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原文注音(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109句)

2024-03-01 10:17:55

一、曹论战

1、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2、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鲁庄公。一个不带丝毫巨婴控制思维及情绪的职业经理人及决策者的形象,立刻跃然于纸上。可见,在《曹刿论战》中,肉食者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鄙,我们对这篇文章误读已经很久了。

3、必以信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

7、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8、笔者阅读《曹刿论战》先后共有三次,实际是三个阶段的阅读体验。

9、这里,先介绍一下这位网友对“肉食者鄙”的理解。他与我成为网友,是因为我俩都是巨婴论爱好者。其对“肉食者鄙”的理解,主要是从两个视角展开:一是从权力运行的角度;二是从巨婴心理的角度。

10、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11、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全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略写。这样安排,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我们老师讲的,不会错的)

13、因此,五年过去了,这人一件皮大衣也没做成;十年过去了,一次牲祭也没做上。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周人的谋略不对。你打算任命孔子为司徒,却召集三桓来商量,这同与狐狸商量做皮大衣、与羊儿商量做牲祭是同一个道理。”

14、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15、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6、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7、神弗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

1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19、战胜以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缘故。曹刿回答说:“作战全凭勇气。第一通鼓振奋勇气,第二通鼓勇气就少了一些,第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

20、他回答说:“先看权力职责,它有有两个特点:一是权力来源于他人授权;二是依规则及程序办事。再看巨婴控制,它也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终极评判者以及全能控制者;二是会发生认知错觉,以为意念能够控制他人及事物。”

二、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1、(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2、写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写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都记叙得非常简略。这样写,一则符合实情(酣战中鲁庄公无暇问及,曹刿了不可能多发议论),一则此中道理正是曹刿论战的中心,留待后文集中阐述,更见突出。

3、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4、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5、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6、师:军队。伐(fá):讨伐,攻打。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7、《曹刿论战》是《左传》中间的一个篇目,其中曹刿认为能够打败齐师的原因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就是曹刿认为能够打败齐国的原因。

8、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9、长勺之战鲁军的胜利从兵法的角度说,第一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可以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少了一些,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耗殆尽了。这样,齐军的士气消耗殆尽了,而鲁军的士气刚刚振奋,所以战胜了齐军。兵法上说"以实击虚”,"兵不厌诈",曹刿细看齐军的车辙已经乱了,所以才下令追逐,目的是怕其中有诈。这说明曹刿是很懂兵法的。

10、答: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11、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3、左丘明这样说是因为孔子主张削弱三桓,加强君权,曾向鲁定公提出“堕三都”的建议。“三都”指三桓的三个据点:季孙氏的费邑、叔孙氏的睩邑和孟孙氏的成邑。“三都”是三桓对抗公室的私有据点。

14、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将曹刿和鲁庄公作对比,突出了曹刿以上两个特点。虽然鲁庄公没有远见的才能,但是他能做到不耻下问,虚心的向曹刿请教。

15、这种情况,看似不符合常理。既使需要测试过关,也应当是进行双向测试及彼此过关。然而,庄公却省略了这些环节,在曹刿决定相助庄公以后,庄公直接把曹刿带在身边,以其为贴身幕僚同车入战。这不是庄公的轻率,而是其务实行事作风使然,他根本不需要测试曹刿,你曹刿现场提供的处置方案,有道理就听之。事情就是如此简单。

16、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7、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18、(4)夫大国,难测也,具有伏焉。

19、*开放性试题,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20、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三、曹刿论战原文注音

1、齐师伐我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

2、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要以实情判断。

4、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5、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6、文言文象征着语文之精髓。然而它的抽象之美让很多童鞋无法一下子领悟。所以,一提起文言文,相信很多学生都内心惶恐,感觉无从下笔去系统学习文言文。以下小康将带你遨游文言文世界,领略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你会发现文言文可以这样系统学习,也是极好的!

7、左丘明传解《春秋》,并非如他人寻章摘句般的注释、训解,而重在结合春秋时期史事的叙述,来发明孔子《春秋》之道。由此旨趣,左丘明《春秋左氏传》不仅是传解《春秋》的要籍,也是关于春秋时期历史文化的基本文献。

8、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9、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

10、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12、今义:为正义的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如:他牺牲了自己的青春)

13、(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5、《春秋左氏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16、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17、《春秋》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在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井然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注解最好的为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榖梁赤《春秋榖梁传》。现今流传下来的只剩下左丘明《春秋左氏传》。

18、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19、《曹刿论战》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一鼓作气

20、(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曹刿论战翻译

1、在这里,曹刿的判断,更多地属于是价值判断与情感判断的性质,而不是对“能否一战”的事实判断,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事实判断,比如,对庄公作出是“值得相助”、“可以相助”和“能够接受相助”的判断。

2、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4、(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

6、(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7、曹刿“取信于民”的见解,得到了庄公的赞同,“公与之乘”,说明了庄公对曹刿的信任与器重。文中先交代了利于鲁国反攻的阵地,长勺在鲁国境内,对鲁国来说,地形地物熟悉,便于得到人力支援和物资供给,在士气上也利于鲁国向有利方面转化。接着是对这次战役经过的具体记叙,重点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

8、《曹刿论战》作于春秋时期,当时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

9、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10、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兵车,与齐军在长勺展开战斗,庄公准备击鼓。曹刿说:“还不行。”齐国人打了三通鼓。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庄公准备追上去。曹刿说:“还不行。”下车,细看齐军的车辙,然后登上车前横木远望,说:“行了。”就追击齐军。

12、轼:此指车前的横木。逐:追赶、追击。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克,战胜,攻下。

1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4、首先在于它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而内容详实的史学钜编。《左传》以近二十万言的规模,全面、系统记载春秋一代大事,广泛涉及周王朝和晋、鲁、楚、郑、齐、卫、宋、吴、秦、越、陈等十多个诸侯国,并且屡见追记西周与商殷、甚至有夏以前时期的史实。

1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6、文章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17、”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8、信是君子的一个道德标准,它不仅表现在个人品德上,还体现在国家之间,如果国家之间的结盟不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即使结盟也没有任何意义。

19、败绩:大败。驰:驱车(追赶)。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20、由于三桓住在国都,封邑由家臣掌管,因此“三都”对三桓本身来说同样也是一种威胁。孔子通过游说曾一度使鲁公拆掉了叔孙氏的睩邑,如此这样,左丘明冷静地分析了三桓不会支持鲁定公任用孔子的原因。

五、曹刿论战原文

1、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指安身)

2、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3、其实,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从通常的理解来看,此文讲述了一个十分经典的关于“肉食者鄙”和“高手在民间”老套故事,它能满足草根和民粹的阅读心理需求。

4、那个时代各个思想初生,礼制崩坏,新的治国理政等等都在摸索阶段,“取信于民”就当时来说,是及其先进的思想了。

5、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6、必以(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7、大军压境,曹刿准备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作了铺垫;另方面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8、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9、曹刿论战的作者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曹刿论战的出处为《左传·庄公十年》。

10、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赐福来保佑您的。”

11、请:①曹刿请见(请求)②战则请从(请让我)

12、*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3、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14、牺牲:①牺牲玉帛()②为国牺牲()

15、古义: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16、我们现在觉得没啥,只不过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的时空红利。

17、*(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18、词的上片,描写黄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壮丽风光。下片则以动人的神话传说写黄山的奇情异彩。

19、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作者是先秦的左丘明。

20、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六、曹论战

1、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

2、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3、*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

4、(8)夫大国,难测也。

5、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第三次,是近段时间。几天前,与一位网位讨论其他话题,由于涉及到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的理解,因而重新阅读了《曹刿论战》。这一次阅读,才读出不同的东西来,即读出了过去老师未曾讲解过,我也未曾意识到的故事内容来。

7、题记:《曹刿论战》所涉的长勺之战,应当是取材于历史事实,具有可信性;然而,《曹刿论战》的内容,则属小说故事,不足为信。并且,就左丘明所讲的《曹刿论战》这则故事而言,不同的阅读者就会有不同的解读,甚至会有与左氏所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的解读。因而,请跟随本文看一次你曾经阅读过,但未曾看到过的《曹刿论战》。

8、《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又叫《左氏春秋》。

9、左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描写月亮的诗句古诗四句(描写月亮的诗句古诗小学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