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借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江城子密州出猎体现了婉约低回的审美特征126句)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1、无论是朗诵还是吟诵,它都可以造势,都可以情感上去调动一个人,调动好了以后就会造成一种短期的瞬间的场,一个氛围,使得大家会在这个氛围之下去感受到作者的状态。比如说我们来吟诵《密州出猎》,我们所有的分析都可以做,但是最后一定要吟诵,一定要在吟诵当中去感受,比如说大家一起拍桌子,有的老师说朱老师你能弹吉他,你能伴奏,我们伴奏不了,就拍桌子嘛因为苏轼说了,他可以击掌而歌,他说了不是找几个大汉可以击着鼓、跺着脚、拊着掌来唱吗?我们就拍巴掌嘛,对不对?你这个时候豪迈之气、卫国杀敌,感觉就全出来了!
2、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后人点评: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
5、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
6、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7、⑺为报:为了报答。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8、(8)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9、苏轼|《江神子·恨别》: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0、词中就是从表达他出猎时的激动心情开始的。
11、除此之外,我特别想说的是,我其实在研究吟诵教学,因为我们北京市吟诵教育研究会所做的事情就是研究吟诵教学。研究吟诵教学的时候,即便你研究得再认真,研究出了许多的模块教学——这是北京市吟诵教育研究会的一大特点,但是成功的模块教学就是,你可以成功地给到大家一套完整的从哪里入手的,从教具,比如说课件、音频、伴奏等等东西,一直到教法,具体的设计上已经非常完整了。所以大家如果很关心,也欢迎来了解,这可能是全国第一套非常完整的、细化的,细到了每句说什么的这样的一种教学法。
12、解读|东坡词“渔家傲·送张元康省亲秦州”
13、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14、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15、(东坡诗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6、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17、所以我就想我们各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吟诵到底在帮我们干什么?为什么吟诵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为什么它跟我们语文的教学一定是契合的?这个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对聂老师这个课,大家还是要认真真地去学课堂的设计、课堂每个环节的精彩,以及九年级的课的一些深度和勾连,包括主题的思考,这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此表示对聂老师的崇拜!谢谢聂老师!
18、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19、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0、苏轼时年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体现了婉约低回的审美特征
1、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比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2、老夫今天要发一发小伙子那种“狂劲儿”了。
3、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尚:更。
4、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5、现在你知道苏轼在下半阕为什么要用这典故了吧?为什么要说自己头发白了吧?为什么说自己喝点儿酒,胸胆尚开张了吧?他是想为国效命啊。别看我头发白了点,有什么要紧呢。人家当年廉颇还说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对吧?你看我吃了那么大一顿饭,拿着刀枪上马还能打仗。更何况廉颇多大岁数,我才多大岁数,当年云中太守魏尚犯了错误,汉武帝还赦免他,让他继续为国建功立业,更何况我没犯错误,我既能做魏尚,更能做廉颇,我希望朝廷能派上冯唐这样识人之人来任用我。
6、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
7、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8、“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学上,被认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当作敌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的联想,他表示,将要(会)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9、(19)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10、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11、那些日子,他茹素斋戒,带头俸薪锐减,“斋厨索然,不堪其忧”,甚至把家中能变卖的物品都用来赈灾。此外,苏轼还以仁慈之心,“洒泪循城拾弃儿”,救助了四十多个即将饿死的孩子,抚养在自己家中。
1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⑾,西北望,射天狼。
13、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三日至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中旬,苏轼在密州两年多的时光。从三十九岁到四十一岁,苏轼在密州度过了他人生的不惑之年。
14、其实一线教学还远比这惨烈得多,大家各种情况都会存在,能够去面临一线教学的突出情况或者完全个性的情况而去开展教学,这才是一个教师的本事。所以我们今天听到了聂老师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她在九年级这个班级没有学过吟诵,那么她是怎样用《观沧海》来入手的?怎样能够让一群孩子们来学习吟诵,这个是最难得的。其实在这方面我还没听够,我还更想知道聂老师的具体做法,比如说《观沧海》怎么教的?什么调子?孩子们当时的发言如何?后来又做了些什么?是怎么让孩子们去吟诵的?全班的接受情况如何?小朋友们他们不同人的水平又怎么样?又是如何使得他们学习语文兴趣的提高等等,我其实都想知道。
15、中纪委推广“三苏”家风、家训、家教
16、《江城子·密州出猎》词眼是“狂”字。“狂”统领全诗。全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
17、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18、非常感谢聂老师详细的述课。大家从聂老师的述课当中,我们得知了聂老师接的两个九年级班的实际情况。聂老师善于挖掘孩子们的长处,她发现了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她发现孩子们有一半会一种乐器,有的还是学过朗诵、合唱的。聂老师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做了对症下药,给孩子们设计的开学第一课语文吟诵复习课《观沧海》,这样也引发了他们对吟诵和语文的极大兴趣。为了让他们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作为常态持续地发展,而且又不影响紧张繁忙的初三语文教学,从而能很好地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较好地去完成语文吟诵和语文中考两项任务的完美结合。
19、经冯唐代为辨白后,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
20、第一部分,教材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被选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三单元,与《渔家傲·秋思》等几首主要以杀敌报国为主题的词一起构成了第12课。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是《野望》等五首主题各异的唐诗,也是五首近体诗中的律诗。因此我觉得从教材安排的角度来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较系统地初步了解诗词的体裁,即外在的形式特点,从读诵、吟诵中了解诗词的格律特点,体会诗词的韵律之美。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借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
1、说实话,我作为北京市吟诵教育研究会组织者,有一点不称职,我都不知道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有您这样的一位老师,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教学工作。我刚才一路在听,一路在记这节课当中所有的设计,我就不去点评些什么,我只是说学到了什么。我觉得今天晚上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应该是向聂老师学到了些什么?我觉得这个更重要一些。
2、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
3、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4、表现了一种欲上战场报国,建功立业却有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好评,谢谢
5、其实重视吟诵,也意味着我们古人在学习的时候,他们重视体悟作者的一些气象,在教学过程里,重视学生学到了多少作者的境界。教与学其实都是在感性的层面上结合理性而进行的。而我们可以想想,今天的教学,语文和数学没多大区别,都是背一些条条框框,然后就是刷题刷题,语文也刷题,其实这样,语文就失去了语文性,文学也失去了文学性,国学更失去了国学性。课堂传承的仅仅是知识,而不是文化,那么大家可以想,没有文化精神的知识,也很难算是正确的知识吗?
6、(13)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7、他在考虑更为重要的事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皇帝什么时候才派冯唐到云中传达命令。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
8、苏轼丨《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9、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
10、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
11、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12、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13、密州民风彪悍,以至于“盗贼渐炽”,百姓不堪其苦,苏轼向朝廷写了《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对盗贼的产生根源,做了精辟深刻的分析,他认为天灾人祸互为因果。因此,他指出治盗必须治本,并与治事、治吏相结合,挖掉盗贼产生的根源,才能真正做到止盗。
14、解读|东坡词“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15、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6、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17、这首词即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时。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18、蝗灾终于扑灭之后,不想旱灾又接踵而至。苏轼按照密州传统风俗,率领州府大小官员到西南的常山雩泉祈雨,不知是虔诚感动了老天,还是巧合,过了没些日子,天上居然下了一场倾盆大雨,一时缓解了当地的旱情。
19、作者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20、第一个环节,复习吟诵,主题导入。因为学生已经学吟了《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的主题是赞扬将士杀敌报国、视死如归的精神,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主题有相似之处。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了解,“杀敌报国”自《诗经》以来,就一直成为我们历朝历代诗歌的重大主题,是代代相传的。设计这一环节也让学生初步了解,首先将这一主题与词的形式结合得非常好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四、江城子密州出猎思想感情
1、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带拼音版
3、wèi bào qīng chéng suí tài shǒu ,qīn shè hǔ ,kàn sūn láng 。jiǔ hān xiōng dǎn shàng kāi zhāng 。
4、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5、汉文帝的时候,云中太守魏尚戍守北部边境,抗击匈奴有功,本来是立了功的。可是这魏尚啊,心眼儿也太小了,他上战表,虚报战功。比如说,本来杀敌一千,结果他生生报了1006人,你说你这何必呢。结果朝廷知后,汉文帝大怒,把他给罢了官。文帝身边有个大臣叫冯唐,他就劝汉文帝说,您这有何苦呢,您这不会用有功之臣呢,他虽然虚报战功,可他的功劳是主要的,您可以惩罚他,但不能把他的功劳全都抹杀了。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边防吃紧,您还是应该以鼓励为主,惩戒为辅。汉文帝听了之后,从谏如流,就派冯唐持着使节去赦免了魏尚,依旧让他做云中太守。
6、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7、冯唐赦魏尚事。汉文帝时,云中郡太守魏尚守边有方,战绩卓著,后因上报战果数字略有差误被削职,冯唐谏文帝不应如此对待武臣名将,文帝就“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8、因为,当时宋王朝正受到来自西北方的西夏和来自东北方的辽国的军事威胁,国家的安危引起了苏轼的严重关切。他渴望奔赴军事前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政治抱负。最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释义: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9、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
10、第五个大的环节,呼应一下开头。我们是吟诵课,那么就要加快速度、调整高低,吟诵出作者情怀。这个环节这样设置完全是因为听了徐老师对这首词的解读之后才有的。在完整深入地理解这首词之后,可以将这种理解用声音表现出来,借助相似主题的《雁门太守行》的吟诵,将节奏变快一点,但不必那么快,因为一个是实际战场,另外一个是打猎习武,学生也能够理解,应该要在最后一层的时候将声音升高八度,变得高亢,从而体现了词人杀敌卫国的愿望非常强烈。
11、苏轼自称到密州是“备员偏州”,是“脱网罗之患”的“散材”。但他并没有因为来到这个小地方心怀不满而疏于政事,他“勤于吏职”、“视官事如家事”,“凡百劳心”而“朝衙达午,夕坐过酉”。
12、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13、平灾之后,百姓复耕,这年好歹没有歉收。此时的苏轼舒了一口气,他的心情得以宽慰,于是便带着官员、军卒到祈雨的地方去祭典,归来时油然发生了打猎的兴致。这首词就是苏轼在那个颇为兴奋的心情下创作完成的。
14、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15、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16、太守:指作者自己。
17、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
18、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
19、苏东坡是这样表述这个典故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当中有一个入声字“节”,我在这里边设计了对入声字节的读法和含义的分析,在PPT上展示出来这个“节”字的演变,然后让学生在反复吟诵当中去揣摩、体会普通话为阳平的“节”,在古诗词中却成为了短促有力的入声字,它强调了作者希望被重新重用的愿望之强烈、期盼之热切。
20、我在想一件事儿,就是一定要让语文课堂像语文课堂,一定要让课堂激动起来,激动也不一定非得是豪迈的激动,根据文本来,文本如果是伤感的,我就使劲你讲发生了什么,然后让你整个感情低沉下来。所以我说我很反对语文课放的背景音乐,一定是一首古筝曲,管它是什么,都是渔舟唱晚。这坚决不行,你不要以为你放个渔舟唱晚,放个高山流水,你就是古诗文课了,你就不能找找音乐吗?对吧!也许某个钢琴曲节奏缓慢,感情难过,正好适合讲杜牧的《泊秦淮》,正好适合讲李清照的《声声慢》,所以它一定要契合这首诗歌的感情,但直到遇到吟诵之后,发现这些手段都可以不用了,就吟诵就可以了。
五、江城子密州出猎书法作品欣赏
1、⑴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2、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3、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4、(14)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5、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6、我们把文过去之后就是一个行,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苏轼在打猎,包括全程都是太守买单,跟他一起到郊外去打猎。把这些都了解到以后,这个形象也出现在了孩子们脑海当中,今天我们也有了吟诵这样一个手法,来让孩子们脑海当中更好地建立起这个形象,因为有高低、有快慢、有平长仄短,有韵字的拖长,有入声字的使用,都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在头脑当中建立起形象,然后就变到一个情感当中来。我们看到,一个九年级的老师,因为我刚刚带完我人生当中的第八个九年级,九年级的老师会面临中考,中考要考《论语》。如何把应试的东西和其实也是素质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来谈,这是一个功力。
7、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8、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表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9、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jì):形容从骑之多。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10、这里用的是《梁书•张充传》中张充之事,张充年少好游猎,出猎时,“左牵黄,右擎苍”。
1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另:一般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就是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12、(宋) 苏 轼
13、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14、接下来是学吟下阕,梳理“杀敌为国之志”,复述典故在这个环节的设计当中,先整体学吟下阕,再围绕“聊发少年狂”的底气来自何处,梳理下阕的三层内容和写法。在分析第一层的时候,我会借助“酣”的读音,勾连新近学习的、苏轼的老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又钩连上阕“平岗”与名著《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
15、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可见作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颇具文学底蕴。
16、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1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8、解读|东坡词“蝶恋花·密州上元”
19、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20、(作者)苏轼(朝代)宋
六、江城子密州出猎
1、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
2、这首诗是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诗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诗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
3、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4、聂园兰,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5、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6、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7、而且我们朱老师在吟诵教学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朱老师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惊喜,下面有请朱老师!
8、jiāng chéng zǐ ·mì zhōu chū liè
9、然后请学生读诵,跟吟课文,体会平声低长延展,初步感受阳韵的开阔向上。我个人觉得这首词平声更为特殊,整首词是70个字,我数了数应该是39个平声。于是我就设计让学生在读诵当中多体会平声低长,顺势设计问题,让学生抓住“狂”这一词眼,进一步在跟吟课文的时候来初步感受阳韵的开阔向上。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练习发ang韵母的音,来体会阳韵的开阔向上。因为已经是初三了,所以我就没有让学生去画平仄,而且这首词字数也是比较多的,这样我就直接给出了画好了平仄的PPT,让学生跟着去读和跟吟。
10、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11、苏轼丨《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12、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1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注: 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14、打猎,对于一个职业猎手,是家常便饭;而对于苏轼这样年已四十的地方官来说,就不能不算一次壮举了。
15、第二个环节,独吟课文,感受韵律之“狂”。首先请学生读一读课文,猜一猜苏轼创作这首词的心情如何?这样引出背景。苏轼自己外放到密州的时候,有一天他出去打猎收获非常多,特别高兴,于是就作了这首词。
16、“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17、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18、那么,也就是说延展的教学内容,以及应试的技巧,它是一件事,如果做好了就是一件事。那么延展了,透过《论语》来讲,就更能体现苏轼的儒士精神,所以这样的环节设计,又是情又是义的层面是非常好的。今天我们也讲究跟现实生活的连接,所以跟七十年大庆以及课堂思考,这种连接都展示了我们以往所说的三个维度也好,还是如今所说的立德树人也好,都能够把它联系上。所以这是一节非常完整的语文课,语文课的设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标杆,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课的精彩。
19、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20、(17)节:兵符,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
1、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
2、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3、吟诵是一遍一遍都不一样的,反复地涵泳,每一次都会加入自己的一些新体悟,新思考,而且吟诵的时候,它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古人所谓的读书之乐,现在的人都以为,读书的乐趣在于读的内容好,其实古人的读书之乐,首先是读的本身就是很快乐的,所以我们呼吁古诗文的语文课堂还是要回归到以声音为主线。
4、其实为了吟诵能很好地走进我们的学校,走进我们每一个孩子,甚至每一个家庭,让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受益,资源是共享的,大家也可以发出邀请,邀请我们的朱老师为大家做吟诵教学的指导。朱老师已经带了第八个九年级,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它的第一届吟诵久而班已经是走向了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涯了,如果有时间的话,朱老师也可以把他久而班走向大学的这些孩子们,跟大家分享,他们通过吟诵有哪些改变。大家可能心里头的顾虑会慢慢地消失,也会很快地进入你们自己的语文吟诵课堂。
5、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6、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