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古诗文网(虽有嘉肴翻译128句)

2024-03-15 11:13:16

一、虽有嘉肴翻译

1、①壮有所用,②幼有所长,③矜、寡、孤、独、

2、原文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礼记》,题目是编者加的。《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4、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16个常考题+答题模板!收藏!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个语段后的感受。(3分)

7、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7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8、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23篇‖《孟子》二

9、B.语段开头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10、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23篇‖《曹刿论战》

11、《礼记》,相传西汉梁国人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记》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12、D.语段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语段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13、朱熹撰有《朱子家礼》一书,他认为“《礼记》只是解《仪礼》”。阮元在《书东莞陈氏后》说:“朱子中年讲理,固已精实,晚年讲礼,尤耐繁难,诚有见乎理必出于礼也。古今所以治天下者礼也,五伦皆礼……且如殷尚白,周尚赤,礼也。使居周而有尚白者,若以非礼折之,则人不能争,以非理折之,则不能无争矣。故理必附乎礼以行,空言理,则可彼可此之邪说起矣。”

14、②“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不断地学习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的困惑。教与学的过程会使自己得到提升。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启发我们注意实践,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15、①壮有所用: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②幼有所长(zhǎng):幼年人能顺利成长。③矜(guān)、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7、“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8、(1)它的(2)这样以后(3)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説。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或: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19、(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

20、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二、虽有嘉肴翻译

1、因此。“是故”就是“故是”。故,因为。是,这。

2、(11)兑通“说”,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3、(8)自反:反省自己。

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6、“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都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7、①教学相长也。《②兑命》曰“③学学半”,④其此之谓乎!

8、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9、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10、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1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故君子之教喻也”:所以君子教育和诱导学生。故:所以。“师逸而功倍”:老师很轻松,自己就可以获益良多。逸:闲适,轻松。

12、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13、语出战《礼记》。《虽有嘉肴》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承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后人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一句是全文的总起句以及中心句,用最简单的道理——虽然有美食,但是不吃的话不知道它的味道。引出全文要论述的“有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强调亲自实践的重要性。

14、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5、(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16、由此便产生一个问题:十七篇《仪礼》是不是一个残本。一种观点据此认为,十七篇《仪礼》是一部残缺不完之书。另一种观点正与此相反,认为十七篇《仪礼》并非一不完全的残本,而是一部完备的著作。清人邵懿辰《礼经通论》对此有很详细的论证。《礼记·昏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17、①困:困惑。②自反:自我反思。③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18、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出自《礼记》。别名是虽有佳肴

19、①是故:因此。②谋:奸诈之心。③兴:兴起。④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作乱。贼,指害人。作,兴起。⑤故:所以。⑥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20、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视频汇总

三、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古诗文网

1、不一样。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互相促进,“教”“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中的“教学相长”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和他在教的过程中认识的提高,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

2、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3、《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语:天下为公、老有所终、矜(鳏)寡孤独。

4、明白道理。所以。首先。表推测语气,大概。说。(1)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2)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

5、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

6、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

7、《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系统性的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等。

8、戴圣精心讲授“礼学”,授徒颇多,曾传其学于梁人桥仁、杨荣等,于是,今文礼学“小戴学”又有了“桥、杨氏之学”。小戴对于传播和发展《礼》学有一定贡献,《小戴礼记》被列为儒家经典,“三礼”之唐时被称为“大经”,明时已取代《仪礼》成为“五经”中的《礼》。该书在中国儒家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研究和发展儒家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9、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10、(4)教学相长也相长:互相促进。

1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2、《虽有嘉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4、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2篇:曹刿论战

15、这是本文的点睛之笔,“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进一步阐发了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16、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17、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18、九下‖《儒林外史》全集(共第五十六回)

19、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即通过比喻,引入“至道”,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删去。

20、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四、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

1、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3、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4、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5、以下四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2分)

6、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解题策略梳理

7、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8、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9、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1、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12、《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我们这里选录的原文依据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则广泛参阅了各种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准确、简明、易懂。选录的篇章由作者加上标题(原文只有篇名,每篇原文都较长),原则上采用选文的首句作标题,注释中只说明选自某篇。

13、解释带点的词意思:10分

14、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15、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16、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17、《虽有嘉肴》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叫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8、开篇先指出教育的重要性,然后运用类比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引申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

19、(甲)译文:君子已经知道了教育获得成功的原因,又知道了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作别人的老师。所以君子教育和诱导学生,靠的是引导而不是强迫服从,是勉励而不是压制,是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引导而不是强迫,就会使师生关系和谐;勉励而不是压制,学习就容易成功;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学生就会善于思考。能使师生关系和谐,使学习容易成功,使学生善于思考,就可以说是善于诱导了。

20、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甲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告诫外甥“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读书先静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不会理。”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五、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八下

1、基础巩固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8分虽有佳肴()

2、即使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去品尝,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教学互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3、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旨:味美。古今异义词,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走路”。

4、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两个语段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有什么不同?(2分)

6、《礼记》是儒家经典之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大多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

7、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兴起。

8、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9、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受教育的最好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循序渐进;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会抵触抗拒,格格不入;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杂乱施教而不循序渐进。

10、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12、《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

13、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14、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弄清经文旨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广泛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

15、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16、A.不知/其旨也B.观书有会/意者

17、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18、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9、①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开篇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最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

20、(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六、虽有嘉肴翻译

1、课文中的“教学相长”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相长”意思一样吗?谈谈你的理解。

2、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作为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

3、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4、在教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师生共同展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生命潜能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这个“大同”社会有何相似之处?

6、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把他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小戴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其伦理道德、学术思想的论述。这里,仅就有关《仪礼》一书的一些问题作一些简要的说明。

7、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教授别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有不懂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8、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触类旁通,思想观点坚定不移,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

9、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应该重视实践,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的正确。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10、(1)所以(2)闲适,轻松

11、《虽有嘉肴》的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的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2、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在一开学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励学生;入学授课之前,先击鼓召集学生,整齐威仪,然后打开书箱。

13、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两者是主从关系。

14、文章共有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运用对偶句,句式整齐,两两相对,有很强的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15、(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6、快乐语文天地2020年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汇总

17、①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②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③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④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18、任末①年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9、(2019年福建中考真题)

20、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1、答: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2、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3、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9篇:桃花源记

4、①大道②之③行也,天下④为⑤公。⑥选贤与能,⑦讲

5、今: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典:主。)

7、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8、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游字笔顺(游字组词128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