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怎么死的(精选好句47句)

2023-05-16 08:55:35

苏格拉底怎么死的

1、关于柏拉图是否出于追求戏剧化效果或是什么别的原因,刻意没有点出毒药是毒堇汁,存在一些争议。因为据说服用这种毒药,会让人非常痛苦,身体还会剧烈抽搐。不过,也有较真的学者,用现代医学知识证实了柏拉图的描述是准确的。(戈尔茨坦,P5注1)

2、游叙弗伦只好借故有事,仓皇离开。就这样,苏格拉底在辩论中胜过了自信满满的游叙弗伦,证明游叙弗伦其实并不知道“虔诚是什么”。

3、“恕难从命!”他回答道:“只要我的良知还在敦促我向前,只要那微弱的心声还在提醒我把理智之道展现于人前,我便会继续提问、说教、争辩,把一切倾囊相授,无惧人言。” (苏格拉底怎么死的)。

4、接下来,苏格拉底应格贝的要求,为灵魂的存在做了哲学意义上的论证。从科学实证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论证只是带有辩证法意味的哲理推导,不具有科学价值,但其教导一个人如何坦然面对死亡的哲学观却引入深思。

5、克里提亚和亚西比德和苏格拉底交往后使得城帮遭受了重大损失。

6、投稿邮箱:2479791180@qq.com (苏格拉底怎么死的)。

7、在公民大会上,由于大会辩论是必要的程序,并直接影响法案与政策的通过与否,同时也是公民政治上显露头角、树立威信的主要机会,因此活跃的政治家一定是雄辩的演说家。平民领袖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了许多公民没有想到的看法、建议以供公民进行政策选择。普通公民对许多事情毫无看法,遇到不合自己胃口的演讲时,往往用集体鼓噪、呐喊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8、至此,法庭已别无他法,只好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按雅典法律规定,每年一度前往提洛岛朝拜的圣船还没返航前不能行刑,于是苏格拉底被缓刑三十天。整整一个月里,苏格拉底没表现出丝毫焦虑,只一心钻研改进他的逻辑体系。他本有机会逃跑,但最终还是选择笑着留下。他说他已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含辛茹苦;现在他累了,只想静静地等待属于他的归宿。临刑时,他还在和友人交谈,教导他们分明是非,劝诫他们莫要沉迷于物质享受,要重视精神修养。 

9、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雕刻匠,他子女众多却收入菲薄。因为没有办法负担两千元一节的课程,苏格拉底从小没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在年少的苏格拉底看来,追求纯粹的真理和研究无用的科学现象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他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培育自我的信念:不懂几何学没关系,叫不出彗星或行星的名字也不碍事,反正这些外在的东西于个人灵魂的提升无益。 

10、苏格拉底被定罪后,他的学生们切断了所有能让他越狱的联系。让他相信给他定罪是不公平的。但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了死亡。

11、翻翻现当代哲学家写的西方哲学史会发现,这个西哲研究源头性的概念基本上是被忽略的。在罗素的哲学史前言中,罗列了介于科学和神学研究领域之间哲学研究的十几个问题,没有一个直指它。斯通普夫和菲泽撰写的哲学史,对它也是语焉不详。

12、克利托不再说什么,他对站在不远处的一个男孩点了点头。这个男孩跑了出去,过了很长时间他带着一个端着毒药的男人走了回来。苏格拉底对来人说:“好吧,朋友,关于这类事情你一定知道得很多,我该怎么做呢?”那人说:“没别的,你只须将毒药喝下去并来回走动就行了,当你感到双腿沉重时就可以躺下了。”

13、格贝反问苏格拉底的逻辑,在文中并不易于理解,但又是很关键的一个转折之处。王太庆的中文译本在此处非常拗口和难懂,下面以BenjaminJowett的英译本分析一下(62c,d,e)。

14、苏格拉底的回答是把两次论述合起来看,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就已经获得了证明:“一切生物都是从死物里生出来的。如果灵魂存在于出世以前,而它在进入生命、产生出来的时候,是不能从他处、只能从死亡和死亡状态中出世的,那它既然必须再生,就必定也在死后存在了。”(77D)

15、他说:“世人无权随意左右或强行夺去他人信仰的自由和思考的权利。人只要坚守善本,即使没有朋友的认同,没有家庭或物质的支持,也足以俯仰无悔于天地。然善本乃世之大道,只能通过反复深入的研究才能悟明,因此世人应拥有自由讨论所有问题的权利,且不受政府或权威的干预。” 

16、如果另一个世界是真实的,我愿意死十次。我将与那些早年因为遭遇不公正的审判而死去的英雄们见面,把我的有趣经验跟他们的相比较,然后博得满堂欢笑。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那里,继续把时间花在探索人的心灵上,看看他们中间,谁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而又有谁,是自以为聪明的人。先生们,谁会否认,能与那些千万人耳熟能详的男男女女交谈、交往以及争论是一种无法想象的幸福?更何况我与他们,在时间的长流里将是永生的。

17、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自己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对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他还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是神赐给雅典的礼物。神把他赐给雅典的目的,是要用这只牛虻来刺激这个国家,因为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了,所以很需要有一只牛虻紧紧地叮着它,随时随地责备它、劝说它,使它能从昏睡中惊醒而焕发出精神。苏格拉底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感和由此而来的思考探索,便成为他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宗旨。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使许多人十分恼怒,要踩死这只牛虻,但神给自己的使命不可违,故冒死不辞。

18、苏格拉底当着他朋友的面说:“逃脱监狱并不能拯救生命,只是这一刻能拯救我,但是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原谅我自己去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所以他朋友的帮助直接当场就被他拒绝了。

19、在雅典由于公民有言论的自由,所以刚开始苏格拉底的思想还能得到容忍,然而到了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民主制开始摇摇欲坠,民主派由于恐惧苏格拉底的主张,于是采取了消灭他的残暴方式。

20、耶稣终将复活,地藏王总会脱离地狱,苏格拉底必将被再次回忆起。

21、通过第二次论述,辛弥亚似乎被苏格拉底说服了,但他指出,这只能说明灵魂存在于一个人出世(生)之前。一个人死后灵魂还存在的说法依然有待证明(77B)

22、我丝毫不怨恨那些谴责和控诉我的人们,他们的谴责和控诉将带来我的死亡,而我欢迎死亡,即便他们在谴责和控诉我的时候并非出于这样仁慈的动机。

23、苏格拉底的学说的确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他结论说:“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

24、“它们(快乐和痛苦)老是打架,神想叫它们和解,可是做不到,于是把它们拦头一把抓住,因为这个原故,一个来了的时候,另一个跟着就到。”(60C)

25、苏格拉底之死引发了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恶法亦法与自然法学的恶法非法的争论。法官被法律赋予了自由裁量权。当法条和情理不能兼顾时,当如何取舍才能两全?何以处置才能合法又合情,胜败皆服?这是法律人百思至今的却没有最终答案的问题。

26、而苏格拉底确实有过对于当时民主政体的不满,他与柏拉图如出一辙地倡导贤能政治,评论过伯利克里津贴制度的弊端,拒绝过寡头政权的任命,这多少会有些令人不快。

27、苏格拉底面对自己同胞的指控,抱着自愿求死的决心,义正辞严地为自己和自己选择的哲学生活进行了动人的辩护。

28、我们都是海底的鱼,即便浮出海面也没有看到天空。而现代的我们,拥有宇宙飞船的我们依然如同深海底的鱼,即便飞到太空,我们也依然没有看到之外的天空。

29、苏格拉底申辩最后一句话是:“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但是无人知道,谁的前程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苏格拉底不仅追求生的意义,也追求死的意义,他的那种死亡方式:对轻薄指控者、无良审判者、不义判决书的嘲弄和对死亡世界神话仙境般的素描。

30、陪审团的先生们,请你们必须充满信心地往前看,并且把你们的心灵坚定地灌注在这个确定的信念上,那就是:无论生前或死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损害一个好人;而一个好人的命运,于神而言,不会是一桩可以漠不关心的事情。

31、可是雅典居民为何会做出如此判断呢?苏格拉底的指控只是说他不敬畏神,以及带坏了年轻人。罪不至死啊!

32、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深刻体现了苏格拉底对程序正义的遵循。把追求实体正义作为终极目标,想把绝对理性变为现实,恰恰是不理性的表现。因为认识是相对的,正义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正义。退而求其次,只能努力去实现“看得见的正义”,即程序正义。

33、不管怎样,苏格拉底是认定“一个人应当为自己的灵魂打气,在生活中拒绝肉体的快乐和奢华,一心追求知识的快乐,用明智、公正、勇敢、自由、真实之类灵魂自身固有的东西来装点它”(114E)。他所讲的神话,虽然不能断言其真实与否,但确有强化对真正的哲人应该怎么做的认识作用。向死而生的哲学研究,意味着要时刻关照自己的灵魂,在追寻美德和智慧的过程中,让它不断得到净化。

34、正是在这里,苏格拉底之死的意义被展现了出来,尽管他并不确定他一生的努力是否会有成效。

35、首先,游叙弗伦试图给出一些虔诚的例子来说明“虔诚是什么”,但是苏格拉底想要的是普遍性的论述或者说普遍性的定义。

36、苏格拉底:amanshouldwait,andnottakehisownlifeunlessGodsendsconstraintsuchasthatwhichhasnowcomeuponme.(一个人必须等待而不能自杀,除非神明向他发出了约束,就像现在我所获得的那样)。

37、“一般人大概不知道,那些真正献身哲学的人所学的无非是赴死和死亡。果真如此,一个人为此拳拳服膺终生,到了期待已久的事情来临时却战战兢兢,岂不是怪事吗?”(64A)

38、先生们,我把你们当作我的朋友,希望你们能正确理解我的处境。我有一个不凡的经验要与你们分享。

39、如果结合他关于死后灵魂去往何处的讲述(107C-115A),会发现根据一个人生前的所做所为,人死之后的灵魂被审判分成几类,而去往不同的去处。苏格拉底说这是一个神话(myth)(110B)(中译本译成是“故事”),在这个神话里,人死后的灵魂各不相同,去向也不同。既然各不相同,要说它们不可被消灭就和他之前关于“型”的论述相悖了。按照“型”理论的逻辑,应该是灵魂的“型”始终如一而不朽才对。(要重温一下佛洛伊德/拉康的二次死亡概念)

40、法国画家大卫(Jacques-LouisDavid)的新经典之作《苏格拉底之死》(1787)生动呈现了这一场景。画家把柏拉图也画了进去(床头穿白袍的沉思者),与《裴洞篇》中文字描述并不相符。画中座在苏格拉底旁边,一只手搭在他腿上的是格黎东,苏格拉底身后的两个年轻人是辛弥亚和格贝。苏格拉底一只手去拿装着毒药的碗,一只手食指指向上方,看着格黎东,仿佛在对他做最后的交待。

41、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苏格拉底的平静感动了。对死后之事,苏格拉底对生者的交待也值得注意,不可太悲痛,否则对死者的灵魂有损(115E)。在服毒之前,苏格拉底向神灵做了祷告,祈求去得顺当(117C)。

42、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

43、因为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如果当时不是这样从容就死的话,那么他是不是会有更多的灿烂辉煌的思想留世呢?取舍之间,您怎么去看这个问题?

44、但是苏格拉底的辩护词是这样说的,我没有不敬神,我一直在听从神的旨意,神说我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其实是要告诉世人,只有知道自己无知,才能得到智慧,所以我天天找人辩论,就是为了让大家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啊。这是神给我的差事啊。我做这些事是为了雅典好。苏格拉底说,我就像是一个牛虻,去叮马的屁股,因为马已经变得太懒太肥了。

45、游叙弗伦在苏格拉底的帮助下做出了第四次尝试,这次把虔诚说成是“正义里面与关照神有关的那个部分”。苏格拉底又继续问道,神那么完美,我们能为神做些什么从而“关照神”呢?游叙弗伦只好说,虔诚会让神高兴和喜欢。于是讨论又回到了那个著名的“游叙弗伦问题”:到底是因为神喜欢所以虔诚,还是因为虔诚所以神喜欢。

46、然而,无论是当时或是后世的学者,都认为这完全是“莫须有”的罪名,如果就凭此判处苏格拉底极刑,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其背后一定有人们不知道的原因。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2023赵烈文的qq空间后悔说说(旅行,不過是為了迷失自己,然)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