慨登临。
10、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
11、懊恼:烦恼、悔恨。扑簌簌:流泪的样子。
1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3、东京:汉代以洛阳为东京,宋代以汴州(今开封市)为东京,辽时改南京(今辽阳)为东京。此处不必实指,元曲往往混用历史地名故实。
14、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悼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这些说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渐形成的。
15、太初次韵见寄,复和以答
16、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17、夕阳西下,晚霞残退,小小的村庄在落日的余晖中静默着,
18、这首散曲语言通俗似俚曲,像是百姓的顺口溜。用第二人称“你”,如面对喇叭挖苦,用轻松幽默的语调揭露了令人悲愤的现实。
19、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20、匾:同“扁”。铜豌豆:妓院中对老狎客的称呼。
三、元曲作品
1、有元一朝,除了忽必烈,以后的皇帝都不太重视文化。在元朝,读书人的地位相当低,号称“八娼九儒十丐”,就是略高于乞丐,还不如娼妓!但是,文化本身是永远不会没落的,元代知识分子把他们的悲愤全部融入文字之中,塑造了“元曲”这种艺术形式,放射出极为夺目的光彩。元曲类似于诗词,有固定的曲牌,有些像宋词,但是对文字的约束比宋词要少,有利于作者表达思想。元曲还可以用来编写戏剧,称为“杂剧”。元代的曲作家和剧作家以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四位大师最为著名,称为“元曲四大家”。
2、欠欠答答:疯疯癫癫,痴痴呆呆。形容醉态。
3、①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元曲包含的范围是很广的。其中有杂剧和散曲。盛行于元朝,所以又被成为元曲。
6、雨霏霏画舫亭亭,谁唤起江妃,惊动山灵。万壑千岩,空濛雾帐,掩映云屏。想猜是孤槎客星,待温存湖海飘零。且向南溟,应笑虚名,不负平生。
7、燕语注:第七句六字,第八句七字,选本如此。
8、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9、一般来说杂剧在宋代之前都是用来搞笑的。而散曲就比较抒情了,其中散曲又分作小令和散套。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1、正文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12、双陆(liù):又名“双六”,古代一种博戏。据说为三国魏曹植所创,至唐代演变为叶子戏(纸牌)。
13、斫(zhuó):用刀、斧头砍。
14、道南宅岂识楼桑,何许英雄,惊倒孙郎。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昭代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
15、此曲起头三句写风、写雨、写长夜不眠,“飘飘”“潇潇”双声叠韵,音响悠长,倍增空寂之情。“便做陈抟睡不着”,这是借五代时在华山修道的陈抟老祖的故事,极言闺妇被愁绪哀思煎熬着,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忧思如此之深,终至烦恼、悔恨、伤心、落泪。所以五句写道:“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这是女主人公的愁苦情状。最后二句“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继续写景,这些外界景物强烈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进一步凸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此时此刻,窗内:枕冷衾寒,形单影只;窗外:秋蝉寒蛩,轮番聒噪。此曲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中间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交织成篇,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大大提高了艺术感染力。
16、潇潇:急骤的大雨。
17、枯藤老树昏鸦,
18、想邹枚千古才名,觉苑文辞,气压西京。汴水烟波,隋堤困柳,枉共春争。恰鼓板声中太平,鹧鸪啼惊破青城。河岳丹青,临眺枯荣,陶冶襟尘。
19、(注):避虎狼,盟鸥鹭:含躲避人世的凶险,亲近自然之意。
20、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四、元曲解读
1、元曲是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其曲文形式与词相近,用长短句,但格律较自由,多用口语,便于直率地表达感情,“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其中尤以剧曲(即杂剧)成就更高,这是一种用北曲演唱的,把唱、念、科、舞有机结合起来表现完整故事的综合性的戏曲形式,它是融合了前代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元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故通常把“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如《元曲选》实际上是元杂剧集。同时,把剧称为“曲”,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戏剧中的曲的重视。“元曲”均用北方流行的曲调,故又称“北曲”。
2、颍川南望襄城,邂逅田家,春满柴荆。翁媪真淳,杯盘罗列,尽意将迎。似鸡犬樵渔武陵,被东君画出升平。桃李欣荣,兰蕙芳馨,林野高情。
3、阿方索·科斯塔弗雷达诗20首
4、孔林乔木②,吴宫蔓草③,楚庙寒鸦④。
5、在艺术形式上散曲较诗词显得更为自由和灵活。用韵可以平仄通押,不避重韵,可以加衬字,增减字数等。其最大特点是简洁明快、直抒胸臆、诙谐成趣、通俗易懂。
6、元曲与唐诗、宋词一样,在我国文学史上盛极一时,它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后的辉煌。据统计,元散曲作者有名姓可考的多达二百余人,作品现存四千余首。
7、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华年,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8、问钱塘佳丽谁边?且莫说诗家,白傅坡仙。胜会华筵,江潮鼓吹,天竺云烟。那柳外青楼画船,在西湖苏小门前。歌舞留连,栖越吞吴,付与忘言。
9、玉环乍出兰汤,舞按盘中,一曲霓裳。羯鼓声催,闹垓垓士马渔阳。梧桐雨凋零了海棠,荔枝尘埋没了香囊。痛杀明皇,蜀道艰辛,唐室荒凉。
10、季子风高:季子,指春秋时吴季札。为吴王寿梦少子。不受君位,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省称“季子”。历聘各国,过徐,徐君爱其剑,季子为使上国,未与。及返,徐君已死,乃系其宝剑于徐君冢树而去。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人称颂其高风亮节。
11、东山卧:东晋谢安曾隐居在东山(今浙江上虞县西南),后入朝为相。后人常用“东山高卧”形容那些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
12、巢由后隐者谁何?试屈指高人,却也无多。渔父严陵,农夫陶令,尽会婆娑。五柳庄瓷瓯瓦钵,七里滩雨笠烟蓑。好处如何?三径秋香,万古苍波。
13、而感情是怎么表达的呢?无非也就是通过作者借助于表达技巧来来表现的。其中自然有很多章法可讲。比如描写事物的形象。一个故事的高潮安排,情节安排,甚至于在曲子中对于意象的颜色安排,都是很有讲究的。
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5、咽作:可能是一种表演性的游戏。
16、一只飞雁的剪影掠过天空,
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8、恰西园锦树花开,便是春满东风,燕子楼台。几处门墙,谁家桃李,自芬尘埃。记银烛红妆夜来,洞房深掩映闲斋。醉眼吟怀,林下风流,海上蓬莱。
19、锦套头:锦绳结成的套头,比喻圈套、陷阱。
20、其实元曲里也有许多让人惊艳的名句,美醉了那个时代。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
五、《元曲》
1、1)关汉卿,号己斋叟。代表作《窦娥冤》。2)白朴,字太素,一字仁甫,号兰谷。代表作《墙头马上》。3)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代表作《汉宫秋》。4)郑光祖,字德辉。代表作《倩女离魂》。
2、中吕·朝天子》原文与翻译、赏析
3、则除是:除非是。则:同“只”。
4、第三首《一枝花·不伏老》〔尾曲〕
5、打围:即打猎,相对于围场之说。
6、这首咏喇叭的散曲,既可以把喇叭看作是借喻宦官,也可以把喇叭看作是宦官祸国殃民的见证。
7、诗词类书籍最好的是“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词类有一本叫“宋词赏析”的不错,作者沈祖棻,我在图书馆借过很不错,解析的通俗易懂而且全面,适合初学者。词类还有一本周汝昌老先生作的《千秋一寸心》,解析得很到位也很专业。诗类我看得少些,没有建议,呵。
8、兀自:仍旧,还是。尚兀自:仍然还。
9、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
10、第二首小令写饮酒的意趣。全篇语言皆为口语,无一生僻字,无一句直接抒情语,明白如话,却形象生动,甚是传神。绿水青山、竹篱茅舍的景色,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田园生活图景,使人赏心悦目;野花路开,村酒槽榨的画面,充满田园情趣,画面清晰,色彩艳丽,又富有流动感,充满生机。“直吃的欠欠答答”一语,直画出主人公将一切置之脑后的酩酊醉态。“醉了山童不劝咱”二句,对山村稚子顽皮神态的刻画,极富动态美,使全诗洋溢着欢快活泼的气氛。
11、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尪(wāng)羸。五十岁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日。风雨相催,兔走乌飞。子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12、问黄鹤惊动白鸥,甚鹦鹉能言,埋恨芳洲。岁晚江空,云飞风起,兴满清秋。有越女吴姬楚酒,莫虚负老子南楼。身世虚舟,千载悠悠,一笑休休。
13、卢挚(约1242~1315以后),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卢挚官位显达,旧学深厚,文学负有盛名。“元初,能文者曰姚(燧)、卢”;“古今体诗,则以挚与刘因为首。”临川吴澄谓其“所作古诗类皆魏晋清言,古文出入盘诰中,字字土盆瓦缶,而有三代虎皿瑚琏之器,见者莫不改观。”
14、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15、慨星槎两度南游,想神女朝云,宋玉清秋。汉魏名流,临风吹笛,作赋登楼。谁学下宫腰种柳,又添些眉黛新愁。渔父回舟,应笑湘累,不近糟丘。
16、层次分明,不落窠臼。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天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出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17、(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之作。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中说:“正德年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这首散曲不正面痛斥宦官之作威作福,而是写了为宦官助威的喇叭,用这一小 “道具”辛辣地嘲笑了宦官们弄权勒索的丑态。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9、(元曲赏析)人月圆·山中书事
20、小令中的“渔人”为了获取鱼而不肯离去,他仍然冒着严寒,在大雪纷飞时仍独自垂钓。作者则将其孤高绝俗的形象来象征自己卓尔不群、孤傲不屈的品格。(1)作者以暮云、雁行等意象来显示“闲”;(2)以“渔人独钓寒江雪”来表现“乐”;(3)以自己的审美心情来展现“闲乐”。
六、元曲赏析
1、对江山吟断高斋,想甲第名园,棠棣花开。晓梦歌钟,高城草木,废沼荒台。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空翠飞来。渺渺予怀,天淡云闲,万事浮埃。
2、对平山懒赋芜城,笑豆蔻枝头,惹住歌行。风调才情,青楼一梦,杜牧三生。更谁看桥边月明,是谁留花里飞琼?欲问承平,牛李宾朋,怀断江声。
3、正文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4、刚刚离开了自己居住的绿水青山之地,早早地来到竹篱茅舍人家。路畔的野花开的正旺,村头开着一家酒家。直吃得我酩酊大醉。即使喝醉了山童也不会嘲笑咱。摘下路边的菊花,在白发上乱插。
5、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6、韩家昼锦:韩琦庙最有名碑刻是昼锦堂记碑。韩琦拓建园池,包括康乐园与昼锦堂,号称宋代四大园林之一。他请欧阳修为昼锦堂撰写记文,又请蔡襄书丹,龙图阁学士邵必篆额,并于治平二年三月十三日立石刊刻于昼锦堂。昼锦堂记碑因由欧阳修、蔡襄、邵必同共制作,史称“三绝碑”。
7、淅零零:形容细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