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七夕节的说说【100句】
一、说说七夕节的来历
1、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
2、"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丰满。
3、唐代秉承南朝之风,《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了盛大的穿针乞巧仪式: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游宴,七月七日夜,宫女们盛陈瓜果、鲜花、酒馔,列于庭中,乞求于牵牛、织女,又各捉蜘蛛,闭于小盒中,第二日视蛛网稀密,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引得民间纷纷效仿。至于长生殿的私语,托白居易的福,七夕成了定情的代名词。
4、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5、这个故事,说明了天帝主宰一切的特性,也反应了爱情与勤奋的关系。它也反应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渴望和美满婚姻的期盼。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封建制度压迫的不满。
6、七夕的时候没人送花,自己给自己买花,自给自足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活出自我的未来,见证世界的精彩,七夕的时候给自己买花,也让自己享受玫瑰花所带来的浪漫!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惊喜,给自己一份美好的交代,七夕的时候给自己买花,让自己的人生也有一份情人节!
7、由来二: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8、双七:此日月、日皆为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9、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
10、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11、早在上古时代,古人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
12、首先,喜鹊本身就有喜庆的寓意,代表了牛郎织女夫妻相会的喜悦,而且喜鹊的喜也谐音“七”;另外,喜鹊在八卦中属于巽卦,巽卦类像为风,为气,因此喜鹊可以代表地气中的气,地气上升,也就可以说成喜鹊上升了。因而,古人才会设计了喜鹊飞天搭鹊桥的故事情节。
13、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使这个节日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14、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15、地气属于阴,天气属于阳,地气上升就能与天气相交合,亦是阴阳之气交合。
16、(来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盂兰节、蒲节等。关于端午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东汉,五月初人们用彩色的丝带系在手臂上,用来防避兵役和鬼魅,防病防瘟疫。吃粽子、划龙舟则是后来不断形成的风俗。
17、七夕节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18、在古代,大家妇女们会结彩楼穿七孔针,庭院中陈设陈酒脯瓜果之类,并点烛燃香以乞巧姐之喜会。
19、(象湖天虹店)江西省南昌市金沙大道2777号象湖天虹
20、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姑娘们穿上盛装,列队整齐,挑上“巧娘娘”,端上香蜡纸品盘,在老年妇女的引导下来到河边举行迎巧仪式。主持者焚香点蜡,燃纸放炮,“巧娘娘”头儿跪迎接拜,其余姑娘则站在河边齐唱《迎巧歌》。然后,揭去“巧娘娘”头上的丝帕,一路唱着歌将“巧娘娘”请进院。进院门要唱《进院歌》,进屋唱《坐巧歌》。再就是敬献茶果,唱《献茶歌》,乞巧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二、什么是七夕节的说说
1、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王灵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没有任何标记,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王灵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
2、简单来说,古人们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关于牛郎织女的天文星空区域对应地上地域分野,文字记载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
3、(内涵)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4、乞巧节,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现在不少习俗已慢慢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5、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七月七日,双七重合,古人认为这一天是地气生发的最高峰,是地气上升最强烈的一天。
7、初时,人们只是敬畏和祈祷二星之光,并无男女爱情之趣。那只是人们对自然的祟拜和敬仰而已。其诗经《大东》篇里,就有提到牵牛与织女二星的概况,但并不涉及牛郎与织女的男女爱情故事。
8、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9、七夕夜晚,人们会在月下许愿。相传是夜牛郎、织女银河相会时天门开启,这时祈愿是最为灵验的。
10、织女和牛郎在人间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可好景不长,他们的事情传到了天上,玉帝大怒,就派了王母娘娘把织女给抓回来。牛郎为了找回织女,想起了老牛临死前的话,就披上牛皮,带着一双儿女靠着牛皮的神奇魔力腾云驾雾去追织女,就在马上要拉到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情急之下用她的玉簪在空中一划,天上马上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把牛郎和织女分隔两边,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11、供品包括油饭、鸡酒(或麻油鸡),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时不宜过长,他不像平常祭拜那样繁锁。摆好供品,点了香以后,就可以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便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
12、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七”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1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14、七夕,初始并非节日,它源自远古时代。远古先民在七八千年前,就已发现了天上的织女星座与牵牛星座。二星隔汉河相立。
15、巧果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16、从历史文献上看,在距今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星象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在东汉时,牛郎织女星象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17、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18、好好地研究易经,研究中华文明的哲学思想,就会理清中华文化的脉络,我们会发现,前人的智慧如此深邃和伟大。
19、所以,“七”在时间上有着不一样的阶段性。古人计算日期以“七七”为终局。
20、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乞巧节、七夕节、女儿节。此外,它还有很多别称:双七(此日,月、日皆为故有此称,也称重七)、香日(俗称这天牛郎织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致满天飘香,故称)、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等。
三、关于七夕的由来简单的一段话
1、这个传说故事,纯朴而又健康,所以它能如此久远的深入人心。
2、根据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的战国晚期竹简《日书》的内容,牛郎织女婚姻的悲剧性已初现端倪,并得到广泛流传。“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意思是说,戊申、己酉,牵牛迎娶织女的婚姻非常不幸,若人们在这种时候结婚,丈夫三年内会离弃妻子。
3、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
4、古人很早以前,就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yào)”。
5、我来说答。远古时代的同氏族内两性间的某种文化隔离,演应为关于银河两岸牵牛织女星的想象,再衍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形成了“七夕”乞巧节的习俗。人们认为,喜鹊在天河搭桥,牛郎星与织女星在桥上相会。日子定于夏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在这顺送秦观《鹊桥仙》分享。
6、这样走路毁双脚?错了谁都救不了你!
7、一年有各种各样的情人节,但我们中国人对七夕情人节特别在意,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不像国外的什么白色情人节。七夕的得来源于牛郎织女,我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后来人们更热衷于在这天表达对配偶情侣的爱。我和先生认识十年,恋爱七年,结婚三年,唯一送过我一次花就是在向我求婚的时候。谈恋爱时期有一次赶时髦,情人节也学别人在网上订了一束玫瑰,当我知道价格后,呕得不行,强硬的让他退掉,可能那次让他一片心意受到了打击,后面他就从来没有送过我一朵花。每次看到朋友圈各种鲜花,礼物,大餐,还是有一点点羡慕的,但奈何也只是羡慕。
8、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王思潮介绍,从目前的文献记载来看,早在汉代就有了七夕节,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姑娘、妇女们重视和喜爱的日子。传说牛郎织女每年都会在这天夜里相会,即“七夕”鹊桥会。事实上,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也是始于汉代。
9、古巴比伦曾用七曜记日,顺序为日曜、月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土曜,依次即星期日、星期一至星期故又称“星期”。后来这种记日方式,又传入了中国使用。
10、娘子,上半年收成不错,赚了些银子哦~你说我们怎么打理好呢?
11、传统“七姐诞”庆祝仪式由农历七月初六晚开始,为期一至二晚。不同地方庆祝“七姐诞”的仪式各有不同特色。“七姐诞”乞巧习俗在东南亚地区也很流行。
12、(进贤天虹店)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进贤大道与胜利路交汇处(老火车站)
13、七夕别称“星期”的背后,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二星在七月七日这天会合,故称。王勃的《七夕赋》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14、汉朝以后,人们开始把牛郎织女联系起来,
15、每逢乞巧节来临,人们都要将庭院洒扫干净,院中陈设香案,献供花果饮食,拜织女,乞求她给自己一双巧手。
16、我爱你,愿幸福为你厮守,愿你爱的更快乐。我愿意爱你,照顾你,保护你,一生一世。感谢有你,生活不在孤单;感谢有你,距离不在遥远。我愿一生牵你手,共同到白头,誓要爱你一辈子!爱你是我今生最绚丽的付出,是我无悔的选择!你是我心底的小太阳,让我在冬天不再寒冷。我不要惊喜,我只要我爱的人,健健康康!今日收到的礼物,今日份的开心源自于你。感激这个世界的魅力,感激你的存在,感激我们的相识。一直忘了告诉你,我有多幸运,遇见的是你。
17、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18、在这些“重日”中,不难看出古人对数字的崇拜,如九与五是重要的数字,九五至尊是地位的象征。而“一”是万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荣的象征。“七”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
19、七月七日是魁星老爷的生日。魁星俗称文曲星,主文章、文运,尤为读书人景仰崇拜。七夕之夜读书人祈拜魁星,以求高中。
20、“七夕节”也称作“双七”,即此月、日皆为故又称为“重七”。
四、说一说七夕的来历
1、古时候有个善良的年轻人,名叫牛郎。他的父母早逝,常遭兄嫂欺负,连家产都没得分,只留给他一条老牛,但这老牛可不是一般的牛哦,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变的,因为触犯了天条,所以被玉帝贬到凡间为牛,它看善良的牛郎受人欺负,所以决定要帮他。
2、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命他把说玉帝坏话的人家墙上写上他们的罪行,再让蜘蛛结张大网,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灵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见到三尸神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将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
3、1976年朝鲜发掘的德兴里墓,始建于408年,墓主人既有中国官衔,又有高句丽官衔。墓室壁画中,有清晰的“牛郎织女图”,织女和牛郎隔银河相望。这说明,朝鲜高句丽地区的贵族在北魏时期已经深受牛郎织女传说的影响。《朝鲜常识》则明确记载,高丽恭愍王曾跟妻子——元朝鲁国大长公主宝塔失里一起祭拜牵牛星和织女星,并在那天把俸禄赏赐给百官。李朝时期朝鲜的七夕节活动主要包括乞巧、斗巧、乞文、曝衣晒书、拜星许愿等,宫廷内则有七夕茶礼和七夕祭奠。
4、《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5、“里约一夏”游戏,全民夺金等你来!
6、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因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使七夕成为爱情象征,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更被现代人誉为“中国情人节”。
7、相传,牛郎只有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有一天,老牛忽然对他说:“你到河边,会见到几位沐浴的仙女,你拿走那件粉色的衣裳,就会有一位仙女留下来做你的妻子。”他走到河边,果然看见几个女子在河中洗澡,于是他拿了岸边一件粉色的纱衣。河中女子洗完后,纷纷穿好衣服飞走了。仅有一个最小的找不到她的衣服,只好待在水里。牛郎把衣服送还给她,并请求她留下来共同生活。仙女红着脸答应了。他们从此结为夫妻。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长,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美满。但是好景不长,这事不久便让天帝知道了。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从此,恩爱的夫妻活活被拆散。
8、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澜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9、(来历)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固定在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举行的扫墓、踏青等习俗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和上巳节。
10、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
11、晋周处《风土记》中除了描述女子供奉瓜果于庭、祈福祈寿之外,还为七夕首次添加了求子的内涵:“七月初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酺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见者便拜,而愿无子乞子,唯得其不可兼求。”
12、他们真挚感情终于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了过来,搭起了鹊桥,让牛郎和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玉帝也无可奈何,于是就同意他们每当“七月初七”他们就可以相会一次。于是每年阴历七月初七的时候,牛郎和织女一家就会在桥上相会,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仍可以看到牛郎星和织女星闪烁着光芒。
13、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14、我有一个秘密武器,能够轻松掌握投资理财!
15、再加上《黄帝内经》中将七定义成是女子的生命之数:女子七岁齿更发张,二七就发育有了月事,为生育做好了准备,三七四七都是身强体健之时,五七身体渐渐衰弱,六七开始生白发,七七天癸竭,生育能力终止。这样一来,七月初七既是人日,七又对女子意义非凡,两个吉祥数字叠加,七夕乞巧祈福顺理成章。
16、七夕情人节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17、而七夕成为“情人节”,也有对爱情和繁衍的现实意义,更证明了古人对于天时合理利用的智慧。
18、10种常见病从手掌就能看出来!太神了
19、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20、这个最损害身体的动作,你却天天在做!
五、何为七夕节的说说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每年农历六月下旬开始,在西和县,不论是县城,还是农村,未成家的姑娘们就忙活起来了,凑在一起商量怎么过属于她们自己的特有节日。一般是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姐妹发起活动,同村未婚女性组成“一个场子”(俗称“乞巧场”)。选定乞巧场后,姑娘们结伴利用闲暇时间在居住条件较好的姑娘家练唱《乞巧歌》。
3、七夕节的七夕,要进行“七惜”活动:一惜父母养育情;二惜兄弟姊妹情;三惜夫妻互敬互爱情;四惜师长同学同事情;五惜子女孝敬情;六惜贵人相助情;七惜遇难鼎力解除情。
4、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每年的七月初七夜晚妇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5、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6、后来,每年农历七月初姑娘们就会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似的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姻缘。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乞巧的仪式源于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成为我们今天的七夕乞巧节。
7、牛郎织女星象分野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东汉时期牛郎织女星象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8、七夕,七月七日在旧时民间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当时对这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她们穿新衣,拜双星,并乞巧。
9、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七夕节也有吃的风俗。七夕夜,人们一面欣赏璀璨的星空,假想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场景,一面吃着各种巧食(瓜果和面点),为的就是乞巧心智和财智,同时希望自己的婚姻、家庭美满幸福。
10、“七夕”月逢日逢七。在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11、何姓是以讹诈产生的姓字。秦灭六国后,韩姓子孙散居各地,其中一支流落在江淮一带。按当地人的中音,“韩”字被读成“何”音,后来以读者误写成“何”,沿袭下来便成了何氏。此外,汉代何苗,本姓朱,冒姓何,子孙沿袭形成何氏的另一支。何姓始祖何太郎生于唐昭宗景富元年,后南下福建宁化做官。3世何十郎任江西赣州节推。到明代还有从广东迁入赣南的。何姓也是唐至五代南迁到石城的15个开基大姓之一。
12、(老福山旅游体验馆)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站前路168号(老福山维也纳酒店二楼)
13、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14、拜魁星。传说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就是魁斗星,二十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又叫魁首。由于魁星能影响文人的命运,所以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敬重魁星。因此每到七月初七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地拜祭,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15、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16、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17、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乞巧姑娘们要各自到场歌舞祝贺,交流歌曲舞蹈,联络同乡邻里之间的感情。到初七这一天,乞巧活动达到高潮。无论大庄小村的清泉边、水井旁都有乞巧的队伍在歌唱、舞蹈。主持者焚香化纸,燃放鞭炮敬水神,姑娘们手拉手跳唱《迎水歌》。活动从晨曦中持续到正午。下午,姑娘们凑份子“搭平伙”,吃一顿丰盛的晚宴。宴罢茶毕,姑娘们有的准备照花瓣活动,有的预备送巧仪式,也有的继续唱歌跳舞。照花瓣仪式更惹人,姑娘们早已将自己发的豆芽儿端到乞巧场里来了,供桌上摆满盛在小瓷罐里用红绳束起来的金黄的豆芽,用无色瓷盆盛上早晨迎来的水,掐一苗豆芽丢在水面上,借烛光灯影看映在盆底的倒影,一个人照,其余人唱《照花瓣歌》。
18、“七夕”最早的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崇拜,在远古时代,人们对天文星象有所认识,将天空星区与地上地理区域相对应,这就是天文地理,天上分星,地上分野。
19、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20、天上星宿换位,人间时间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