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是好人还是坏人124条

2023-10-16 08:39:33

隆美尔

1、隆美尔

(1)、今日精选问答(点击参与讨论)怎样才能看出来一个人是不是当过兵?

(2)、1942年6月,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隆美尔被卷进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尔被迫于1944年10月14日在卡车上服毒自尽,时年53岁。

(3)、“我是来传达元首的指示:‘元首允诺,如果你自尽,将对叛国罪严加保密,不让德国人知道。为了纪念你,将会建立一座纪念碑,并举行国葬。而且不对家属采取非常手段。此外,露西将会领到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布格道夫神色严峻地对这位昔日的朋友说。

(4)、少年时期的隆美尔从没想过要从军,对军事也没兴趣,他非常希望能成为飞机设计师。但父亲却希望他参军,这大概是因为老隆美尔曾经有在炮兵部队服役的经历(隆美尔祖辈跟军事唯一沾边的历史)。听话的隆美尔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是他身体太弱,炮兵和工兵都拒绝了申请。最后只有第124伍尔登堡步兵团通知他去报到,并进行体检,医生发现他有腹股疝,老隆美尔为此给他安排了一次的手术,7月19日,离开医院仅6天后,18岁的隆美尔正式参了军,不久后被送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1911年11月,隆美尔从军官候补生学校毕业,校长在给他的评语中写道:“隆美尔非常出色,体操、击剑、骑马可以胜任……但他瘦弱,体质相当糟糕……性格倔强、意志坚韧不拔、热情活泼⋯⋯守纪律、时间观念强、自觉、友善、智力过人、有高度的责任感。”校长最后总结道:“军官候补生隆美尔是一个能干的军人。”

(5)、而是想通过这么一篇将领小评测,可以带领大家在《我的使命》游戏世界中,和隆美尔一起,迅速采集累积你的资源财富,为霸业奠定扎实的资源基础! 

(6)、于是有了阿拉曼战役和隆美尔的千里大逃亡,到美军参战以后(登陆法属北非),盟军从东西两个方向沿北非海岸线夹击德意联军,最终在突尼斯战役中全歼了轴心国部队25万余人,彻底肃清了北非之敌。

(7)、考虑到他的妻子露西和时年16岁的儿子曼弗雷德,隆美尔服从了——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服从。

(8)、而此时的隆美尔已经是强弩之末,当他进抵距离开罗350公里的阿拉曼地区时,德国人能够动弹的坦克只剩下100多辆,并且严重缺乏汽油和补给。

(9)、隆美尔本人也是这样做的。防守法军被搞的晕头转向,居然没开火,让德军通过,真是匪夷所思,就这样绕到著名的马其诺防线背后,打一记漂亮的勾拳,让该防线瞬间崩溃,法军从此一蹶不振!

(10)、“一战”头两年,隆美尔既体验过开战之初在法国和比利时进行的机动战,也领教过1915年起主宰整个西线的堑壕战,以勇敢的表现摘取过二级和一级铁十字勋章,也曾数次负伤住院,他的临危不惧和力争战场主动权的作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1)、1915年初,隆美尔在另一次战斗中获得一枚“铁十字勋章”,这对一名年轻中尉是莫大的荣誉。同年9月,隆美尔晋升为上尉,出任符腾堡山地炮兵营第2连连长,先后转战罗马尼亚、法国、意大利。

(12)、穿上军装,学有所成。隆美尔进入军营,别人都苦闷异常,而他却如鱼得水,他非常自律,一不吸烟,二不喝酒,把所有精力用在军事战术理论和军事器械学习上,他的兴趣爱好也有了用武之地,隆美尔就读军校为他以后军事指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顺利毕业于东普鲁士的但泽皇家军官学院。

(13)、隆美尔不仅拥有辉煌的军事生涯,更有世界名将中罕见的浪漫爱情。1911年3月,隆美尔幸运入读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在但泽军官团体定期举行的一次正式舞会上,他邂逅了一位有着意大利和波兰血统,黑眼睛、漂亮苗条的美丽女子,这就是隆美尔日后的妻子露西·莫琳。他被她美丽的外表所倾倒,隆美尔开始对露西展开了追求。起初,露西觉得隆美尔是一个严肃呆板的人,并没有接受他的爱意。隆美尔开动脑筋,为了引起露西的注意,他按照普鲁士流行的方式戴上单片眼镜,这招果然收到了奇效,露西常常被逗得哈哈大笑。隆美尔这样做其实冒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军官候补生在当时是禁止戴眼镜的。他每次在城里只要碰见一位上级军官,就总是把眼镜藏起来。隆美尔就是这样一个大胆而谨慎的人,即使在恋爱中也不例外。返回符腾堡之后,隆美尔开始每天和露西通信。这时,隆美尔的聪明机智再次有了用武之地。为了防止信件被露西的母亲拦截,隆美尔总是秘密地把信转交到露西所在地的邮局。他们之间的通信,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在婚后只要两人不在一起,就飞书传情。1916年11月27日,25岁的隆美尔和22岁的露西结婚。

(14)、隆美尔是一个天生的军人,在他心目中荣誉和国家是至高无上的,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一定可以战胜任何困难。隆美尔抱负远大,在自己的卧室和办公室里分别悬挂着弗雷德里希二世和拿破仑的肖像。他曾对妻子说:“作为军人,永远应该以拿破仑为榜样,他曾经征服整个欧洲;而作为德国军人,我应该永远记住弗雷德里希二世给德意志人民带来的辉煌和荣誉。”希特勒的上台,使得德国重新走上军事扩张的道路,隆美尔的雄心壮志有了施展的舞台。然而,上天可能在有意磨炼隆美尔的意志。虽然在1934和1936年,隆美尔曾几次与希特勒会面,甚至到他身边任职,但却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历史的车轮转动到1937年,一本书改变了隆美尔今生的命运。美国名将巴顿曾将其反复阅读,认为“每个军官都应该看看这部书”,它就是隆美尔的代表作《步兵攻击》。“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是隆美尔贯彻始终的军事思想,这在《步兵攻击》一书中有很好的体现。“进攻、进攻、再进攻”的战术思想与希特勒的霸权野心不谋而合,因而受到他的极大赏识。隆美尔从上校一跃而成为少将,在德国国内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15)、在法国战役中,隆美尔有机会实践他的机动作战理论了,他指挥下的第7装甲总是在不停地前进和运动,这种高强度的机动作战模式,让还死抱着一战老黄历的英法军摸不着头脑,经常因为搞不清对手真正的位置而陷入恐慌后自动放弃阵地。由于第7装甲师进攻速度特别快,总是冲在前面,被称为“全德军中最西边的师”,而对手则将其冠以“幽灵师”(DivisionFantôme)的称号。直到法国投降之前,第7装甲师以628名士兵阵亡、296名失踪和损失42辆坦克的代价,一路攻克了勒阿弗尔、瑟堡,取得了俘虏敌军97,000人,缴获坦克装甲车458辆、各式火炮314门、卡车4,000至5,000辆的战绩,真可谓秋风扫落叶,隆美尔也就此成为“帝国之鹰”。

(16)、1910年7月从军,一战时随军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被德皇授予蓝马克斯勋章。一战后曾担任过步兵营长、陆军学院教官。1938年,隆美尔任元首大本营司令。1940年2月,任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1941年1月,希特勒挑选隆美尔中将任驻非洲军团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迅速扭转了北非战局的初期局势,被提拔为上将。

(17)、清晨,隆美尔穿着他最喜爱的褐色上衣,与身穿灰蓝色空军制服的儿子一起散步。

(18)、希特勒肃清参与人员,隆美尔被卷入反希特勒政权的风波中,他为了保全自己的妻儿,被迫自己服毒自尽,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清白,结束了他的传奇人生。

(19)、隆美尔向妻子告别,这将是他们今生的最后一个拥抱。露西背对着隆美尔不禁黯然泪下,低声啜泣,然而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一代名将就这样仿佛一颗流星般悄然陨落了。

(20)、但是,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却最终没有倒在战场之上,或者是善终,而是死与内部矛盾之中,这令人非常的遗憾。隆美尔当年被卷入了一场想要谋害希特勒的阴谋之中,虽然隆美尔有着很大的功绩,但是在希特勒的眼里,眼前的这名大将已经不是一个安全人物了,他很有可能会转过身来对付自己,而这是多疑的希特勒所不能忍受的一件事情。

2、隆美尔是好人还是坏人

(1)、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北非战场吃紧,盟友意军被英美联军打的节节败退。隆美尔奉命率领3万德军到达北非战场,到达北非的黎波里后,进行了细致的侦察,得出了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结论。

(2)、希特勒为表扬隆美尔的功绩,于1942年1月20日授予隆美尔橡叶骑士佩宝剑铁十字勋章(全德军中第6位授予此章者),1月30日又再将其晋升为上将,还将隆美尔的非洲军升格为“非洲装甲集团军”(PanzerarmeeAfrika)。在德意空军对马耳他岛上的英国空军基地进行轰炸后,德军的海上补给线有了保证。在得到了充足的物资后,隆美尔于5月向英法军(自由法国军队)发动了攻击,虽然此时的英法军作战意志还算坚决,但有充足物资保证的德军显然战斗力更强,再加上隆美尔有效而惯用的迂回战术,英法军接连溃败。6月22日,德军占领具有象征意义的托布鲁克,缴获了5000吨各种物资和2000辆车辆,并进军到埃及境内,丘吉尔因此被下院问责。这一天隆美尔获得晋升,成为了德军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元帅,这也是他一生的巅峰。面对隆美尔屡次不能得胜的英军对他十分畏惧,呼之为“沙漠之狐”,英军甚至还专门下通知,命令部队不得“议论隆美尔”。

(3)、二战纳粹德国差一点占领中东,希特勒的短视让隆美尔和李斯特功败垂成

(4)、这时隆美尔又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下到山谷里切断波拉瓦(Polava)至卢齐欧(Lucio)的公路。12点30分,隆美尔和几名军官带着约一半兵力幽灵般地现身于公路一侧,惊慌的意大利人四处逃窜,除了有些不知情的补给卡车继续驶来外,远远的还有一长队意大利士兵也正朝这个方向开来。隆美尔此时有约150人尚未赶到,但他决定以现有兵力和有利地形伏击对手,如果劝降不成则立即以机枪火力网剿灭之。这支意军属于第20“狙击兵”团(ReggimentoBersaglieri),经过10分钟交火,这支号称精锐的意军放弃了抵抗,50名军官和2000名士兵向不及自己实力十分之一的对手投降了。稍后,隆美尔驱车赶到卢齐欧,见到了山地营余部和“巴伐利亚皇家近卫步兵团”所部,他们是在夺取库克山后从另一方向进入卢齐欧的。隆美尔敦促施普勒塞尔允许自己立即向第1096高地进军,他的理由是这一行动将在意军深远后方切断其最主要的补给线。施普勒塞尔痛快地把6个连的兵力和所有重机枪都交给了隆美尔,而后者也毫不耽搁地立即出发。不过,这一路的行军非常艰难,沟壑遍布,荆棘丛生,许多士兵扭伤了脚或受轻伤后掉队。接近高地时,侦察兵发现对手的防御工事相当完善,隆美尔见突袭无望,只得命令就地宿营和等待掉队的士兵,同时派人寻找可能通向高地的其他小径。

(5)、隆美尔有写书的习惯,昔日巴顿将军与隆美尔在北非一战就是靠读了隆美尔的军事作品。胜利后的巴顿大骂隆美尔愚蠢,军人在战争期间不该写书。而现今也还有隆美尔的书籍出版。

(6)、不要指望获得更多的增援补给,而且希特勒还总是试图束缚他的攻击性,不像丘吉尔那样不断地敦促他的将军们进攻。隆美尔也许会因补给问题大骂不止或痛恨意大利人,但他从未将其当作不作为的借口,他宁愿赌博般地积极行动,也不愿坐等或死守。另外,隆美尔也在战争中学习,他在北非的后期也越来越重视尽可能多地储备弹药油料。1942年夏的阿拉姆哈尔法之战之所以一推再推,还是因为他需要等待弹药油料,但控制补给的除了意大利人外,还有不肯配合的英国皇家空军与海军。

(7)、因为马丁·鲍曼诬陷了隆美尔,那些试图在1944年7月20日用炸弹炸死那位独裁者的人和隆美尔一点关系也没有,而几年前,隆美尔对马丁·鲍曼的羞辱使他记恨在心。

(8)、最终,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尔于1944年的10月14号在卡车上服毒自尽了,在10月14号那一天的早上,隆美尔穿上它最心爱的褐色上装,和曼弗雷德一起散步,那个时候,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处境很不妙了,在这种前提之下,还有心情散步,也确实是没有谁了。

(9)、电视剧《战争与回忆》:1988年上映,由哈德迪·克吕格(HardyKrüger)饰演

(10)、飞行表演队是否可以上场作战,包含两方面内容要考虑:一方面是人,一方面是飞机。目前世界上的飞行表演队可分国家队军事单位队或民间表演队。

(11)、1910年7月19日,他遵照父亲的意愿参加了符滕堡王国皇家陆军,在当地的第124步兵团当军官候补生。

(12)、书中洋溢着德国军事理论所追崇的进攻精神,并强调了发扬火力与实施欺骗、恫吓的重要性。此书一经问世就风靡德国;隆美尔名利双收,成为德国青年军人崇拜的人物。到1944年10月,该书至少18次再版;美军于1943年将其译成英文出版,著名的巴顿将军多次研读,并能背诵出许多重要章节和段落。

(13)、在雷德尔的劝说下,希特勒勉强同意派遣一支军级规模的部队和少量空军,投放到北非战场支援意大利军队,于是选中了爱将隆美尔出任非洲军司令官。

(14)、1944年10月14日,纳粹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被希特勒以叛国罪下令处死于乌尔姆附近的赫林根。由于隆美尔在北非战役中的辉煌战绩,曾经给德国带来过巨大荣誉,他被告知可以选择服毒自杀,并在柏林给予国葬。隆美尔接受了,这样他的家庭将免受牵连,也不会继续深究和他以前共事过的人员。

(15)、游戏《巴顿对隆美尔》(PattonVersusRommel):1987年发售,美国艺电公司发行

(16)、年轻的隆美尔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工程师。1908年,隆美尔进入格蒙登皇家现代中学读书,为期两年。

(17)、这位雄心勃勃的新师长一上任,很快就熟悉了这支部队,成为坦克作战的专家,并致力于督促官兵的战技与军纪。同年5月中旬,第7装甲师攻入比利时,然后横穿法国北部沿海地区,直抵诺曼底半岛尖端的瑟堡。隆美尔在行动中总是冲在最前面,几次死里逃生;一直不被看好的第7装甲师以其快速的进攻和远距离的挺进而获得“魔鬼师”的雅号。5月,隆美尔在战场上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师长。  

(18)、被逮捕的密谋组织成员,驻法国军事总督冯.施图尔纳格尔将军,因自杀未遂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呻吟时,喃喃说出了隆美尔的名字。

(19)、隆美尔童年时身体不好,因为头发色淡、皮肤苍白而得到了一个“小白熊”的称呼,不过他因此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偏爱,隆美尔自己也记述道:“小时候常在自家宽大的庭院里游玩,十分幸福。”1898年,隆美尔父亲当了阿伦中学的校长,全家也搬到阿伦。阿伦没有小学,隆美尔在上中学前是由家庭教师来指导的。1900年,隆美尔上了中学,但他对于运动和读书都没有兴趣。到了10多岁后隆美尔突然“开挂”,成绩变好,也开始热衷于体育活动。在14岁时还与朋友共同做了一架滑翔机,虽然飞不起来,但考虑到1906年欧洲才有了真正的飞机,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20)、理论上是可以的,按照我军八一表演队公开情况,成员的轮转都是从一线作战部队里面挑选的优秀飞行员,而且在任务完成后也要回到作战部队里面去,一般使用现役战斗机表演的表演队成员,基本上是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的。

3、隆美尔对中国的态度

(1)、从法国返回德国后不久,隆美尔知道自己被卷入了暗杀希特勒的活动,1944年10月14日他在家等待着命运的宣判。让历史的记载为我们再现隆美尔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2)、1941年3月底,隆美尔指挥部队攻占利比亚北部重要港口卜雷加;两天后,隆美尔又乘胜攻占了利比亚北部重镇阿杰达比亚。英军连续的后撤,使隆美尔的进攻念头有增无减,他不顾来自柏林和意大利方面停止大规模进攻的指令,继续大举挥兵东进。4月8日,德军攻占利比亚北部城市迈基利。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隆美尔以其猛烈的攻势,扭转了北非不利的战局。

(3)、隆美尔的最大弱点在于不善于与盟友意大利人共事。他从“一战”中获得的印象左右了他的一生,他至死都认为意军军官贪图享受、懈怠无能,但士兵们如果得到适当的领导和激励,会像德国人一样勇敢善战。与意大利人的紧张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使他失去了及时获得充足补给的机会,当然也使他的一些作战功败垂成。

(4)、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隆美尔的恋爱观,铁骨不仅拥有柔情,还很长情,更专情。在军校期间,他在一次舞会上,找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这是一位体态苗条,擅长舞蹈,并具有意大利和波兰混血美女,她的名字叫露西.莫琳。

(5)、1943年3月初,隆美尔不得不离开非洲。希特勒授予他骑士勋章,但是“沙漠之狐”自己很清楚:“我已经失宠了。”1943年11月,隆美尔出任法国西线陆军“B”集团军司令并负责加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据说他还组织人员加固法国沿海的防务以阻止盟军可能的登陆。隆美尔已看出“败局已定”。

(6)、领受了任务的隆美尔不等人员物资装船完毕,先行乘飞机抵达了北非。连战连捷的英国军队乐观地认为意大利军队主力已经消灭,德军的增援至少也得5月份才能到非洲。然后,这次他们遇到的是不按常理出牌的隆美尔。

(7)、而且他脾气不好,性格孤傲,不仅被同僚讨厌,友军意大利也很不喜欢他,因为隆美尔也很看不起意大利友军,所以在北非的时候经常发生冲突。而且因为希特勒器重,他升迁太快,三年多的时间从少将升为元帅,被人嫉恨。古德里安就很不喜欢他。最后被牵连以致自杀就是因为墙倒众人推啊!

(8)、他虽效力于纳粹,且是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之丘吉尔却评价他:“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但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9)、1941年-1942年非洲军在北非战场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二人的关系依然很好。昔兰尼加战役后的1942年6月隆美尔因战功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但是非洲军团后勤补给能力太弱的现实依然没有得到改善。为此,隆美尔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却每每被希特勒拒绝。无奈之下隆美尔只能采取冒进行动,疯狂的进攻最终止步于阿拉曼……从这以后,隆美尔逐渐认清了希特勒对于军事的无知和外强中干的本质。在英美军队的联合打击之下,隆美尔灰心丧气。对希特勒的固执及第三帝国的前途开始抱有深深的忧虑和怀疑。

(10)、自从爱上露西之后,隆美尔一直保持这种热烈的爱,从未改变。无论他身处何方,隆美尔的怀里始终都揣着妻子的照片。在外征战的时候,无论多么忙碌,无论战斗进行得多么紧张激烈,他都给自己的妻子写信。

(11)、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隆美尔指挥第七装甲师取得了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他的军队被英国人称为“魔鬼之师”,隆美尔本人也晋升为中将。然而让隆美尔成为纳粹德国名将之花的并不是欧洲战场,而是广袤的北非沙漠。此时的北非战场,英军占据绝对优势,意大利军队节节败退。希特勒当机立断,将力挽狂澜的重任交给隆美尔。1941年2月11日,隆美尔奉希特勒之命到达北非,这里成为他造就辉煌军事生涯之地。隆美尔非常赞同19世纪普鲁士战略家老毛奇的论断:“在战术胜利面前,战略哑口无言。”他也因而被当时以及后来的军事研究者称为“战术巨人”,卡扎拉会战将他的这一特点显现得淋漓尽致。此役,隆美尔采取了借鉴杠杆原理的“进攻力学”战术,一举打败了兵力占优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并向埃及挺进。此后,隆美尔又打败英军,受封元帅衔,英国人也送给了他“沙漠之狐”的绰号。隆美尔在北非战场力挽狂澜,在世界战争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他带到人生的巅峰。

(12)、隆美尔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与曼施坦因与古德里安一起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1)对他的评价趋于两极化,支持的人将其称为纳粹战神,他高明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的尊崇,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对的人根据他战略的失误,将其称为“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鉴于隆美尔既曾经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又是纳粹政权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称为“二战纵火犯”。

(13)、1944年7月17日身负重伤之后,我亲爱的丈夫,他儿子最忠实的朋友,亲属们敬爱的兄弟、姐夫和叔叔不幸猝逝,享年53岁。

(14)、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荣誉团骑士,嵌有橡树叶、剑与钻石骑士十字勋章的获得者,曾被授予光荣负伤奖章以及其它各种崇高的荣誉。

(15)、希特勒畏惧两线作战,为何冒险进攻苏联?企图破灭英国最后的希望

(16)、原因超级多,首先他不是典型的容克贵族军官,没有过硬的军事学院背景。在那些贵族军官眼里,隆美尔就是类似那种泥腿子出身,凭什么和我们贵族站在一起?

(17)、游戏《闪击战:燃烧的地平线》(Blitzkrieg:BurningHorizon):2003年发售,德国CDV公司发行

(18)、不过如果真的一个国家连表演队的人机都要开赴战场,恐怕这战事吃紧的有点够呛了。

(19)、但北非毕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战区,原则上隆美尔要接受意大利的非洲战区总司令的指挥,但他根本就没把意大利人放在自己的眼里,而是直接听命于柏林。由于希特勒全力倾注于苏联方面的情况,不太在意北非这个“次要”的战场,所以隆美尔幸运地得到了比其他德国将领更多的行动自由,得以在大沙漠里搅动昏天黑地的风暴。

(20)、他的装甲师师长职位是经过希特勒特令后空降过去的,在生活中有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空降领导的下场,他会受到很多人的排挤。所以他融入不了高级军官的圈子,不受重视,很多要求得不到满足。

4、隆美尔为什么被赐死

(1)、而在北非战场,由巴尔博元帅统一指挥的两个意大利集团军,面对英军一个尼罗河集团军(未来的第八集团军)60000余人,从1940年9月13日起发动进攻,仅仅推进了90公里就打不动了。

(2)、本文中的问题和答案均来自军武粉丝,仅供参考,如果错误欢迎大家在评论中指出

(3)、韦维尔强调说伟大的将军必须懂得士兵,而这是隆美尔最引以为荣的地方,他也始终视自己为士兵们的将军。他虽然对参谋和士兵的要求很高,有时甚至苛刻,但他律己更严,对奢侈享乐毫无兴趣,他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生活方式就是斯巴达式的。士兵们每天看着隆美尔与自己同甘共苦,总是出现在战斗最激烈的前沿,自然而然就会把他视为自己中的一员。牛气冲天的巴顿、自负得连美国人都受不了的蒙哥马利能做到隆美尔所做的吗?梅林津战后曾说:“隆美尔和他的部队之间存在一种难以剖析的相互理解,这是上帝赐予的礼物。非洲军跟随隆美尔去任何他带他们去的地方,不管他们被驱使得多么严苛,非洲军永远是那三个师组成的同样的非洲军……官兵们知道隆美尔最后一个放过的人就是他自己;他们看到隆美尔就在他们中间,他们觉得‘这是我们的领袖’。”有从军经验的人绝不会把这番话当作阿谀奉承,它无疑是普通官兵对指挥官的最高礼赞。

(4)、他为了让英国相信自己拥有大量装甲车和坦克,组织第5轻装甲师坦克团在上战场前,先绕议会大厦转几圈,让人感觉德军坦克似乎没完没了,同时佯装自己按兵不动,一边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全速前进。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一路被德军追着痛打。

(5)、但是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颇有些战略头脑,他认为一旦意大利军队彻底丢掉北非,则英军将在环地中海地区获取战略优势,不仅墨索里尼政权容易垮台,也会从南方对德国构成威胁。

(6)、隆美尔:“今天有两种可能:要么平安无事,要么今晚我就不在这儿了。”曼弗雷德沉默不语。

(7)、摄于1944年5月,隆美尔正与手下诸将讨论大西洋壁垒的防御问题

(8)、1944年10月14日中午,一辆柏林牌照的绿色小轿车,停在了隆美尔位于黑林根的住所门前。两个德国将军从车上走下来,大约半小时左右,隆美尔脱去便装,身着非洲军元帅军服,穿戴整齐,与家人道别后与这两个人一起上了车。两个将军一个是希特勒的第一副官,陆军人事局局长,二级上将布格道夫。另一个是希特勒的卫队长梅赛尔上将。车子离开后不久,曾经显赫一时的纳粹德国非洲军团总司令,“人民英雄”,陆军元帅,53岁的艾尔温.隆美尔被迫服下氰化钾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日期距离纳粹德国投降日仅剩206天……

(9)、1941年6月间,英军对改取守势的隆美尔发动了两次大规模进攻;隆美尔展现了他在攻击专长之外的防御才华,在机动作战中顿挫了英军的锋芒。从此,两军在沙漠地区展开了一场拉锯战。

(10)、隆美尔在历史上的形象一直熠熠发光。第三帝国初期,他还充满激情地赞扬希特勒的“旷世奇功”,然而从1943年起,他就成了德国国防军中敢于就不断恶化的形势向元首直言的少数高级军官之一。1944年6月6日,盟军攻入法国后,隆美尔成了希特勒最危险的反对者。

(11)、1938年隆美尔少将任元首大本营司令。1940年2月任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1941年1月希特勒挑选隆美尔中将任驻非洲军团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迅速扭转了北非战局的初期局势,被提拔为上将。1942年6月隆美尔上将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

(12)、他坚信“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军事理念,被世人公认为战术大师;他对妻子始终抱有热烈而专一的爱,飞书传情谱写战地浪漫曲;他虽被卷入暗杀希特勒的行动,却始终无法摆脱纳粹将领罪恶之名;作为反面人物,他无论活着还是死后,都拥有无数的褒奖之词。

(13)、摄于1944年10月18日的隆美尔葬礼,护卫队员们准备将棺椁放在一辆老式炮车上

(14)、按理说,1944年的德国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这个时候,或许正是希特勒要力挽狂澜的时候,而偏偏在这个“危急之秋”,用人之际,为什么他会选择杀了一枚大将呢?

(15)、听到这些话语,隆美尔心中本来抱有的一丝希望完全破灭了,他即将和最心爱的妻儿生死分离,他再也不能够在心爱的战场上驰骋,不能拥有一个军人最光荣的归宿——战死沙场。隆美尔的脸上闪出极度痛苦的表情。但是,一切已经不能改变,他只能接受现实。让隆美尔感到一丝欣慰的是,自己最深爱的妻子和儿子能够不受牵连,他们日后的生活将会有保障。

(16)、在半个多世纪前的德国,出现了一位非同寻常的著名将领。他既非贵族职业军官家庭出身,又未在高等军事院校里接受过正规参谋教育;但他却以在战场上风驰电掣般的行动而在德国军事史上留下盛名。

(17)、诺曼底登陆行动发动时,隆美尔并不在岗位上,因为他认为盟军不会在气候恶劣的情况下发动进攻,于是申请了假期去庆祝妻子的生日,并计划随后晋见希特勒,希望能再获得一些兵力补充。等到他闻讯返回指挥部,盟国的进攻已经遍地开花,无可阻挡了。7月17日,隆美尔在去往前线途中被英国皇家空军查理·福克斯(CharleyFox)指挥的第412战斗机中队喷火式战斗机扫射,驾驶员为了躲避空袭把车撞到了树上,隆美尔头部受了伤。有意思的是,遇袭的地点就在一个叫做“Sainte-Foy-de-Montgomery”(蒙哥马利神圣信念)的小村子旁边,这个巧合也被后人戏称为“蒙哥马利专克隆美尔”的“铁证”。

(18)、②从某种意义上说,隆美尔是历史上的幸运儿。他不仅在生前就已红遍德国、妇孺皆知,而且在希特勒纳粹政权覆灭后,其他法西斯帮凶一个个变得臭名昭著,被世人所唾弃的情况下,隆美尔的名声反而扶摇直上。

(19)、例如柏林命令隆美尔固守班加西,但他却大举进攻别处。隆美尔胆大妄为的行动不仅愚弄了敌人,而且无意间愚弄了现代军事科技,更为他自己创造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胜利条件。

(20)、1941年11日23日,双方展开了坦克大战,德军坦克排成一字长蛇阵,大炮和88毫米高射炮与之一同前进,步兵紧随其后,典型步坦协同作战,外挂大炮与高炮,发起反冲击,指挥员均打开坦克指挥塔门进行战斗,上级军官牺牲,下级军官马上接替指挥,步兵也是如此。

5、隆美尔最帅的一张图片

(1)、接着,隆美尔挥军乘胜追击,不到10天,前进500多公里,直抵埃及境内的阿拉曼。然而隆美尔部队过长的战线增加了供给困难,他的疲劳至极的部队也失去了攻势,不得不暂停进攻。而英国人则加强了其在北非的兵力,大量的美国新式重型坦克也源源而来,从而使中东英军的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隆美尔自昔兰尼加会战大胜以来几乎没得到什么补充。1942年10月23日,英第8集团军新司令官蒙哥马利向隆美尔发起代号为“轻步”的进攻。隆美尔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不利形势。他弹药缺乏,坦克和车辆所剩的燃油也不多了。如果他的部队坚守在原地,一旦英军突破防线,就会形成包围态势,德军必将彻底覆灭。因此,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死守命令,断然下令撤退。此时的隆美尔手中既无预备队,又缺乏燃料。然而,蒙哥马利没能及时察觉隆美尔的撤退行动,察觉后又用兵过于谨慎,没有抓住最有利的追击时机,使隆美尔的溃退之军摆脱了被全歼的厄运。11月9日,隆美尔终于带着德非洲军的部分部队撤出埃及,退回到利比亚境内。

(2)、战争的法则就是不进则退,由于隆美尔只有消耗没有增援,而英国人却倾举国之力向亚历山大港运送和补充兵员物资,终于在实力上彻底压倒了德意联军。

(3)、隆美尔出身平凡,但有不凡的抱负和远大的目标,时刻渴望权力和高官厚禄。他曾向往过陆军总司令的职务,甚至在1944年7月伦德施泰特辞职时,他还误以为希特勒会任命他接西线总司令。他虽以勇猛过人和足智多谋著称,但经常会自以为是,尤其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以及官爵的提升,他变得固执武断,对同僚和上级的劝告置若罔闻,鲁莽草率和傲慢无礼使他性格中令人讨厌的一面被无限放大,对别人的指责和非议常常神经过敏,而且记仇。虽然在普通德国人心目中他是一尊战神和现代的汉尼拔,虽然战士们崇敬他并愿意为他赴死,虽然对手敬畏他而且到处流传着他的神话,但正是他的内在缺陷使之与将领同僚们的关系普遍紧张,就连与他出身相若的东线将领对他也是既嫉妒又不屑。党卫军将领曾被许多自以为是的国防军将领嗤之以鼻,但就连迪特里希似乎也在背后轻视隆美尔,说他从未在苏联作战过,因而并不是个名副其实的战士:“他知道什么是战争?他只知道不停地被人拍照和出现在德国的报章杂志上。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坐在坦克上挥舞元帅权杖,高呼‘我是非洲之王’。”

(4)、军武菌:隆美尔作为德国著名的将领之为什么却不受其他德国军官待见?

(5)、1941年初,隆美尔被任命为援救意大利军的德国非洲军军长,远征来到黎波里。当时,英军认为德军前来支援的兵力很少,决不敢贸然开战,主观上有轻敌思想;客观上英军又正处于换防阶段,补给困难。而在当时,德、意一共只有4个师的兵力,处于劣势。隆美尔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不顾柏林和罗马军事当局的坚决反对,出其不意,悍然下令,展开进攻。3月15日,隆美尔军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迅速向南挺进了450英里,给英军以意想不到的打击。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准备据险固守。隆美尔不给英军以喘息机会,利用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再创敌军,结果英军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内从昔兰尼加的东界后退了400英里。英军中东总司令韦维尔也被英军总部解职。隆美尔因其指挥作战灵活,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而被称为“沙漠之狐”。同年6月隆美尔被提升为德军元帅,时年49岁,成为德军中最年轻的元帅。

(6)、相较于西线那种成千上万人送命,推进却不过几百米的战争形态,隆美尔与“符腾堡山地营”的史诗般一战无疑令人回肠荡气——50多个小时里,无论是高耸的山峰、无底的深谷和陡立的峭壁,还是对手的炮火和孤军深入的危险,都不能阻止隆美尔攻克高峰、摘取最高战功勋章的信念。他的始终不超过500人的部队摧毁了意军5个团,俘获了9000名敌军和81门大炮,而自身仅有6亡30伤。出其不意、快速灵活和牢牢掌握主动权无疑是隆美尔此战中的主要战术特征,摧毁敌军指挥体系和补给基地、瓦解对手的意志更是他追求的目标。他在《步兵进攻》一书中也曾总结出如下的经验教训:“部队休息时也要特别注意积极侦察”、“欺骗和分散对手的注意力有助于完成包围”、“指挥官必须决心坚定并能将意志强加于部队”、“虚张声势、勇猛、突袭和快速追击能带来轻松的胜利”、“善加利用突然的一时成功能带来更大的战果,即使这意味着拒不从命”、“为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即便官兵已到身体极限也在所不惜”等等。

(7)、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德国“非洲军”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等职。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狡诈多变、大胆果敢是他用兵最大的特点。来到北非后,面对强大的英军,他以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要么欺骗,要么猛攻,数次打得英军措手不及,几乎无喘息之机。他的军队一度进抵阿拉曼,迫近开罗,震惊了整个英国。即使是在缺乏补给,被蒙哥马利的英军打败后,他仍能组织千里大撤退,确实是只狡猾的狐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中,能够做到生前声名显赫,身后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方都认可的,惟有隆美尔一人而已。

(8)、韦维尔认为卓越的将领必须重视后勤保障,而这一条似乎是隆美尔得分最低、最常为人诟病的所在。蒙哥马利总是在战役发起前把将所有行政后勤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而隆美尔似乎总是准备接受最低限度的补给,似乎总是在冒险,而其他指挥官在类似的补给状况下无疑会拒绝发起攻势。隆美尔并非不重视后勤保障,但控制船只、港口、运输和补给分配的是意大利人。另外,沙漠战的特点之一就是双方轮流猛攻和推进,一旦攻方的战线拉得过长就会出现补给困难,战线也会显得十分脆弱。后人不应忘记,北非和中东曾是大英帝国的主战场,丘吉尔可以说是举帝国之力保证北非,而对希特勒来说,东线才是兵力和资源最优先的战场,北非只是细枝末节。希特勒曾多次明确告诉隆美尔,

(9)、其实,无论隆美尔是生是死都挽救不了希特勒的法西斯帝国。德国法西斯失败不是由一个两个人就能够决定的,这是制度体制的问题。根本问题不解决,杀再多的隆美尔都没有用,首都柏林早晚都会被盟军攻破的。所以,隆美尔的死就好像印证着第三帝国也一定会消亡一样。

(10)、另一个原因就是,希特勒与隆美尔之间的隔阂加深。“伴君如伴虎”越是上层越残酷啊,在统治者身边工作更要小心翼翼,要是个性太鲜明,说话太直白,那领盒饭就是早晚的事了。战争后期的隆美尔看清了局势,为了德国的国家利益开始质疑希特勒,甚至公然违背希特勒的命令,这一系列的举动都一点点的坚定了希特勒的杀心。尽管,隆美尔从国家的角度考虑,是以大局为重,但希特勒毕竟是个最高领导人,岂容别人在自己的地盘上撒野。

(11)、当晚,德国对外发布公告,隆美尔因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12)、此外标准机型会定期进行升级更新,而表演用机型更新速度上就会与普通机型存在差异。此外武器系统的一些控制单元在表演飞机上是不必须的,因此不清楚会不会被取消掉了。综上,表演队飞行员转飞普通型号飞机的额外训练估计不会少于一年了,但肯定比新培训飞行员要快的多。

(13)、摄于1959年10月的隆美尔祭日,时任北约中欧地面武装力量总司令的施派德尔将军正向隆美尔的坟茔行礼,图左为隆美尔的遗孀

(14)、1944年,一个集团计划刺杀希特勒,但不幸的是行动失败了。希特勒逮捕了这些人,这些人当中很多都是隆美尔的原部下,于是这样的刺杀行动就顺理成章的牵连到了隆美尔。再加上鲍曼的栽赃,隆美尔已是在劫难逃了。希特勒给了隆美尔两个选择,一是被送上军事法庭,等待审判;二是,服毒自尽,但可享受国葬待遇且不会殃及家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肯定是选择了后者,既能保全家人的性命还能保住自己死后的哀荣。君要臣死,臣不死也说不过去啊。既然都必死无疑了,那就尽可能体面一点的离去吧。

(15)、在一战中,年轻的隆美尔两次负伤,四次获得勋章,其中一枚“蓝色马克斯”十字勋章最为隆美尔所珍爱,之后几乎一直戴着它(另一个著名的获得者是“红色男爵”里希特霍芬)。这是因为“蓝色马克斯”是当时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军队最高勋章,而且在一战后就被废除了,成了绝品。尽管一战的德军中并不乏隆美尔这样勇敢和出色的军官,但他们也无法改变德国两线作战,综合国力被协约国碾压的现实。随着德国的战败,那些在战争中活下来的德国军人们大多退伍回乡,成了老百姓。隆美尔被幸运地留了下来,担任了九年的连队指挥官。在此期间,他依旧勤奋好学,他研究过重机枪,并成了一名熟练的射手和装弹手;学习内燃机的所有原理,反复拆装摩托车;教士兵如何在山上建滑雪小屋,如何制造折叠船。

(16)、另外因为他是从基层上来的,指挥思维与一般军校毕业的军官差异很大。这一点不管在北非战场被上级派人“阻止这名军人发疯”,还是在构筑大西洋壁垒方案上和老将隆德施泰特闹分歧都看得出来。有分歧也就罢了,关键是他脾气还特犟,常常固执己见,不管对面多大官都敢顶撞。这样的人人缘能好么?

(17)、隆美尔兵败阿拉曼是因为希特勒无力增援吗?次年10万德军抵达北非战场

(18)、但隆美尔却不是如纳粹德国官方宣称的那样死于心脏病,而是被希特勒逼迫自尽的。这位为纳粹德国南征北战的将军,最终没有死在战场,而是死在了他为之效忠的元首之手,他不算长的一生最终以悲剧结尾,但这也可能是他的另一种幸运——没有目睹德国的溃败和他所忠于的元首的灭亡。

(19)、点击本订阅号底部菜单进入《我的使命》玩家社区,点击(发表话题),发表您的攻略即可。

(20)、在东北非战线上,意军以部署在埃塞俄比亚的30万人马,负责向苏丹、肯尼亚和英属索马里攻击,而在北非的利比亚战线上,意军集结的23万余兵力则奉命向埃及挺进。

(1)、小隆美尔从小就对机械学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爱好,想当一名工程师,但其父亲却认为他去当兵最合适,他听从父亲的劝告,走进了军营,开启了开挂的人生。

(2)、以美国蓝天使为例(八一队飞行员同为战斗机部队筛选),均为军中战斗机飞行员驾驶,且有轮换制度,一方面增加飞行员技战术水平,另一方面,能够展现本国战机质量,带动战斗机出口,最重要的是展现出大国才有的软硬实力,是国家力量的展现。所以基本上国家队的飞行表演队都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直接开赴战场的。

(3)、游戏《沙漠之狐》(砂漠の狐):1988年发售,日本Kemco公司发行

(4)、从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的回忆录中隆美尔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出,隆美尔后期的言论,是带有鲜明的反希特勒独裁特色的。这与密谋组织成员的指认说法也是吻合的。

(5)、为博美人一笑,隆美尔总是违规戴上眼镜,而一旦碰到上级,便马上把眼镜藏起来,从镇定自若到狠狈不堪的过程,总能让露西大笑不己,能使一个美人笑,证明他的努力没白费,追美人有戏了。

(6)、《帝国骑士:二战时期德国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全传(I)》

(7)、早在北非战场作战期间,隆美尔就预料到德国将会输掉这场战争。地中海上的补给线已不再起作用,因为盟军破译了德国的密码并将德国军舰一艘艘地击沉。这时从柏林发来了一道命令,让他们坚持下去。隆美尔没有听从,他骂希特勒:“简直是疯了!”隆美尔又冒了一次险。他把非洲军团从几千公里以外撤回,这成了战争史上闪光的一页。

(8)、确实,英军在非洲的力量并不强大,当时在东北非、北非地区的英军兵力分别为32500人和66000人,处于十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绝对劣势,然而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并不能够支撑墨索里尼的野心,尽管兵力众多,却是一触即溃。

(9)、尽管如此,他还是以饱满的精力和热情执行新的任务。雷米确信:“对现实形势的估计和对希特勒的忠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折磨着隆美尔,使他内心里饱受煎熬。”

(10)、“20刺杀事件”后,盖世太保从密谋分子骨干成员戈台勒家中的保险柜里搜出一份名单,其中就有隆美尔的名字。

(11)、电影《最长的一天》:1962年上映,由威尔纳·亨兹(WernerHinz)饰演

(12)、电影《沙漠之狐》(TheDesertFox):1951年上映,由詹姆士·梅逊饰演

(13)、在军校学习期间,他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17岁的露西·玛利亚·莫林(LuciaMariaMollin,隆美尔常叫她“露西”),她是来该地专读语言学的。起初她发现隆美尔过分严肃,可不久他们便双双坠入爱河而不能自拔。在军官学校毕业后,隆美尔也经常与露西以信件联络,他们于1916年结婚。在个人感情方面,隆美尔和他后来的老对手蒙哥马利一样,都非常专情。他既不喝酒也不抽烟,一生都忠实于妻子、忠实于婚姻,结婚后就和其它女人全无来往。

(14)、隆美尔在普通人心目中的形象经历过大起大落。战争刚一结束,隆美尔的遗孀就急不可耐地发表声明:“我愿再次重申,我的丈夫没有参与过1944年7月20日事件的准备和执行,作为一名战士他拒绝走这条路。我的丈夫从来都向最高层诚实地陈述意见、意图和计划……终其一生他都是一名战士,从来没有成为政客……”隆美尔遗孀的如此表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战后的德国曾有相当一段时间,以刺杀为手段试图颠覆政权的抵抗分子被绝大多数人视为是“叛国者”,是遭人唾弃的“叛徒”。即使普通人了解到了现实和真相,也为纳粹政权屠杀无辜者和犹太人的残暴罪行所震撼,但“在纳粹狂热的年代结束后,德国公众在很长时间里继续维持着对军内抵抗分子的强烈反感”。

(15)、1914年,隆美尔中尉随乌尔姆第49野战炮团的一个炮兵连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比利时,隆美尔首次参加战斗就获得胜利,他以先发制人的凶狠打法为自己赢得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

(16)、咳咳,本文当然不是和大家探讨宝藏去向,因为小编手动严肃声明,我真的对隆美尔宝藏藏在哪里一无所知……

(17)、希特勒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把他塑成“人民元帅”;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十分崇敬地评价隆美尔说:“你是个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

(18)、电影《将军之夜》(NightoftheGenerals):1966年上映,由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演

(19)、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问隆美尔想要什么职位,隆美尔亳不犹豫,选择了装甲部队,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为第7装甲师师长。

(20)、随着德国军在东西两线的不断失利,德军内部出现了除掉“一条道走到黑”的希特勒,然后与盟国和谈的声音。这部分军官策划了一个由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上校实施,用炸弹刺杀希特勒的密谋,虽然炸弹成功引爆,但却没能炸死希特勒。大难不死的元首立即下令搜捕“反贼”,参与密谋的军官们死的死,抓的抓。由于这些军官曾打算在刺杀成功推举隆美尔为首脑与盟军和谈,这一情况被审讯出来后,希特勒顿时坐立不安,下决心要除掉这个“隐患”。但这个大独裁者也知道隆美尔在军队中深孚众望,如果直接处死他,倒可能激出一帮真的“反贼”来,于是希特勒和之前凯特尔元帅商议后,决定给隆美尔一个选择自杀的机会。

(1)、至12月中旬,得到增援的英军发动反攻,一家伙就把意军打趴下了,两个月时间里向西“反推进”多达800公里,意军残兵败将拼命逃往的黎波利港,从元帅到士兵通通惊慌失措,准备乘船逃回亚平宁半岛了。

(2)、连希特勒也不敢像对待“20密谋者”那样,到人民法院控告、绞死这位最高勇敢荣誉勋章的获得者。

(3)、一年以后,1935年隆美尔被派往波茨坦任军校教员,此时正逢希特勒宣布扩军,军校学员增多,隆美尔正好可以发挥他的才能,而此间他写成的《步兵攻击》一书更是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并获得了希特勒的赏识。1939年,希特勒决定提拔隆美尔担任大本营卫队长。当德军入侵波兰之战开始时,隆美尔以狂热的心情迎接战争的到来,他在对妻子的信中写道:“你对9月1日希特勒(对波兰宣战)的演讲有何感想?我们有这样的领导人不是很好吗?”占领波兰之后,希特勒满足了隆美尔想指挥一个装甲师的意愿。1940年2月15日,他出任了第7装甲师师长。

(4)、施派德尔的著述自1950年起在英国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本章开头提到的扬的著作只是一个开端,事实上有关隆美尔的前五种传记都是由英国人完成的。英国人,尤其是参与过北非战事的英军将领,为何会如此关注彼时仍受敌视的德国的一位将领?难道仅仅是因为大漠里的战争不是希特勒以种族灭绝为出发点的滥杀无辜?不,我们只需看一看主流军事历史学家李德·哈特1970年出版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就能明白,以他为代表的英国人眼中的“二战”是在西线决胜的,他对北非战场的关注—一个德军在1941年时仅投入了2个师的战场—远远超过了同期有超过150个德军师参战的东线,他的“二战”史讲述的其实是一个从敦刻尔克撤退拉开帷幕、取道阿拉曼、最后在诺曼底登陆中达到高潮的故事。大英帝国的战场才是世界大战的核心,击败了隆美尔这个最负盛名的对手,才能凸显日不落帝国的强大和光荣!1942年时,英国已被完全逐出欧陆,北非是英军唯一与德军尚在对垒的战场,这里的战争拖得越久,就越凸显英国在盟友中的政治价值和军事重要性。战后,为了让普通人了解英国在击败德国中的“丰功伟绩”,就绝对有必要极大地拔高英国的主战场—北非的重要性,绝对有必要让英军挫败对手的关键人物—而如果把对手的主帅隆美尔描绘成“超人”(或如李德·哈特曾用过的“恺撒”一词)的话,那么英军之前曾被“超人”多次挫败就太正常不过了;既然这个“超人”如此厉害,最后还是在阿拉曼不敌“蒙哥马利子爵”,那么英军战神蒙哥马利的“功夫”又该如何的深不可测啊!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女星尴尬瞬间的悲伤微博说说(既然决定要走,就不要再回头。)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