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关于道德的名言名句120条

2023-10-16 08:34:51

孟子关于道德的名言

1、孟子说道德

(1)、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在老子看来,至善之人犹如水。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只要你理解我、我理解你,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就能构成一个强大和谐的大家庭。永远保持向善的本性,是一个人品德、品质、品格的内在反映。于己而言,得到别人帮助心中不能忘记,即使别人不图回报,也不应没有感恩、报恩之心。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8)、(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9)、解释: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10)、孟子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第21章)“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孟子·离娄下》第8章)“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孟子·告子上》第8章)李明辉解释说,这表明孟子认识到“道德法则系出于道德主体”;“所谓‘仁义之心’,即是能决定仁义礼智之心,亦即能为道德立法的本心”。也就是说,心为道德法则的制定者。

(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2)、孟子提倡弘大刚毅、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操,崇尚死而后已、无所畏惧的任道精神。在生死与道德发生冲突时,“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第10章)。这种冲突,实质上是人的自然生命与人的德性尊严之间的冲突。孟子所倡导的道德选择表现了超乎自然生命之上的善的价值之极致,表现了人为人格尊严而牺牲的殉道精神。孟子笔下“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大丈夫”的行为标准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第2章)这种任道精神和崇高人格曾激励了我国历史上无数的志士仁人。   

(1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14)、解释: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

(15)、一个人要能控制自己,要有底线,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才能够真正有所作为。“无为”是碌碌虚度,“不为”是恪守底线、蓄力酝酿,“有为”则是最后傲骨凌人地绽放。

(16)、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0)、顺风顺水的人生总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而现实的情况是,折磨和挫折总是不约而至。只有经历过失败和磨练、承受过竞争压力的人,才能够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时刻保持警醒,逆风生长,才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

2、孟子关于道德的名言名句

(1)、(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2)、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3)、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 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4)、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5)、孟子十分重视人格独立和节操。每每向诸侯进言,他从不把诸侯高高在上的地位放在眼里,决不被那些“大人”的权势所吓倒。他有“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下》第34章)的气概。他引用、重申曾子的话:“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孟子·公孙丑下》第2章)他有他的财富、爵位,我有我的仁义道德,我并不觉得比他少了什么。继承子思的孟子有着自由知识分子的骨气和傲气,有着“舍我其谁”的气魄、胆识。他发展了孔子关于“德”与“位”的矛盾学说,举起了“以德抗位”的旗帜,对后世知识分子有极大的影响。

(6)、(释义)与人相处的忌讳,莫过于总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7)、(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8)、(感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9)、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0)、(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12)、(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3)、释义: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14)、(1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5)、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16)、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伦理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是孟子对人性的基本观点。由这一观点出发,孟子才发展出他对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的礼仪规范以及国家的政治方略的种种理论。

(17)、7/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18)、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9)、如果一件事情自己都没有搞明白,又怎么能去教导别人,让别人明白呢?

(2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3、孟子关于道德的名言有哪些

(1)、教育部统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表示,大家读作“斯人”可能是因为这个词在许多名诗名篇中出现过,并且生活中“斯人已逝”这些常用的表达使我们对“斯人”这个词较为熟悉,也感觉更有“文气”,所以读作“斯人”。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解释)人民大众最重要,国家政权次之,国君为轻。

(4)、(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5)、(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7)、(译文)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8)、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10)、(感悟)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11)、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著名论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13)、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15)、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16)、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上》)

(17)、释义: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19)、(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0)、(2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4、孟子关于道德的名言警句

(1)、诗词丨李煜最悲伤的一首词,道尽人间悲欢,催人泪下

(2)、这样做了以后,再 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 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孟子在 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4)、简析: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简析:不倚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倚仗家里富贵来交友。

(7)、(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8)、兼听则明,兼信则暗。不迷信权威,勇于独立思考,才能更明白的看待这个世界。

(9)、这两天,关于“斯人”还是“是人”,网友们已经吵翻了天。话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10月27日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位,当天阅读量直逼四亿。

(1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1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3)、释义: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而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14)、(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5)、(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6)、(释义)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17)、(译文)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1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9)、(释义)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放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2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5、孟子道德观

(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2)、与人为善是一个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持一颗善待他人的心。唐代天德军判官任迪简一日赴宴,倒酒的侍卫一时马虎,误把醋壶作酒壶,给任迪简斟了一大盅醋。任迪简喝后酸不可耐,但他知道军使李景略治军极严,部下稍有过失便遭重咎。于是,他咬牙饮尽,结果“吐血而归”。这件事传开后,“军中闻者皆为感泣”,任迪简也日益受到官兵爱戴。后人崇敬他宽厚仁恕、与人为善的人格魅力,称他为“呷醋节帅”。

(3)、简析: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4)、(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6)、最好的东西,不会都属于你,舍掉其中一个,才能得到另外一个。选择,是人生的必行之路。

(7)、(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8)、释义: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9)、解释: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10)、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1)、(赏析)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是布满正义、布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它是由积累正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是一种内心下的正义所支配的勇气。这浩然之气,养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养在岳飞的《满江红》里,养在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养在于谦的《石灰吟》里,养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12)、(译文)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义(真理、信仰、正义有益大众的思想和行为)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义。

(13)、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16)、简析: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磨难他的心志,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17)、(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8)、(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3); 人不知,亦嚣嚣。”

(1)、释义: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5)、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6)、仗恃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本身实力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使人家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

(7)、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8)、(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1)、简析: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要有个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12)、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

(13)、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1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5)、他有“天爵”、“人爵”的区分:“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孟子·告子上》第16章)天爵是在价值世界里才能达到的境界,而人爵只是世俗的功名利禄。天爵作为精神世界里的高尚道德、人格的尊严,操之在己,求则得之,不可剥夺。因此,君子所追求的是天爵而不是人爵。孟子认为,道德原则或精神理想是人自身所具有的,而不是依赖他人赐予的最为宝贵的东西,这就是“良贵”。别人给你的贵位不是“良贵”,“良贵”是自身具有的。

(16)、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19)、(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20)、有很多人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享受居高临下地教育别人的虚荣满足感,其中体现出来的就是自我膨胀的处世态度。孟子这句话其实是警示我们,如果愿意传播知识,要尽心尽力,但是千万不要自视过高、自以为是。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王阳明杨丞琳的恋爱抖音说说(世人皆罪你与我同谋)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