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精选好句52句)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李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2、阅遍无数先贤古仁人,读书人的这份信仰,将永远流传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永远烙印在中华民族的意志上,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灵魂中!真英雄本色,真名士风流。
3、1913年8月10日,浙江当局以“扰害治安罪”及“二次革命”嫌疑罪,查封《汉民日报》馆,逮捕邵飘萍。他后来自述“忽忽三载,日与浙江贪官污吏处于反对之地位,被捕三次,下狱九月。”还曾遭到过暗杀。因为反袁入狱、三进三出,出狱后只得到日本暂避,在法政大学学法律、政治。同时,为国内的报纸写评论。他还组织了“东京新闻社”,反对袁世凯卖国。
4、回望过去,我们总会感受到历史所留下的清晰印记。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中国共产党建立,不过二十余年,中国青年,中国人民不复“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这样麻木不仁的丑态,而更多的是接受、学习新文化。在新文化、新思想的滋养和激荡下,思想不断升华,走上进步的道路,始终推动和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而那些以笔为刀,孜孜探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道路的文人斗士更应被我们追忆和感激。
5、邵飘萍被人称为“新闻全才”。北京大官本讨厌见记者,邵飘萍却能使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如他夜探总理府,虚访美使馆,独家新闻总是被他抢到。邵飘萍风流倜傥,慷慨豪爽,善于言辞,广泛交游,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靠得拢,谈得来。他重交情,讲排场,经常在酒楼饭馆宴请宾客,以期从客人的谈话中捕捉信息。
6、可是,我却分明从中看到了一种谦而不卑的内敛。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不争的态度,这种“庸手亦当勉著文章”的决心与力量,带给了我深深的感动与极强的共鸣。在我看来,杨先生不夸耀自己的能力,也不宣扬自己的野心,并不是因为他心无大志。
7、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8、我们却并不平凡、并不普通。也许我们无法像鲁迅先生一样,以笔代戈,写下警醒后人的名言佳句,并因此名垂青史。但我们可以学习鲁迅先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学习他在面对任何社会问题时都有的“敢于正视、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勇气。
9、只是李大钊巧妙地将“辣”字改成“妙”字,“辣”“妙”一字之差,李大钊的为人谨慎和写文章的严谨的特点,都表现出来了。后人不知,以为这幅楹联系李大钊所撰,误会一直相沿至今。从这一个字也可以看出李大钊本人的志向和追求。
10、谨以本文纪念那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有担当的历代知识分子们,因为有了你们的参与,中华民族才永立世界东方,生生不息!
11、既然心怀大义,“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其实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当再也无法忍受幻梦沦为庸常,我们学会了将平凡的事做到极致,来伸张自己平庸而不平凡的义。我们看到,就算是外来务工,也能借一篇《我是范雨素》,以坚强姿态掠过每一位共鸣者的天空。就算是搬砖砌墙,也能够以分毫必究、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赢得世界技能大赛之冠。我们或许成不了莫言、屠呦呦,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泥人张、刷子李。成为名人大拿不再是毕生追求,但这不代表昏恹和委顿。相反,放下因仰望而酸痛的脖颈,用脚掌重新感知这片平凡的大地。排除冗杂的内心让目标更加清明,方可以更坚定地在平庸之路上奋走,追逐力所能及的远方。而脚踏实地的虔诚才可以让梦想的信徒走向缥缈的圣地,走向不凡。
12、1927年4月6日,大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逮捕了李大钊。同月 28日,反动派将 38岁的李大钊与其他被捕的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13、平庸真是个非常坦诚的词,它仿佛预示着一切皆无所求,与所谓成功的观念相左,却是大多数人在人生路上的真实写照。而杨联陞不啻揭示了新的解读:即使平庸,也有能够实现、而且值得追逐的义。当每株草都挺直了茎杆,肩负起沉重的稻穗,那么弥望之时那已不是匍匐的草坪,而是丰收的稻田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4、捕邵飘萍。被军阀以造币厂厂长之职和二万块大洋的诱饵收买的邵飘萍旧交、《大陆报》社长张翰举,将邵飘萍从使馆骗出予以逮捕。
15、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16、杨继盛,号椒山。河北容城县人。明嘉靖年间,他出任南京兵部员外郎中,笃实刚正,不畏权势,因勇敢弹劾大奸臣严嵩未果,反而惨死在严嵩的屠刀下。
17、据介绍,市文物局此前已两次收到邵飘萍后人捐赠的遗物与照片,共计95件。其中不乏珍贵的邵飘萍与夫人祝文秀的生活照,以及邵飘萍生前使用的怀表、烟嘴、毛笔等文物。
18、1947年,张聿飞先生受王正廷校长之邀担任哲学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后来兼任傅作义将军身边的少将参议、新闻审查处处长。在傅作义将军犹疑之际,他积极劝说将军和平起义,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19、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杨继盛自书年谱称:祖籍口外小兴州(今河北省滦平县),先祖杨百源迁居保定府容城县,居城东北河照村。
20、题干中共出现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四个不同版本。四个版本的对联,共同强调的是“肩担道义”与“手著文章”。“担道义”意味着挑起弘扬道德与正义的重担。“著文章”意味着抒发己见。“担道义”是目标,“著文章”是方式,个体以“著文章”的方式实现承担民族、国家、社会“道义”的目标。
21、义,是对个人价值的探求,也是为实现社会价值而付诸行动。所谓“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即是“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之义。这是文人在时代背景下对自身能力诉求不满,是在明了能力局限后的自我解嘲,更是在解嘲后燃起的信心与大义。文人即使在文字干涸无力的境地,仍然葆有对大义清醒的认识和不懈追求。所以动心魄,承肩担,感性灵,勉手笔。
22、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
23、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这使得李大钊感到精神振奋。1919年,他发表了中国最早的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五四运动之后,李大钊就直接参与了筹备创建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工作,“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就出自他的笔下。虽然他并没有参加1921年的中共一大,但他被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24、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文章。“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25、时间流转,到了现代的中国。鲁迅先生这位读书人,在黑暗的时代踽踽而行,为心中道义,毅然弃理弃医而从文,以铁肩负民族之重任,以辣手骂醒整整一代之国人。斯人以往矣,但他的灵魂,他的信仰,他的铁肩辣手给我们整个民族留下了百年甚至将会绵延千年的感动。
26、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赠送给朋友的这副对联,恰是他一生的写照。
27、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28、1911年,辛亥革命后杭州光复,杭辛斋受命筹办《汉民日报》(杭辛斋(1869—1924),浙江海宁人,1898年,涉康、梁案曾遭清廷拷打,险被杀头。1905年参加同盟会,赴京办《白话报》,因触犯权贵被禁。在报界很有影响)。他知道邵飘萍经常写些地方通讯,两人一见如故,当即聘邵为主笔,共筹《汉民日报》。11月18日,即杭州光复后的第11天,《汉民日报》就出版了,经理杭辛斋、主笔邵飘萍。他从此进入新闻界,开始了他15年的终身报业生涯。
29、来到杨氏祠堂,远远就看见祠堂前面有多个石碑,其中一块上书“赤心报国”四个大字,笔势遒劲,尤其醒目。
30、“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的这一联掷地有声的勉语,正是他自己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31、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扩展资料此联的手迹为北京革命博物馆所藏,据说为章士钊后嗣所献。李大钊同志曾手书此联赠章士钊的妻子吴弱男。
32、邵飘萍从此走上一条自资独立办报的艰辛道路。其言论既不受外国通讯社的左右,又不受军阀操纵,排除各种干扰,开创了20世纪中国独立的新闻事业。他大书“铁肩辣手”四个大字(取自明朝因反对奸臣严嵩被残杀的杨椒山的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将“妙”字改成了“辣”字)悬于报社墙上,勉励同人。他主张新闻记者是“布衣之宰相,无冕之王”,是“社会之公人,是居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者”,报纸应该监督政府,还应该教育民众、唤醒民众。80多年前,他就是在这些思想支配下,把《京报》真正办成了人民大众自己的喉舌(当然,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33、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客暗杀。邵飘萍就指出“有行凶者,有主使者,更有主使者中之主使者”,矛头直至袁世凯。他仗义执言,毫无顾忌地抨击当局:“呜呼!内务部。呜呼!内腐部!”“人但知强盗可怕,不知无法无天的官吏比强盗更可怕。”并声言“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主笔可杀,舆论之力不可蕲”。
34、在北京创办《京报》的同时,1918年,邵飘萍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及教授徐宝璜一起创立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揭开了我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序幕。他作为新闻学会的导师,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包括毛泽东、邓中夏。1936年的夏天,在陕北保安的窑洞里,借着摇曳的烛光,毛泽东向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讲述自己成长的历史,说到:“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毛泽东作为新闻学会的会员,除听课外还多次去邵飘萍家拜访,聆听老师的教诲。毛泽东曾说,“我所愿做的工作,一是教书,一是新闻记者。”(《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邵飘萍还为后世留下了两本新闻学的开山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其中,《实际应用新闻学》主要整理了他的新闻学教学讲义的内容,以他自己的采访实践经历为主要内容,融合了一些他去欧美日本考察后的认识,是对新闻采访和写作,记者修养等新闻实践进行理论的概括,这本书立足于实际应用,力求指导记者进行实际采访。《新闻学总论》则论述了报业的性质、任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新闻法制观点等内容,还简要地介绍了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如果能够找到这些书,我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地去读一读,因为这是一个名记者用自己毕生的经验而写成的,而且应该说,这些书至今为止都很有指导意义。
35、乡民崇敬他,把他安葬在河北容城县以东。明万历三年,又迁葬到河北定兴县东引村侧至今,立有墓碑,上题“明忠臣杨椒山之墓”。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6、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37、“妙手”即精妙的笔法。以之所写文章,不光包括批判,也包括记叙、描写、讴歌等多种内容,显然拓宽了文人的视野,赋予了更为全面多样的职责。
38、郭松龄在日本关东军和张作霖的联合夹攻下,兵败被杀。邵飘萍把事件的真相公诸于世,引起了北方民众的反日、反张运动,张作霖他们这才对他恨之入骨,要枪毙邵飘萍!
39、只是李大钊巧妙地将“辣”字改成“妙”字,“辣”“妙”一字之差,李大钊的为人谨慎和写文章的严谨的特点,都表现出来了。后人不知,以为这幅楹联系李大钊所撰,误会一直相沿至今。从这一个字也可以看出李大钊本人的志向和追求。
40、 然而,转念又不得不发问:读书人多柔弱而内敛,何来“铁肩”一说?读书人多含蓄而善迂回,又何来“辣手”一说呢?
41、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
42、4月26日凌晨1时许,警厅把邵飘萍“提至督战执法处,严刑讯问,胫骨为断”,秘密判处他死刑,宣布他的罪行为:“京报社长邵振青,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大恶极,实无可恕,着即执行枪决,以照炯戒,此令。”4时30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临刑前,他还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然后面向尚未露出曙光的天空,哈哈大笑,从容就义。年仅40岁。
43、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再度被起用的杨继盛耿直未改,痛恨当权者严嵩,竟上疏弹劾严嵩“五奸十大罪”,以他之“微力”,自然一时难以撼动严嵩这座“大山”,他遭诬陷下狱,在狱中惨遭严刑,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方四十。王夫之说:“直击严嵩,而椒山之死以正”,杨继盛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有其大任在铁肩,辣手著文,直击权贵,哪怕粉身碎骨,又何惜哉!
44、于是,我将目光投注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才发现:每当社稷有倾覆之危,民族有危亡之境,读书人总是冲在“战火”的一线,他们必筑精神“铁肩“在前,他们必斥”辣语“于笔端。古有比干冒死力谏传承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的精神;今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豪情壮志;鲁迅的杂文如”投枪“”匕首“,文章也就成了反动派最害怕的武器;忘不了闻一多的”最后的演讲“;还记得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刚强——原来,读书人有属于自己的信仰。
45、在南拒马河南岸有一个不大的村子——北河照村,村中有一个不大的祠堂——杨氏祠堂。几百年来,这个不大的祠堂声名远播,其供奉的是被称为“容城三贤”之一的杨继盛。今天,小编就带您了解下咱们容城的这位名人。
46、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13岁考中秀才,16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1916年7月,在北京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开始独立办报生涯。后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1920年后,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并赞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1922年在《北京厂甸春节会调查与研究》序言中,提出:“欲改造现实之社会,宜先明现实社会中事物之真象”等进步主张。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下,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运动作了大量的报道。 1926年4月26日,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在北京天桥被奉系军阀政府杀害。1949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文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47、“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之手。杨继盛因上疏弹劾严嵩,遭诬陷下狱。下狱后,遭酷刑而不屈,终为严嵩所害。本联为杨继盛在狱中自挽的绝笔联,铿锵有力,是他为人的写照,也显示出了中国古典士大夫以道义为己任、不畏权势的荡荡襟怀与铮铮铁骨。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出自近代学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之手。当时,李大钊为劝友人章士钊不要倒向北洋军阀政府,将杨继盛联中的“辣”字改为“妙”字,并手书此联赠与章士钊。结合李大钊的身份与时代背景,本联除了是传统知识分子人格追求的写照,“担道义”还意味着救亡图存,“著文章”还多了宣传远大的理想和进步的政治主张、追寻真理、唤醒民众的意味。在这版的对联中,有对友人的鞭策、亦有对自己的期望,可以说显示了现代知识分子追求真理、救国救民的使命感。
48、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亦应知跃进、知雄飞,以自己奋进的姿态,向这些文人志士致敬,以自己激昂的青春,追寻他们不朽的精神!
49、市政协副主席刘净非出席仪式,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江涛主持座谈会。来自北京、天津、贵州以及金华等地的10余名邵飘萍直系亲属共同缅怀先烈。
50、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51、杨继盛一生官职未过五品,却被誉为“明代第一直谏义士”。从32岁中进士到38岁被陷害下狱,短暂仕途中他做了两件名垂千古、震动朝野的大事:一是谏阻开马市,二是冒死弹劾奸相严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