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行酒令阅读理解(苏轼行酒令的故事名字90句)
一、苏轼行酒令
1、“藏钩”也称“送钩”,简便易行。即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这好似“猜有无”一样。
2、苏辙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3、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
4、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5、苏东坡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商议好备下酒菜,请苏东坡赴宴,打算戏弄他。苏东坡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
6、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7、苏东坡怒气冲冲地坐船过江,找到佛印,当面质问他为何如此出言不逊。
8、流传甚广的一则故事是,李白、杜甫、贺知章和王之涣四人联句行令,四人的诗分别是:
9、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形成了一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即“一祖三宗”)的诗歌流派。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
10、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
11、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12、魏晋时,文人雅士喜袭古风之上,已之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13、能在知名师范大学食堂内吃口饭,心生欢喜。一是听说这食堂环境不错,美食颇多;二是可回忆下自己的校园生活,触景生情。可是进入校园之后没看见一个学子,恍悟:学校放假,食堂没有开。
14、《胜饮篇》中有:“唐皇甫嵩手势酒令,五指与手掌节指有名,通吁五指为五峰,则知豁拳之戏由来已久。”
15、有些酒令确实很难,但都能中见才情,令人叹赏。《西湖佳话》中载有苏轼、秦观、黄庭坚、佛印和尚四人在湖舟中会饮,苏轼出一酒令:要一种花落地无声,接一个与这种花有关系的古人,这古人又须引出另一个古人,前古人和后古人一件事,后古人要用唐诗作答。要求前后串连,不许硬凑。
16、秀才抢先作令曰:“天子门生,状元及第(地),左探花右榜眼,前呼后拥,三篇文章,四海闻名,好不欢心。”
17、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18、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19、酴醾:酒量大者饮,行卖酒令。
20、“猜拳”,即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
二、苏轼行酒令的故事名字
1、提示:点击↑"书法微报"免费订阅,右上角转发
2、火尽炉寒,来把意马拴牢。
3、由于连年旱涝,城乡瘟疫流行。杭州老百姓处境十分困难,爱民如子、关心民间疾苦的苏东坡,一面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税,一面又开仓提取官米四十万石,减价平粜和救济。他和侍妾王朝云还分别捐出薪俸和黄金积蓄,在惠民路办起了药局,免费给贫苦民众治病。
4、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5、“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迅速地拿走了羊肉。
6、黄庭坚问什么是三白饭,苏东坡说:“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
7、见证于他那多情且豪迈的诗词文章
8、苏东坡不慌不忙地说:“他们已经对出来了,对的下联是: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9、佛印呵呵一笑,反问他:“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我写个‘屁’字,就让你打过江来了?”
10、关注轩嫂私人号“ffyy1188”获取了解茶道香道;
11、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12、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才有了大秦王朝。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前六个已经把菜取走的人,你们的菜都是我的,你们在为我做嫁衣裳!
13、年近六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
14、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15、苏东坡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抬头看见湖边一只狗正咬着一块骨头,脱口而出:“狗啃河上(和尚)骨”。两人对视,哈哈大笑。
16、“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去。
17、可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还死皮赖脸向苏东坡求字。
18、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19、桐花:抱孙者饮,善弹琴者饮,打通关拳。
20、“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果断地端走了马肉。
三、苏东坡行酒令阅读理解
1、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2、山茶:吃茶者饮,红顶者饮,行一品令。
3、若能做到“八风不动”,那肯定是一个顶天立地而又自由自在的人。
4、棟花:后到者饮,行寻花令。
5、到了唐朝,酒令达到一个鼎盛时期。历史记载:“唐人饮酒必为令为佐欢”。李太白桃李园宴弟饮酒赋诗后,此风已颇为盛行了。
6、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7、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8、王笔说:“我先来。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9、这事说过苏东坡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请苏东坡去他家吃皛(xiǎo)饭。
10、元祐四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11、山矾:着紫色衣黄色衣者饮,行猜朵令。
12、佛印呵呵一笑,反问他:“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我写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13、苏东坡提笔在手,疾书一联: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拴牢。
14、“吟诗赴宴”是说苏轼年少时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打算设宴戏弄苏轼一番。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苏子卿贝湖牧羊!”“张翼德琢县卖肉!”"关云长荆州刮骨!”“诸葛亮隆中种菜!”一时间大家把菜全部分完了,六人正准备兴高采烈地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15、苏东坡接到回函,本以为会得到一番称赞的,却是这样的评价,不禁大怒。
16、但总能以乐观旷达的心境对待之
17、四则酒令构成一个的意象,具有自然的韵律,堪称妙品。
18、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19、“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盘青菜。
20、苏东坡提笔在手,疾书一联:
四、苏东坡行酒令汉字有趣在哪里
1、苏东坡陪着黄庭坚从早上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最后他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
2、“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3、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六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
4、“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拿走了猪肉。
5、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6、猜枚是从藏钩与射覆发展而来的,不但要猜有无,还要猜单双、数量、颜色等。比如,先把双手藏于背后,暗中抓一把松子、瓜子、铜子等,握紧拳头,让对方猜在哪只手里,单数还是双数。
7、点评: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人若是为“称誉”陶醉心,人的品格修养就在称誉里损伤;人若是为“讥毁”动心,人的成就就会败在讥毁的手中;人若是为“利乐”所迷,人的尊严就会利乐葬送,人若是为“衰苦”所折,人就会为衰苦打倒。若能做到“八风打不动”,那么他肯定是一个顶天立地而又自由自在的人。
8、苏轼非常高兴地答应,但是等他到了黄家,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
9、“尸骨”未寒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只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即答道:“水漂东坡诗(尸)。”
10、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11、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12、一日,苏东坡觉得自己有所觉悟,于是作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13、亦体现于生活中那点滴的幽默趣事
14、筹令,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用时不必费脑筋而又颇有趣味,因此文人聚饮和闺房集宴多用之。在酒筹上铭刻经书或诗、词、曲成句,或《西厢记》、《水浒》、《红楼梦》中人名,并由此引申出敬酒、劝酒、罚酒等名目。
15、船板拨开,佛印出来了。
16、佛印呵呵一笑,反问他:“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我写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17、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
18、从古至今,文思才情大多离不开酒。先读曹操的《短行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诗当推李大诗人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还有苏轼更是爱酒之人!黄庭坚曾为其画题诗云:“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且看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何等豪迈!易安居士的词中,更有酒香!
19、点评:这类故事可以看出汉字的特点和有趣的地方。
20、苏东坡刚一念完,王笔就醒悟过来:好哇,“龟”和“贵”,“鳖”和“笔”都是同音字,这不是辱骂大人杨贵和我王笔吗?他立刻指着苏东坡喝道:“狂徒,你胆敢骂人!”
五、苏轼行酒令是什么
1、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
2、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
3、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4、字词令:形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化殊多,或遣词造句,或意义通联,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针回环……千变万化,趣味盎然。
5、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6、点评: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人若是为“称誉”陶醉心,人的品格修养就在称誉里损伤;人若是为“讥毁”动心,人的成就就会败在讥毁的手中;人若是为“利乐”所迷,人的尊严就会利乐葬送,人若是为“衰苦”所折,人就会为衰苦打倒。
7、你若喜欢,为(诗词君)点个在看哦
8、“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9、方圆几里没有营业的馆子,想吃口饭只能在校内京师堂的一个自助餐厅。下楼梯间见墙上斗大的三个字“京师堂”,不由的想起了一段行酒令。
10、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