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翻译(隆中对翻译及原文注释73句)

2024-03-14 10:13:11

一、隆中对翻译

1、译: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而兵力薄弱。

2、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3、新野:现河南省新野县。

4、古义:总共;今义:平凡。

5、完:全,这里指保全国家的完整。

6、山西: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期,通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这里指崤山以西。

7、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8、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9、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0、度(duó)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11、汉室倾颓:指汉朝统治崩溃、衰败。

12、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13、译: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族的后代,天下人都了解您是很守信义的,您广泛延揽英雄人物,又如饥似渴地访求贤人,

14、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15、从《隆中对》中我们可以看出,《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当时政局的看法,并且针对刘备集团无根据地的处境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概括起来,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6、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17、乐(yuè)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余城。

18、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19、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

20、岂有意乎:可有意思吗?

二、隆中对翻译及原文注释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凡:总共。

3、《梁父(fǔ)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

4、宝元二年(1039年),因父亲调往杭州任职,司马光辞掉华州判官,改任苏州判官。正当他怀着远大的抱负,在仕途上步步上进时,他的母亲病逝了。

5、古义:拜访;今义:照顾。

6、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7、译: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军队,挟持着皇帝来号令诸侯,这方面,(您)确实不能用武力去与他争胜。

8、按照封建礼教,他必须辞官回家服丧三年。在此期间,北方党项族人元昊称帝,建立了西夏国,西夏为了摆脱对宋朝的臣属地位,同宋朝发生了战争,宋朝连连失败。

9、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军攻击宛城、洛阳,刘备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攻打秦川。

10、克:战胜。为:以为,变成。者:的原因。

11、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12、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

13、末段再从各诸侯国着笔,阐明作者为其构想的“自安之计”。

14、“以二国”三句:意谓用韩、魏二国的力量共同对付秦国,齐楚燕赵四国则可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地帮助韩、魏二国的急需之物。阴助,暗中帮助。

15、公元207年,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诸葛亮草庐之中,诸葛亮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并分析了天下形势。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16、将荆州之军:将:率领。

17、与俱来:与(之)俱来,和(他)一起来。俱。一起。

18、诸葛亮在对策中,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规划了一条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路线,相当周详地描绘出了一个魏、蜀、吴鼎足三分之势的蓝图。这个蓝图,是建立在对现实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刘备后来就是基本上按照这个政治方案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

19、古诗名篇|白居易《琵琶行》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感受白居易被贬后的悲惨遭遇!

20、译:关羽、张飞才作罢了。

三、隆中对翻译

1、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

2、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

3、以秦来说,范雎受秦重用,立即助秦昭王收韩;商鞅受秦重用,则助秦孝公收魏。当韩、魏未附秦之时,昭王出兵攻齐,范堆忧之。由此证明秦欲争得天下,必先收韩、魏而后可。当秦军越韩过魏而攻燕赵,这本身是件冒险之举,若燕赵正面迎战,韩、魏再乘机击之于后,那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4、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

5、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

6、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7、南抚夷越:向南安抚中国南部各族。

8、译:先主刘备说:“好!”

9、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10、刘璋暗弱:刘璋(当时的益州牧)昏庸懦弱。

11、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并《三国志》。历经10年艰辛,陈寿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三国史,书中有440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12、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政治上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并先后率军消灭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占领了冀、幽、青、并等州,平定了北方,大有一举平定南方,一统华夏的趋势。

13、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14、译:但是我还不想罢休,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15、译: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见,不能委屈他来见您。

16、图:谋取。据:占据。利:物资。

17、范雎:字叔,战国时魏人。后入秦说秦昭王,他曾劝说昭王:“天下无变则已,天下有变,其为秦患者孰大于韩乎?王不如收韩。”(《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收韩,收服韩国。

18、在割据混战的初期,曹操占据兖州、豫州(山东南部、河南),袁绍占据冀、青、并、幽四州(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及河南省北部),刘表占据荆州(湖北、湖南省),孙策占据江东(长江下游),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四川)。

19、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20、译:关羽、张飞等人很不高兴,

四、隆中对翻译及原文

1、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帮助桓公建立霸业。

2、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3、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

4、当时的形势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荆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应利用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不能守成的机会,“若跨有荆、益,”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5、宛、洛:河南南阳和洛阳这里泛指中原一带。

6、愿诸君勿复言。”

7、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是诸葛亮的文章,因为隆中对对当时的形式进行了睿智的分析,吸引了政客们,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9、古义:失败今义:凶狠而放肆。

10、天府之国:现多指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富庶之地。

11、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

12、六国:齐、楚、燕、赵、韩、魏。世家:《史记》记述诸侯王的传记称为世家(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儒家创始人孔丘也被列人世家,此属例外)。“六国世家”,即六国诸侯王的传记。

13、思贤如渴:也作“求贤如渴”像口渴思饮一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急迫。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中秋节佳节倍思亲说说(中秋佳节倍思亲佳文85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