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译文和原文拼音(桃花源记译文119句)

2024-03-04 11:21:01

一、桃花源记译文

1、具言:详细地说出。

2、(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3、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4、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

5、成语例句: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无人问津。

6、诗歌|宋朝辉:把月光带给你/思乡

7、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8、(9)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9、成语例句:刘厚守听了,怡然自乐,坐在椅子上,尽兴地把身子乱摆,一声也不响。(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10、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11、(1)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1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3、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14、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最终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15、古文名篇|贾谊《过秦论(下)》全文翻译及解析

16、桑竹之属:桑树、竹林这一类事物。之,指示代词,这,这个。属,类。

17、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18、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能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翻译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奈达还主张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应包括语言形式

19、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0、(3)这个理想中的美好社会,与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桃花源记译文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2、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3、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壹路上處處作了標記。回到郡裏,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沒有再找到原來的路。

4、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5、(3)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6、(1)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7、投稿的稿件须为原创作品,欢迎首发。切忌一稿多投、抄袭,文责自负。稿件如果半月内没有采用,请另投他处。

8、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9、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10、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11、黄发(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

12、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3、不足:不值得。今指不充分、不满足。属于古今异义词。

1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5、(1)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16、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17、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18、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20、咸来问讯:都来打听消息。咸,都。问,问候。讯,消息,这里用作动词,打听消息。

三、桃花源记译文和原文拼音

1、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2、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4、译文3ThePeachColony(translatedby林语堂)

5、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有壹天他順著溪水劃船走,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壹片桃花林,桃樹夾著溪流兩岸,長達幾百走,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香草鮮艷美麗,墜落的花瓣繁多交雜。漁人很驚異這種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6、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7、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8、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

9、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11、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12、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13、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14、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5、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看見壹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裏面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丟下小船,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壹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走,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裏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裏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16、诗歌|邓云:倘若可以,这样的日子真好

17、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18、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1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0、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

四、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

1、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不足为外人道、与世隔绝、别有洞天、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曲径通幽、不论魏晋。

4、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5、成语例句:那一片片水稻田中,阡陌交通,掩映着农家的自在.

6、译文2(translatedby杨宪益)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InthereignofTaiyuanofJinDynasty,therewasamanofWulingwhowasafishermanbytrade.Onedayhewasfishingupastreaminhisboat,heedlessofhowfarhehadgone,whensuddenlyhecameuponaforestofpeachtrees.

9、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10、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12、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原文: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译文: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品格好的读书人,他知道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这之后就再没人再寻找桃花源了。

13、林尽水原: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4、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5、文菲|在毕业季萃取梦想|倾心之作,情满校园!

16、具答之:详细地回答了村子里问话的人。具,同“俱”,详细地。之,代词,这里指村子里问话的人。

17、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18、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山洞,(洞里)仿佛有点儿光亮。便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一类事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在田野里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愉快自得其乐。

19、成语典故: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0、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五、桃花源记译文一句一译

1、南陽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病死了。後來就沒有探訪的人了。

2、②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原创作者稿酬来自打赏的百分之另百分之五十用于平台维护。赞赏总数十元以下者及无打赏者,无稿酬。稿件自发布之日起,七天后,稿酬以红包形式发放。

4、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5、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6、(1)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古文名篇|范仲淹《岳阳楼记》全文翻译及解析,值得收藏!

9、Oneitherbankforseveralhundredyardstherewerenootherkindsoftree.

10、简单的语文|轻松的语文

11、Seeingthefisherman,theyweregreatlyamazedandaskedhimwherehehadcomefrom.Heansweredalltheirquestions,andthentheyinvitedhimtotheirhomes,wheretheyputwinebeforehim,killedchickensandpreparedfoodinhishonor.Whentheotherpeopleinthevillageheardaboutthevisitor,theytooallcametoaskquestions.

12、成语典故: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13、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1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5、中国第一位相给秦始皇的奏章,推进了秦国的统一进程,值得一看!

16、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17、间隔—(古义:隔离。今义:距离)

18、Theyaskedwhatdynastyitwasnow.TheHantheyhadneverheardof,letalonetheWeiandtheJin.Pointbypointthefishermanexplainedallhecouldoftheworldthatheknew,andtheyallsighedindeepsorrow.

19、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20、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六、桃花源记译文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黄发垂髫,并依然自乐。”

3、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对世外桃源的赞美与向往……通过对比,写桃花林的美丽与美好,更加突出的反衬和揭露出了现实的黑暗,达到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4、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5、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

6、垂髫(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小孩

7、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依靠打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河行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小河两岸生长,在几百步的范围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他想走道林子的尽头看看究竟。

8、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9、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0、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即进出桃花源的全部情况)

11、志:用符号做标记,动词。

12、(2)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14、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译文1(translatedandproofedbyRickDavisandDavidSteelman)

16、Afterthefishermanhadgoneoutandrecoveredhisbost,hecarefullymarkedtheroute.Onreachingthecity,hereportedwhathehadfoundtothemagistrate,whoatoncesentamantofollowhimbacktotheplace.Theyproceedaccordingtothemarkshehadmade,butwentastrayandwereunabletofindthecaveagain.

17、村里人看见渔人,竟然非常惊讶,他们问渔人从哪里来,他详细地回答了村子里问话的人。村里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他们的妻子儿女和同乡们来到这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了,于是与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魏晋两朝就更不必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就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几天后,(向村里人)告别离开。(临别时),这里的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18、(第四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9、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便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求访的人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徐志摩的爱情观112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