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歌特点豆瓣66条

2023-10-15 08:58:49

徐志摩的诗歌特点

1、徐志摩的诗歌特点有哪些

(1)、1928年,徐志摩写了这首诗《再别康桥》,诗中提到的康桥就是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是他一生中重大的转折点,“康桥情结”贯穿于他一生所有的诗文,《再别康桥》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是在作者第三次造访康桥之后所创作的。

(2)、2018年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发售啦!(点击查看详情~)

(3)、 一个人的一生该如何界定,或许谁都没有权利。徐志摩是一颗浪漫的种子,却不幸地降生在那纷乱动荡的年代。如果不是如廊桥遗梦般的剑桥那两年的熏陶,那深埋的浪漫或许永远都不会挖掘……但命运的事,谁又有力量改变呢?只是那些死去的人们,用他们鲜活的过去,通过人类发明的各种渠道灌输着孜孜不倦的气息,让现在的人们生活变得丰富,让心灵寻到根源。

(4)、从整体上看,徐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鲜活的形象,而这个形象,或传达了一种感情或象征了一种精神或者势力。但无疑都是美好的意境空明清新而深远,这就使得他的多数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共鸣属文学理论的范畴,是文学接受的最高阶段,是作者、作品与读者一种心灵的契合,从而体现作品的力度,使人的人格实现提升,而徐的诗的意境就拥有这种强大的力量。他的诗歌不单单是所谓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而更多的是渗进了一种强烈的抒情,其有很强的抒情感染力,读后韵味无穷。

(5)、总之,徐志摩抒情诗的艺术成就和独特贡献:抒写性灵的率真、纯挚,追求意象的新颖,音乐美等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提高了五四新诗的美学品味和读者的欣赏水平。

(6)、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突出特点在于:

(7)、如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它突出地显示了徐志摩诗作的意境美、音韵美和结构美。在这首诗中,诗人是以康桥的自然景致为直接抒发对象的,但在诗中心中,康桥已经化成了旧日情思的象征。诗人的情意完全融解在康桥的山光水色之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康桥自然景物的人情化,诗人主观感情的自然化,在这里融为一体,情意愈浓,笔下愈潇洒,对康桥的惜别之情,被诗人化作西天的云彩,轻轻地招一招手,悄悄地挥一挥衣袖,“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在这种物我交融的境界中,令人感悟到一种悠远而又执著的意念;人不能伴景长生,但情却能与景永存;人间总有别离,而性灵却天长地久。这首诗不仅美在意境,而且也美在音韵,美在结构。全诗七节,韵律舒徐轻盈,首尾两节意象重叠,在回环反复的旋律中,诗的主题一再重复,深化,一曲奏罢,余音犹存。

(8)、2013年,中国诗歌学会和浙江省作协、海宁市人民政府联合在国内推出徐志摩微诗歌大赛,受到了全国诗歌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大大促进了全国微诗歌创作发展。为了集中精力办好徐志摩诗歌节,经组委会商定,今后的徐志摩诗歌节“大年”,即举办徐志摩诗歌奖的年份,不再举办微诗歌大赛,其他年份照常举办。

(9)、诗人突破了传统离别诗歌的秋风败叶伤感之景,而是紧紧抓住一个“青色”,贯穿始终。从景到情、由人及境无不渗透着其浪漫主义的情怀。

(10)、徐志摩的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另外,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并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11)、以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国内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个人诗集。获奖者侧重于45周岁以下用汉语写作的海内外中青年诗人。凡符合以上条件者,可由各省(市)作家协会、出版社、高等院校、地方文学组织推荐或诗人自荐。

(12)、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因此他为林徽因写了诸多像《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

(13)、《再别康桥》这首诗是徐志摩诗歌风格的代表,透过贯穿全诗的“别”字,能够感受到诗人心中那份含着淡淡忧愁、淡淡忧伤的离情别绪,借助柔和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呈现出哀而不伤的基调,表达诗人内心那份依依不舍之情。

(14)、      与陆小曼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一个军官)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浑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她每天过午才起床,在洗澡间里摸弄一个小时,然后吃饭。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1929年,徐志摩辞了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执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上海南京两地来回跑,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家庭的花销。在即将去听林徽因演讲的前一天,与徐志摩说钱不够用后与陆小曼吵了一架。

(15)、这份资料全国通用,帮助很多考研学子成功通关!

(16)、    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17)、这首诗,乍一听,似乎是一首情诗,但实际上,却是在诉说着自己的人生。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既定的道路,相遇是意外,而另一方是生命的另一端。生命的道路上,有很多巧合,有爱情,有邂逅,有缘分,但这些缘分,可能会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消失,然后又会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对这种偶然的爱情和命运,我们不必高兴,也不必忘记,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人不能改变生活,就只能忘记彼此相遇时的光阴。这是生活的无奈,却又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没有了牵挂,所以可以往前走。未来的道路上,会有更多的意外,如果每一次偶遇,都停下来,互相牵挂,那生活就会偏离正轨,也就不能抵达一定的终点。

(18)、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19)、此外,以阶级意识形态的角度将徐志摩看成一个完全的西洋“摩登诗人”的看法也是偏颇的,是对徐志摩诗歌及其思想的误解,实际上徐志摩早在离美赴英期间就已经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其工业环境产生厌倦和排斥。在徐志摩看来西方的问题在于工业的生产方式使人的异化问题突出与资本剥削的阶级问题尖锐,而中国的问题则在于几千年封建毒害使国民的思想僵化为一团没有生气的死水。他期待西方冒险的精神可以传入中国,激起国民对音乐、绘画、雕刻等艺术的激情与热爱。

(20)、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作“别”的样子、对象以及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之情。换句话说,这首诗也是诗人“单纯信仰”人生观的呈现,“爱、美、自由”是他一生的追求。诗人借助这首“别”有风味的别离诗,去描绘一幅不断徘徊在康河边的画卷,借助一个看似简单的“别”字,贯穿于整首诗,却诠释那份独特的“诗化人生”,去诠释自己一生的追求。可以说,《再别康桥》这首著名的诗也是徐志摩所追求的“爱、自由、美”的缩影,他一生始终坚持的‘单纯信仰’,值得后人深思。

2、徐志摩诗歌特点豆瓣

(1)、和往年相比,本届评选流程会结合前五届评选办法和规则,但更科学严谨,最主要的评选环节就分为初评、复评、终评预选、终评四个步骤。终评现场设监督员,拟获奖结果会先公示,如有不符合评选条件或其它问题,一经查实,即取消获奖资格。被取消获奖资格的空缺奖项,不做递补。

(2)、与此同时,今年海宁还将增设“诗歌巴士”专线,将诗歌宣传结合报站,不仅让诗歌在这座城市如潮般涌动,让市民在出行中感受到温暖诗意,在城市间传播特色诗歌文化的同时,享受“潮的生活”。

(3)、可见徐志摩的一切行为选择是以内心情感喜好为内在动因的,这种浪漫的性格间接导致了他不幸的人生遭遇,但也成就了其诗歌创作的抒情特征,这是徐志摩浪漫的一面。他的诗歌语言流淌着恣肆的情感,却区别于郭沫若一派奔放的行文,向典雅节制的方向靠拢,与中国传统的和谐静穆的美学特征相似,这是徐志摩表现出的古典的一面。那么,徐志摩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原动力与助推力是“浪漫”的,而创作方式则是“古典”的,“浪漫”与“古典”成为其诗歌创作文本的两个特征。如果跳过文本从徐志摩性格以及行为去理解的话很容易将徐志摩误认为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毕竟徐志摩深受拜伦、雪莱等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又在生活情调上表现出明显的“小资情调”,但这种看法显然是忽略了新月派的理论主张以及徐志摩的诗歌文本而言。

(4)、“别”有风味的别离诗—赏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赏析

(5)、诗行在对称中又有变化,如每节的第一与第二行,第三与第四行,第五与第六行都是不一样的,这种诗行的言语组织,使诗具有一种匀整与流动的节奏,显示出一种飘逸的美。徐志摩说:“是动,不论是什么性质,就是我的兴趣,我的灵感。是动就会催快我的呼吸,加添我的生命。”(10)诗人向往着像雁儿们一样的飞翔,这正是需要这种流动节奏的形式来表达。又看《我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

(6)、此外,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7)、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他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却又坎坷多舛。

(8)、怨谁?这不是青天里打雷?关着:锁上;赶明儿瓷花砖上堆灰!别瞧这白石台阶光滑,赶明儿,唉,石缝里长草,石板上青青的全是莓!那廊下的青玉缸里养着鱼真凤尾,可还有谁给换水,谁给捞草,谁给喂!要不了三五天准翻著白肚鼓著眼,不浮著死,也就让冰分儿压一个扁!顶可怜是那几个红嘴绿毛的鹦哥,让娘娘教得顶乖,会跟著洞箫唱歌,真娇养惯,喂食一迟,就叫人名儿骂,现在,您叫去!就剩空院子给您答话!……

(9)、“诗歌巴士”将贯穿于全年诗歌节活动,按“站点”行进,设有始发站、青年诗人站、志摩故里站等,每个站点设置不同的主题,分别把诗歌节新闻发布会、诗歌奖评选、“志摩IP”旅游项目等串联起来。

(10)、一首好诗往往是意境深远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一个好的诗人往往是心包万千,神游八方,情感丰富,物我共融,不受时空限制的。徐志摩就是这样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也是如此。读徐志摩的诗歌,可以将读者一下子带入他的诗歌意境中。诗人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统统展现在你的面前。在这人与人,物与物,情与情构建交织而成的意境里,我们将会被深深地打动,仿佛一瞬间就被诗人带入到或是凄婉哀转,或是情思澎湃的精神世界里。

(11)、比如青青的“柳”,已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离别诗中经常出现“柳”这一意象。然而,这些大诗人竟然用“青色”衬托出他们内心的孤独与惆怅、竟然用“青色”抒发他们虽依依不舍却对于未来再次的重逢充满了希望!

(12)、诗人追求的是“在梦的轻波里依洄”的境界,他的诗歌常常是漫不经心地唱出来的,没有雕琢,没有造作,潇洒淡远,一片天籁:

(13)、他遵从了闻一多的三美的理论,即所谓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他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合适的内容来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对十四行诗体和散文诗体的尝试及突破。徐志摩诗歌的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很有创造性的,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糅入西方的各种思潮,还大胆的创造新的体式,敢为新诗开拓新的格律,意境优美、唯美。

(14)、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15)、诗人对诗的音乐美非常看重。《再别康桥》全诗七节,每行六至八字,大体上每行三顿,音节长短不每节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诗行整齐匀称,声调回环往复,随情变韵,平仄声交替使用,读起来抑扬顿挫,舒纡婉转,节奏鲜明和谐,形成流动感,极富音乐性。(1)

(16)、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肤浅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更有深度

(17)、诗中,水是青的、草是青的、河岸的柳是青的,他的整首诗歌情绪都是青的。最重要的是,诗人的内心情感也是青的,充满了幻想与浪漫主义色彩!这正好符合诗人徐志摩的个人气质与其诗歌的特色。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真挚而纯真的情感,却又如此的青涩变幻莫测,无法把握。

(18)、但此后,直到生命终结,徐志摩都没有再去过康桥,那个让他魂牵梦萦、念念不忘的地方,犹如诗中说道: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而这也是他在和梦中的康桥告别,这句诗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19)、徐志摩诗歌的意蕴美。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我国传统诗歌美学理论的核心和最高的美学原则。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勰就提出过“神与物游”的艺术要求。所谓“意”,是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境”,是指诗人用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即情感客观化,对象化。“意”是诗的生命,“境”是附在“意”上的外壳,是表现诗人主观情感的工具。诗人的思想感情只有借助具体形象的描绘才能得到生动的抒发,而具体的形象又因诗人思想感情的熔铸而获得强烈的美感力量。诗的意境创造就是要求“意”与“境”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强调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境的高度统一融合。古人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一切景物皆情语”。这些艺术经验道出了“意境”的美学真谛。

(20)、[3]原黎.徐志摩的剑桥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

3、徐志摩诗歌特点优美

(1)、    一种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诗歌。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2)、沿途飞闪而过的景物使诗人联想到光阴易逝,人生易老。“匆匆匆!”“催催催!”诗人以近似车轮的声音入诗,就像奔驰的列车有规律的节奏。接着“一卷烟,一片山,……”八个量词搭配的词组构成对称的诗行,从视觉和听觉上都使人有一种快速的节奏,这与作者所勾勒的从车窗里看田野景色的情景融为一体。

(3)、(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古代文学”复习签到内容;

(5)、诗歌的节转韵,就是诗歌节与节之间出现了不同的韵脚,产生了转韵的现象。这首诗第一节,韵字有“来”“彩”,押ai韵。第二节韵字有“娘”“漾”,押ang 韵。第三节韵字有“摇”“草”,押ao 韵。

(6)、实际上徐志摩自小就显示出惊人的古文天分并在读书期间创作出不少优秀的古文作品,他写给亲友的信件也多由古文或者文白交杂的语言写成,古文是徐志摩进行文学创作的根基与习惯。直到留学英美期间徐志摩受了西方人文主义与浪漫主义熏陶,思想得到另一种文化的启蒙与影响而发生了改变,但有意思的是他在留学前期更感兴趣的是政治经济,所以有关文学创作的直接影响几乎是在最后一年的康桥大学上学期间完成的。

(7)、    一种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歌。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白居易的《长恨歌》;苏轼的《琴诗》;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

(8)、中国的新诗是在古典传统的土壤中,浇灌着西方文化的水生长而成的,而新月派则是系统地注意到传统的影响并致力于将古典传统与西方诗歌技法融合,实现古典诗词现代转型的最早的诗歌团体,其中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则是将其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最瞩目的诗歌成果。徐志摩是在康桥留学之时才进行诗歌创作是事实,但作为一个自小受过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的民国知识分子来说,完全忽略古文和传统对诗人创作的影响是很不应该的。

(9)、一首优秀的诗歌,常常是意境深远、感染力极强的艺术作品。一位优秀的诗人,常常心包万千、神游八方、感情充沛、物我共融而又不受时空限制。徐志摩便是这样一位诗人,情感弥足珍贵又神秘莫测,徐志摩生活得多姿多彩,却又曲折离奇又感人至深,这些都缘于情感,岁月一过就不可能知其真,我们所认识的徐志摩只是从遗世独立的文字中获得,其中真真假假,好在他的诗被留了下来,传记只是写生之初的构图而已,寥寥数语,若填在诗中,那才是全篇的徐志摩。徐志摩的诗集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是对他的理想的虔诚,是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徐志摩善于运用一种特殊的意境,或一种特殊的心态,来读、感受,他的诗和词都是如此的细腻,如此的真实。画中有静谧的山峰、高耸的塔楼、飘渺的白云、天空中盘旋的老鹰、黎明的晨曦、黄昏的夕阳,就好像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有声的画卷。

(10)、“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1)、徐志摩(1879—1931),是浙江海宁人,云中鹤、南湖等是其笔名,现代诗人、作家,也是新月诗派的关键性代表,是新月社的核心人物,灵魂人物。

(12)、遗憾的是,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只是短暂地停留于世间,他的存在虽然像一颗倏忽而过的流星,轻来轻往,悄然离去,但是它折射着异样的光彩,留下了感人至深的作品和醉人的浪漫主义感情,让人留恋,让人难以忘怀,诚如他本人所说:你看到了,或没有看到我,我都在,没有悲喜之分;你念着,或没有念着,感情都在,没有来或没有离开。

(13)、  也许是由于徐志摩的诗歌大都是以爱情为主题内容的,似乎与那个“启蒙、救亡”的时代有些格格不入,所以徐志摩在很多时候是被当作“颓废诗人”来阐释的。其实,徐诗在很大程度上是十分关注社会的,他是带着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去关注底层民众的。徐志摩的这些诗作的思想性是值得肯定的。一直以来,徐志摩是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关注社会,阐释人生的。他的诗歌在形式上注重自由,追求浪漫主义的表达方式,在这点上,他与“诗仙”李白有着一脉相承之处,李白历来都被称为“天才型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充满奇特的想象,以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徐志摩的那些表现民生疾苦的诗作,则与“诗圣”杜甫有着某种相似。例如在《叫化活该》中,他这样写道:“行善的大姑,修好的爷,”西北风尖刀似的猛刺着他的脸。“赏给我一点你们吃剩的油水吧!”一团模糊的黑影,挨紧在大门边。“可怜我快饿死了,发财的爷,”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有玉杯;“可怜我快冻死了,有福的爷,”大门外西北风笑说:“叫化活该!”我也是战栗的黑影一堆,蠕伏在人道的前街;我也只要一些同情的温暖,遮掩我的剐残的余骸——但这沉沉的紧闭大门:谁来理睬;街道上只有冷风的嘲讽,“叫化活该!”在这首诗中,他将穷苦乞丐的凄惨生活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让人不难联想到杜甫的著名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20世纪初的中国,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诗人的精神感到无比压抑,但他没有愤怒,更多的是同情和悲悯,他将自己的人道主义情怀浸透在字里行间之中。穿越历史时空,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忠君恋阙”的大诗人杜甫在表现人民疾苦的时候,也没有愤怒的呐喊,而是怀着悲悯的情怀去感慨。也许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上,徐志摩和诗人李白更为接近一些,然而,在这些表现人生疾苦的诗作上,他与杜甫诗作的思想内涵还是比较相像的。由此可见,徐志摩的诗歌无论从表现手法还是思想倾向上都能从我国古典主义诗歌中找到渊源。

(14)、在诗的绘画美上,诗人非常注重对诗歌的绘画追求,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想境界。《再别康桥》中,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一幅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就是一幅康河晚照图,诗的第五节就是一幅星底泛舟图,诗人敏锐地抓住“金柳”、“波光”、“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景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合在一起,既写景又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2)

(15)、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突出特点在于:

(16)、又如《山中》,写诗人在静静的庭院想念山中的恋人,在那花好月圆、松影婆娑的静夜里,诗人“想攀附月色/化一阵清风/吹醒群松春醉/去山中浮动,感情纤细,体贴入微的诗人面对“安眠”的恋人,不忍打扰她,只化作一片碧叶,轻柔地落在她窗前,传递着诗人对她的刻骨思念之情。在这幅流动的画面里,似乎飘忽着抒情主人公的切切面影。这就是徐志摩的绘画美。(8)

(17)、潮是海宁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海宁是“潮城”。“潮的生活”寓意着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正过着一种诗意、时尚、活力、幸福的生活。

(18)、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属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属猴,故又取小字幼申。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学历: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20)、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4、徐志摩的诗歌特点和风格

(1)、徐志摩在诗歌的结构上是独具匠心的,撇开内容单从形式上看,他的诗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这一点上与闻一多是一致的,闻一多的诗歌体式结构绝大多数都是严整的豆腐块,这可能是他们受古典诗词的影响,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再一种就是长节的矩形块,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者两格。第三种是每行齐头,只是从后面看多有参差,形成一个错落的美感。第四是每句均后错一字,形成倒阶梯状。

(2)、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词藻华美,风格明丽。徐志摩的诗思富于想象力,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夕阳中的金柳、潭底倒映的彩虹……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别具一种温柔纤丽的风情。

(4)、    一种按图意或者为图配上文字的诗歌。我国题画诗的产生、历来被认为始于唐代,创始者为杜甫。如若说题画诗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以现有的资料看,那是唐代才有的事。若不是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而是把不直接题在画面上的吟画、题画、论画以及题扇画、题壁画、题屏风画都看作是题画诗的话,那么,从现有资料看,在六朝时已经有了题画诗。如《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中,就收有东晋桃叶的《答王团扇歌》三首,其一是:"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特别是由梁至北周的杰出诗人庾信,在梁朝时,曾作《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生动地描绘了屏风上的各优美画面。

(5)、《再别康桥》是一首别离诗,一反别离诗喧闹是该其显著特征。在整首诗中,徐志摩并没有用一句话直接表达自己对康桥那份特殊的感情,对那份精神故土的念念不舍。甚至运用“轻轻的、悄悄的”这些词语去描绘临行的脚步,似乎怕自己的脚步声惊扰了康桥—那独特的风景,搅扰了康桥那份别样的寂静,总是点着脚尖,悄悄离去。描写别离的诗很多,要么热烈话别,要么执手叮咛,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助置酒饯行,来述说别离之痛。而在《再别康桥》这首诗中,诗人运用这些话语来表达离别之苦,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悄悄的我走了”,用一种特别的方式道出“别”风味,对康桥的特殊感情。

(6)、景中藏情方式。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然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月下雷峰影片》“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团团的彩云,纤纤的波粼——假如你我荡一只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造一个完全的梦境!”仅短短八句,其浓郁的诗意表现出了他卓越的构思手法。由于诗人自我的切入,写景不再成为复制或呈现,写景即写诗人之景——“完全的梦境。”在切入之时,现实的我抽身离去,自我的情感看不见了,个人的经历、思想看不见了,闪耀于读者眼前的是自然之美的形体和光辉。整首诗的韵律就是情感和思想的旋律。这首诗在写景但更是在写情。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古川穗香的爱情qq空间说说(对喜欢的人永远不要冷冰冰的在爱情)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