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节奏停顿(杨氏之子作者130句)

2024-03-04 10:52:54

一、杨氏之子

1、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为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3、推敲“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两种停顿

4、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5、读好,感悟文言妙趣

6、喵喵~很高兴得到你们的认同!妙

7、孩子们,今天我们读了一个文言小故事“杨氏之子”,了解了文言文语言简洁、有些意思呀还和现在不一样,并能自己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我要夸你们虽年幼,甚聪慧。还想挑战吗?

8、其原文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9、古代文人雅士崇尚的不仅仅是满腹诗书,还要能口吐莲花。《杨氏之子》作为《世说新语》的典型篇目,也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雅致所在。

10、师:刚刚大家和同桌交流了文言文的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可以说给大家听听。

11、老师有意不读“未闻”。可以吗?体会同一个意思,拐个弯,就委婉、得体,不失礼貌。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就是此儿甚聪慧。

12、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13、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

14、情景创生,激情促趣

15、过渡:读到现在,我们知道了杨氏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板书:甚聪惠)

16、生:孔君平是长辈,杨氏之子作为晚辈,直接回话显得不礼貌,这也是机智的表现。

17、借助“人物”,读好语句停顿。

18、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19、赞叹一句,九班的孩子甚聪慧。再来读文感受文章的风趣幽默。

20、师:赵老师上完了四节课,口干舌燥,端其杯饮之。

二、杨氏之子作者

1、(1)指名说课题的意思。(预设:杨氏——姓杨;之——的;子——孩子/

2、师:这,让你想起谁来了呢?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闻”、“应声”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可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有杨梅。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5、师:是的,杨梅的第一个字是杨,而杨家也姓杨,所以孔君平就信手拈来,开了个玩笑。

6、预设:“为设果”“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三句难懂,前两句指导孩子补充文中缺失成分理解意思,第三句抓住“未闻”“家禽”两个关键词理解意思。

7、生:听懂了。从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就看出杨氏之子听懂了,而且他立刻回答,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儿。

8、师:和人有关的词语里的“夫”都读第一声。所以,明白意思就能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9、师:这里的“以”和前文的“其”一样,也作代词,这里指代什么呢?

10、①“杨氏之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聪惠/聪明)(板书:杨

11、(译文):《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2、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杨梅又怎么是杨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既没有伤了两家的和气,又让人一笑而过。

13、杨氏之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杨氏之子,表达的是作者对聪慧孩童的喜爱和赞美。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从文中可见,杨氏之子是聪颖的,所以本文是赞其聪慧,表达作者对其聪慧的喜爱和赞美。

14、师:现在,请同学们合上课本,一起看PPT,老师已经将本节课的生字词整理到了PPT上,哪位同学愿意自告奋勇的站起来,为大家进行示范朗读。

15、(7)设:摆放,摆设。

16、另外,报名了1v1就可以加入班群,和同学一起探索考编的奥秘!

17、(1)为——①wéi作为;当作②wèi给;替(明确“为设果”的“为”

18、国籍、年龄、姓氏、特点,文言“言简义丰”

19、品读文本,体会儿童聪慧。

20、组词:应付,应战,随机应变

三、杨氏之子节奏停顿

1、(设计意图:文言的阅读与所有的文本阅读一样,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对于这个小故事的理解,在借助注释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补充缺失的成分来意会,多角度理解,同时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让其为图画配上文言文字,学生在看图、读图、选图的任务驱动下,自然兴奋地完成了翻译任务,浑然不知其为训练,在无形中锻炼了能力,提升了素养。)

2、(杨氏子的回答无疑是本文的关键句子,他的回答为什么巧妙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本环节设计以体会“甚聪惠”为抓手,重点聚焦两者之间对话的巧妙,从而体会感受古人的聪慧和言语的智慧。为了把课堂还给孩子,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思考分析,宜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来咀嚼、品味、欣赏语言蕴含的智慧和神韵。拓展训练,为学生搭设一个语言实践的平台。在这样一个由情境与语境共同搭设的平台之中,没有老师生硬的说教,有的是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真切的体验。)

3、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师:嗯,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大家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5、③朗读语句,感悟“有学识的玩笑”也是“智慧”的体现。

6、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古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7、《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8、课文读到这里,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他。

9、既表现了待客的应有礼貌,又驳斥的孔君平哑口无言,因为他要先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儿,才能站得住脚。让学生明白,有时受到戏弄并不一定要恶言相向,有时婉转的反驳语言不一定没有威慑力。

10、南朝宋政权文学家是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2、关注读音字“为”和“应”的读音

13、指导朗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4、通过课文的学习,认识“诣、禽”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应”,会写“梁、诣、禽”3个字。

15、再读,师语气变化,突出“君”“果”二字,生对应,强调“夫子家禽”。

16、乃:就;于是。

17、言语智慧体现在哪里呢?显然是主客之间的对话:

18、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19、为设果,果有杨梅。

20、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杨氏之子,他的最大特点是聪慧,他的聪慧主要表现在这段对话中。(出示对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四、杨氏之子板书设计图

1、出示挖空的文本,尝试背一背。

2、拓展说话,原来如此,这么聪慧的孩子。如果来的是黄俊平呢?柳君平呢?学生尝试练习用小古文句式说话。

3、为 设 果 , 果 有 杨 梅 。

4、这是一节有味的文言文教学案例。小学生阅读文言文,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比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更加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赵老师没有囿于文本中字、词、句,而是通过读通、读懂、读好等维度的设计,从故事内容出发,不断烹制文言文阅读的味道。如,在读懂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借助《铁杵成针》中“太白感其意”的文言文阅读经验,去读懂“孔君平诣其父”,并在此基础上与现实生活勾连。这样的叠加建构,让学生品出了文言文独有的意蕴。(作者单位:赵岚/执教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杨树亚/点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5、关注人物,体会“甚聪慧”

6、充分展开对话,聚焦高阶思维,理解杨氏之子对答的机智。

7、哪吒:李氏之子;孔融:孔氏之子;曹氏之子……(辨析:姓与氏的异同)

8、拓展延伸,感受风趣

9、师:老师查了字典,发现凡是“夫”表达和人有关的,都读第一声,比如——

10、师:那作者是怎么形容杨氏之子的?

1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12、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故事,尝试读懂,并说说言语的精妙体现在哪里。

13、师: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就你吧。

14、(读通了古文,根据学习方法的提示自读、猜想,对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已是水到渠成。到此完成了对古文第一层面的解读,使学生能够真切地看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进步:从读不通到能读通,再到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说这个故事,步步晋阶。)

15、这些学生的素质不错,整节课下来非常顺利,但太顺利又感觉缺少了一些思维的碰撞,感觉像是排练过很多次的“做豆腐”课。

16、生1读(火车头带的好,我们一起读)接着来

17、这是一节有形的文言文教学案例。好的课堂需要“设计感”,小学生面对难以读懂的文言文,更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的“设计感”去增趣学生的阅读过程,去稀释文本的阅读难度。面对“甚聪惠”三个字,赵老师没有停留于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是大胆地甩出“抛物线”,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心情很好”可以说“心情甚好”,让学生把文言文中“陌生的语言生活化”“难懂的语言通俗化”。这样“有形”的设计,把精彩的文言字词逐步内化,丰富、发展成为学生的言语素养。

18、生:就是立刻、马上回答。

19、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有一次,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刚好他的父亲不在家,孩子被叫了出来迎接客人。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啊PS: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20、②指名交流,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五、杨氏之子思维导图

1、聚焦对话,体会智慧:

2、问题二:结合手中的工具书,与同桌翻译课文。

3、正确朗读课文,把握好文言文的停顿。背诵课文。

4、(1)师生写课题:21杨氏之子(提示“氏”的笔顺)(板书:21杨氏

5、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

6、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7、①从孔君平的言行中,你读出了他是个怎样的人?(预设:懂礼貌、风趣幽默……)

8、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人称“孔廷尉”。

9、生:应该称他为刘氏之子。

10、反复指导学生朗读,熟读成诵,学生整齐背诵,教师在讲台上表演动作。

11、师:一个九岁的黄口小儿,作者却给予他如此大的赞誉,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12、且不论教师用时过长,大约是公开教学、传递理念的需要,名师们总会以时间的延长来完整呈现课堂的饱满和引导的巧妙。就这节课首尾呼应的课堂结构可以看出教师教文言文的重点是:文言文的文字简洁但内涵丰富,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丰满文本、丰盈人物形象。《杨氏之子》作为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第一篇文言文,这样的教学定位是不是准确,原因在于教师的文本解读方向的错位。

13、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方法自主学习这篇文言文,理解它的主要内容。

14、借用这个故事,假如有个小孩姓李,也要表现其“甚聪惠”故事该怎样改?(学生尝试)

15、师:首先,老师要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于上节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16、(初读文言文,难免拗口,教师的范读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在教师的范读和节奏划分的帮助下,努力让学生读得正确,逐步做到有板有眼,初步领会文言文的音律美。)

17、​生4:未闻黄豆是夫子家谷

18、《杨氏之子》这一文本能否承载这一意义呢?完全可以。

19、释题:读了课题,谁能说说课文写的是谁呢?相机理解“之”的意思。杨氏之子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

20、(预设:如果说杨梅是我们杨氏子家的果子,那么孔雀就应该是孔君平家的鸟。杨氏子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音,拿他的姓氏开玩笑,他也用同样的方法巧妙地回敬了孔君平。)(板书:机智)

六、杨氏之子

1、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2、解题,触摸文言样式

3、《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一共包含四篇文章,都是围绕语言交流的话题展开描写,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杨氏之子》讲述的是孔君平去杨家拜访,在逗弄杨家儿子时,遭到其机智回击的故事,塑造了古代一位小神童的形象。

4、师:哦,你们说杨氏之子的聪慧体现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中。

5、谁来读读这个课题?念的真准,一板一眼,谁再来读一读,你也很不错,我们一起来读。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哪位同学知道?请个男孩子说。

6、(3)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7、齐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

8、用所学方法了解意思,感受言语智慧。

9、②借用“如果……就……”说说杨氏之子回话的妙处,体会“聪”。(板书:孔雀)

10、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试讲题目是《杨氏之子》,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11、有一个词叫熟读成诵,这个故事,这样的少年,应该已经记在你们的心里了,让我们一起尝试背诵。

12、反应如此之快,难怪说“甚聪慧”

13、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14、最终,在师生的共同补充中明确,本文主要写了孔君平去杨家拜访,在逗弄杨家儿子,遭到其机智回击的故事,塑造了古代一位小神童的形象。

15、放入文中同桌之间互读,看看是否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1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文言文作为五四运动之前中国几千年来唯一的书面语言古雅唯尚、简约精炼,创作了浩如烟海的典籍、经文。让学生从小学习文言文,通过经典的文章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很有意义的。

17、鲁迅曾称赞《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简洁生动,隽永传神,是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通过节奏、语调、韵律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又何必非得把“玄远冷隽”的雅致经典改得花里胡哨,画蛇添足。

18、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9、根据注释理解语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20、首先,在字词方面,我会按照认读、理解、积累、运用的顺序,对学生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进行重点强调。比如:聪惠的读音;诣的书写。

1、孔君平从姓入手戏弄孩子,孩子也以姓来还击,而且孩子没有直接生硬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方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应答。

2、课前玩接话游戏。老师说上半句,学生接下半句。

3、在梁国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2)提示生字“诣、禽”的读音。

5、听得明白,答得巧妙,不是一般的聪明,是甚聪慧。

6、孔君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7、今天来访的是黄夫子,面对黄夫子的调侃,你改如何应对呢?

8、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认真聆听:

9、自学感知,理解运用。

10、从“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一句直接描写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聪明、有智慧从“为设果”“未闻”可以看出杨氏之子是个懂礼貌的孩子。从杨氏之子的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大度而冷静,不会因为孔君平用杨梅辱其姓氏而感到不悦,能立刻从孔君平的姓氏开始联想到孔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明他也非常幽默、反应敏捷、想象力丰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是个聪明伶俐、口才很好的孩子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小池古诗里的一对反义词是什么(小池古诗121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