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汉江临泛中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77句)

2024-03-03 09:09:08

一、汉江临泛

1、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镇守裹阳,好饮酒,每饮必醉。

2、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3、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6、“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7、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汉江临泛》中,王维融绘画技巧入诗,勾勒了磅礴大气的江景图,又传递了自己积极豁达的人生意趣。

9、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动:震动。

10、古诗原文 《汉江临泛》 作者:王维(唐)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1、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2、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5、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7、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8、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

19、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20、“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此句虽未点明汉江,但足以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二、汉江临泛中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1、“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2、汉江临泛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4、①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襄阳,汉川,在武汉市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临泛:临流泛舟

5、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缥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6、“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7、《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9、(“历史赏析”按顺序包括:李商隐82首,杜牧43首,李贺67首,贾岛8首,韩愈21首,柳宗元14首,刘禹锡60首,元稹40首,白居易50首,杜甫205首,岑参15首,高适10首,王翰2首,王之涣4首,王昌龄25首,孟浩然20首,王维20首。。。可以直接翻看历史目录,也可搜索“诗名”或关键词句。)

10、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1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3、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14、江水流长邈远,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城郭仿佛在水面上飘动,水势磅礴,天空也好像在摇动

1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6、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17、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18、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19、(解释)三湘紧紧相连,伸向楚国边塞。汉江流入荆门,汇通长江九派。江水滚滚,奔流天地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隐时现。波涛汹涌水势涨,城郭仿佛飘江上。大浪翻滚拍两岸,远空好似在摇晃。襄阳风光这样美,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复归。

20、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三、汉江临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4、汉江是比较平缓温顺的,与荆门山那里的长江水是完全不同的。人说“荆门山”前的江水:“古代舟行至此,先避虎牙而南,复避荆门而北,横流湍急,悬若千丈,非乘风奋楫,舟莫能进。”而汉江的中游,河道宽阔,江水缓流,完全不同于北方的黄河与南方的长江,加之人们传说这汉江水就是与银河对接的那条河流,所以王维说这里的江流是天地之外的。她在青山之间静静流淌,烟波中的青山在水色里,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眼前一切,宛如仙境。

5、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6、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言襄阳风光如此美好,欲留下来与山简共谋一醉,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7、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8、使至塞上诗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汉江临泛诗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言襄阳风光如此美好,欲留下来与山简共谋一醉,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9、③接着颈联中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动起来。

10、 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11、“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2、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13、这是一首游子思归的五言绝诗,作于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后于蜀中作客漫游之时。诗题为《山中》联系全诗意境,点明诗人的处所在长江之畔的荒野山中。他一个人在山中踽踽独行,又恰逢“高风晚”、“黄叶飞”的暮秋时节,不免悲己思乡,感伤不已.

14、说到“汉江”,我们一般都说“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实“汉江”更是一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汉族”的“汉”字源自“汉朝”,“汉朝”源自“汉中”,而“汉江”是“汉中”流出的江;这只是其更神奇的是,在汉江流域的“青龙山”一带发现了大规模恐龙化石群,这似乎印证了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一说法;而这一带出土了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堪称亚洲乃至世界人类的老祖宗了。另外,“炎帝”的故乡和“女娲补天”都在汉江流域,据说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河流是相通的,这条地上的河流就是“汉江”。

15、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16、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17、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8、(2)诗人采用飘逸流动的手法,极其巧妙地使用了“浮”、“动”两个动词。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磅礴之水势,使诗人笔下的景物全都动起来。

19、“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20、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

四、汉江临泛那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襄阳美景的赞美

1、“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2、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3、此时的诗人,或许早已进入了神与物游的境界吧。果然,他沉浸其中,乐不思归了。

4、四年级上册古诗词

5、汉江,这条流淌在秦岭南麓的大江,即使在工业化空前的今天,它依然如诗画般地清澈、安宁、美丽。汉江是汉朝的发祥地。“大汉民族”、“汉文化”、“汉学”、“汉语”这些名称,都是因有了汉朝才定型的,而汉朝得名于汉江,发祥于汉中。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便以其发迹之地来命名这个新建立的王朝。汉江如今已是一条断断续续的河流,一个个电站水坝将她的脉络生生截断;虽然她的交通使命已经终结,但她还在主宰着所流经的各个城市的生活。作为南水北调的主水源,汉江将让北京人在2008年喝上自己清甜的乳汁。

6、⑥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7、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主导型”开发经济战略,缔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

8、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9、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汉江临泛王维楚塞①三湘②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注释)①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②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③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好饮,每饮必醉。(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11、《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12、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1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14、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1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6、江流外山色山光水色作画幅远景汉江滔滔远像直涌流外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隐现若若前句写江水流邈远句苍茫山色烘托江势浩瀚空阔诗着墨极淡却给伟丽新奇其效远胜于重彩浓抹油画色调浓丽水彩其胜于画面气韵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外山色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间发联阔空白疏走马画面疏密相间错综致

17、“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及情感(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107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