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三大代表作品108条

2023-10-15 08:29:22

巴金的三大代表作

1、巴金的三大代表作小说

(1)、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雾》《雨》《电》被称为《爱情三部曲》。小说刻画了周如水、吴仁民、李佩珠等“五四”时期青年的爱情故事。

(2)、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他在梅林里的憧憬,他在洞房外月下的独叹,他在面对梅前来避难时借酒抒怀,点点滴滴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懂风情,有学养,会思考,有灵气的觉新形象。而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做出了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选择。这选择恰恰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种悲剧的意味更加耐人寻味。

(3)、(13)巴金:《探索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43页。

(4)、觉慧再也不能忍受这个家了,他要出走。觉新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帮助弟弟实现愿望。他瞒着长辈为觉慧安排好一切,并为他筹足路费。

(5)、这几个月是我的心情最坏的时期,《秋》的写作也不是愉快的事(我给一个朋友写信说:“我昨晚写《秋》写哭了……这本书把我苦够了,我至少会因此少活一两岁。”)。我说我是在“掘发人心”(恕我狂妄地用这四个字)。我使死人活起来,又把活人送到坟墓中去。我使自己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看见那里的男男女女怎样欢笑、哭泣。我是在用刀子割自己的心。我的夜晚的时间就是如此可怕的。每夜我伏在书桌上常常写到三四点钟,然后带着满眼鬼魂似的影子上床。有时在床上我也不能够闭眼。那又是亨利希·海涅所说的“渴慕与热望”来折磨我了。我也有过海涅的“深夜之思”,我也像他那样反复地念着:

(6)、@读者04:高二的夜晚,热血上头一口气连着5天读完了激流三部曲,太好看了。

(7)、《寒夜》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

(8)、《家》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没落,其中以觉新、觉民、觉慧等几个年轻人为代表,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9)、(1)巴金:《写作生活手回顾》,《巴金短篇小说集》第1集,开明书店1936年版,第15页。

(10)、1982年10月,《随想录》(第三集)出版。

(11)、一年前,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送走了巴金先生。在先生逝世期间,海内外几代读者和众多社会团体、媒体,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和哀思,其数量之大和影响面之广难以量计,可以说巴金先生的逝世是2005年度中国文坛的重要文化事件,其影响和意义已经超出了对先生的悼念本身,而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凝聚和反思的一个重要契机。为了长久保留广大读者对巴金先生的深情怀念,保留一份珍贵的当代文学文献,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在先生逝世后即动议编辑、出版《巴金先生纪念集》,历时十个月,纪念集编选工作总算勉力完成了。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12)、我还知道巴金有一本杂志。百分之八十的文学男青年和文学女青年飘荡在北京,但是最好的文学杂志《收获》却在上海,一本杂志就是一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我过去有过一个文学青年女友,最大的兴趣爱好是读小说和谈恋爱。她说,如果我能在《收获》发表一篇长篇小说,她就收心,戒掉恋爱,替我一辈子煎茶煮饭。

(13)、巴金的历史观总体上是乐观的,他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总结中获得了一种朴素的认识:坚信人类的未来是光明的,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前进的。这种历史信念支撑着巴金,他的作品不管画面多么阴暗沉重,总响彻着反抗斗争的激越主调,流贯着炽烈深沉促人进取的激情。政治观、历史观就是这样通过作品题材抒情内容内在地制约着创作风格。

(14)、资讯|微平台上新“菜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15)、尽管斗转星移、时光流逝,然巴金的作品、他在所经历的那个时代发出的声音,依然回响于现代国人现实空间,告诫我们,历史不会被截然分开,只有被永远铭记。

(16)、《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17)、一方面,往往通过描写家庭纠葛、生活琐事来记人叙事,“描摹世态”、反映社会,或讽喻鞭挞丑恶的社会世相,或影喻社会制度的衰败颓落。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被人们公推为其创作中最优秀最富独创性的作品,都是从家庭的窗口来透视社会、反映时代的。《家》被誉为现代的《红楼梦》,而《红楼梦》是我国古典世情小说首屈一指的杰作。

(18)、@读者02:读完了《家》就迫不及待买了《春》和《秋》,刚刚读完《春》,巴金先生的描写真是细腻,读着文字就能深刻体会书中人物悲伤和喜悦,隔着八十年的时空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

(19)、与“五四”时期大量采用第一人称形式写作小说的作家有所不同,巴金的“第一人称”小说更多地采用了西方框形小说(也叫“回忆小说”)的结构。由“我”引出小说的主人公第二个“我”的讲述,或者由开始叙述的“我”引出另一个故事叙述者的“我”,复又出现作为故事主人公的“我”。这种辗转重叠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屠格涅夫、莫泊桑、斯托姆都经常采用。这种对于西方文学第一人称表现形式和西方文学大量运用的心理分析、意识流、幻觉等艺术手法的取法借鉴,反映在创作风格中,巴金特别注重主观抒发,以宣泄求平静,刻意追求酣畅、热烈、明快的美学意境。抒情现实主义大师屠格涅夫和德国浪漫主义作家斯托姆的清新细腻的词采,卢梭、雨果、赫尔岑奔放畅达的语言,更从多方面浸淫了巴金的文笔,使他努力探索自然朴素与清新优美、悲愤遒劲与热烈明快相融相成的语言风格。

(20)、李宗刚.高明玉||山师现当代文学学科资料汇编的历史回溯之一

2、巴金的三大代表作品

(1)、(7)巴金:《幸福的船》,开明书店1931年版,序第6页。

(2)、高老太爷的四子克安、五子克定,都是酒色之徒,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高老太爷在此打击下一病不起。高家又发生家产之争,以致全家不得安宁。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孩子的瑞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孩子,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瑞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逆者。最后觉慧离家去上海,投身革命,他的这个决定得到觉民的支持。

(3)、同时,巴金的艺术作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评。很多人说他的社会价值高于艺术价值,文学本身缺乏雕琢和创新。夏志清先生说:“尽管佳评潮涌,受到群众的爱戴,我们却无法从他这一期的作品内,发现任何追求完美的企图。而这种努力,我们可以在茅盾、沈从文、张天翼身上找到……巴金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感——甚至可以说宗教狂热——的人,自称他对于理想的服务,胜过艺术。”

(4)、*书单介绍分三期发布。每个账号仅能投一次,每次可投三本。

(5)、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创作出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等都是这方面的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并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

(6)、《初恋》是俄罗斯伟大作家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的一部中篇小说,写于1860年。他曾经说过:“只有一个中篇小说是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反复阅读的,这就是《初恋》。它也许是我最喜爱的作品。在其他作品中,尽管不多,总有些虚构的成分。《初恋》里描述的却是真事,不加丝毫渲染。每当我反复阅读的时候,书中的人物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眼前。”

(7)、找到“自己”固然不易,突破“自己”,发展“自己”更见困难。然而一个真正的大家决不可以墨守成规,他必须不断地寻求发展、完善和突破。做到“正而能变,变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巴金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的艺术个性,体现在创作风格中,便是风格的表现特色在前后期创作中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变化。前期作品主旨是呐喊反抗,热情鼓吹幼稚的社会理想。主人公们时时处在不安定的兴奋状态,内心激情往往催迫他们去完成英雄的壮举;后期作品意在提出控诉,更多地流露出朴素的向善愿望,获得表现描写的多属“小人小事”。前期偏重于直抒胸臆,主观色彩鲜明地显露于炽烈的激情宣泄中,热烈有余,回味不足;后期偏重于冷酷地写实,感情炽火蕴藏在凝重的笔锋之下,深沉隽永中见出力度。前期作品的悲愤格调,时现淡淡的忧郁,后期渐趋沉郁深峻。前期的行文畅达,笔调热烈而奔放,文字不够简约;后期文笔较为洗练含蓄,于自然素朴中见出遒劲。

(8)、《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9)、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

(10)、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11)、(10)巴金:《致马德兰·桑契(1926)》,罗炯光编选:《现代作家书信》,文心出版社1993年版,第582页。

(12)、(4)巴金:《路》,《文丛》1931年第1卷第5期。

(13)、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14)、《春天里的秋天》讲述了一个凄楚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位姓林的中学教师在泉州和他的女学生郑佩瑢相爱,但是他们的爱情终难为封建礼教所容,最终在父母所包办的婚姻中郁郁而终。

(15)、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16)、此次带大家一同重温巴金先生的《家》。那时的生命很脆弱,但是,那时的人对美好生活依旧充满期待。

(17)、巴金是一个具有深厚艺术根底、才华横溢的作家,祖国古典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异域文学的丰富营养深刻地影响和滋养了他。因此把巴金的小说放到古今中外有关的文学艺术领域中去研究对比,对弄清楚其风格形成的基本外在原因是很有必要的。

(18)、(含《木木集》《散文诗》《家庭的戏剧》《红花集》《草原故事》《文学写照》《夜未央》《狱中记》《迟开的蔷薇》《秋天里的春天》等十种)

(19)、另:关于《家》《春》《秋》的版本情况,包括中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外文以及改变本等情况,我们在2008年曾编制过《〈家〉〈春〉〈秋〉版本图录、研究索引》(香港文汇出版社2008年10月版)一书,可以参考。

(20)、(3)巴金:《灵魂的呼号》,《大陆杂志》1932年第1卷第5期。

3、巴金的三大代表作散文集

(1)、觉民为人谦逊温和,他既不像他大哥那样胆小懦弱,也不是像他三弟高觉慧那样冲动激愤,他不会与高家里的家长长辈们起正面冲突,但也会在危及自己利益的时候奋然反抗。当他与琴表妹的爱情受到封建礼教的威胁时,他义无反顾地反抗封建家族,用不妥协的精神打败了封建家长的控制与约束,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胜利。

(2)、《巴金代表作(上下)》主要内容包括:《家》、《寒夜》、散文。《寒夜》是巴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书中写了一个小公务员的生死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并通过他揭示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

(3)、跟大家啰里啰嗦谈了这么多巴金及与其相关的书,这里有您喜欢的吗,或者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它们会成为您的珍本?再啰嗦一句:这些书并非按照某种逻辑关系系统选出来的,而是我根据手头方便、有啥说啥列出来的。科学,系统,严谨,似乎成为现代社会的法宝。然若,我们这些学习文学的人,更喜欢自由自在,杂乱无章,野蛮生长……那种未经过精心安排、设计的偶遇更令我惊喜,更值得回味。

(4)、1993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获奖)

(5)、在巴金先生去世之后,巴金研究会和祝勇工作室合作,曾编辑出版过《巴金译丛》,共五卷,包括《木木集》《门槛》《散文诗》《文学写照》《〈往事与随想〉精选》,2008年10月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而这次由巴金故居、草鹭文化策划,与浙江文艺出版携手推出的《巴金译文集》则是巴金先生第四个译文集,它参照了《巴金译文选集》,以收精短译作为主,共分十卷,但是选目上有所调整。当年的《译文选集》的出版,距今已近二十年;而《巴金译文全集》短时间内也不可能重印,推出一套新的译文集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正当其时。这套新的译文集,有这样几个特点:文字以巴金先生手订的《巴金译文全集》为底本排印,在严格依据底本的基础上,改正了历次印刷中仍然存在的部分明显的文字排印错误。收入柏克曼的《狱中记》,这是巴金颇为偏爱的一本书,除了收入《巴金译文全集》之外,多年未曾出版过单行本。而克鲁泡特金的《吿青年》,曾对少年巴金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多年来也未曾单独重印过。某些卷次在正文之外,增加“附录”,这是此次新增部分,主要收入与正文相关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巴金在其他作品中谈论该书的内容,有的序跋还是近年新发现的第一次收入集中,它们有助于读者对于译作的更深入的理解。每卷前面都配有彩印的插图,这是哪怕《巴金译文全集》也未曾做到,而且很多图片出自巴金先生的藏书和珍藏,殊为难得,我想,它们作为特殊的文献也是译作的一部分,也将构成这个版本的译文集值得关注的一个特点。

(6)、巴金的创作,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新民主主义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几十部中长篇小说,如果按作品内容反映的时间编排起来,有对五四运动在社会上家庭中引起的巨大反响的反映 (《激流三部曲》),有五卅时期反帝斗争和社会生活的记录(《灭亡》《新生》《死去的太阳》),有对大革命失败后工人农民的反抗的描写(《砂丁》《雪》),有反映抗战的(《火》),也有对国统区黑暗统治的批判揭露(《寒夜》《第四病室》)。从这些艺术描写中,我们获得了对于中国社会生活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纵的剖面和社会各阶层横的断面的综合了解。同时,也获得了对于巴金精神个性的认识。也就是说,巴金在向中国现代文学提供着社会生活真实而深刻的艺术再现的同时,也向人民和文学史提供了他自己——一个充分和完整意义上的“自己”。说它充分,是因为它所提供的深沉的爱和强烈的恨、沉重的思想痛苦和复杂的精神矛盾足以昭示作者的气质和品行;说它完整,是因为它的包容巨大而复杂,其中正确和偏颇紧紧地扭结在一起,是一个瑕瑜互见的统一体。巴金决不夸饰正确的情感,也无意掩蔽思想的局限,而是忠实地把自己的爱憎情感和思想矛盾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使他的作品(尤其是前期的作品)染上了较浓的主观色彩。

(7)、巴金古典文学修养颇为深厚,孩提时便从师于母亲诵读宋词,其中豪放派大江东去慷慨悲歌的激昂气势和婉约派明丽清新幽雅秀柔的笔调,都对巴金有所补益。稍后,巴金更熟读古代诗文,背诵过百几十篇古代散文,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总的来讲,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在巴金的创作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8)、美丽而温顺的少女鸣凤心里悄悄喜欢三少爷觉慧,觉慧也暗恋着她,但是在高公馆这样的地方,她对未来深感迷茫。因为与同学去向督军请愿,觉慧被高公馆“最高统治者”——他的祖父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并不许他出门。梅出嫁后不久就守寡。

(9)、周作人还写过:“三十年前曾有《茆氏十种》一部,竹纸旧印,心甚喜之,惜久已失去,欲再买,终因循未果。前日有书估携此一部来,白纸而书品不佳,以价不昂,乃收得之。辑录古书,本多可喜,惟余所惓惓于此书者,殆有故友之思,如《毛诗品物图考》类耶。”(《题十种古逸书》,《知堂题记》第38页)品相不佳的,他都收了,价低之外,主要是“有故友之思”。这话说到我的心里去了,我买的书、师友赠送的书以及自己爱读的书,相处久了,重新捧起,都有“故友之思”,在我心目中,它们都是我的“珍本书”。我珍惜与它们相遇的机缘,珍惜一起走过的岁月,珍惜那些作者与我的情谊。即便不是从阅读、使用价值论,而是从珍藏、欣赏的角度而言,我也看重这些书,尽管它们大多是普通版本,只要它们与我有关,翻开它,如同翻阅自己人生的某个篇章,我对它们当然情意绵绵。相反,那些藏在三希堂、四宝阁、万卷楼的镶金嵌玉的什么珍本,就是价值连城又与我何干?就像别人家的汉子,威风潇洒,帝王将相,那又怎么样,能替你挑水砍柴?藏书和人生一样,不是摆阔、争胜负、逞浮华。那么,为了什么?喜欢。喜欢了才欢喜,欢喜胜过金山银山。当然啦,你完全可以理解这是穷人的葡萄酸,可是,有葡萄吃,我也得意洋洋、心满意足,酸点儿就酸点儿吧。

(10)、文学史上习惯称这三部长篇小说为“激流三部曲”,它们是巴金先生在社会上影响最大的作品,他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写完。他说它们的主题是:青春的确是美丽的。可惜,人在年轻的时候,不大珍惜这种美丽;人老了,又不再拥有这种美丽。“激流三部曲”能够让我们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与各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青春杀手抗争,或者说,在我们彷徨犹疑、缺乏信心的时候,它们会不断给我们信心和勇气。一部好作品不怕时间的风霜,它们在当年曾打动无数青年人,在今天照样是常读常新。——也许有些教授与我的想法不同,他们迷信那些走马灯一样变换的理论,忽视作品本身的内在力量,还经常说小说里所写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它们都过时了……我只想同巴金一起问人们一个问题,但愿大家能够冷静思考:你是一个独立的、自主的人吗?

(11)、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

(12)、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13)、 #原载于《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1期(有改动),后编入《山师学人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山师学报”论文选:1959—2009》(李宗刚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14)、就获得授权的出版社而言,图书侵权盗版不单涉及其专有出版权,还涉及作者、译者的汇编权等。出版社如何维权?张洪波建议,首先,出版社在与作家签订出版合同时要明确授权范围,这有利于出版社以后主张权利。其次,出版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权,如可以请求版权行政机关或文化市场执法部门查处。他介绍,在行政查处中,如果侵权者的违法所得超过5万元,可以对其给予两倍到五倍的罚款;如果权利人的损失或侵权者的违法所得无法计算,可以根据相关情况给予法定的最高25万元的罚款。这种方式更便捷、快速,案件可以得到快速处理。当然,在请求行政机关查处的同时,出版社还可以进行司法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15)、《秋》为巴金“激流三部曲”的末部,是《家》和《春》的继续,描写高公馆这个黑暗亡国的最终崩溃。封建大家庭的寄生虫克安、克定卖掉了高公馆,觉新逐渐卸掉了因袭的重担,淑贞被逼自杀,觉民和琴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淑华在新的生活激流中茁壮成长,成为一名崭新的女性。秋天快要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16)、一方面,他把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的青年知识者作为歌颂的正面主人公,在作品中极力描绘他们的反抗斗争,强调他们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行文落笔带着诗意的赞美,显示着热烈明快的特色。另一方面,他又如实地写出了这些青年的斗争在严酷现实面前的惨重失败,字里行间流露着烦闷和哀愁,给作品悲愤的格调添加了阴郁的因素。这种矛盾现象不可避免地削弱和限制了巴金作品的思想深度。

(17)、说巴金用父慈子孝的观点评价家庭伦理道德,并在思想深处存留着几丝对其合理成分的留恋,并不等于否认巴金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彻底批判否定。从社会观上讲,巴金始终主张彻底捣毁家庭秩序和家族制度,而且他首先是从反对专制家庭开始其斗争生涯的。但从伦理观上讲,巴金又认为以道德加血缘来维持家庭伦理秩序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这除了表明巴金作为人的复杂性(这是正确理解巴金这部分小说时而带着挽歌调子的关键所在),也证明了民族传统心理对巴金的影响。这并非偶然,我们从冰心、老舍等人的作品中都可寻见这种共同性的印记。这种创作内容方面的特点,决定着巴金的创作风格本质上与我们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相通。

(18)、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19)、射、御;英国;室内排球和沙滩排球;足球;8年(可连选连任,连任每届任期4年)。

(20)、1935年3月,中篇小说《电》出版。1936年4月,《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出版。

4、巴金的三大代表作家

(1)、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这还是第一次。因此,《家》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唐弢先生在他那本很有名的《晦庵书话》中曾两次谈到巴金的译作。一次是说巴金翻译的高尔基早期短篇集《草原故事》有四种版本,他认为,论译笔,后出的文化生活出版社版“最佳”,“因为这末一次重印,经过了大大的修改,译文和前三种差得很多”。巴金是从英文转译的,唐弢曾就其中一篇对照过其他人的译文,他认为,巴金的译文“有几处比从俄文译过来的还好,更接近于高尔基的原意”。(《〈草原故事〉》,《晦庵书话》第461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9月版)其实,《草原故事》(后改名《草原集》)不止四个版本,在这之后,巴金还是根据俄文重译和改译了该书。多个版本,反复翻译,能够看出巴金对这些小说的偏爱。唐弢在另外一则书话里,则说“屡印屡改”简直就是巴金翻译的特点:

(3)、下面,是2007年6月24日,我为《巴金先生纪念集》(繁体字版)所写的编后记:

(4)、*只有留言的读者才有机会获得赠书哦,赠书为随机。

(5)、张洪波还提出一些维权小技巧:如果涉嫌侵权出版者是上市公司或正在申请上市的公司,权利人可以向其上级出版单位或者集团投诉,因为这种事情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一般会快速进行处理。有些出版社在未取得授权出版图书时,往往会在图书中发布一个“免责”声明,如称“本套书在编审过程中有一部分作者未能取得联系,在此深表歉意,敬请作者见到此类声明后尽快与我们联系”。这种声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张洪波认为,这种声明没有法律效力,法院一般不会认可。另外,目前网络平台上盗版电子书和有声书也非常多,他建议获得作家图书电子版权和复制权、表演权的出版社,也要加大这方面的维权。

(6)、1931年,巴金的《家》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小说以作者自己的家庭为素材,描写“五四”时期,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合的历史。小说发展的主要线索是围绕高家长房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爱情,展开了高公馆内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专制统治势力对青年一代的迫害和新旧两种思想斗争的描写。一系列残酷的打击使觉新对自己“不抵抗主义”的孱弱态度有所省悟,更使觉慧鼓足勇气,愤而出走。高家在沉没,而新一代在崛起。

(7)、1932年5月23日,长篇小说《雾》出版。1933年1月,长篇小说《雨》出版;5月,长篇小说《家》出版。

(8)、我还知道巴金有一身真功夫。从个人兴趣出发,我喜欢李白,不喜欢杜甫,喜欢古龙,不喜欢金庸,喜欢钱锺书沈从文,不喜欢茅盾巴金。但是作为写字的,我无法否认茅盾、巴金身上的真功夫,他们不行气如空,不行神如虹,他们隔山打牛、寥寥长风。真功夫的感觉还来自数量,巴金三四个三部曲,有没有人看,都是一种高度。真功夫的感觉还来自于创作的持续,三十岁之前喷出三四本长篇,四十岁之后还能写出他最好的作品《寒夜》,还能悟到文字上的伟大不是来自题材的宏大和叙事的雄伟,反而是来自小人物琐碎事里透出的恒久微光。

(9)、(6)[苏联]卢那察尔斯基:《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蒋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213页。

(10)、他唯一未了的心愿:建立“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11)、1954年9月15日—29日,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灭亡》是近代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灭亡》既表达了对杜大心为理想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的赞赏,又说出了作者内心对杜大心行为的“反对”态度,还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无比憎恶的心情。在书中,作者写出了一代小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反抗、追求和牺牲精神,表现了他们的爱与憎、快乐与痛苦。

(13)、在那个“左”的余孽仍未荡尽的年代,一个老人抛开盛名来剖析自己灵魂上的阴暗处,古今文学史上,有多少人做到。 

(14)、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15)、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目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1927年赴法国学习,第二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16)、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7)、2003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18)、巴金于1931年发表了小说《家》,他自述:这本书是一部写实的小说,书中那些人物都是他爱过或者恨过的,书中有些场面还是他亲眼见过、亲身经历过的。写《家》就像在挖开回忆的坟墓。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常常被迫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得到悲惨的结局。所以巴金认为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仿佛在同这些年轻人一起受苦,一起在魔爪下面挣扎。

(19)、@读者03:看完后震撼还是很大的,特别是里面几个人物的命运。让我几次落泪。

(20)、另一方面,又往往在描写中流露出对于建立健康正常、温情脉脉的家庭伦理关系的希望。我们民族向来注重讲究伦理道德和血缘关系,对于家庭伦理关系的密切关注,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心理特点之一(历代文章缺乏对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家庭伦理道德的颂赞,《金瓶梅》《红楼梦》等作品某种程度上也寄寓着这种理想)。《激流三部曲》《憩园》等作品中涉及的父与子冲突的问题,似乎可以寻见西方文学中父子冲突主题的影响(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但巴金笔下的父子冲突,不管觉慧对祖父命令的违抗,觉民对叔父们的指斥,还是大儿子对其父杨梦痴的责骂,其重点和中心都集中在一点:做长辈当父亲的冷酷、自私、愚顽、堕落,根本不值得子女们尊重和孝敬。这里道德成分显然远远大于金钱成分(如巴尔扎克笔下金钱战胜血缘关系的描写),也远远大于心理成分(如20世纪30年代风靡欧洲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说对西方文学的影响)。它表明巴金用来评价父子冲突的是父慈子孝的伦理道德观念。因此,在写到高老太爷临终前后悔对孙儿的专制压迫时,巴金让觉慧流露出希望祖孙之间能在感情上沟通,对祖父带着隔膜死去感到悲痛的脉脉温情;写到杨梦痴堕落后对自己的荒唐感到悔恨时,又让寒儿从感情上给他安慰,让万昭华和黎先生给他同情。

5、巴金的三大代表作长篇小说是什么

(1)、《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2)、《春天里的秋天》《砂丁》《新生》《还魂草》

(3)、《雾》中,周如水的性格优柔寡断,一直受“良心”迷惑,最终爱情失败;

(4)、这种真诚直率的情感抒发与对现实的真实描写紧密结合在一起,互为映照。描写的真靠了情感的真相辅佐,显得“生气灌注”,富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避免了自然主义呆滞刻板的临摹;而情感的真则正是借助了描写的真,获得了积极的社会意义和较大的思想容量。这使得巴金小说既是反映着中国社会生活某一现实本质的镜子,又是“一道宣泄他亲身感受的火热的河流”显示着热烈、真诚的风格特征。

(5)、《随想录》是一本现代杂文,作者是巴金。巴金在晚年写下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

(6)、官网|www.jstu.sdnu.edu.cn

(7)、在叙述方法和结构方式上,反映出对我们民族审美习惯的尊重和对古典美学传统的继承。

(8)、《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包括《家》《春》《秋》三部作品。这篇长篇小说,主要是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及分化,描绘了封建社会衰退。它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9)、《山师学人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山师学报”论文选:1959—2009》

(10)、们争抢的珍本。谁叫这个世界上“呆子”那么多呢。

(11)、《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作品,包括《家》《春》《秋》三部作品。该小说主要是描写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及分化,描绘了封建社会衰退。它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

(12)、书讯|“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点滴》2021年第1期看点

(13)、我写完《春》,最后一次放下我的自来水笔,稍微感到疲倦地掉头回顾,春风从窗外进来,轻轻拂拭我的脸颊。倦意立刻消失了。我知道春天已经来了。我又记起淑英的话:春天是我们的。  这本小说出版的时候我大概不在上海了。我一定是怀着离愁而去的。因为在这个地方还有成千成万的男女青年。他们并不认识我,恐怕还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是我关心他们。我常常想念那无数纯洁的年轻的心灵,以后我也不能把他们忘记。我不配做他们的朋友,我却愿意将这本书作为小小的礼物献给他们。这是临别的纪念品。我没有权利请求他们将全书仔细翻阅。我只希望他们看到“尾声”里面的一句话:“春天是我们的。”  不错,春天的确是他们的!

(14)、这本《巴金纪念集》虽然有种种缺点,但是,它的标本价值还是值得收藏。它在第一时间搜集了巴金先生逝世后文学界、媒体以及亲友、读者的各种反应和代表性的文字,有“大全”的功能。它连书名都被出版社修改,编者原定书名是《巴金先生纪念集》,出版社执意去掉“先生”二字。可想而知,它里面所收的文章经过严格审查,甚至连原刊于《光明日报》《新民晚报》上的一些德高望重的文化老人的怀念文章都遭受删节。为此,我真是愤愤不平,于一年多后推出此书的繁体字版《巴金先生纪念集》(香港文汇出版社2008年1月),所以说这本简体版具有标本意义,有心人可以去对比其中的文字差别。

(15)、@读者04:很好的书。作者是想通过展现自己所看到的封建社会唤醒当时依然沉溺在旧制度旧社会里的人们。虽然现在自己已经处于新时代里了。但依然不要沉溺于此。还有更好的时代等着我们去创造。

(16)、Das Vaterland wird nie verderben. 

(17)、梅芬,小说中命运最凄惨悲苦的女性,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她同高觉新一样,接受过高等教育,学习的是民主科学,向往的是个性解放,憧憬的是自由平等。但是这一切都被封建制度下的腐朽,愚昧,顽固的封建保守分子所摧残破坏。在对觉新的爱情上失利后,就变得沉沦乏志,没有了反抗精神,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的无情恶果。

(18)、巴金翻译的作品与他的思想情感是相通的,很多时候是从“信仰”的角度选择作品的,我甚至还认为,巴金有时候还借译作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信念,这是他的另外一种形式的作品,这也是他翻译活动的很重要的一个特色。他自己曾经说过,自己喜欢读一些别人不肯读或不愿意读的书,他的翻译也是这样,既有大众熟悉的屠格涅夫、高尔基这样的人,也有柏克曼、尤里·巴基、赫尔岑、廖·抗夫等,别人不大会特别关注的作家。这是巴金特别的视角,也是今天看来他的译作具有特殊价值的地方。翻译家巴金,以及他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不仅自己翻译,还因编辑工作推动世界文学作品的中译),早已为读者所领受和热爱,我想也应该得到学术界和出版界的重视,而不应当被当作巴金的写作“余事”来看待。

(19)、向善,是巴金坚守的艺术信条之他相信并提倡高尔基的艺术观点:“文学的目的是要使人变得更好。”他自觉地把鼓动人民起来反抗斗争,夺取自由解放作为自己的创作目的。在作品中,他严厉无情地宣判着封建社会的死刑,慷慨激越地鼓吹变革、抗争。与此同时,他又把对人生和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与探索带进小说创作,宣扬“把个人的生命拿来为他人而放散,甚至为他人牺牲”(7)的思想情操,表达出明显的向善向美的道德倾向。他赞美身份卑贱、心灵崇高的“下人”,赞美坚韧地承受痛苦和灾难的民众,赞美以青春生命与丑恶社会相拼而勇敢地承担牺牲的倔强灵魂……这种对向上向善文学功利的自觉追求,赋予巴金小说的抒情内容以较大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容量,使他创作风格的审美格调属于崇高。

(20)、《爱情三部曲》是1988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之主要包括《雾》《雨》《电》。

(1)、瑞珏,具有当时社会里所有女性所具备的全部优良美德,贤良淑德,勤俭持家,是高觉新可遇而不可求的完美伴侣。她人生中最幸福最美好的时光与青春都奉献给了高家,最后却被自己所付出的对象背叛抛弃,她的死是旧制度旧礼教造成的,而她也沦为了当时社会下的牺牲品。

(2)、鸣凤,高家的一个小丫鬟,在家中地位低下,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她暗恋三少爷觉慧,对觉慧的爱情,她并没有因主仆差异而感到不可能。虽然觉慧也爱她,但不合理的制度不允许他们相爱。然而她被迫嫁给冯老太爷,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为了维护自己的贞洁,忠于自己所爱的人,她选择了投河自尽,因为这是唯一的出路。鸣凤的投湖,是一次令人扼腕的悲剧,然而《家》中的悲剧又何止这一出,她只是用生命的全部做了最激烈的诠释。

(3)、(11)鲁迅:《作文秘诀》,《申报月刊》1933年第2卷第12期。

(4)、(5)巴金:《灵魂的呼号》,《大陆杂志》1932年第1卷第5期。

(5)、“那你还不快教我怎么玩。”她说。((美)爱德华·纽顿:《搜书之道:藏书之爱之三》第168页,陈建铭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

(6)、《雨》中,吴仁民性格暴躁、浪漫,最终也因为当时的环境恶劣爱情失败;

(7)、从我国古典现实主义小说传统中,巴金继承了世情小说的传统。

(8)、“性情所铄”仅仅是一方面,是形成和决定创作风格的一个直接因素。“陶染所凝”作为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对风格的制约和影响。其主要是指时代思潮、民族风习和中外文学艺术传统的熏陶,它对巴金风格的影响同样不应忽视。巴金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是中华民族承受着大灾大难,而又在这灾难中顽强挺进的血与火交织的岁月。地火在运行,岩浆渴求着喷涌,整个时代气氛骚乱激荡,处处酝酿着巨大的变动。历史是在迂回曲折中缓慢而坚定地前行。作为一个意识到并渴望着这种大变动的进步作家,巴金敏感地捕捉和搜集一切能显示变动的信息,并由此确定自己的文学创作基调,他始终把反帝反封建作为自己的创作宗旨,以呐喊反抗斗争呼应着时代对革命对变动的呼唤。作为一个热烈而悲愤的歌者,巴金呻吟、痛哭、狂歌,呐喊在自己的激情旋律中。只有我们对于巴金生活在其中的那个时代精神有着较为准确的把握,并真正认识了巴金坦诚热情的个性气质,我们才能深切地理解:为什么巴金的笔底汹涌着那般炽烈的激情;为什么他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显示出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诗性;为什么他的作品形象间满孕着动势,而格调总是悲愤;为什么他不拘泥于炼词造句,不求精约严谨,力主酣畅明快;为什么他不注重精雕细刻,而公开标举无技巧的旗帜,讲求自然。巴金小说创作的热烈、悲愤、明快、朴素的风格,在客观上正是风雷激荡的时代精神所哺育的结果。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林隆璇老婆的心烦qq说说(梦是个可怕的东西。总在你毫无防备)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