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简介50字【文案92句】

2023-10-16 09:06:48

居里夫人简介50字

1、

(1)、他先是核物理学家,20世纪70年代成为高能物理学家,晚年又成为一名油画艺术家……

(2)、就这样,施士元成了居里夫人的一名中国学生。受教于居里夫人的只有两个中国人,另一个是学化学的。

(3)、(文章原标题:《百年泽慧》。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其所著《卷舒开合任天真:何泽慧传》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4)、而文革开始后,她把干校的工作当做科研来做。

(5)、④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这项开辟科学新纪元的伟大发现好像不该落在一个女子头上。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莫泊桑在他的名著《项链》中说:“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当她还是个小学生时就显示出上帝给她的优宠,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讨得周围所有人的喜欢。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她对哥哥说:“毫无疑问,我们家里的人有天赋,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她中学毕业后在城里和乡下当了七年家庭教师,积攒了一点学费便到巴黎来读书。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盔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来住在姐姐家中,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这种心无旁骛、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难做到的啊。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范仲淹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而在地球那一边的法国,一个波兰女子也这样心静,这样执著,这样地耐得苦寒。她以25岁的妙龄,面对追者如潮而不心动。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她甘愿让酸碱啃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6)、一般原子核一次只能分裂成两个碎片,三分裂意味着原子核能够一次分成三个碎片。在研究中,他们用核乳胶记录铀原子核的裂变,然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寻找三分裂的径迹。在暗淡的视野里,搜索那些令人捉摸不定的径迹。做这种观测工作非常辛苦,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于镜下观察,不但眼睛很累,引起头痛,而且由于身体固定在一种姿势下,时间长了,周身都会感到疲劳不堪,这确实是一种需要毅力的工作。而何泽慧由于她的细致和耐心,孜孜以求,不放过任何一条径迹,结果是她找到的最多。

(7)、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Skłodowska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8)、居里夫人从出生到1891年去巴黎求学这期间的学习与生活经历,这段时期,她呆在最深爱的祖国从事过教师、参加了波兰爱国青年知识分子组织的流动大学,在自学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1891年到1914年暂停研究奔赴战场救护伤员。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1893年,她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物理系。

(9)、1908年,为《比埃尔·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业绩。该书由法国物理学会委托郎之万编辑,出版于巴黎。晋升为教授。

(10)、国际上核乳胶的制造,有两个里程碑,第一即C适用于一般的核物理实验,但对宇宙线研究和高能物理就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了。第二个里程碑就是依尔福公司的GG5主要是灵敏度大大提高,能够显示电子轨迹。从1955年开始,何泽慧与孙汉城、刘惠长就着手研制对高能带电质点灵敏的核子乳胶。在1957年顺利改进和制成了对电子灵敏的核-4和核-5乳胶,前者的灵敏度接近G后者的灵敏度则超过了G这标志着我国制造的核乳胶已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

(11)、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法国作家,曾撰写其母传记《居里夫人传》(MadameCurie)。1954年11月19日嫁给美国驻希腊大使HenryRichardsonLabouisse,Jr。

(12)、1921年,根据战时笔记整理,写成《放射学和战争》,出版于巴黎。

(13)、把居里夫人和斯托夫人进行比较,突出她科学发现的不同凡响,突出她为科学献青春的高尚情怀。在“从……变成……”的句式中,“变成”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14)、居里夫人的女儿伊伦娜对着母亲微笑着点点头,表示同意。伊伦娜1925年获得博士学位,是母亲的好助手。

(15)、丈夫去世后,玛丽·居里的生命一度陷入了冰河状态。直到保罗·朗之万——另一颗伟大而聪颖的头脑,介入了她的生活。朗之万是热爱玛丽·居里的——当然,他的离婚失败了。同时他还愚蠢地让自己的妻子拿到了玛丽·居里写给他的情书,这些情书最终被公布给了报社。玛丽·居里在45岁的这年,陷入了身败名裂的低谷。

(16)、把居里夫人和众多漂亮女人相比,突出她不爱红装爱科学的独特个性。

(17)、“看见了就发现了。每个人都可以发现好些东西。除非你一天到晚不动脑筋。”

(18)、即使是参加国际会议,她也穿着打了三层补丁的鞋,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19)、三分裂与四分裂的发现得到了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坚定支持。1947年春,在全部研究结果正式公布前不久,约里奥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一次国际快讯会议,首先宣布了这项发现,并且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物理学上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它是由两位中国青年科学家和两位法国青年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是国际合作的产物。”

(20)、1915年,从索尔本大学物理学实验室迁入镭学研究院放射学实验室。奔波于国内外各地,指导十八个战地医服务队。

2、

(1)、1900年10月,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

(2)、坦言相告,对居里夫人的了解是停留在“镭”的发现者。同时我以为《居里夫人传》是由其本人撰写,经阅读后才明了,这是次女艾芙·居里撰写的,书中饱含着女儿对母亲深深地怀恋,亦是献给广大读者的一份礼物。

(3)、此文以“形”开头,以“理”结尾,中间以“事”为主体,全文绘形有神,传情有致,析理入微。请结合全文分析此综合之美。

(4)、居里夫人现在给我的实验课题正是那个青年未完成的。但我并不感到害怕,科学是需要有献身精神的,但也应尽量避免无谓的牺牲。好在我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是个游泳好手,进行实验操作时屏住呼吸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镭研究所的工作中,由于不断得到居里夫人的正确指导,我的身体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5)、但她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两弹一星”工程。氢弹研发时,一个重要的数据,便是她带人在实验室完成了验证。

(6)、温馨提示:每天中午12点推文,请持续关注,尽早留言。思考评论以表现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为佳,禁止抄袭!

(7)、1896年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比埃尔(室主任)共事。

(8)、第二年,也就是1896年开始,居里夫人就开始研究铀盐的放射性现象:她先检验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化学元素,发现了钍和钍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再进一步检验了各种复杂的矿物的放射性,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纯粹的氧化铀强,铀矿里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

(9)、其实,我国除了已获诺奖的屠呦呦,还有许多女性科学家,她们的成就同样耀眼夺目,她们对于学术研究的执着与追求同样令人钦佩。今天,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这样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

(10)、周一上午,我来到了实验室,看见已经有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姑娘在场。她披着一头金黄色的头发,高高的鼻梁,浅蓝色的眼睛。她先开口说:“施先生,你早,我叫加拉贝尔。居里夫人关照我,让我做你的助手。我是专门管基础放射性实验。”这是一个热情而又熟悉情况的姑娘。在她的帮助下,我很快就对所里的工作环境与要求熟悉起来,并逐步开始独立工作。

(11)、我此次故地重游,镭研究所已改成纪念馆。花园里,只有空寂的阳光洒在居里夫妇的铜塑头像上。两位科学的巨人静静地长眠在梭镇的墓地里,还有两位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他们的女儿伊雷娜和女婿约里奥,永远地留在那里陪伴着他们。

(12)、                少女时代的吴健雄

(13)、众所周知,另一个同时代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仅离婚,再婚,还有一个私生女。他把她直接送了人。而同样是这场婚外激情的主角的保罗·朗之万,并没有受到冲击。他的凶恶的妻子在成功地煽动了舆论毁灭了玛丽·居里之后,同意他另外再公开拥有一个女秘书做情人,并且以此挽回了婚姻,甚至再过多年后,她还同意丈夫又和一个年轻的女学生搞在一起。为了养活这个女学生情人,朗之万甚至还请求玛丽·居里在研究所为这学生安排了一个职位。

(14)、就在极其简陋的设备下,何泽慧和助手陆祖荫、孙汉城自力更生,自己摸索,到1956年,经过420多次试验,终于研制成功了对质子、α粒子、核裂片等灵敏的核-核-3以及探测慢中子用的核-2载硼,核-2载锂乳胶,达到了依尔福公司C2水平。

(15)、1895年7月26日,玛丽与皮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

(16)、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

(17)、1895年7月26日,玛丽与皮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

(18)、1946年,何泽慧结束在德国的工作,前往巴黎与钱三强相聚,婚后加入钱三强的小组,研究原子核的三分裂现象。

(19)、1921年3月8日,接见中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出国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请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学讲学。答称:“此不能往,当于将来之暑假中谋之”。终未成行。

(20)、1898年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

3、

(1)、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何泽慧为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宇宙线研究保驾护航、引导方向,培养了两代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现在高能所宇宙线、高能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技术的一批中年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都是在何泽慧多年言传身教下成长起来的。她培养出我国第一个气球工程博士,第一批空间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博士。为尽快提高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她提倡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发展新的生长点。她反复提及,科学工作者要“立足常规,着眼新奇”,具有“扎扎实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这座研究所的创设,曾倾注了居里夫人巨大的心血。1898年,皮埃尔·居里夫妇经过婚后3年的共同研究、探索,终于在这一年发现了两个放射性新元素“钋”和“镭”,使全世界震惊。镭的发现,不只促进了原子能时代的到来,还带来了治疗癌症的方法。1904年居里夫妇为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奖。巴黎大学提请国会设立了放射学讲座教授职位,聘任居里为教授,居里夫人为他的实验主任。法国政府为了表扬他们的功绩,还要授予皮埃尔·居里十字勋章。但是居里夫人回想起当年将那个荒废已久的破烂工棚作实验室,在极其困难和简陋的条件下,发现镭和钋的经历,提出“我要的是实验室,不是勋章”。1905年居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3)、首先,他们在科学上有直接的传承关系。钱三强与何泽慧是在约里奥-居里夫妇的指导下工作,约里奥曾明确讲他们是科学上的夫妻结合,“从老居里夫妇传染到我们,再传染给你们”;其次,她们都把自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成为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楷模;更重要的是,她们的品质一脉相承,无论居里夫人,她的女儿伊莱娜,还是何泽慧,性格都非常直率,说话从不绕弯子,不喜欢应酬,物质生活非常简朴。居里夫妇最让助手们佩服的,是他们那种极端的朴素、谦逊和对工作的投入,以及“自自然然的超然”态度。艾芙·居里也这样写她的姐姐伊莱娜:“我曾看到她的银行积蓄,在我看来那是够多的,但她从来不花——只不过是因为她从来不想要任何东西。”我们只能以同样的角度,才能理解何泽慧的极其简朴和平易谦虚。

(4)、1922年5月,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秘书长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根据国际理事会的决定发出的邀请,参加上年设立的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初任委员,后当选为副主席。为此,经常去日内瓦出席会议。

(5)、何泽慧的父母均出自科举世家。父亲何澄是早年留日的辛亥革命元老,为著名的鉴赏家和收藏家,甚至将苏州名园之一的网师园购入名下。母亲王季山的家族不仅世代官居高位,还是近代著名的科学望族。因此何泽慧所坚持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节俭美德,更是对科学事业的专注和献身,既体现了家族“物尽其用”的传统思想,又在任何场合都把自己放在普通人的地位上,更在荣誉和地位面前始终保持着冷静清醒的头脑。《物理》杂志资深编委顾以藩曾如此评价何泽慧:“她摒弃虚荣和风头,她坚持实事求是,绝不苟且附和,其质朴直率的性格鲜亮可见。”

(6)、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八十一:物理学中的括号文化

(7)、她以独特的思索、研究与文学艺术生活状态,塑造了不同流俗的品德与人格,集中体现了女性科学家的奋斗精神与生命智慧,展示出令人憧憬又仰慕的个人魅力。

(8)、1898年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

(9)、何泽慧对中国核乳胶的发展念念不忘。她一再提及:“1957年初,我们就有了对电子灵敏的核乳胶,那时候日本人来参观,我们一五一十地给他们讲,日本人回去后才有了乳胶,很快大规模发展,作出很大成绩,而我国的核乳胶工作被停止、消失了,真遗憾!”

(10)、1908年,为《比埃尔·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业绩。该书由法国物理学会委托郎之万编辑,出版于巴黎。晋升为教授。

(11)、回顾何泽慧的学术成长过程,其履历堪称完美。她自幼进入其外祖母创办的苏州振华女校学习,1932年考入鼎盛时期的清华大学物理系。留学德国师从弹道学权威克兰茨和著名物理学家盖革,德国首屈一指的实验物理学家博特引导她转向核物理研究。她还到巴黎居里实验室和钱三强一起在约里奥-居里夫妇的指导下工作。何泽慧经历了家族文化的熏陶和现代科学训练,又在世界著名科研机构领略到科学大师的学术风范。这些优秀的科学传统要在中国生根发芽,何泽慧非常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

(12)、她坚定地回答:“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的‘个人’。”有几位朋友劝他们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玛丽·居里代表她的丈夫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不应该这样做。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

(13)、再到法国看看的心愿,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施。直到1978年,施老应邀到德国参加有关原子核问题的国际研讨会,才有机会圆他的“法国梦”,昔日的镭研究所已成了居里夫人博物馆。走着,看着,想着,施老眼眶湿润了:居里夫人不在了!当年同在镭研究所的其他人员都离开了人世!

(14)、那是一次朴素的酒宴,一次为了告别的聚会。就在1933年初夏,我取道苏联,回到了祖国。时隔一年,居里夫人去世。未曾料想,我与居里夫人巴黎一别,竟成永诀。

(15)、为了研究,何泽慧还造了一个云室,每天光是照片,就有几百张。然而,何泽慧却觉得这并没什么了不起。当被人问到是什么让她能发现这么小概率的现象时,何泽慧没有长篇大论讲述科研的艰难,更没讲什么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是简单地说了一句:

(16)、  凝聚态材料中的拓扑相与拓扑相变——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戴希

(17)、作为中国原子能物理事业的开创者,何泽慧在不同岗位上,不仅出色完成了科研任务,还发展学科,培养了大批人才。她的功绩将永远被人铭记!

(18)、他是中国最早从事核物理研究的人。他首创了我国原子核物理专业。他是居里夫人的学生,他的学生吴健雄则被誉为“美籍华裔的居里夫人”。

(19)、艾芙·居里(ÈveDeniseCurieLabouisse,1904年12月6日-2007年10月22日),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PierreCurie)与玛丽·居里(MarieCurie)的小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IrèneJoliot-Curie)之妹。

(20)、1914年,何泽惠出生于声名显赫之家,父亲何澄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是老同盟会员。山西剪辫子第一人,山西第一位前往日本的留学生。也是著名的鉴赏家和收藏家,曾将苏州名园之一的网师园购入名下。母亲王季山的家族不仅世代官居高位,还是近代著名的科学望族。

4、

(1)、钱三强认为:“科学研究要有好的传统。或许,科学界最重要的好传统就是:学术与道德的统一。善良、正直、谦逊、实事求是、永远进取与创新、热忱帮助年青一代、热爱祖国、关心人类的前途等,这些就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工作者的基本品质。”

(2)、但是,吴健雄以及贡献了吴健雄的那个家庭与江南小镇,赋予我们的意义远不止这些。

(3)、丈夫去世后,玛丽·居里的生命一度陷入了冰河状态。直到保罗·朗之万——另一颗伟大而聪颖的头脑,介入了她的生活。朗之万是热爱玛丽·居里的——当然,他的离婚失败了。同时他还愚蠢地让自己的妻子拿到了玛丽·居里写给他的情书,这些情书最终被公布给了报社。玛丽·居里在45岁的这年,陷入了身败名裂的低谷。

(4)、居里夫人有“端庄美丽”的容貌,但是她投身于科学研究不在乎“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这里是否隐含着矛盾?请以文中事例作点分析。

(5)、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布罗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幼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家人对其的爱称为“玛妮雅”。玛丽亚行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

(6)、何泽慧中学时就喜欢上了物理,这里多少有些家族的影响。她的舅舅王季烈是清末民初的物理学著作翻译家,对近代中国的物理学启蒙和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显著的意义;何泽慧的表哥王守竞更可谓天才式的人物,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康奈尔大学物理系硕士、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等学位,在量子力学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7)、1921年,根据战时笔记整理,写成《放射学和战争》,出版于巴黎。

(8)、多年以前,在南京,在清凉山下那所娴雅的大学,我曾一连几天泡在图书馆,静静地翻阅那些发黄的纸页,久久地沉浸在中国现代历史上那一个个才女们所给我带来的悲哀里,为她们凄凉的身世,以及贮满了眼泪、呻吟与伤痛的作品:庐隐,福建闽侯人,她出生的那一天,恰逢外祖母去世,从此不为迷信的母亲所喜欢,6岁时父死,母亲带着全家投奔舅父,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1922年,刚刚从北京女高师毕业的庐隐不顾家庭和社会的反对,爱上了北大哲学系学生郭梦良,并且与自己的未婚夫毅然解除婚约,同当时尚有妻室的郭梦良结合,生下了一女。两年后,郭梦良患病,撒手人寰,痛不欲生的庐隐唯有成天酗酒,以泪洗面,诅咒着造物的无情。1928年,庐隐与比她小8岁的清华大学学生李唯建相识,由友谊而爱情而结婚,度过了一段短暂的家庭生活,却不幸于1934年5月因临盆难产而死,年仅35岁;石评梅,出生在山西平定县的一个山城里,母亲是续弦,这种家庭关系的“先天不足”,使她从小就养成了一颗敏感忧愁的心,青年时代的两次病态的爱情,一次受骗,一次恋人的早夭,使她一生的作品都充斥着“冷月、孤坟、落花、哀鸣、孤魂、残叶”之类的颓败阴影;萧红,民族的风雨与命运的播弄,使她几乎承受了那一时代女性所有的苦难;生母早逝,父亲、继母对她很刻薄,为了逃避包办婚姻,只身流浪哈尔滨,即将倒毙街头时与萧军相识,两人相濡以沫,辗转挣扎于那座寒冷的大城。东北沦陷后,两萧逃到上海,见异思迁的萧军离开了萧红。饱经忧患的萧红在流亡途中与MD(端木)勉强生活了三年,终于在1942年1月带着人世给予她的全部“白眼冷遇”和一颗滴血的心,孤独地病逝于香港的一家医院里;还有张爱玲,幼年的经历与个人的情感生活更是畸形不堪;父亲属于那种典型的遗少,不仅嫖娼纳妾,吸鸦片,而且脾气粗暴,对子女极不负责任,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母亲又完全是一付西洋作派,离婚后远赴巴黎,对张爱玲也很冷漠,较少亲情。尤为令人不解的是,张爱玲,这个似乎很强悍、睿智、对人生大彻大悟的女性,竟会在40年代的日占区糊里糊涂地爱上一个游戏于两性关系之间、逢场作戏的汉奸,和他留下了一段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同时又让后人说不清、道不明的乱世情缘。读她的作品,总使人感受到一股浓烈的阴冷之气……可以这样说,这几位才女残缺不全的家庭出身与坎坷破碎的情爱生活,使我们对那个动荡的、刚刚从封建黑暗中挣脱出来的“现代社会”充满了愤怒和失望,同时也使我对她们“浮出历史之表”的艰难坚信不疑,进而对某些女权主义理论深表同情。然而“不巧”的是,与她们同时的文坛上还有一个冰心。冰心,1900年生于福建福州,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了不起的一位女性作家。从她晚年所写的散文中,我们知道,少年的冰心拥有着一个较为良好的家庭环境:祖父慈祥、爱国,父母恩爱、开明,家境虽不算富有但也没有一股行将破落的家庭所有的经济恐慌,更没有封建大家庭中常见的专制、乌眼鸡似的明争暗斗甚至吃喝嫖赌等丑恶现象。此外,冰心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也是幸运的,她不仅在童年跟随海军军官的父亲从福州到烟台再到北京,较早地领略过大海的壮阔、开放与祖国文化的悠久,而且顺利地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继而赴美留学,不仅未曾遭逢过现代历史上许多知名人物都曾经过的撕心裂肺的情变、婚变,相反,爱情、婚姻均美满而少波折,夫妇两人不仅是自由恋爱,而且志同道合……西哲有言:健全的思想来自健康的身心,正因如此,我们在阅读冰心的作品时才时时感受到一股健康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冰心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功或地位的独特性,基本上就是由她在作品中所倾吐的这种清新健康的思想情感所决定的(参见沈义贞《中国当代散文艺术发展史》,浙江出版公司,1999)。也正因如此,我们肯定:在那个混乱无序的现代社会的“表象”之下,也有着一条康健有序的发展轨迹,或,冰心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格与女性,她的存在,昭示着即使是在那样一个天崩地解的现代社会,也存在着些许催生、形成那种健全人格或女性的人文“绿洲”。----如果说,在我们提出这一判断时还有点底气不足因为当时进入我们视野的,只有一个冰心可供佐证,那么,现在吴健雄的出现,她的良好的家庭与教育环境对她强健的人格与卓越的事业所起的关键作用,则使我们感叹:假如20世纪中国历史上没有那么多的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假如每一个中国儿童都能拥有像冰心、吴健雄那样的生长环境,中国的今天又该是怎样的一幅景观?!

(9)、1945年,欧洲的战事已近尾声,国内抗战胜利的曙光在望,钱三强也对自己的爱情长跑发起了冲刺,他向心仪已久的老同学发出一份简约至极的求婚信:“经长期通信,向你提出求婚。如同意,我将等你一同回国,请回信。”何泽慧以同样简练风格答复:“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来到了钱三强在巴黎的寓所,随身只带一只小箱子。

(10)、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的形体是有光泽的、像细盐一样的白色结晶,镭具有略带蓝色的荧光。

(11)、1919年,战后随着和平的恢复,居里夫人恢复了她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在镭研究所里,在围绕着她的一大群青年学者中,她负责指定他们的工作,解答他们的疑问,考察他们的成绩。她每天在那里工作,从不间断,直到1934年去世,15年如一日。

(12)、钱三强则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7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为25个单词。

(13)、⑦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衔,不背一枪。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14)、20世纪80年代曾经流行过一个颇有趣的“耗散结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相对平衡的情况下,往往会因一个无限小的扰动就破坏原有的结构。换成形象的表述即,太平洋东岸的一片鹅毛稍稍变换一下飞舞的方向,都会影响到太平洋西岸的气候变化。在浏河的那些日子里,漫步在这个蓝天、白云、阳光下的江南小镇,遥想着已经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的吴仲裔、吴健雄当年在这里奋求与进取的踪影,我不止一次地记起了这一差不多已经遗忘的理论……

(15)、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

(16)、那次会晤算起来,距今已有70多年了,但此情此景却一直还清晰地在我的脑海里珍藏。居里夫人的面色苍白,一头蓬松的银发盘髻在脑后;饱满的额头,那副珐瑁边老花眼睛的后面,是一双浅褐色闪烁着智慧火花的眼睛;薄薄的嘴唇抿在一起,显示出她坚强的性格;瘦弱的身体套着件宽大的浅黑色外套。这副形象高雅可敬,和她毕生从事的伟大事业有着近乎完美的协调性。

(17)、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

(18)、第二天,居里夫人专门为我举行了酒会。在镭研究所的草地上,“巴比塔”的伙伴们欢聚在一起。居里夫人首先致词,请大家举起酒杯,为祝贺我完成论文而干杯。席间居里夫人来到我的身旁,小声地问我是否愿意留下来继续工作,我委婉地说:“我的公费学习是4年。”居里夫人说:“不用担心,以后的工作与生活费由我来想办法。”听了她的话,我沉默了。我想:留下来有留下来的好处,这里有居里夫人

(19)、1933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在巴黎大学理学院的阶梯教室里,举行了施士元的博士论文答辩。巴黎大学任命居里夫人、P·拜冷和A·特比扬主持答辩。这3位主考官都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评委阵容精干而豪华。

(20)、1929年的年底,我来到巴黎大学。这所学校位于赛纳河南岸的拉丁区。它的前身是索蓬神学院,典型的法式建筑,外观呈黝黑色,显示出它已历经几百年的沧桑。

5、

(1)、伊伦娜·居里穿着白色的工作衣,金黄色的头发,眉清目秀,修长的身材比母亲高出半个头。她是1925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一直是妈妈的好帮手。当时她刚与约里奥结婚不久。伊伦娜对母亲微笑着点点头,表示同意。

(2)、1894年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皮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

(3)、来到镭研究所后不久,施士元就发现居里夫人做事认真,要求严格。实验室门上贴着一张颜色已发黄的纸条,上面用法文写着:“任何材料不允许带出室外。”她规定:在离开实验室之前,必须把实验台面和仪器整理好,凡是从某一地方取出来的东西必须放回原来的地方。有一次,居里夫人发现图书室中有一本杂志不见了,她就在全所查询:“是谁取走了这本杂志,为什么没有在借书簿上登记?”后来发现,只是有人不小心插错了地方。这些小事,给施士元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从中领悟到科学需要严谨的作风。

(4)、尽管被赋予中国的居里夫人这一赞誉,但其实低调的何泽惠并不喜欢,甚至很反感。

(5)、1934年,著作《放射性》(两卷)写成,1935年年出版。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居里夫人指导下,发现人工放射性。

(6)、一般原子核一次只能分裂成两个碎片,三分裂意味着原子核能够一次分成三个碎片。在研究中,他们在高倍显微镜下寻找三分裂的径迹。这种观测工作非常辛苦,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不但眼睛酸涩,而且经常浑身酸痛,但何泽慧孜孜不倦,不放过任何一条径迹,结果是她找到的最多。

(7)、后来,我了解到,在我来镭研究所之前,曾经有一个法国青年来此工作。居里夫人给他一个题目,就是用内转换电子能谱来解决γ射线谱。当时用的是镭系的放射性沉淀物,其中的氡是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惰性气体。那个青年本来身强体壮,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因没有注意安全事项,吸进相当剂量的氡气,受到很大伤害,患了急性肺炎,虽经多方抢救,仍不幸死去。他的死在巴黎科学界引起了一阵骚动,致使法国的青年人不敢到镭研究所工作。

(8)、①②段采用倒叙手法,描写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科学成就显现在读者面前。

(9)、她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值得每一个人敬重。此外她还用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崇高行为给女儿树立榜样,对女儿的教育也有许多独特的做法。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敬仰。

(10)、1934年,著作《放射性》(两卷)写成,1935年年出版。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居里夫人指导下,发现人工放射性。

(11)、50年代,为了配合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施士元受命创建了原子核物理专业。当第一届国际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在日内瓦开过以后,苏联将一些图片资料送来中国几个大城市进行原子能和平利用巡回展览。施士元和南京大学一批师生至上海苏联展览馆参观学习。会上来了十几位苏联专家作学术报告。苏联专家作报告,翻译人员口译,因为没有专业知识,听者茫茫然。为了弥补僵局,施士元作辅导报告,深入浅出,听众恍然大悟。出版社得知此讯,要施士元的讲稿,成书出版。《核反应堆理论导论》就这样于1960年出版。这是我国当时惟一的反应堆理论书籍。过后多年,从事反应堆设计的学生们知道,这书依旧是他们的入门教材。

(12)、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酷尊网的心酸微信说说(爱上一个人很简单只是晚安之后还想)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