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君子的名言(精选好句65句)
孔子关于君子的名言
1、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关于君子的名言)。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关于君子的名言)。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5、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7、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8、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论语》
9、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10、翻译: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1、(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12、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15、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6、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子张关于从政的条件时说,要“尊五美,屏四恶”,“泰而不骄”是孔子所讲的“五美”之一。什么是“泰而不骄”呢?孔子解释说:“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泰然自若,不傲慢放肆,无骄矜之气。君子胸怀大志,意志坚强,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展现出强大的心灵力量。
1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18、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论语》
19、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1、曲解之似乎“和”是不需要原则的。孔子所说的“和”,是在遵循礼制基础上的协调,是有原则的。做人须有原则,须明辨是非,这是孔子的一贯主张,也适用于对“和”的把握,他曾指责乡愿为“德之贼也”(《论语·阳货》)。当然,就人伦关系而言,封建社会基于礼制之“和”与现代社会基于人人平等之“和”是有质的区别的。但无论如何,“和而不同”的“和”,其涵义中是应当包含着符合公理、道义的原则的。正因为如此,孔子当上鲁司寇后才坚决地杀了少正卯,因为少正卯“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荀子·宥坐》),其思想观点和做法在孔子看来是违背礼的原则的。可见,“和”诚可贵,但不能没有原则。
22、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
2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4、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25、(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26、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7、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28、南怀瑾先生对此解释说:一个君子,看到朋友、同事以及任何的好事,都愿意帮助他完成,坏事则要设法阻难使他无法完成。从政、做人都一样要做到这个程度。而小人却正好相反,就喜欢帮忙人家做坏事。
29、孔子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30、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3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2、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孔子《孝经》
33、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4、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5、(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36、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
3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翻译: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3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9、增强理解力:背诵是一种思维的高度训练,将提升综合思考能力。
40、这十句是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看法及其翻译。适合用于“君子”的常考作文主题中。
41、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4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44、放大生命格局:树立高远的理想,生命必将不同凡响。
45、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6、(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47、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48、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读到了孔子这样的语录,我们不妨借着这段语录,更深入来分析一下,探讨一下,反省一下。
49、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孔子名言
50、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1、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2、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
53、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54、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5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5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58、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59、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6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语录
6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名言,孔子的名言,关于孔子的名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2、 “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论语》
6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64、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