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的厉害之处(精选好句39句)

2023-05-30 01:12:03

阳明心学的厉害之处

1、在文化塑造方面,提出优秀组织文化的三项标准,植根于人性、发轫于思想、彰显于个性,完成二十多家企业品牌文化咨询案等。在品牌方面,提出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空心论”,并为此提出解决之道,创建“一哲学”。 

2、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匆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3、小偷有点懵逼,摸了摸前胸后背,很诚实地说,这个真木有。王阳明说,这个可以有。然后,他就像个老流氓似的,让小偷脱衣服。小偷不敢不从,脱,脱,脱……脱到内裤时,有点小羞涩、小犹豫了,不知道官人到底什么取向啊?!

4、阳明心学合内外、一知行,形而上、形而下一以贯之,顾东桥昧于此,故而难明。而且,阳明心学的格物致知,是通过诚意而正心,意诚、心正、知致,知既致即是真知,真知即行,从而知行合与佛家的功夫也不同。

5、 第一步是向失败学习,求实不求功:了解失败的关键在哪里,把推向成功的事情多做一点点,就为决胜奠定了信息化基础。

6、“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要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践密不可分。知行合知就是行,行就是知,这两个字说的是一件事,不存在脱离知的行,当然也就不存在脱离行的知。(阳明心学的厉害之处)。

7、除了从土匪首领身上下功夫,他深知那些士兵并非真的想造反,而是生活迫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当他围困土匪于山中的时候,从人性出发,又写了情深意切的劝降信,信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完全是站在匪徒角度看待这场战争,使得敌方军心大为动摇,很多山里的士兵不战而逃。

8、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曾经有过关于三不朽的论述,他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能做到这三不朽的人,就可以被称为圣人。

9、也就是说“山间花开花落”之所以能被我们看到,是因为我们看到的那一刻就赋予了这个现象“这层意义”。再直接一点来说,即“万物的意义,由心而起”,也就是所谓的“心无外物,心即理”的通俗解读之一。因“心外无物”,所以“致良知”的表现是“知行合一”儒家孟子提出“人性善”,提出人天生拥有良知良能,但是因为人后天生活中会面对各类欲望的诱惑,导致生来就有的“良知良能”被蒙蔽,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即在反省中不断剔除蒙蔽,回归“本心”。当我们的本心不被蒙蔽时,我们就能达到所谓“致良知”境界。这个时候,人就能做到所谓的“知行合一”。

10、王阳明喜欢从失败入手,而不是立即思考如何成功。知道了为何失败,才能防患于未然,而让成功更有保证。而为何失败,又往往是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是市场的缺口和用户的痛点,而王阳明抓住的是战争中关键一环“情报”,从而迈出了转败为胜的关键一步。

11、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12、其次,王阳明主张知行合反对知与行分离,这劝告人们不要忽略思想上的不善念头,以免导致恶行出现;同时,他主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就告诉人们,知、思与践行是统一的,有好主意才会有好的行动,而好行动体现了好的主意。

13、追思永怀|商传——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者

14、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也拥有了足以改变天下的力量。

15、房子就是历朝历代,补房的人就是各家学说,汉朝之后儒家成了公司跟开发商签订了垄断合同,以后儒家独家补房。

16、阳明在日本受欢迎,首先是他的学说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17、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盖起了一间房子,后来这个房子漏雨了,有人把房顶补好,再后来这个房子墙裂了,有人糊好。有一天这个房子实在撑不下去了,有人推倒重建。

18、即使身处险境,王阳明也能凭借自己平日的修行,做到淡定和不动心,为战胜对手奠定了强大的心理优势。

19、在亲人和朋友之间,为了争一时长短而相互伤害是愚蠢的,有时候让自己弱一点,退一步,对方心里其实也明白,这种退让是出于爱。

20、16世纪处于繁荣顶峰的明朝为什么错失超越欧洲的机遇?

21、换句话说,阳明心学“心外无物”、“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是将人自我修养拔高到了“人之本性”的高度,这里的“知”,是生来就有的“良知良能”,而“行”,不仅要求的是具体行为,更囊括了指导“行为”的“念头”。某种程度上说,王阳明的这种观点,也有批判“心口不一”、“口是心非”、“伪善”等行为的意味。启发:为难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从阳明心学汲取能启发当代人为人处世的智慧,颜小二想说,我们能从王阳明“心外无物”及“知行合一”中了解到,“山花”之所以是“山花”,是我们的“心”赋予了其意义。推而广之,他人的中伤、埋怨,甚至是侮辱,之所以可以对我们造成伤害,在于我们“赋予”了外部世界相关人和事的“伤害”意义。

22、王阳明还精通《握奇经》中的各种兵法。因此,他指挥旗下两千精兵作战时,能做到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23、这很容易让人想起禅宗的经典嘴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K“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王阳明的心学也一直被质疑外儒内禅,这里暂且不讨论。

24、为什么自己的未来这么迷茫,什么都看不到……

25、再说第二方面,王阳明有什么理论创新呢?就是说,他的哲学有什么特别的“好”呢?

26、隋唐一统,科举取士之后,诞生了“人治”之说,依托人治之说,赵普问赵匡胤“可否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北宋赵匡胤勒石为证“大宋不杀读书人”。但是当读书人与统治者站着对话之后产生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读书人不能干掉统治者?房又漏了…程朱理学基于人治思想缝补出了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27、有点像绕口令。我曾经也百思不得骑姐。这话要是放在日常伦理里面说得通。王阳明也举过例子,一个人,如果没有孝顺父母的行,那就说明他没有掌握孝顺父母的知。

28、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

29、王阳明自小便淘气非凡,少年时参加科举走上仕途,奉行“得君行道”的传统模式,想要得到皇上的信任然后去实行大道,不料却被权奸刘瑾打了板子,谪贬贵州龙场驿丞。

30、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本质就在于如何与他人,与社会相处。这是一种社会实践的大智慧。“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知行合一。这就需要听从你的那个“本”。你需要听从你内心良知的指引,去判断和取舍各种各样的价值。

31、在这段话里,王阳明的两个解释很有新意:一是确定圣人之学为“心学”,其学的主要目的是“尽力”,实际上是把“心学”理论作为“十六字诀”的前提;其次,他区分了“陶昕”和“人心”。“陶昕”指的是气质,即不涉及杂念,“丝毫是显而易见的,诚意之源也”;“人心”是杂念、邪念的渗透,很危险,是“谬误的终结”。这就否定了朱所说的“”是“天理”,而用“”代替了“理学”。

32、有一个故事值得讲起:被称为日本的“军神”的东乡平八郎(1848年-1934年),曾率领日本海军击败俄国海军,成为了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被誉为“东方纳尔逊”。当时日本民众都对他崇拜至极,在一次庆祝的宴会上,他并没有神采飞扬夸耀自己,而是一言不发地拿出自己的腰牌——上面刻了七个字“一生伏首拜阳明”,举国哗然。 

33、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34、武宗生性荒唐,竟然真的因为无法亲自抓住宁王而愤怒,责令王阳明放了宁王。

35、王阳明不仅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也是明朝卓越的军事家。人们形容王阳明是英明豪迈、文武双全,“左手执卷讲学授业,右手抚剑叱咤三军”的大豪杰。王阳明有三次征伐之功:平定南赣汀漳等地的匪乱;平定差点导致明武宗丢掉江山的宁王之乱;平定广西思恩、田州地区的叛乱。

36、有个著名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轻的创业者去拜访一位富翁也是智者,向智者讨教成功的秘密。智者说,秘密就是正确的判断。年轻人如获至宝,刚要离开,突然觉得还不够,就追问了一句,那么怎么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呢?智者言简意赅地说,经验。年轻人便好奇地问,那怎样才能的得到经验呢?富翁说,错误的判断。

37、王阳明曾经命人张贴过一篇自己写的布告谕文《告谕浰头巢贼》,贼匪读了之后感动得落泪。

38、也许有人要说,我要做圣人这么牛逼的职业,光是不睡懒觉不看苍老师就行了?心学也太没内涵了吧。不妨去看看阳明信徒曾国藩老师,曾老师多看一眼美女,随便违心夸了别人几句,都要在日记里反省半天。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北岛三郎的爱情微博说说(从我喜欢你到我玩腻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