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翻译及原文注释(观沧海翻译132句)
一、观沧海翻译
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面对登山所见的树木葱茏的句子是“。”
2、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4、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5、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6、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7、(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8、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9、“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10、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12、(选自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13、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14、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15、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
16、人教版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17、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8、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19、(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20、(作者):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现安徽亳州市),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二、观沧海翻译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4、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6、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资源网
7、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8、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9、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10、《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11、BiosketchoftheTranslator:
12、描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13、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14、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15、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6、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17、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18、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shengwu/
19、《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虽然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
20、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县)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三、观沧海翻译及原文注释
1、观沧海的意思: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深色的大海。海水起伏动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草长得非常茂密。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波涛万顷。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中的志向吧!原文:《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观沧海》开篇叙事点题,交代时间地点的句子是“。”
3、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4、《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农历七月,三国时历法,(大概是现在公历的八月中旬到九月上旬这段时间),曹操北征乌桓(在尚未与乌桓正面交战之前),进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致所做。这是曹操在进军剿灭乌桓之前所做。和乌桓对峙,是在冬天,民间还有说法是在第二年(但经不起推敲)。这首四言绝句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四字绝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希望能帮到你,麻烦给“好评”。
5、(6)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6、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7、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8、https://www.renjiaoshe.com/xiaoxueshuxue/
9、guān cāng hǎi观 沧海
10、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12、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wuli/
13、(10)日月:太阳和月亮
14、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15、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16、部编初中政治教学资源网
17、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8、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19、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20、部编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四、观沧海翻译200字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含义是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含义是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含义是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含义是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Tr.ZHAOYanchun
3、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4、《观沧海》是曹操写的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5、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6、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意思是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词句出自曹操的《观沧海》《观沧海》全文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为: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7、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8、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9、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11、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13、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14、《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15、人教版初中英语教学资源网
16、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17、赏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18、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19、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20、部编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网
五、观沧海翻译成现代文
1、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2、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3、在《观沧海》中,对景物作了总写,不仅写了水,更写了山。写山的句子是“。”
4、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lishi/
5、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因为诗句里表达了宏大的志向和抱负,也可以说它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6、https://www.renjiaoshe.com/chuzhonglishi/
7、部编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网
8、《观沧海》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9、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
10、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11、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qishang/133754/jiaoan.html
12、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13、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14、观沧海(东临碣石)对照翻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含义是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15、“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说明这是乐府唱过的。
16、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17、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18、新的一年轻松备课就来人教版教师之家,官方网址www.renjiaoshe.com
19、《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原文:
20、“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六、观沧海翻译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2、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zhengzhi/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5、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6、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7、(作者)曹操 (朝代)汉
8、(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
9、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网
10、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qishang/1337html
11、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12、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13、(7)竦峙(sǒngzhì):高高耸立。竦,通耸,高。
14、在《观沧海》中,表现曹操挥师北伐,登上碣石山,初见大海的两句豪迈的诗句是“,。”
15、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16、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1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19、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20、《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1、《观沧海》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啦,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5、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6、在这首诗中,情景紧密相连。作者通过写沧海,表达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来抒发情感,寓情于景中。
7、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8、①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9、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10、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1、(18)咏志:即表达心志。
12、rìyuèzhīxíng,ruòchūqízhōng;日月之行,若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