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心学十六字(精选好句58句)
王守仁心学十六字
1、物理学中就有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说法,不仅在宇宙中的比重远远大于看得见的物质,作用和主宰性也要远远更大,只是很难观测。(王守仁心学十六字)。
2、王阳明与佛教僧侣的故事就很有启发意义,和尚用佛理抑制人心,貌似得道高僧,实则离于本心,王阳明几句问话就把和尚的本心问出来了。
3、16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4、致良知:求得内心之理,然后去行动,去体悟,也就算是致良知了。
5、“省察克治”必须时时去做,事事上也皆可做,能做到主动、自觉地省察、克制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不正当欲望,就是自我修养。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6、有位朋友经常因为生气而指责别人。王阳明告诫他说:“学习应该反身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7、王阳明将“心学”精华凝成这4句话28个字。他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这是“天理”,在“情感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8、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至善。
9、一个人,若是真的用功,他人的毁谤或是欺慢,也会是一种磨炼,也是使自己的道德进益的机会。如果不用功夫,那么别人的毁谤就是登时将自己击垮的魔鬼。每一次外界的挑战,都是对本心修养的一次考验,是将其作为“进德之资”还是“魔”,就看自己的功夫了。
10、从如何求理来看:朱从万事万物出发,而后要求自我遵从于万事万物之理,要求抑制人欲以从天理,其结果就是将所谓的社会伦常之理强加于自我个体,将所谓的集体主义之理强加于自我个体,造成对个体的极度压抑,甚至于对自我个性的极度摧残。(王守仁心学十六字)。
11、人所得到的财物、权力,最终都会失去,并不可能永久持有,即使不知道什么时候失去。财物和权力都是有限的事物,而无限的心难以安顿在此之上。即无限的心,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安顿,因为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是有限的,所以安顿自己的心需要超越现实世界,即出世。心不安顿好,人就会产生烦恼。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就是中国哲学的境界。出世是第一步,入世的前提是出世。世界上没有统一的哲学,中国哲学讨论如何安顿自己的心,将自身和西方哲学区分开来。西方哲学的主题是知识哲学,中国哲学的主题是人生哲学。
12、这种神通之所以更加让我震动,是因为在个人之外,更是涉及了对天地之力的把握和运用,体现在王阳明这种曾出入佛道数十年而又大入世的人身上就更值得注意。
13、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14、28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15、这背后是一种高度的感应力,对于诚,心清如同本体,感应则是起用的法则。
16、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
17、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
18、●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19、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与友人及弟子论学的过程中,王阳明非常强调实践之功。明武宗正德五年年末,王阳明与黄绾等人于京师切磋论学。王阳明指出,如果想要成为圣人,就必须要廓清心体上的斑驳尘垢。那么,如何廓清呢?王阳明认为,就是要在道德践履的过程中破除自己的私意气习。王阳明指出,这个过程是极其艰难的,但仍应该像古人那般“至万死而乐为”。如果好易恶难,惰于实践,那么极易走入禅、释之路。
20、这里插句话,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秀才、举人地方考试考完,到国家大考,都是三年一考,所逢流年刚好都是丑辰未戌四土流年。断然没有子午卯酉、申寅巳亥年搞国学大考的。历朝历代,自有科举制度以来,为什么独安排逢土开考?逢土选拔国家人才?逢木火金水流年为什么不开考?至今国史不载,皇帝不说为什么,就没有人敢说得清楚。相也认为,从阴阳上才能揭中国古代逢土科考之谜。中国是龙的故乡,自认为是世界的中央,中央为土,皇帝被称为天子,为龙,龙亦为土,龙颜威不可犯,自然不能欺土克土。土主信,主忠厚,老实,诚信,中国选人用人,提拔干部,讲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德中之最佳者,就是土德。所以,八字中土为喜用神人才会忠于朝纲,效忠皇帝,维护皇权,土为天下百姓,土包容万物,才能滋养百姓,为民做事。逢土开考,自然格局中土为喜用神的人,才能中进士,中状元,科考成功。土为忌神的人,除了逢冲之年,冲散土气,才能成功,否则,你再聪明,再有老子之才,孔子之学,都会屡考不中,不会成功。以其它五行为喜用神者,除了土也喜用,起调和制忌作用,能科考成功外,以土为忌者,就这一条科教制度,就把不忠于皇帝的人排除在外了。王阳明因为土官煞,不宜填实,每逢科考,自然不中。 甲寅运,伤官从月令透清,寅亥一合,破了飞天禄马格,格局变为食伤吐秀格。30岁壬戌,寅戌拱火,戌字也拦亥字倒冲,破了飞天禄马。命主告病返乡,筑室于“阳明洞天”,明日静坐修道,三年后,功夫小成,常能预知未来事。后来觉得此事“簸弄精神”,遂毅然摒弃,于33岁乙丑年起,食伤吐秀,命主开始专职收徒讲学。但大运入寅,寅亥合,破了飞天禄马格,34岁丙寅,丙火合住辛印,寅木伤官则不克辰土官星,而官星却在寅运长生,这就中了命书“伤官不尽又逢官,斩绞徒留祸百端”的断语,兆示命主会有官非横祸。果然,这年因得罪权臣刘瑾,触怒龙颜,被打成“奸党”,在遭受了皮开肉绽的四十廷杖之后,一家人都随他下了大狱。次年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当驿丞。路上他诈死溺水,成功躲过了锦衣卫的追煞。先到武夷山、杭州等地玩了一大圈,才慢腾腾地去龙场报到。这就是王阳明啊,要是现代,祸难当头,谁还有闲心逃出去游玩呢?即逃了,又怎能乖乖地玩够了报到呢。在龙场劳动改造的三年里,命主天天把玩易经,在静坐冥想之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最终豁然而悟了“格物致知”的正理,创造了著名的“知行合一”的哲学观念。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有力的食伤吐秀运,使命主热心布道,举办沙龙,经常与湛若水、黄宗贤等学者一起辩论滔滔。5岁才开口说话的命主这时成了天下最“多言”之人,连湛若水也批评他太多言了。
21、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22、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人必须要意识到自身的有限和渺小。活在当下,是佛家的原则。
23、只有抵达良知,才可以真正启用良知,才可以清清楚楚地去做事情,也就是依道而行。
24、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当时王阳明手上无兵,打算先走水路去吉安府制定战略部署,不巧正是强劲逆风,王阳明心急如焚,于是在船头焚香对天祈祷,逆风很快变成了顺风。
25、诚意需要心清,致良知则需要省察克治心中的私意,殊途而同归。
26、这种感应天地的层次,类似于今天前沿科学所说的高维。三维时空只是高维时空的降维展开,因为这种展开才有空间和时间,时空只不过是一种假相。
27、18 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28、 经历了如此壮丽的场面,刮脸刀已经不愿意再回到理发店去为理发师服务了。“那破旧的小小理发店,怎能配得上我这锋利的刀刃呢?我得找个僻静的角落躲藏起来,让那个讨厌的理发师再也找不到我。”从此,理发师再也见不到这把刮脸刀的踪影了。
29、1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30、但他强调意识作用的结果,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混淆了意识活动同实践活动的界限。他提倡知行合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克服“一念不善”,这是他的“立言宗旨”。
31、古时的诱惑干扰少,人也普遍更质朴,更别说还有很多人在实打实地做修养工夫。
32、 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中秋,王阳明宴请门人于天泉桥。这天晚上,月白如昼,赴宴之百余人无不兴高采烈。大家喝酒至半酣之时,歌声渐起。继尔,有人投壶聚算,有人击鼓为乐,有人泛舟赏景。王阳明看大家如此尽兴,亦退而作《月夜》二首,其中有“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之句。王阳明对曾点狂者气象的赞同和肯定,于此显见。
33、虚灵原指宇宙世界最初的一种朦胧,混沌与原始的状态。从人的角度来说,虚灵指人的返璞与归真,体现出一个人人的真,善,美,它多以一种境界,风格而存在。在王阳明这里,虚灵大概与良知意思相通。
34、 几个月过去,多雨的季节来临了。躲藏已久的刮脸刀决定出来透透气,却没想到在它跳出刀鞘时已经被雨水浸得锈迹斑斑。
35、这大概就是古时奇人异士众多,而今时几乎绝迹的原因。
36、王阳明在这里解释“心”是什么意思,并分了几个层次来说明。一是说“心”只有一个,即每个事物所对应的本质属性只有一个,这就是事物本质的唯一性。一个事物不可能有二个本质特性。二是说没有被人的感知和描述所歪曲而自然存在的本质属性就是“道心”,也就是不依人的意志客观运行的规律和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道心”。当人心(人的感知)正好与事物的本质相符时,也就是探知了“道心”。而恰如其分地得到“道心”的感知(人的感知),就是人之道心。假如并没有正确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却自认为已经了解了事物的本质,这就是“伪假的人之道心”,称之为“人心”。因此,王阳明说,事物其实没有三心,只有一心,程子老先生说过人心就是人欲,道心就是天理。虽然程老先生在语言解释上没有到位,但是可以感受到他实际已经知道正确的答案了。而这其中的“道心”就是良知。所以,“致良知”的意思就是正确地探求事物的本质属性。这就是说,“格物致知”的正确理解应该是通过事物的表现属性进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不是以往先儒们所解释的、仅仅停留于事物表面的理论,即所谓的“理”。因此,“心”比“理”更进了一步,这也是王阳明天纵聪明之处。无怪乎最终获得儒家正宗曲阜孔家的承认,登堂入室。
3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8、王阳明认为,圣人所传的学说只有一个,就是将认识与实践合而为知与行是一事两面。做到知行合知而能行,才能在实践检验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9、所谓心即理,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理在何处?王的回答是:万物之理与心相通,理在心中,道在心中。正如其所言,“圣人之道,吾心自足”,“天之所以与我者,此心也。人皆有此心,心皆具此理。心即理也”;
40、人人皆有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就是良知的发端。
41、辰土官星为碍格的忌神,位于年支母宫,就有早年丧母的信息。辛金偏印临月干,被重水化泄,为后母悍妒之象。月令亥中甲木伤官,代表命主天赋、爱好、说话和表达思想的符号。伤官真神当令,为武艺,为清高,为革命,兆示命主有喜武的天性和高傲的脾气,且是个文武全才,天赋志向秀高。甲木伤官不透,且被大水沤坏,且有袅神盖头,秀气难以表达,说明日主幼年说话迟。命主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中年走食伤运透清时,则会秀气勃发,能言善辩。食伤也代表弟子学生,预示命主他日会有很多追随者。八字没有代表妻子的财星,故以食伤为妻。早运无碍食伤,便有早婚之象。但49岁后财星显露,且丙火坐冠带之地逆格,则会有丧妻之事。命理上以官煞代表男命的子女,八字中的辰土官星在丑运有助,寅运长生,恐怕要到卯运官星死绝时命主才会有孩子。 命主九岁行运。壬子运,比劫刚强,随性而来,打闹翻腾,上房揭瓦,龙溪先生说他是个“英毅凌迈,超侠不羁”的孩子。但子辰合水,去尽官星格更纯。命主之父为尚书,荫庇之厚,自不待言。12岁甲辰年,辰土忌神临太岁,辰辰自刑,辰乃癸水生库,其母郑氏病亡。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当时国家朝政腐败,义军四起。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朝廷赔款求和。这件事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13岁乙巳驿马动,巳字填实不美,亥水冲巳,单人独马跑到居庸关、山海关游览,吊古思策。15岁丁未时,丁壬合成伤官,亥未也合成食伤,奇思异想就来了,屡次上书皇帝,献上自己的“平安策”,要求平定农民起义,未果。又被老子斥为狂妄。因为未中有己土七煞,也有填实官煞之患,故皇帝对他的献策,并没当会事。同年,又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胸怀了经略四方之志。但家父亦认为他是狂妄的儿马,为了让这匹烈马悠着点,16岁戊申,戊癸合,去财得财,反而成亲。父亲便把他好友诸介庵(诸养和)的女儿娶进家门,给儿子上个羁绊儿。谁知新婚合卺之日,王阳明却闲逛到“铁柱宫”道观里,跟主持道士穷聊了一个通宵的神仙养生之术,静坐忘归,居然忘了他的洞房花烛夜。直到次日,其岳父带领一干人等将他“捉拿归案”。其天赋伤官的率性于此可见一斑。17岁己酉,辰酉合印,又化己煞,思想显露,是年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42、大家都以为他这是得道了,王阳明却说:“此簸弄精神,非正觉也。”之后便放弃了摆弄这些神异。
43、“致良知”,一言以蔽之,曰: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这是一个功夫,也是一个过程。
44、 那么,王阳明为什么偏重实践维度呢?因为,他的一生就是实践的一生。他15岁仗剑出游居庸三关,悉心了解边塞风土人情,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他21岁取竹格物,亲身体会程朱格物穷理之说,以期领会圣学要领;他37岁贬谪龙场,辗转于“蛇虺魍魉,虫毒瘴癘”的艰难困境,最终彻悟“吾性自足”之理;他38岁讲学贵阳,倡言知行合一;他48岁平定藩叛,又经忠、泰之变,两年后方揭“致良知”之教。
45、每一个错知错见都会为我们的心添一丝阴翳。当心蒙尘时,我们就无法清晰、准确地看待这个世界。
46、冬天的时候想到父母的寒冷,要想办法让父母感到温暖;夏天时想到父母的热,要想办法让父母感到凉爽。这些行为是必要的,但只是枝叶,最根本的还是你那颗孝敬父母的心,这些行为都是从纯孝之心这个根本而生发出来的。
47、心尊门易学协会,是一个从易学研究与运用、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组织。欢迎爱好易学的朋友关注!
48、后者亦有诗为证:“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上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49、佛家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佛性。佛法,是释迦牟尼佛为了解决众生生死问题而施设的修行之道,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彻底地出离世俗世间(三界六道),了生脱死,而不是求得来生的福报。佛家所谓涅槃,不是死亡,而是不生不死的状态。人通过感官来感受万事万物,而不能直接洞察到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心来感受的。所谓尘世就是充满烦恼的世界,烦恼和智慧都来自于心,烦恼无法被拒绝,应对烦恼是修行的方式。修佛不要脱离现实世界,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绝,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风一吹,水就会起波浪,但是水不会因此增加而减少。烦恼影响我们的心情,心随烦恼而动是正常的,但却不应该陷入烦恼。
50、一个念头生发出来,良知清清楚楚地自知,念头的善恶、是非,瞒不过自己的良知。
51、再结合王阳明的其他神通,就更加让人相信这其中有着神秘的道理,这背后有着莫测的力量。
52、如果只是一次灵验,或许还可以用巧合解释。一而再再而三的灵验,恐怕就不能完全以巧合解释了。何况历史上类似的灵验事件,还有很多。
53、大约在五百年前,王阳明在龙场悟道,阳明心学横空出世,自此之后,追随者无数。
54、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
55、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56、 刮脸刀知道自己错了,它悔恨地痛哭:“我为什么忍受不住诱惑呢?善良的理发师照顾我、保养我,他曾为我的劳动充满自豪!可现在,一切都失去了,我的刀锋生出令人厌恶的锈斑。”一把刮脸刀反映出了缺乏自知之明的特征与命运。
57、"虚知"很容易给人造成妄念,造就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以及愚蠢的狂妄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