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夜闻杜鹃阅读答案(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诗歌鉴赏76句)

2024-03-14 09:57:41

一、鹊桥仙夜闻杜鹃

1、作者在蜀,曾一度任南郑(今陕西汉中)军职,不久改调成都参议官,投闲置散,抱负难展,失意之极,因咏啼鹃以抒怀抱。通篇借物寓情,以环境冷落渲染凄凉气氛,以莺燕无声反衬杜宇啼鸣,悲凉悉苦。梦中还是从戎南郑的边城角声,醒来却是闻羁旅成都的杜鹃啼鸣。"千里曜戈甲"的壮景,由此破碎为茅檐孤灯的暗夜;那"气吞残虏"的雄怀,又何堪临对这春晚的"连江风雨"?杜鹃是蜀中望帝的化身,它的啼鸣,似乎总在提醒羁人"归去"。但放翁的志向,本就在"欲倾天上银河水,净洗关中胡虏尘",他也曾在诗中再三申诉:"四方男儿事,不敢恨飘零。"那么,这"故山"就不应只指故乡山阴,当还包含了半壁液沦落的故国河山。而半世飘然的"羁旅",更还伴和着"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无限悲慨了。

2、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3、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4、陆游是在他四十六岁时来夔州任通判的,途中曾作诗道:“四方男子事,不敢恨飘零”(《夜思》),情绪还是不错的。两年后到南郑的王炎幕府里赞襄军事,使他得以亲临前线,心情十分振奋。他曾身着戎装,参加过大散关的卫戍。这时他觉得王师北定中原有日,自己“英雄用武之地”的机会到了。可是好景不长,只半年多,王炎幕府被解散,自己也被调往成都,离开了如火如荼的前线生活,这当头一棒,是对作者的突如其来的打击可以想见。以后他辗转于西川各地,无路请缨,沉沦下僚,直到离蜀东归。由此看来,他的岁月蹉跎之感是融合了对功名的失意、对时局的忧念:“况半世、飘然羁旅!”从这痛切的语气里,可以体会出他对朝廷如此对待自己的严重不满。

5、这首词的作者姓氏及生平不详,只知她是陆游的一位门客游蜀后从蜀地带回的一位歌妓,陆游将其安置在外室居住。这位门客每隔数日都会去看望她一次,有一次,他偶然因患病而暂时离去,引起了蜀妓的疑心,他便词解释,这位蜀妓和韵填了这首词以作答。全词文意浅白,几乎全用口语,不假雕饰,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更加个性化。

6、拟人把鹊桥仙夜比做人了,只有人才能听的见杜鹃的叫声!这里鹊桥仙夜竟然能听见杜鹃的叫声,这不是拟人吗?对了,闻在诗中是听的意思!

7、不过,杜鹃的这种生理性啼鸣,却赋予了重要的物候学价值,聪明智慧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经验积累,得出了根据布谷鸟的叫声而来的“布谷布谷,收麦种谷”,还有所谓“子夜杜鹃啼,来日晒干泥”等谚语。一连几天的杜鹃深夜啼鸣,前几天果然日日放晴;中间有一天没有听到杜鹃的啼鸣,第二天真的是小雨淅淅沥沥!

8、“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9、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10、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文士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11、景象: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惟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啼.目的:通篇借物寓情,以环境冷落渲染凄凉气氛,以莺燕无声反衬杜宇啼鸣,悲凉悉苦

12、《鹊桥仙·夜闻杜鹃》描写的是夜晚杜鹃鸟啼叫的情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洁身自好,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意志,同时也表达了孤寂愁苦的思绪。

13、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4、鹊桥仙是着重描写牛郎织女相聚时候的美好与缠绵。迢迢牵牛星则是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旁观者的眼睛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相对来说前者是歌颂爱情的高尚与纯洁,后者是描写两人分离的痛苦。亲,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赐个好评吧。谢谢!

15、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据夏承焘《放翁词编年笺注》,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文士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16、青林雨歇,珠帘风细,人在绿阴庭院。夜来能有几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

17、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早在北宋之前就有,但多数都突出“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而秦观的这首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18、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19、③故山犹自不堪听,意思是即便在故乡,听到这杜鹃的鸣声也够难受的。

20、迢迢:遥远的样子。

二、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诗歌鉴赏

1、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2、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3、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4、檐篷窗,人静灯暗,再加上春晚的“连江风雨不”渲染出一种荒寂、冷清、愁苦的环境气氛.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抱负难展!借物喻景,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这样写含蓄委婉,却能更好的传达出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5、(1)略(2)交代了季节和具体的环境;为整首诗渲染了落寞、凄迷的氛围(没有第一点,答到第二点的意思即得分)。(3)因为长年远离家乡,感慨漂泊无依的怅惘孤寂之情。

6、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7、①反衬,用莺燕之无声反衬杜鹃的叫声,以杜鹃夜啼的悲切来引发词人种种凄楚的联想。②岁月蹉跎、事业无成的感伤,羁旅飘零、思念故土的寂寞孤独愁苦。(意对即可)

8、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9、吟罢陆游那婉约的词篇,开启轩窗,垂下竹帘,在灯下读书,清风时时拂面,多了些许凉爽;直到凌晨,没有听到杜鹃啼鸣,失去了几分诗意,想必明天又该是阴雨绵绵吧。

10、纵观全词,作者先绘景,渲染气氛,再用对比托出杜鹃夜啼,接着写啼声引发的感受,最后通过联想,表达人生的感慨。可谓结构细密,层次分明。

11、这首词当是陆游客居四川时期的作品。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据夏承焘《放翁词编年笺注》,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

12、夜深人静的时候,透过窗户茅屋里昏暗的灯光照出来,下着连绵的春雨。主要是对闻杜鹃啼的环境做了一个渲染,凄凉、冷清来拟造当时的心情。

13、啼声越来越远,带着深深的漆黑的影子,惊醒了我的梦,让人清泪欲洒。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矣。

1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具有最有境界,它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

15、茅檐人静:指茅草搭成的屋檐下没有人声,描写简陋房屋的环境。

16、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17、这首词写的是宦海浮沉的落寞之情,是词人仕途坎坷的切身经历。宦海中的沉浮,恰如海的潮涨潮落,永无停息。尤其是在调迁频繁却无法担当大任、壮志难酬时,其落寞的心情更为沉重。

18、0《鹊桥仙·一竿风月》(南宋·陆游)

19、(每日诗词)感谢您的关注!

20、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三、鹊桥仙夜闻杜鹃阅读答案

1、0《鹊桥仙·夜闻杜鹃》(南宋·陆游)

2、大家好,我四年级一班的李东烨,今年我的爱好是:打篮球,绘画。我的座右铭是:时间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

3、陆游写这首词的目的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牵利绊的俗人的,而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之意。在词中他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

4、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5、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6、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7、上片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词人宏图未展,壮志难酬,即使身在故土,听了杜鹃的悲鸣,也禁受不住哀痛,何况自己斗生飘泊,羁旅异地,夜闻杜鹃,怎能不一洒清泪,梦断山野呢?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8、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9、这首寄慨遥深的《鹊桥仙》,是陆游到成都之后,羁旅异乡,感同身受的借物寓言之作。南宋孝宗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做四川宣扶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与抗金斗争,战绩显著。正当长安收复在即之时,朝廷内部的主和派却把王炎上调枢密院担任枢密使,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金前线。他胸怀一腔愤懑,悄然骑驴入川。这对于一生至死不渝的爱国诗人来说,真可谓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到任后,一个暮春的风雨不眠之夜,愁闷无穷、起伴孤灯的陆游,听到这蜀地杜鹃貌似悲切的不住啼鸣,感慨万千,更联想起自己苍茫的身世和半生羁旅,禁不住流下两行清泪,诗人那颗拳拳的赤子之心,都随着金瓯待补般的山河而快要破碎了!

10、这首词作于公元1189年,词人被罢官,闲居于江西上饶,虽鸿图难展,心情沉重,但这只是一方面。从他在上饶时所创作的一些词来看,他谪居乡下的生活中,也有亮丽的一面。这首词就是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的抒情小词,词人不但有热爱自然的感情,而且也有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农民的感情。

11、(1)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2)衬托(或:烘云托月)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3)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解析:无

12、词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仕女伤春图,词中的女主人公,在雨歇风定的暮春时节,闲步庭中,偶见梨花半落,讶然失惊,于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先是由花落而伤春,然后由伤春而伤己,最后又由伤今而怀往,真是“芳心一点,幽恨千重”。

13、0《鹊桥仙·扁舟昨泊》(南宋·吴潜)

14、一连几天,所住小区,深夜闻得杜鹃啼鸣。这是著名的四声杜鹃,叫声极具节奏感,在杜鹃家族中也最富有魅力,很多文学作品中都用拟人的手法,说特别像“割麦播谷”或是“插禾布谷”,似乎是在催促农人们收麦种秋。但是,用我们老家保定完县山区的方言描述,像是在说“老头儿发齁”,这虽然没有了物候的价值,但却更为准确,十分有趣。初夏雨后的清爽之夜,听到这样清丽婉转的杜鹃鸣声,别有一番韵致,要是在古代,会引起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思和联想,又不知会赋予它多少美好的故事和传说!听着这忽远忽近的声音,不禁想起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词《鹊桥仙·夜闻杜鹃》,而低声吟味着:

15、②杜宇,杜鹃,总在春末时候叫,叫声似“不如归去”。

16、下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杜鹃,又名杜宇,这种传说中古代蜀帝灵魂的鸟,常在夜间啼叫,其声凄厉悲凉,往往触发旅人思乡之情。杜鹃这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接着下片就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

17、上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杜鹃本来就是一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接着下片就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在故乡听鹃当然引不起羁愁,之所以“不堪听”,就是因为打动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而今坐客他乡更增加了一重羁愁.他的岁月蹉跎之感是融合了对功名的失意、对时局的忧念:“况半世、飘然羁旅!”从这痛切的语气里,可以体会出他对朝廷如此对待自己的严重不满。

18、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19、翻译: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惟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啼。

20、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惟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啼。啼声越来越远,带着深深的漆黑的影子,惊醒了我的梦,让人清泪欲洒。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矣。

四、鹊桥仙夜闻杜鹃诗歌鉴赏

1、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2、鑫源小学古诗词诵读《恋绣衾》

3、陈廷焯比较推重这首词。《白雨斋词话》云:“放翁词,惟《鹊桥仙·夜闻杜鹃》一章,借物寓言,较他作为合乎古。”陈廷焯论词重视比兴、委曲、沉郁,这首词由闻鹃感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曲折婉转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在构思上、表达上是比陆游其它一些作品讲究些。但这仅是论词的一个方面的标准。放翁词大抵同于苏轼、辛弃疾之作,虽有些作品如陈氏所言“粗而不精”,但还是有不少激昂感慨、敷腴俊逸者,扬此抑彼就失之偏颇了。

4、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5、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6、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7、(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天色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2)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总无声”衬“啼杜鹃”,以无声衬有声。作者用衬托的手法其好处是能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而由下文杜鹃的啼声能“催成清泪”,足见杜鹃啼声音的悲切,而悲切的杜鹃啼声又能进一步烘托出下文作者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1)景象一点1分共3分(2)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好处3分,其中“以静衬动”1分。结合词句准确阐述“杜鹃啼声”对作者表达情感的作用2分。

8、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9、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10、作者在蜀,曾一度任南郑(今陕西汉中)军职,不久改调成都参议官,投闲置散,抱负难展,失意之极,因咏啼鹃以抒怀抱.通篇借物寓情,以环境冷落渲染凄凉气氛,以莺燕无声反衬杜宇啼鸣,悲凉悉苦.梦中还是从戎南郑的边城角声,醒来却是闻羁旅成都的杜鹃啼鸣."千里曜戈甲"的壮景,由此破碎为茅檐孤灯的暗夜;那"气吞残虏"的雄怀,又何堪临对这春晚的"连江风雨"?杜鹃是蜀中望帝的化身,它的啼鸣,似乎总在提醒羁人"归去".但放翁的志向,本就在"欲倾天上银河水,净洗关中胡虏尘",他也曾在诗中再三申诉:"四方男儿事,不敢恨飘零."那么,这"故山"就不应只指故乡山阴,当还包含了半壁液沦落的故国河山.而半世飘然的"羁旅",更还伴和着"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无限悲慨了.

11、纵观全词,作者先绘景,渲染气氛,再用对比托出杜鹃夜啼,接着写啼声引发的感受,最后通过联想,表达人生的感慨。可谓结构细密,层次分明。作品深沉凝重的情味,凄切悲凉的格调,令人品赏难尽,感慨不已。

12、(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此题4分,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各占2分,未答“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可不扣分,如将两词分述只要内容正确亦给分)(2)评分参考要点: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此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只要将一点分析清楚即给2分,分析未扣住“夜闻鸟鸣”的不给分)

13、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1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

15、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16、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无题十首(无题十六首全部136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