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精选好句94句)

2023-05-07 03:57:16

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1、有学者认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

2、环境污染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环顾塞北江南,雾霾弥漫,放眼神州大地,净水难觅。照此下去,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将付诸东流。道家思想以自然为中心,坚持人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

3、个人认为,学习哲学就是给自己精神思想来一次从头到脚的神圣冲刷,哲学直接改造的是伱的思想精神,根本改造的就是伱的做人处事了。

4、道家认为,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其本源上相同,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译文:天地与我们都是道心之大用的妙用所生,万物与我们都是一个本体而没有人我万物之别。)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这里,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关系,我就不一一解说了,从字面上模糊了解即可)。但是,人人都有世界观,但是,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凌乱的,不规则的,自发的,所以不能称为哲学,而哲学就是哲学家根据一定得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注意,哲学只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思想体系,不一定是正确的思想体系,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科学的哲学。

6、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7、“儒家,释家,道家”的内容和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呀?

8、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用“道”来探讨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系。道家主张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9、公共交通:地铁4号线北宫门站下,A口出,换乘365563(区间)卧佛寺(北京植物园)站下。入园后按照去“卧佛山庄”的指示路线前行;自驾/出租车: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卧佛寺路北京植物园卧佛山庄。

10、(聚焦)线上同步观看量达23万,第二届上海春联大会火爆登场!

1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这是说重是根本,静是主宰。一个人的言行举指。太过于轻浮,很容易丧失人格。没有人格的人对他人而言是没有威信的。如果一件事的大原则轻易改变,对这件事而言是不稳定的。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会失去信誉。失去信誉,就容易失去了做事的根本。

12、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13、   特点:无为法以无为起手,无为了手。以先天易,隐仙派传承的三坟四易图,破象悟道,属于顿悟顿成之最高法脉!

14、“道”与万物的关系,就静态而言,“道”是一切人、物共同存在的最终保证,是最高的价值,是终极性的价值根源。就动态而言,道是秩序的凝构及其动力,是“造化”或“造化力”,是使万物得以相生、相续、转化、发展的实现性原理。

15、“道”与万物的关系,就静态而言,“道”是一切人、物共同存在的最终保证,是最高的价值,是终极性的价值根源。就动态而言,道是秩序的凝构及其动力,是“造化”或“造化力”,是使万物得以相生、相续、转化、发展的实现性原理。

16、  “相辅相成“——太极管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面的统一)。美国的张绪道(新道家)主张:从相反的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

17、从这里可以看到,“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以至于中国文化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规律的概念。比如,大道、正道、邪道、道理等等。意即,符合规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规律的就是邪道。后来封建统治者又把“道”作为自己的化身。认为维护君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道的这一概念,无论在中国哪一学派中,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如果抽去了“道”的思想,中国文化就要散架。

18、  虚心的意义: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虚心是一种美德,——心量特别大,能包容各色各样的人,特别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对人的成见、意见、不愉快、抱怨、不满意等等忘却才能达到)。

19、“曲成思维”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品格,由道家开启。道家文化的渊源是《易经》,《周易》形成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转换理论架构,《太极图》也准确表述出世界万物此消彼长、循环往复的和谐运动之道。

20、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评价古代道家为易行难知,事少而功多。

21、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晓宇宙万物运行法则是曲线,当代科学的发展也证明了道家的这一哲学法则。可以说,道家的“曲成思维”筑就了中华文化的品格,而此品格又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为人处世风格。

22、  “天之道,利而不害;从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第七十三章)提出人类应按照道的规律来行动,反对妄为。人的行为应该合乎天道,这些思想对现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3、我们特此声明:本订阅号所转载的文章均经原作者授权许可,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若所转载文章中的美术、摄影等作品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

24、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一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道家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等等。

25、王羲之不少书论中也体现了道教的思想,如《用笔赋》通篇充满了道教色彩。在《用笔赋》里王羲之阐述了运笔之则,表现了笔法之美。其中很多如“驰凤门”“浮碧水”“滴秋露”“摇春条”等描写自然景象之类的词语,把书法里的笔势与充满生机的自然万物联系在一起,用天然景象比附笔法和形态的自然。《用笔赋》认为书写的最高境界是不露半点人工造作之迹,通篇要求“鬼斧神工”“巧夺天工”,这些正符合道教所崇尚的“自然”文艺美学观。

26、在讲清楚了“道”的原理,即,我们弄清楚了“天”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万物。易经和道家思想都认为在生成原理上,天和万物是一样的。只是老子说得更清楚和明白而已。这就是老子的“天下母”的思想。他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老子》52章)归结起来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来源。

27、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28、刘小岗,多元艺术实践者。以笛箫对话生命,以古琴寻真,用镜头记录美,在音乐和影像中成长修行。擅长多种乐器的即兴演奏及创作,近年随“钧天云和”乐团在以色列艺术节、国家大剧院等地演出多场,艺术风格空灵深远,尤具东方意境。

29、对于一个思想发展不成熟,容易走歪路得高中生来说,学习好科学的哲学无疑是给思想来一次大矫正。对我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无疑是有益而有必要的。所以,上大学之后,我还会继续选修哲学的。

30、(快讯)300余对春联、300余张福字!引爆全场的“写春联送福字”,这份新春大礼你拿到了没~

31、   适合人群:适合根器高、悟性好的各领域精英

32、  老子认为,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知足”是对于“已经得到满足后”的精神反刍:“知止”却是“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放弃。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知足知止”是道家用来调节、处理“身”与“心”(欲)关系的思想主张,也是非常可贵而独特的价值取向。

33、第三:去掉对物质过份追求,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34、   成就:此法有两层次成就,阴神成就和阳神成就,阴神成就,无疾而终,预知时至,身心健康。阳神成就也可最高“形神俱妙”,此法适合所有人,所以是普传法,定价低,甚至有免费学习机制,此是老师慈悲。

35、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36、2在世界所有哲学中,道家最主张保护自然环境。

37、汉代书法家蔡邕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在唐末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亦提出“忘手笔然后知书之道”,他们都指出在创作过程中,忘记书法技巧、功利,甚至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和外在的物质世界,当艺术创作的灵感来袭,主体与对象完全融为一体,心与物自然交通,才能体会对象深邃的意蕴,也才能创造出“思与神会”的绝妙书法作品。

38、再次,从字面上理解,哲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词语”philo"(热爱)和“sophis”(智慧)。哲学本意就是“爱智”,哲学家是“热爱智慧的人”。说白了,哲学就是一门使人聪明的智慧之学。

39、(独家报道)凭啥我的作品被拿下了?!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作品展评审大揭秘告知您原由

40、佛教传人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道家在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41、“道”究竟是什么呢?归根到底,“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根,人类之始,运动这理。《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五章》)《管子‘内业》说:“凡道无根无基,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不可受,可得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师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42、  四种情况: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伤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没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剐。体现处世的态度:平和、宽容、自然。

43、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六百多年。

44、王弼,三国时代人。当两汉经学的发展已到尾声,社会政治一直在动乱与不义的情境中,知识份子转向玄学清谈的风气,王弼以其对老子哲学的深切体悟,注解老子《道德经》一书,重体用之分有无之别不但发展出诠释老学的宗旨“贵无”的精神,并以此原理注解《易经》,甚至还因此改变了从汉易以来言象数易学的气化宇宙论而将易经的研究方向代之以纯粹玄学思想使中国易学史走向一个崭新的局面。

45、读书学术沙龙:每月最后一个周末举办,邀请与在读经典相关之知名专家学者莅临演讲,并寻求与相映的会所、酒吧、美术馆、画廊、咖啡厅、茶楼、宗教场所等社会或公共空间进行合作,在增益自我认知视野之同时,亦不忘与社会各界共享思想之盛宴。

46、  贵柔、返朴归真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7、儒、道、佛家的养生思想:儒家讲的是敬,道家讲的是静,佛家讲的是净.

48、被揭怀玉这一章里老子用圣人外面穿着粗布的衣服里面揣着宝玉这个比喻。表达了人的行为和外表某些时候与内在本质不一样。好比一个在人群中喜欢哗众取宠的人,这样的人比较不可靠。一个太容易打动女人的男人,在感情方面往往是随便和不付责任的。一个太注重外表着装体面的人,内在有可能是空虚的。某些时候这样的人因为要掩饰内在的空虚和迂腐。所以说人不能看外表。现在人们往往会注重一个商品的包装,可是包装越好,性价比越低。

49、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入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了长达两年左右的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1979年离台赴美,任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1984年到北京大学任职。1997年,台湾大学为其平反,他再次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50、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始源於黄帝,集大成於老子,发扬於张道陵天师,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书法、美术、体育、史学、商业、军事等等影响极为深远。

51、    成就:最高可达“形神俱妙”之阳神成就。

52、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还通过儒学以及中国化之后的佛学而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

53、红迷会是由北京曹雪芹文化发展基金、北京曹雪芹学会联合倡议发起,隶属于北京曹雪芹文化发展基金会,由广大红迷自发组成,以传播曹雪芹、《红楼梦》文化为核心使命的文化社群。

54、“太史公”司马迁的父亲西汉太史令司马谈曾写过名为《论六家要旨》一文,把先秦学派概括为道、儒、墨、名、法、阴阳六家,并阐述了六家要旨和得失。他说“道家使人精神专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采,事少而功多。”“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载,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55、在《道德经》和《庄子》中我们还能读到很多类似的描述,这些描述的共同特征就是一种具有否定性的“诗性语言”。这种否定性的表达方式始终强调的是一个关于最终实体和最高规律的存在,存在论意义上的肯定与认识论意义上的否定之间的张力,使得道家不得不选择一种神秘主义色彩浓厚的表达方式说明道这一概念。我们很难将《道德经》对于道的描述视作神秘经验,它更像是一种思考模式和表达方式。同时,如果我们检视先秦思想家关于道的描述,就可以从“理”和“通”两个角度来理解道与万物之间的关系。《韩非子·解老》中就以道为理解释其与万物之间的关系:“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者,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故理定而后物可得道也。”这里的“理”更接近于一个动词,为万物提供秩序和根由的就是道。换言之,道是万物之理的总领,然而,作为万物的根由和秩序根基,道却是一个难以言喻的对象。严遵的《道德指归》中述及道与万物的关系,就用了“通”的意涵:“道以至虚,故动能至冲。德以至无,故动而至和。万物德之,莫有不通。”“道以无形之形,开虚无,导神明,通天地,达阴阳,流四时。”按照《老子河上公注》的说法,道通天地和万物是依赖《吕氏春秋》中所提及的“精”与“气”,“天道与人道同,天人相通,精气相贯”,“万物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与气通,故久生也”。通万物之道与序万物之道一起勾勒了道在万物之中的存在形式。道是内蕴于万物的本体,这就使得道与万物的关系,乃至道自身的形状变得十分复杂,难以捉摸。当然,也正是在这样的复杂性中,道才呈现出融摄万物的巨大张力。

56、从以上的简要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神秘主义对于道家而言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思考方式。我们可以这样说,道家采取这一方式的根本原因是以道为核心概念的融摄式哲学。道的融摄结构体现在四个方面:其在日常世界与常道之间的对偶关系中,道既存在于杂多的万物之中并成为万物的本体基础,同时保持着与日常感官和经验隔绝的独特性。换言之,道将日常与本体具人的二元结构及日常与本体具有共同基础的一元观念统摄在一起;其在生命体验和心灵修炼的意义上,道既是心灵超越的根源,也是达致心灵超越的体验对象。道推动心灵向自身靠拢,也成为心灵和生命的超越目标;其把握存在于杂多的万物之中的道,需要直接的洞见和独特的生命体验,这些洞见和生命体验是不可言说的。因而,落实到言语层面,道统摄了言说与不可言说的内在张力;其道不仅是一个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本体,更是宇宙和生命共同遵循的规律。

57、因此,人们应充分认识并尊重自然界规律,让宇宙万物“自足其性”。个人与社会也是共生互存关系,修道不仅要“度己”,而且要“度人”,以各种适宜的方式,图世界共同的利益。

58、2014年《道家的人文精神》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子部学奖”。

59、少儿丹道百日筑基夏(冬)令营(点击了解详情)

60、   道家隐仙派的法脉传承人就从这些孩子们中选!

6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说天地不会特别对某物施恩,世间的每个生命都如“刍狗”一样,在履行自己角色使命的过程中,在普遍的大自然法则指挥下,都会不可避免地经历着从极尽尊贵到被随意废弃的过程。

62、2016年10月30日(周日)14:00-17:00

63、当代中国多数人的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工作之劳、子女之累、物欲之诱把人紧紧缠住。我们有必要在当代喧闹之中倾听2500年前智者的空谷足音,发掘古人的养生、养心、养性之道。

64、从道家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考虑用“融摄性的诗性哲学”(PoeticPhilosophyofInclusion)来说明道家思想的神秘主义色彩。所谓融摄性的哲学可以理解为道家思想的一种“本体性的内在一致性”(OntologicalinherentCoherency)。我们可以用“道”这个概念来考察这种内在的一致性。分析《道德经》和《庄子》的文本就不难发现,作为道家思想核心概念的道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个本体论的概念,也是一个形而上学及认识论概念,不妨这样说,道贯穿了道家思想体系的各个层面,它本身就是一个融摄性的概念(InclusiveConcept)——道将各个思想层面融摄在一起,形成内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然而,正是这种融摄不同思想层面的特征使得道家思想文献中对道的描述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诗性和超越的神秘感。

65、(欣赏)韩天衡、王伟平、张森、周志高、丁申阳,他们的春联福字我们帮你集齐了!

66、在《庄子》中,我们读到很多仙人、真人、神人和圣人的描述。它们在《庄子》的文本体系中都是具有超越性的生命,充满了诗意和神秘的色彩,甚至可以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在《逍遥游》中,我们读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正如《庄子》中强调的那样,这样的生命描述在日常世界中是荒诞的,是完全超越日常的感官和经验的。然而,诗性的语言恰恰就是为了凸显这些生命存在的超越性和基于这种超越性的神秘色彩。这里我们看到的显然不是某一个人的神秘经验,也不是对超越生命的具体形态的描述,而是对于超越性的想象,其目标就是通过与道合体的超越生命强化道本身的神秘性及超越性。

67、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和谐的道家思想对当代西方人来说是东方传来的天籁之音,是中国振聋发聩的软实力。二十多年来,我在美国卡尔顿学院开设一门道家课程,选修人数年年名列全校第一。课上学生读《道德经》、练太极拳、舞太极剑,师生相得,其乐融融。看到各国学生炯炯发光的眼睛,我意识到,道家不会过时,它属于全世界。

68、天地万物的尊贵与废弃就像宇宙运转一样,是遵循固有规律的,任谁也无法逆转。所以,天地因道生万物,让其成长到巅峰盛极,然后走向衰竭,天地万物无一幸免。天地从不因生万物作为善,也不因杀死万物作为恶。所以,天地生万物,物无贵贱。

69、   特点:顿渐结合的普传法,以太乙心咒为核心(外用包涵了种子金丹法、度亡法、入世方便法等等),太乙洗髓功辅助,太乙归真诀为最后保证,属于顿渐结合法具有普世意义的善法。

70、天地对万物不会厚此薄彼,不会因为你是善人或是有益于人类的补药,就多给你一点阳光雨露,反之,也不会因你是恶人或毒药就不给你或少给你一点阳光雨露。天地不是因为喜爱万物而让其繁荣生长,也不是因为憎恶万物而使其衰败消亡。

71、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人,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著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72、  道家第一原则:“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三个层面)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所以会有“自然——释然——当然——怡然”。

73、  道家第五原则:“正言若反”。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反动”-事物的发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运动。“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该智则智,不该智则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

74、佛家,唯心主义,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佛教是教育,是教人要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见,超脱轮回,度己度人,成就佛果。佛教的创始人是悉达多,从创立到现在有两千多年。

75、佛家,唯心主义,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佛教是教育,是教人要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见,超脱轮回,度己度人,成就佛果。佛教的创始人是悉达多,从创立到现在有两千多年。

76、道家的融摄性哲学和排异性的描绘为生命的超越和以超越为目标的生命实践提供了观念基础。生命超越有理念及实践的两个面相,我们在《道德经》和《庄子》等道家文献中更多读到的是生命的超越理念及其解说,而对于具体的实践技术以及与生命历程相关的独特实践体系关注更多的则是道教。检视道教的思想基础,我们可以看到,道教信仰中的生命、宇宙以及超越的理解都是以道体的观念为基础的,换言之,我们可以在道家的融摄性哲学体系中理解道教信仰的基本观念。面对生命超越的实践,道教的信仰也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这种神秘主义的特征恰与道家的融摄性哲学相反,有独特的排他性(exclusive)和封闭性。

77、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78、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79、  虚心:可以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可以更加包容一切(无成见)。只有虚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

80、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81、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评价古代道家为易行难知,事少而功多。

82、佛家教义的主要思想就是鼓励人们行善,勿恶;忍耐,戒欲;生灵平等……

83、  可见,“知足知止”思想的可贵和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用辩证的智慧教导人们如何对待成功,如何把握名利财富,如何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84、掌握这三件法宝的中国将不只是世界经济强国,还将是全球精神圣地。

85、而道家的“大道至简”的思想与书法艺术的精髓也是不谋而合,最顶端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简洁。书法本身的点画之简洁是其他艺术类别所无法比拟的,纵观中国书法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繁琐到简约的发展过程,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由繁至简的历史。隶变是一场书法史上的深刻革命,将繁琐变成了简约,一直延续了数千年。行书、草书更是由繁至简的典范。

86、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墨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87、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奴人民

88、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古代道教的精髓,形成了完整的道教理论体系,表明道教已经正式形成。其学说认为“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89、道教把许多古代圣人当作神崇敬,并且向往人能够长生不老。这种在人当中寻找神的思想和追求永生的思想是有价值的,但只有耶稣才是神借着童女怀孕降生成为人,他既是神,又是人。他通过受难,流血,复活,拯救人类,也证明了他的神性。人相信他,就可以得救,得永生,与神和好,成为神的儿女。其他任何人都只是人而不是神,是被造者,而不是造物者。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救世主。《道德经》第78章指出:“是以圣人云:受国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90、正如史华慈在谈到道家思想的神秘主义色彩时强调的那样,神秘主义本身不是缺乏了知识,而是否定了日常的知识,“只有深刻的信仰或者灵智(Gnosis)意义上的‘知识’,才使得神秘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宗教性的观点,该信仰或者‘知识’认为:尽管无法用言语与这种实在进行沟通,但这种实在确实是人类意义世界的根源。‘神秘性’所指的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指具有一种更高的直接知识,它是一种与不可言说的终极本源有关的知识,这种本源为世界上的存在物赋予了意义。因而,它指的是充实而不是缺乏,不过这是一种超越于语言掌握能力的充实。”

91、因此,人们应充分认识并尊重自然界规律,让宇宙万物“自足其性”。个人与社会也是共生互存关系,修道不仅要“度己”,而且要“度人”,以各种适宜的方式,图世界共同的利益。

92、  《老子》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结晶,讲述“道”生万物,万物发展变化的“道理”,以及人类社会应如何适应“自然”。一旦掌握老子的思想,便能轻松通晓诸子各家思想,具有鬼神莫测之能事。

93、(讨论)上海市书协推出主席团自律公约,您怎么看?欢迎跟帖留言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qq泡泡龙挂的经典qq说说(没有弄清对方的底细,决不能掏出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