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诗有哪些(精选好句40句)

2023-05-18 03:23:09

朱熹的诗有哪些

1、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2、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3、既然桃树是种植的,那么必然有人在此活动,令人想到这里可能有一位隐居的高士,但是作者却避而不谈。第三句没有续写桃树,转而描写残花。“烂红纷萎地”,地面上有很多落花,经过风吹雨打,早已显得糜烂不堪,令人怜惜。

4、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寻常、随便;识得,感觉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及其精神。

5、  再如北宋文学家苏轼,亦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诗句。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观书有感》,却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它出自于南宋理学家朱熹之手,是朱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说到这首诗,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详。毕竟诗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极富有哲理意蕴的千古名句。

6、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朱熹的诗有哪些)。

7、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8、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9、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10、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11、朱熹还创作了很多咏物诗,展现出自然的灵秀、景物的独特,同时也托物言志,抒写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怀。这首诗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刻,值得细细品读。

12、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之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13、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14、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15、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

16、朱熹其他的诗还有《忆秦娥》、《西江月》、《好事近》等等,因为内容比较多,我就不一一把他的诗粘上来了,题主可以到网上搜索。

17、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18、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19、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20、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21、◎本文转载自“中国孔子基金会”(文章原标题《哲学是思想的源头活水——读朱熹第一首》,作者胡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转载请注明。

22、结尾引人深思,“未肯出山流”。桃树栽种在水边,溪流也并未枯竭,可是零落的花瓣却没有落到水面,作者在下游地段也没有发现残花顺水漂流。花瓣即使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她也不愿抛弃故主,而奔向外面的花花世界。

23、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24、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25、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26、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27、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28、“艨艟”: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29、记得孤山山畔景。一湾流水,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

30、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

31、一般人认为,朱熹这首诗是借景物的描写抒发哲学家的义理,这固然不错,但却不完全准确。因为诗中的方塘本来就有两层含义,即明指人眼所见的方塘,暗中却喻指人的心灵。显然前一种意义的方塘在诗中是没有任何深意的,任何世人都能轻而易举的看到。在朱熹看来,其实这后一层意义的方塘才是朱熹这首诗的旨意所在。因为此诗题为《观书有感》,显然是诗人因所读书中的哲理撩拨起心中无限的哲学遐想,大有不吐不快之感觉,于是才提笔写下此诗。

32、如果把半亩方塘视为我们的心灵,那么我们就能准确地理解朱熹此诗的深刻哲理。我们要保持自己思想、精神、心灵的淳澈明净,一尘不染,才能做到以静待动,动静合才能保持空灵合以小见大。而心灵、思想、精神之能够保持其空灵,保持其淳澈明净、毫无芥蒂又必须有其“源头活水”。在朱熹处,思想、精神和心灵的“源头活水”显然是指他积极倡导的理学思想。他认为,理世界是“洁净空阔底世界”,人的心中之理,和万物所蕴涵的理又是相通的。万事万物的生长发育是由于“天道流行,造化发育”。为什么天理流行就能化育万物呢?朱熹答道:“天道流行,发育万物。其所以为造化者,阴阳五行而已。而所谓阴阳五行者,又必有是理而后有是气。及其生物,则又必因是气之聚而后有是形。故人物之生,必得是理,然后有以为健顺仁义理智之性;必得是气,然后又以为魂魄五脏百骸之身。周子所谓‘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者,正谓是也。”可见,天地间万事万物的产生长养是由于伴随着理的阴阳五行之气的流行。化育流行乃使宇宙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理是能造作,能创生的实体,是万化之源,万物之本,当然也是我们思想或生活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如果你对理学思想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对朱熹此诗的理解就自有新的境界,就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从哲学的高度来看这个世界,就显然会与从俗世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大不一样,尽管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但它向我们所呈现的意义却大不一样。

33、半亩的方糖如一面大镜子,波光粼粼,清澈明镜。天光、云影在水中隐隐约约。

34、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35、正如杨绛先生流传最广的名言,“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都会为某一件事而烦忧,但又不可能时刻有人在你身边为你解忧,这个时候便会理解朱熹这首诗中读书的作用了。因为遇到合适的书,你自然会找到烦忧的问题所在,自然会心胸开阔、畅快了起来。而这点,相信绝大多数读书的人都曾体会过。

36、诗人喜欢结交朋友,也爱好游山玩水。他的朋友遍及天下,大家都仰慕他的学识,愿意聆听他的指教,即使与他在一起畅游,也觉得大开眼界。有一次诗人在朋友的陪同下一起登山,山虽然不高,可是因为山路崎岖、林木密布,而显得非常幽静。

37、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8、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9、过里社,将儿侄。谈往事,悲陈迹。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2023达娜的qq空间伤感说说(我就像个小丑一样,永远不会是)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