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意思(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古诗及诗意55句)

2024-03-03 09:42:03

一、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1、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诗。

2、白发长达三千丈出自唐代李白《秋浦歌其十五》。

3、。天空好像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松萝兔丝在顺水飘拂。

4、第三首诗是一首具有寓意的咏物诗。此诗正面赞美秋浦的锦驼鸟,而以山鸡作为陪衬,但对后者并无贬意。

5、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这组五言诗大概是诗人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漫游至秋浦,逗留期间所写。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6、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7、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8、看到自己的白发已经长到三千丈了,也只因为愁绪是这样长。我对着明亮的铜镜百思不得其解,真不知道这些像秋日寒霜一样雪白的头发是从哪儿得来的。

9、明亮的镜子里,我的白发就像秋霜一样,不知怎么的会变成这个模样。

10、此诗虽是描写暮年悲白发,但用笔流畅,如行云流水,仍见洒脱。诗中一夸张,一比喻,生动形象,给人以极深的印象。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孤独地坐在明镜前,木然看着自己满头白发的情景宛如就在眼前。

11、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12、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13、báifàsānqiānzhàng,yuánchóusìgècháng。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bùzhīmíngjìnglǐ,héchùdéqiūshuāng。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4、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西南。唐时是著名产铜、银的地方。

15、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注释)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缘:因为。个:这样。秋霜:指白发。

16、秋浦河岸的两旁,长着千千万万棵石楠树和女贞林。各个山头上都落满了白鬓,各个山涧里都有白猿在哀吟。

17、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18、“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长达三千丈,因为忧愁才变得这样长。夸张白发之长是为了形容忧愁之深。起句突兀,落笔惊人,却又切合人的心理,恰如其分。请问有谁面对明镜梳理自己白发时不会感到长无边际,因为抚弄那缕缕“白丝”之时,心潮涌动,多少陈年往事会涌向心头,童年的无忧快乐,少年的燥动探求,青年的洒脱无羁,中年的年富力强,而今的垂垂老矣,多少事值得追忆,多少事值得惋惜,一边梳理长发,一边也是在梳理一生的坎坷,一生的转折,人生短暂,好比是自朝至暮,最终还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一切岂一个“愁”字了得,豪放如李白者,到此时也只能长叹“缘愁似个长”,其实胸中惆怅何止“三千丈”,简直是无边无涯,永难诉清。

19、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20、唐朝的一尺约为30厘米,一丈约为3米。按照诗中的描述换算下来,白发长达9000米。当然了,任何人的头发都不可能这么长,但是如果用白发代表李白胸中的愁苦,一切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古诗及诗意

1、从表面上看,诗中的后两句是李白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犯愁。再想一下就会发现,李白头发斑白的原因是担忧大唐王朝的安危,他不是担忧一个人的命运,而是担忧整个王朝的命运。

2、这首诗写对镜悲白发的情景,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得十分生动传神。

3、从全部秋浦歌来看,都是写秋浦奇特美丽的风光,和诗人自己的思乡之情。这首也不例外,愁——客愁而已,不是什么受排挤、怀才不遇。

4、秋浦是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

5、起句“白发三千丈”,劈空而来,骇人心目,夸张的不近情理,七尺身躯何来三千丈头发?

6、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7、白发长达三千丈出自唐代李白《秋浦歌其十五》。

8、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9、因此,李白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被认为是写愁的绝唱。“白发三千丈”这句孤吟,也成为千古传诵的奇句。

10、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11、秋浦的夜色浓了,明晃晃的月亮照着静悄悄的大地,到处一片静谧。冶炼厂的炉火燃起来了,火星四射,浓烟滚滚,照亮了天和地,给沉寂的夜色重重涂抹了一层红色的颜料。红彤彤的炉火映红了人们的脸,趁着月色,一边劳动,一边歌唱,歌唱打破了夜色的幽静和神秘的氛围,也震荡着寒冷的水面

12、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13、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4、这凄凉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

15、满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是因为忧愁才长得这样长。

16、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17、●“妈妈,我去天堂了,这里太累了”

18、前两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20、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三、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意思

1、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2、秋浦的山川就如剡县一样优美,而其风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

3、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4、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5、(2)白发:白头发。亦指老年。

6、第十四首诗,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7、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8、天宝十三年是安史之乱的前一年,大唐王朝的上上下下丝毫没有预感到一场祸患马上就要降临。李白去安徽之前到过北方,他似乎已经预感到什么,于是把他的心事写到了《秋浦歌》中。

9、我像晋朝的山简一样大醉骑马而归;我像春秋时的宁戚一样倚牛角而歌。

10、李白后半生经常云游天下,四海为家,有段时间,他曾和中国诗坛上著名现实主义巨匠——杜甫携手同游。二人把酒论诗,快意非常,真是尽一时之兴,成千古美谈。

11、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他对当时唐王朝的政治腐败现象极为不满,对社会的整个局势深感忧虑,而自己衷心报国的理想又不能实现,还遭到奸臣的打压和排挤。一切残酷的现实,怎能不使他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12、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13、李(lǐ)白(bái)〔唐(tánɡ)代(dài)〕

1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5、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苏轼的诗句(苏轼的诗句强调写作是心灵的放飞97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