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精选好句41句)

2023-05-31 02:12:31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1、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呢?”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2、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

3、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他对孔圉享有这么高的荣誉并不服气,认为他配不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说:“老师,孔圉的学问及才华确实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有很多,为什么要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呢?”孔子笑着回答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也会大方而谦虚地向人请教,一点都不为此而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4、关于君子的标准,孔子还有一些名言。如,《论语•里仁》里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论语•宪问》里的“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思是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不要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5、                   (本文整理于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6、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7、子贡问老师说:“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贤德?”孔子说:“子张做事总是过头,而子夏总是做得还不够火候。”子贡说:“那么是子张要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这段话出自《论语•先进》:

8、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9、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10、在工作中并非总是事情做得越多越好,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只要把你应该做的做好就可以了,越俎代庖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11、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12、一次,孔子去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礼仪式时,他不时地向人询问。有人嘲笑他不懂礼仪,孔子听到这些后,毫不在意,并且说:“遇到不懂的事便问个明白,这才是要求知礼的表现啊!”当时卫国的大夫孔圉为人耿直,并且谦虚好学。

13、弟子丙:老师,你能听懂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在说什么吗?

14、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15、清·文康《儿女英雄》五:我即这等苦苦想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1)

16、(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含褒义)

17、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对母亲说:“李就是我的姓。”

18、孟子认为君子的自然本性,无论是处于富贵或是穷困之中,都不会改变。因为仁、义、礼、智这些内在的道德早就深植于心,自然流露,而使他面色润泽,背部充盈,这仁、义、礼、智之道当然也施行到手足四肢。

19、  孔子的弟子子路是个很勇敢的人,而且擅长弹奏乐器。有一天,子路在孔子家里鼓瑟,那弦律充满战斗的激情,使人仿佛听到战场上的冲杀声。于是,孔子说:这乐声不和平,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奏呢?孔子的弟子们听出孔子对子路的不满,就在背后纷纷议论。孔子了解到这种情况后,说:他在音乐方面已经入门了,而且有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没有达到非常高深的境地。经孔子这么一解释,大家便改变了对子路的态度。  升堂入室:原来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  有程度深浅的差别,后来多用以赞扬人在学问或技能方面有高深的造诣。《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 

20、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从朋友身上往往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如果交到好的朋友,获益匪浅;但如果交友不慎的话,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人总有“贤”与“不贤”之分,那么在交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21、由于这仁、义、礼、智之道充沛流行于人的手足四肢,因此人们的动静行止无不中节合宜,因此即使不加说明,旁人也能了解并感受到他的君子风范与所受到的薰陶。后来「不言而喻」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事态明显,不待说明即可晓悟。

22、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23、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24、过了一会儿,孔子睁开眼睛,一看是曾参坐在他身旁,便对他说:“古代圣王用一种伟大而重要的道德来教化百姓,因此万民和睦,天下太平,你知道是什么吗?”

25、造句:小明向数学老师请教一个和倍应用题的解法,他告诉我三种解法,这真是问一得三啊。

26、小朋友们,像孔子那样的大学问家,学习知识也是勤奋认真,即使年纪大了也不放松,仍然废寝忘食,努力上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刻苦并且专心致志的对待,才能做好哦。

27、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28、《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29、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30、孔子:敏是敏捷的敏。一个人做事如果不拖拖拉拉,不懒惰,那就做到了“敏”。最后,惠是恩惠的惠。一个人对待别人不苛刻,不自私,那就做到了“惠”。

31、他的学生曾参看到老师的表情那么严肃,不敢去打扰他,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等候。

32、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33、在这本书里,老子用生动的事例,讲述了人生会看到听到的道理,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从小到大发展变化的道理。

34、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35、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36、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37、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38、此时老子已与周礼决裂,走向探索新的治世方法,并进而探索宇宙本源,形成道法自然,以无为本,有无统一的天道观。

39、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

40、弟子甲:老师,你学问很好,但是你会打架吗?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歇后语9000条(精选好句33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