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前两句是什么描写(兰溪棹歌写的是什么季节62句)

2024-03-04 10:36:09

一、兰溪棹歌

1、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2、“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3、郑村渡口风浪多,鱼船来去疾如梭。

4、原注高眉山(地名)去县东北二十五里,一峰高耸,群岫回环,石蹬临空,松阴盖地,境最幽胜。阁老亭,即明·赵文懿公(赵志皋)遗迹,在南城中,颇供远眺。

5、“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一弯如眉的新月,正挂在柳湾上空。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

6、在汪启淑的《兰溪櫂歌》里,马公滩红叶是兰城一大胜景:“马公滩外少人家,潦净波澄露白沙。秋晚东峰亭上望,一江红叶艳于花。”当时,马公滩还是一处沙洲,江水环绕,洲上多种乌桕,桕子雪白如珍珠,树叶红艳如春花,蔚为大观。

7、《兰溪棹歌》的作者究竟是谁?

8、箬叶裹鱼来换米,松舟一个似梭轻。

9、这首诗是一首名篇。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10、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11、夜久息群喧,理静适所欲。

12、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13、九姓渔娃各样船,妹同年唤嫂同年。

14、兰阴苍苍北固遥,中洲水面似金焦。

15、如今,髙眉人早已脱离农耕时代,高眉山村的数十户人家,97年开始逐步搬迁,高眉山逐渐恢复它的原生态,成了金兰古道旅游景点的中转站。村民定居在灵洞乡洞源村,老年人领着村里的分红或补贴,年轻人则开厂、开矿、当老板、做生意……正跨步迈向现代工商文明。如果汪启淑先生转世,他定会谱写新的《兰溪棹歌》,送给生活在山川秀美、人物俊良、民风淳朴、物质富裕的髙眉人。

16、三百阑干浮碧空,笙歌缭绕暮云中。

17、今年懒向登高去,且坐城南阁老亭。

18、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9、“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镜”,是比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20、移动IPTV搜索311观看

二、兰溪棹歌写的是什么季节

1、清献前身为时出,萧然琴鹤在蓬莱。

2、《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3、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4、兰溪人对“兰溪棹歌”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感,只要一提这诗,很多人便能朗朗上口:

5、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6、译义: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7、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8、☞兰溪这个益智玩具又双叒叕获奖了!

9、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

10、大历元年,在盐铁史刘宴手下任职,后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以及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在任期间政绩卓著。

11、野凫睛踏浪梯平,

12、“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

13、⑷三日:三天。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14、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es37ZSHk51QN9mO9U6KzLggitPM4VeBvYvyOP2qUSkFsFZeInT1UHpeBy3pRd0A6jNmkGDTuQOaHKADLf31cq

15、⑴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16、欲把湖头比溪上,若个三山在六桥。

17、⑶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18、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兰溪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

19、前两句着重整体描画,写静景;后两句着重个体(雨、鱼),写动态。解析:可以从动静(前两句是静景,后两句是动景)的角度回答。注意比较异同要找准比较点。

20、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译文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赏析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三、兰溪棹歌前两句是什么描写

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

2、汪启淑住在南门塔岭背,帮助修兰溪县志。他去采访、考察,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写了100首诗,当时兰溪的风土人情、古迹风景土特产等,都写进去了。可以说这100首诗是当时兰溪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

3、“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

4、微言寄欢悰,道惬心自足。

5、等他吃完以后,他的外甥问他,鸡好吃吗?风水先生说,蛮好吃的。外甥有说,你知道吗,这只鸡是别人从粪缸里捞出来的死鸡。

6、明方太古的诗第二句的“栖然”p231,应改为“凄然”.栖“停留;“凄”,悲伤,一字之差,意思截然不同。

7、同时我发现另一个有趣现象,有群山环绕的村落,多带“源”字,如白坑源、棠源、溪里源、缪源、盛源、鲍源、新塘源、灵洞源、甘露源……

8、慌塚有情添客泪,石泉无主锁寒烟。

9、相邀女伴到梁下,一时同唱采菱歌。

10、无论是戴叔伦还是汪广洋,《兰溪棹歌》留给我们的,是一道永恒的风景。

11、每周一至周五晚7:50

12、关于它的人文典故,童老伯和他的亲戚戴良松先生一起回忆了“打汤瓶”的故事:高眉村的地形类似“燕窝”,童姓家族请了一个风水先生看这个地形,风水先生说这个地方风水极好。托风水先生的福,后来童姓兄弟九个,个个在外做大官。

13、译文: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4、“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而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15、《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抒发了诗人热爱兰溪独特的民歌气韵,钟情于渔家欢乐的情感.

16、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17、乍宵西崦踏青罢,明到兰阴赛水神。

18、汪广洋在朱元璋时代洪武年间当过左右宰相,后来因为谋反被杀,他的文籍诗稿当时全部是封禁,不可能出版。是不是把他的诗混到戴叔伦的诗里面?从学术上来说我个人意见应该还是汪广洋写的可能性比较大。

19、野凫晴踏浪梯平,越上人家住近城。

20、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

四、兰溪棹歌

1、《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兰溪师生为其谱曲,唱出了文化自信。

2、附一:在翻阅《洞源村志》的时候发现几个勘误,欢迎各位留言商讨: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汤汤(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拼音124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