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147条

2023-10-14 11:08:58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1、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君子食无

(1)、(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2)、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5)、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7)、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8)、(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9)、(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10)、(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1)、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12)、(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4)、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15)、孔子说:“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时,一定有值得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去学习,如果你发现你和他们有同样的弱点,你应该及时纠正他们。

(16)、 曾子说:“有雄心壮志的人必须坚强勇敢,因为他们有伟大的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促进“仁爱”视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要吗?难道这场斗争直到死都没有停止吗?它离我们很远吗?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8)、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9)、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

(20)、⊙声明:(眉盘山人)推广的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2、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1)、(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译文)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4)、(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5)、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7)、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8)、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9)、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10)、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2)、(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13)、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4)、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16)、(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17)、(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18)、(译文)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19)、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20)、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3、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高中

(1)、(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3)、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4)、(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5)、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6)、(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7)、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8)、(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2)、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13)、《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14)、(译文)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8)、(译文)(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19)、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20)、(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4、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高中

(1)、《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2)、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3)、(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7)、(译文)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8)、(译文)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9)、(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

(11)、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3)、(译文)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14)、(译文) 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1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17)、孔子说:“当你看到一个既有能力又有美德的人,你就想和他一样好;当你看到一个不道德的人,你就要反省自己,看看你是否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18)、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9)、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20)、(注释) (1)此章重出。译文参见《八佾》篇第三之第15章。

5、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拼音

(1)、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枯萎的。”

(4)、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

(5)、(译文) 朋友馈赠物品,即使是车马,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时)也是不拜的。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8)、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9)、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1)、(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12)、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13)、(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5)、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6)、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19)、★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董荣辱、辨善恶;

(20)、(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1)、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2)、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3)、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6)、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7)、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崇拜?”孔子说:“这可能是宽恕!”不要把你不想做的事强加给别人。”

(8)、(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9)、学圣贤经典,能不能现学现卖?马上就会几招,回去就用,用了就赚钱?可能,也不大可能。有人也许从中悟到什幺,琢磨出一个新办法,或者改掉一个错误,或者避免一个可能的危险。有人也许觉得没什么呀。思想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它是用来“指导”你的行为的。但能不能指导,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思想那幺简单实惠,就不是思想了。当然,这种思想存在了2500年,而且受到如此高的礼遇,肯定是起了作用的。

(10)、(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11)、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

(12)、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16)、(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17)、(译文) 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敛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

(1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9)、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 《学而》里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6)、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7)、(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8)、(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9)、地址:伊宁市西公园内南侧“园中园”幼儿园负一层

(10)、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1)、(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12)、(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13)、(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14)、(译文)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的了。”

(15)、(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16)、(手)抄经。修习宗教,必须抄经。抄经的同时,全身的感官都调动。尤其是心。而好之

(17)、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8)、(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19)、(译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位,就不闭塞落后了。”

(20)、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2)、(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

(5)、(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6)、(译文)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短篇校园爱情小说的难过微信说说(从小就被教育忠仁义值千金现实却告)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