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婬原文及翻译朗读(富贵不能原文及翻译注释77句)
一、富贵不能原文及翻译
1、原文: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生:“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4、师:找得真准。两个人的观点很不一致啊,我们先来谈谈景春的大丈夫观吧。(板书:景春,孟子)
5、富贵不能淫出处:《孟子·滕文公下》、作者:孟子及其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
6、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9、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10、生:孟子名轲,子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称为“亚圣”。主要思想:仁政、民贵君轻。善于辩论,创造成语。讲出来的道理很惊人。
11、师生:齐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3、孟子并未直接指出原因,而是针对他们的行为打了一个比方,进行了“比喻论证”,其分析含蓄而幽默,充满讽刺意味。
14、理解: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淫,这里取“过度,无节制”之义出处:《孟子·滕文出自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说,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15、(2)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16、原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17、宋宰相吕蒙正有一则流传了1000多年的《寒窑赋》,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将社会的各种人情冷暖,现实无奈,写得那么真实且入心。吕当初以此文教化太子,传说中太子(真宗)年少时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而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此后常虚心向他人请教,最终成为真宗皇帝。
18、辨别天下众多可辨别的东西,树立天下正确的名位,推行天下最大的道路;如果得志,让人民遵从遵照;如果不得志,就自己走自己的道路。富贵时不能过度,贫贱时不要动摇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19、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20、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富贵不能原文及翻译注释
1、出处:先秦·孟子《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师:你解释得太漂亮了。当时以“攻伐为贤”的君王并不接受孟子的思想,认为孟子的思想“迂远而阔于事情”,孟子不改其志,退而著书立说,将自己的思想写进《孟子》一书,从而传承下来。
3、师:来说看看景春、孟子的大丈夫观各是什么吧。(板书:大丈夫)
4、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5、《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6、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7、所以,奉劝各位,人生在世,事不可做绝,话不可说尽。因为人生无常。
8、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训导)
9、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10、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11、深闺娇娥,运退反为娼妓。
12、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
13、此时,杨朱、墨翟之言尤其流行。孔子的仁义学说处在绝续之交,处在危机之中。此时孟子有一种危机感,于是,挺身而出,以继承孔子思想为己任,与当时的其他学派展开辩论。
14、冯唐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
15、㈢悟悟孟子的“大丈夫”观
16、师:读得字正腔圆,声音洪亮。本文是孟子和景春在对话,说话是有语调的,(补充“语调”的知识)现在对大家提高朗读要求,读出语气和停顿。
17、生:公孙衍、张仪对王的顺从。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很含蓄委婉又带有讽刺味道。
18、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19、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20、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三、富贵不能婬原文及翻译朗读
1、关于运气和实力,到底哪个更重要?一定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而在易学界,很多人也对这篇文章夸赞不已,认为文中易理在其中。因为,这篇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文章,可以恰好的回答“运气和实力,谁更重要”的问题。
2、该文言文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全文如下:
3、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4、戒之曰。省去主语“母亲”
5、师:我们来读读这一句,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景春羡慕的心理。
6、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
7、师:我们把“不”字去掉读看看。
8、师:看完视频,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9、师:至此我们对景春、孟子的“大丈夫”都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让我们再次走近“大丈夫”,用琅琅地书声来诠释我们对“大丈夫”的理解。
10、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语气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11、①动词用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
12、生:羡慕、敬佩、崇敬……
13、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本书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15、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为大丈夫”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语气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16、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17、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
18、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9、《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原文如下:
20、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这个时期诸侯国,即齐、楚、燕、韩、赵、魏、秦这“战国七雄”之间互相攻打,战争不断。国君们任用的都是些尚功利、善打仗或者喜欢纵横捭阖的人,如商鞅、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
四、富贵不能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1、(1)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2、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住宅。
3、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4、本意:屈服。文中意思:使……屈服。
5、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6、(“……者,……也”,表判断)
7、(3)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8、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9、原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生:读“富贵能淫,贫贱能移,威武能屈”。
11、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12、“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13、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14、一个人可以贫却不可以贱,但是贫很可能就是贱的母亲。因为贫所以贱,因为贱所以移,因为移所以不贫,因为不贫,所以更贱。这一连串因果关系,就像是一块强力磁铁,吸引着所有穷人陷入它的魔圈,而且也确实很多的穷人陷了进去,于是有一种穷人让我们肃然起敬,那就是坚定不移的人。
15、生:光环、荣耀、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板书:权、威)
16、生:读出慷慨激昂来。并朗读。
17、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