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古诗原文及翻译(赠刘景文 古诗55句)
一、赠刘景文
1、(学古诗)渡汉江——宋之问
2、(学古诗)观沧海——曹操
3、(学古诗)蜀相——杜甫
4、(学古诗)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5、(学古诗)周夜书所见——査慎行
6、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7、(学古诗)石头城——刘禹锡
8、《赠刘景文》中“擎雨盖”的意思是指荷叶。其中“擎”是举、向上托的意思,“雨盖”是指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赠刘景文(北宋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9、自古至今,在写作方面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细致独到的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之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苏轼不愧为令人崇拜的文学家,他的观察可谓细致独特,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是如此强!
10、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11、(学古诗)山中送别——王维
1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13、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14、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15、(学古诗)鹧鸪天·桂花——李清照
16、(学古诗)田间——汪楫
17、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8、(学古诗)山行——杜牧
19、(学古诗)七步诗——曹植
20、(学古诗)清明即事——孟浩然
二、赠刘景文 古诗
1、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2、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3、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4、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
5、(学古诗)山中问答——李白
6、简析: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7、(学古诗)登鹳雀楼——王之涣
8、大自然的美景千姿万态,一年四季各有不同,在这首诗里,苏轼只选择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风骚的花来写,用细致的笔触来描绘它们的衰残,目的是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9、(学古诗)游子吟——孟郊
10、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11、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12、(学古诗)牧童——吕岩
13、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14、(学古诗)别董大——高适
15、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对秋天喜爱之情的诗句是: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是北宋苏轼所作,全诗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天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作者欣赏其友人,既悯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
16、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17、擎雨盖:喻指荷叶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君:你,指刘景文。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18、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19、(学古诗)不第后赋菊——黄巢
20、(学古诗)虞美人·听雨——蒋捷
三、赠刘景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2、(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3、(学古诗)夜书所见——叶绍翁
4、(学古诗)池上——白居易
5、(学古诗)雪梅.其一——卢梅坡
6、(学古诗)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欧阳修
7、(学古诗)望天门山——李白
8、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着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9、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10、(学古诗)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1、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12、(学古诗)诗经.采薇——第六章
13、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14、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注释)(1)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最:一作“正”(4)君:你,指刘景文。(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15、每一节课程都是精心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