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雨的诗(精选好句56句)

2023-06-28 01:39:22

关于写雨的诗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宋苏轼(秋雨暴雨)

3、(邵注)草堂水亭之槛,言凭槛眺望以遣心也。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①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②。  (此章咏雨后晚景,情在景中。(,)中皆水槛前所眺望者。未联,遥应郭村,以见郊居之清旷。八句排对,各含遣心。)。  ①梁简文帝诗:“细雨阶前入。”②黄希曰:成都户十六万九百此云“城中十万户”,虽未必及其数,亦夸其盛耳。叶石林曰: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  其二  蜀天常夜雨①,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②,衣干枕席清③。不堪祇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④,深凭送此生⑤。  (次章,说初晴晓景,下四言情。叶润承雨,衣干顶晴。老病忘名,酒送余生,此对景而遣怀也。)。  ①蜀中雅州,常多阴雨,号曰漏天。②王勃诗:“林塘花月下,别是一番春。”③陶潜诗:“夜中枕席冷。”④《杜臆》曰:浅把,见无奢愿也。⑤(远注)公诗喜用送字,如送老、送此生之类,然亦有本。谢脁诗“远近送春日”,沈约诗“送日隐高阁”,亦曾用之矣。-----------仇兆鳌《杜诗详注》-----------

4、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5、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6、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7、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注释)(1)短篷:有篷小舟。(2)仗:拄着。藜:指拐杖。(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10、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11、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12、小编要为大家介绍一首唐诗里写雨的诗,那么便是唐朝诗人徐凝的《春雨》,可能大家对于这一位雨人并不是很熟悉,其实他的很多诗作,也是有被收录在《全唐诗》,而且他的诗作,写得无比的抒情,也是唐诗里难得的一流佳作。

13、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4、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1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唐杜牧

16、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

1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18、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1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0、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1、译文: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听着雨声入眠。

22、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3、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2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25、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喜晴》宋范成大(夏雨小雨)

26、-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描写雨的古诗少年听雨花丛前,细雨绵绵中年听雨秦楼馆,大雨倾盆老年听雨僧舍后,雨滴空阶:描写雨的古诗惨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29、江上天昏地暗,大雨将临,江中白浪翻滚,狂风骤起。

30、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唐·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31、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32、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3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4、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3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7、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来鹄《偶题二首》

38、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杜甫《秋雨叹》其一

3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40、“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4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43、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

4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5、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46、作品赏析: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从红烛映照、罗帐低垂这样氛围中引发青春与欢乐的联想,抒发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索漠。“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47、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

48、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宋贺铸(夏雨小雨)

49、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这种悲叹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此诗是淳熙十三年陆游在山阴时奉诏入京,被任命为严州知州的时候所作。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不是有点奇怪吗?颔联点出“诗眼”。听了一夜的春雨,次日清晨又听到深巷叫卖杏花,淡雅的春意油然而生,令人想起江南湿漉漉、绿幽幽、亮晶晶、香喷喷的春色,浓而淡,淡而又深,深而且远。但细品一下,诗人听了一夜的春雨,并未入眠。在这春夜里他为何事辗转反侧呢?那远远传来的如断如续的卖花声,又能给他一些什么样的愉悦和抚慰呢?不能。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清幽得空寂的春晨中独自惆怅。接下去的头联不更道出了他的这种心情吗?“闲作草”、“戏分茶”,一生出入于战场生死,贯游于天南海北,时刻思虑着报国和爱民的陆游,竟也“闲”而又“戏”了!在诗人眼中,临安春色,何其清淡寡味,人情何其冷漠,世味何其索薄,壮志更是无从去提起一字,只有在“闲”“戏”中打发时光。尾联虽不象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陆和作《为顾彦先赠好》:“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却也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整个一首诗,虽然写春,却不是欢春;虽不是伤春,也是“薄”春。春天虽美,但在心情郁闷的作者心目中,却引不起多少留恋。在陆游的众多著名诗篇中,有壮怀激烈的爱国忧民之作,如《关山月》、《出篱门迎凉有感》;有寄梦抒怀、悲愤凄切之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些诗不是直抒胸臆,痛切陈词,就是笔墨纵横,抚古思今,都是雄壮的大气磅礴之作;作者也有优美淳朴的乡村生活描写,如《游山西村》;也有缅怀爱情、追思往日幸福的伤感之作,如《沈园》。等等这些,都与《初霁》极不相似。《初霁》没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诗,也没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淡然的一声轻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1178)在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怖惧几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淳熙十三年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在临安写了此诗。严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对朝廷对皇帝,对人生对社会作出一些阴暗的结论。与他的许多寄梦诗不一样,在深夜,万籁俱寂时,作者眼前没有现实生活的情景搅扰,可以对着旷远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幻想,说任何放言达词。而身在繁荣帝都,作者却身不由己。临安城虽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忘报国仇,粉饰太平。作者是时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但他既不能高唱,又无法托情梦,只好借春色说愁绪,把春天写成了无情之物。可以说《初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战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的时候。在几乎同时所作的《书愤》中,作者就截然不同地表现了一贯的豪情。《书愤》在一定意义上是作者对自己悲壮一生的总结。“早岁那知世事艰”,却终有胆量说“千载谁堪伯仲间”,把一生留给历史公断。《初霁》、《书愤》的比较可以显现出诗人感情思想的一个短时期的反复。陆游毕竟是陆游,他不会永久地停留在“闲”“戏”之上的。不久后他在严州任上,仍坚持抗金,并且付诸行动,表达于诗文,终于又被以“嘲咏风月”的罪名罢官。他的绵绵“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发展成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急风暴雨。一个诗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一个始终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难免间或惆怅抑郁。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诗中一开头就道“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我们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自己。(钱江潮)

50、《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唐杜牧(春雨小雨)

52、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5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唐孟浩然(春雨小雨)

5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5、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疯狂口才的恋爱微信说说(你是我的白月光美好的不像样)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