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精选好句81句)

2023-05-14 06:48:48

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1、结绳记事,是因为无事可记;不用工具,是因为没有战事;不乘舟舆,是因为社会安定,一个安定的社会,大家是安居乐业而“与鸟兽居”,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在追求却达不到的目标吗?

2、道家学派的名字,来自于道。而道的原意是道路,这是最浅层的最原始的本意,在道路的基础上,有了外延更加广阔的引申意,就是方法、途径,在往外延伸,就有了法则、规律、最高理念的意思。所以说,道家的道,就是一种最高理念,至高无上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和宇宙万物都遵从的一种规律。从自然社会上来说,这个道是天道,从人类社会来说,这个道是人道。在春秋时期,也许是在老子之前,郑国的哲学家子产就已经提出了天道和人道的理论。子产在解释一桩火灾的时候,抛弃了那些神秘主义思想,他说,“天道远,人道迩”。这是相当先进的思想。而老子则是在天道与人道的研究上,更进一步。他是第一个把“道”的观念引进自己哲学理念的人,他非常明确地表达了“道”的概念,就是宇宙的本原和万事万物发展的总法则。(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3、  “相辅相成“——太极管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面的统一)。美国的张绪道(新道家)主张:从相反的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  道家第一原则:“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三个层面)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所以会有“自然——释然——当然——怡然”。

6、(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卧佛寺路北京植物园卧佛山庄)

7、到魏晋又是一大阶段,史称“玄风”、“玄学”。各阶段之道家虽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但又都带有自己的特点。道家思想,“皆仰取诸象于天,俯查诸度于地。”效仿天地而为,行为方式则是“为无之事,行不言之教”。“与时迁变,应物变化”。后因侧重点不同,而分化为不同派别,形成了多种派别。仅据《汉书.艺文志》载班固所推崇的史官道家流,就有37家,共993篇。然多经秦火,汉火,衣冠南渡亡佚。

8、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变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9、第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互相尊重、和谐共处。自然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与自然共生、共存,是天道自然的法则,自然界的万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共生共长,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10、  清静之道,自然之道。“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时无声胜有声。“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烦,不可挠;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严子陵:“宠辱不惊,去留无意“。(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11、因要上神坛, 人们便用精美的盒子和美丽的绣巾将之精心粉饰, 使之尊贵无比, 而当“刍狗”在祭典中完成使命后, 人们就将之废弃, 任路人践踏, 甚至当作柴火, 再也不会像在上祭坛前那样对之恭敬有加。

12、从这里可以看到,“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以至于中国文化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规律的概念。比如,大道、正道、邪道、道理等等。意即,符合规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规律的就是邪道。后来封建统治者又把“道”作为自己的化身。认为维护君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道的这一概念,无论在中国哪一学派中,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如果抽去了“道”的思想,中国文化就要散架。

13、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综合儒道立论,把《周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一章》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总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玄学家们用他们改造过了的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周易》,对已经失去维系人心作用的两汉经学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儒家的“礼法”、“名教”、“天道”、“人道”等思想,虽然也是玄学所讨论的内容,但其主旨却是道家的,即强调崇高的是“无”、“自然”和“无为”。

14、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15、因此,道家主张人要效法天、效法地、效法道,遵循道的自然法则,进而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要遵循客观规律,顺乎无为之天道,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期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

16、更多信息,敬阅新浪博客[知止中外经典读书会]

17、而庄子、列子将“内圣”的观点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老子哲学,就其思想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而言,不但超过儒家,而且影响先秦诸子各家各派。

18、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道家易学建构》、《管子四编诠释》及《耶稣新画像》等书。退休后亦在台大哲学系及文化大学兼课。2003年起于“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主讲《道家思想研究》科目。

19、司马迁是读书人的典范,他的人生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已经很了不得了,但敢说司马迁已经悟道了吗?学成是一层境界,悟道是更高的境界,悟道需要排除杂念净化心灵,是人与上帝的交流,古往今来无有几人,老子和孔子属于悟道之人。按老子的说法,一旦悟道就无所不能,因为道生万物,道是世界的本源。

2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21、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还通过儒学以及中国化之后的佛学而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

22、出门见山水,抬头见鸟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从来都不是隐士文化,而是积极应世,敢作敢为。

23、  (1)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

24、道家视生命价值重于外物,此外物主要是指功名利禄。老子强调统治者必须重身(此身该作“体”),不迷名、货。其后各个学派都提出轻(不迷)物重身的观点。

25、  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结果,至少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26、道家的《道德经》指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可以说这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的一神论及创世论不谋而合。神这一观念往往被人们人格化。基督教认为:神既有人格的一面,也更有超人格的一面,神并非有限的人格所能限定,他是无限的。所以,《圣经·约翰福音》指出“道就是神”,可以理解为,它肯定了道家的道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是同一位造物者。上帝(道)是唯一的,不可能在中国有一位,在西方有另一位。基督教认为天使和人的灵魂都不是神,因为神是造物者,而他们是被造者。道家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宗教,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7、道家文化中“天爱万物, 一切平等”的思想呼吁生态和谐:

28、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晓宇宙万物运行法则是曲线,当代科学的发展也证明了道家的这一哲学法则。可以说,道家的“曲成思维”筑就了中华文化的品格,而此品格又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为人处世风格。

29、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30、10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3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32、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3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34、道家认为,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其本源上相同,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译文:天地与我们都是道心之大用的妙用所生,万物与我们都是一个本体而没有人我万物之别。)

35、道家认为“无为”是“道”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地行为。道家认识到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可能使行为本身产生偏差。

36、第人与自然万物都是“道”的化生。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能化生万物,即自然之道是贯通天、地、人的,万物都是按照“道”赋予它的秉性自然生存、发展。

37、1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38、老子认为,学习和求道是有区别的,其路径是相反的,想通过知识积累而实现悟道是不可能的。学习知识是修外,而求道是修内,实质上是一对矛盾,所以相应的方法也不同。学习是学先人留下来的知识,需要不断积累,量变到质变,博古通今知事明理。为学到最后,只是用知识武装了自己,很难说有多少知识变成自己对世界的独立认识。

39、道家的思想精髓:天人合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强求,不逆天(这里的天,指的就是客观规律,大自然。)。道家的根本是《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提倡“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强调“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该书认为天上、地上和人体内部都有录人功德罪过,降福祸于人的神和鬼,也充分体现了人对鬼神权威的敬畏。道家认为“无为”是“道”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地行为。道家视生命价值重于外物,此外物主要是指功名利禄。

40、公共交通:地铁4号线北宫门站下,A口出,换乘365563(区间)卧佛寺(北京植物园)站下。入园后按照去“卧佛山庄”的指示路线前行;自驾/出租车: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卧佛寺路北京植物园卧佛山庄。

41、1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42、佛家,唯心主义,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佛教是教育,是教人要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见,超脱轮回,度己度人,成就佛果。佛教的创始人是悉达多,从创立到现在有两千多年。

43、道法自然的和谐原则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44、道家的《道德经》指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可以说这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的一神论及创世论不谋而合。神这一观念往往被人们人格化。基督教认为:神既有人格的一面,也更有超人格的一面,神并非有限的人格所能限定,他是无限的。所以,《圣经·约翰福音》指出“道就是神”,可以理解为,它肯定了道家的道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是同一位造物者。上帝(道)是唯一的,不可能在中国有一位,在西方有另一位。基督教认为天使和人的灵魂都不是神,因为神是造物者,而他们是被造者。道家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宗教,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5、2016年10月30日(周日)14:00-17:00

46、道家认为“无为”是“道”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地行为。道家认识到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可能使行为本身产生偏差。

47、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入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了长达两年左右的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1979年离台赴美,任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1984年到北京大学任职。1997年,台湾大学为其平反,他再次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48、再次,从字面上理解,哲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词语”philo"(热爱)和“sophis”(智慧)。哲学本意就是“爱智”,哲学家是“热爱智慧的人”。说白了,哲学就是一门使人聪明的智慧之学。

49、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1、一个人的成就和人生观,如果建立在以金钱数量衡量和物质享受上。就不容易树立自己发展的目标。很容易变成那种如同无头苍蝇一样乱窜没有目标的人。还会因为自己的欲望,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很多的不和谐。这样就容易危及到自身的安危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应该建立在个人价值体现与社会贡献上面。有很多科学家,艺术家等。他们追求是建立在发挥自己的专业领域上面。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价值与人类发展这样的事情上面。这样的人,对于物质享受非常淡泊。他们创造了巨大的成就,也因此而名利双收。不仅仅科学家,就是一个职位不是很其眼的人,做好自身的本质工作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的。物质享受这种东西是未不是本,不应本末倒置。

52、程云仲,江苏常州金坛人,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本科专业,获学士学位。师从范扬先生至今,任范扬工作室班主任。2003年-2005年深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现为常州市金坛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798艺术区泛空间艺术总监。

53、  贵柔、返朴归真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54、“道”究竟是什么呢?归根到底,“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根,人类之始,运动这理。《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五章》)《管子‘内业》说:“凡道无根无基,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不可受,可得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师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55、因此,道家主张人要效法天、效法地、效法道,遵循道的自然法则,进而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要遵循客观规律,顺乎无为之天道,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期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

56、道家思想起始于上古时期,以盘古为远祖、伏羲(或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5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8、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

59、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利。古代历代帝王一直极为重视道家,凡是以道家思想治国都会兴盛强大。现代人说到道家以为就是清心静气、自然无为或中医养生的表面印象,真正的道家远比这些表面印象更为博大玄奥。

60、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61、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62、根据处理问题不同,“无为”的态度既可用于政治,也可以用于修身。道家各派在坚持“无为”本质的前提中,通常给予了“无为”更丰富的内涵。

63、道家是一门深意的学问,绝不是字面上理解的那样!学会了,你的人生一定就不一样了。

64、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中庸之道,中庸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把握阴阳的大智慧,尤其讲变通,中是整全的,但我们无法同时掌握整全的,所以中就变成了合理。当它大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大,当它小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小,当它极端才合理的时候,中就代表极端。中庸之道,就是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点,达到以虚控实的目的。仁义礼只是安人法,将心比心平衡的方法。还有经权之道。

65、“儒家,释家,道家”的内容和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呀?

66、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某些地区更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

67、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老庄派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超过了诸子百家,也超越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这种影响如此之大,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68、红迷会是由北京曹雪芹文化发展基金、北京曹雪芹学会联合倡议发起,隶属于北京曹雪芹文化发展基金会,由广大红迷自发组成,以传播曹雪芹、《红楼梦》文化为核心使命的文化社群。

69、“六亲不和有孝慈”,当提倡孝顺、和睦的时候,说明家庭中的成员本身已经不坦诚、不和睦了,否则是不需要这些的。表述类似观点的语句在道家的作品中随处可见。

7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71、道家认为,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其本源上相同,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译文:天地与我们都是道心之大用的妙用所生,万物与我们都是一个本体而没有人我万物之别。)

7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

73、“曲成思维”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品格, 由道家开启。道家文化的渊源是《易经》, 《周易》形成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转换理论架构, 《太极图》也准确表述出世界万物此消彼长、循环往复的和谐运动之道。

74、  道家第五原则:“正言若反”。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反动”-事物的发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运动。“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该智则智,不该智则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

75、佛家教义的主要思想就是鼓励人们行善,勿恶;忍耐,戒欲;生灵平等。

76、“六亲不和有孝慈”,当提倡孝顺、和睦的时候,说明家庭中的成员本身已经不坦诚、不和睦了,否则是不需要这些的。表述类似观点的语句在道家的作品中随处可见。

77、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7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9、如果以品牌,炒作,证书来证明一个人或某件物的价值。人们往往会被蒙骗。人们应该去发现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真正价值所在。因为虚荣心的关系,人们往往会花大价钱买性价比超低的东西。好比一个人买了一件名牌花了两千,而他去在别人面前炫耀时,别人却会认为这件衣服值两佰元。这是因为别人是以这个人的水准来横量这件衣服的。这样花大价钱不仅没得到快乐反而得到痛苦。有的人去有名的大学校花几万学知识,只是为了证书。而在名气小的学习班可能只要几千就能够学到同样多的知识。往往学习班的老师在教授时会更用心。等毕业大学校当然有证书,可是应聘去,老板要的却是实力,那个证书就没有用了。而且如果以证书来评价一个人的水平时,往往会有一些人花钱买来假证书,滥竽充数。使很多真正有才华的人不能去发挥自己的价值。只有去掉虚荣心才能远离这些痛苦。

80、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六经注我的个性快手说说(看不见的伤痕最疼流不出的眼泪最委)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