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读法88条

2023-10-19 09:23:04

陀思妥耶夫斯基怎么读

1、陀思妥耶夫斯基怎么读俄文

(1)、Inconsiderationofthedayandhourofmybirth,itwasdeclaredbythenurse,andbysomesagewomenintheneighbourhoodwhohadtakenalivelyinterestinmeseveralmonthsbeforetherewasanypossibilityofourbecomingpersonallyacquainted,first,thatIwasdestinedtobeunluckyinlife;andsecondly,thatIwasprivilegedtoseeghostsandspirits;boththesegiftsinevitablyattaching,astheybelieved,toallunluckyinfantsofeithergender,borntowardsthesmallhoursonaFridaynight.”

(2)、我不能同镀金的邪恶和睦相处!陀思妥耶夫斯基

(3)、这个不散的宴席,从一开始就认为我一个人是多余的。

(4)、有时他挖得太深,我们只能将之理解为夫子自道。比如他自己这么忏悔:

(5)、比如《罪与罚》中,男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太,他有一套自洽的逻辑理论:只是杀死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益处的人,一个虱子,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然而事实是他终日生活在恐惧中惶惶不可终日。

(6)、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7)、凡是新的事物在起头总是这样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

(8)、陀翁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无论行凶的理由是多么正当,无论那人是如何卑贱低劣,谁也没有审判的权利。生命是崇高而平等的。

(9)、大家好,我是摩西爸爸,这一次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卡拉马佐夫兄弟》。

(10)、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我们也和前人一样,失掉了对时间的感觉。在描写一天里发生的事的时候,他能让我们如同度过千年万载。

(11)、对于人生的奥秘,他的解答的基督教色彩超过几乎所有伟大的思想家。但这改变不了这么一个事实:他勇敢地直面问题,他坚实的宗教信仰是从理性和经验出发得到的,而非从信仰本身出发削足就履。他的信仰是什么呢?身为纯智慧化身的伊凡,发现自己无法接受上帝创世的说法。任何无辜的孩子都可能会承受苦难,这就让未来的补偿显得不可接受。(16)他不是不接受上帝,他极其恭敬地把得救的机会交还了回去。不管怎么算,没有任何一种补偿能够抹消无谓的痛苦。

(12)、像你记得的那样,托尔斯泰是个节俭居家的人物,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个挥霍铺张、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13)、整个文本的骨正是救赎与复活,以及支撑这个体系的论述。也可以说,阿辽沙、卡西马正是陀老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具体内容太多,不便多说。

(14)、他们还有一个不同:托尔斯泰认为自己憎恶钱财,但钱财对他钟爱有加;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认爱财,可钱财却从他身边溜走。

(15)、这段长长的梦境绝对是一段有趣的预言。尤其是整个世界笼罩在冠状病毒水深火热的当下。你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1866年是要预言什么?共产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斯大林?冠状病毒?世界末日?还是留给诸位去体味吧。

(16)、而当你体味导致拉斯科尔尼科夫走向救赎的原因是什么时,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简单地来看,改变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是基督东正教的宗教精神和索尼娅的爱。但仔细琢磨的话,这里面还有更深层的背景和写作初衷。

(17)、当然,1918年发生的事情已经告诉我们,历史并没有选择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探索的道路,而是选择了激进地“踏过血泊”的革命之路。但正因为时间让我们看到了踩满血泊的路有多么可怕的后果,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理论才格外引发我的思考。陀思妥耶夫斯基先生通过《罪与罚》所传递的这个问题,到今天依然是个问题。而且,你不得不承认,我国和俄国实在是太像了。

(18)、书中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混乱中高烧中说出的胡话脑子里的幻象,不断拷问自我灵魂,也挖掘到最隐秘幽暗的人性深处。

(19)、人生有多少步棋要走?我们无法预料的又有多少?——《白痴》

(20)、旧的悲愁,由于人生的伟大的神秘,会渐渐转化为宁静的,感人的欢乐,而年轻的、沸腾的热血将由驯顺的、明朗的暮年所取代;我祝福着每天的日出,我的心也依旧对它歌颂,但是我现在却更爱日落,爱它那长长的斜晖和随之而来的宁静、温驯,动人的回忆,整个漫长而幸福的一生中各种可爱的形象。——《卡拉马佐夫兄弟》

2、陀思妥耶夫斯基读法

(1)、“你有没有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我都看哭了”

(2)、一切取决于人所处的条件和环境,一切取决于环境,而人本身算不得什么。——《罪与罚》

(3)、“所有这些‘不平凡的’人,起来反对自然规律和人类道德义务的束缚,并非出于善良的意愿:他们就像为主人劳动而逐渐变老的农奴,被迫去追求自由。这是某种人类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性格与此没有关系,如果存在两种道德,那也不是平凡人和不平凡人的道德,而是日常性道德和悲剧道德”

(4)、误入歧途与正常生活一样,是命中注定的。地下室人说,剩下的路只有一条,放弃无益的斗争,追随怀疑主义和悲观主义,看看它们将人引向何方。

(5)、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不但是十九世纪群星璀璨的俄罗斯文坛上最伟大的小说大师之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有史以来最复杂、最矛盾、最伟大的小说巨匠之一。他以其卷帙浩繁的创作,在对于人类复杂的甚至分裂的人性以及心理乃至变态精神的深刻描绘和深度开掘上独树一帜、无人能出其右;如果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6)、什么人得到便宜呢?单单便宜了那些没良心的,因为他们压根儿没有良心,怎么会受良心责备?而倒霉的却是那些天良尚未泯灭,还有羞耻心的正派人。所以说,在尚未做好准备的土壤上实行改革,何况还是照抄人家的做法有百弊而无一利!陀老爷子成功预言了他逝世几十年后俄国土地上的共产主义灾难。也适用于在那之后又过了半个多世纪,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灾难。《卡拉马佐夫兄弟》

(7)、“不管到哪里、不管做什么事情,我都要走极端。我的人生已经脱靶了。”

(8)、如我们在《死屋手记》中所见,在西伯利亚服苦役的四年对他意义非凡。书中描绘了罪犯如英国公立学校学童般的举止,一点不像恶棍,也不像遭遇逆境不幸的人。这段可怕的岁月过去后,他又当了三年列兵,并被升为军官。因为社会主义者倾向于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他抛弃了这个立场。他只是因为自己天性想要搞懂什么事情最难、最惨、最困苦可怖,才会去参加那种社团。在囚禁期间,他的癫痫症状更为显著,以惊人的频率复发,但当神圣的疾病降临时,他会体验到一种崇高快活的宗教启示,这会照亮他剩下的生命。

(9)、环境能毁掉我们身上的许多东西,但并不是全部;有些狡猾而又饱经世故的骗子手,往往巧妙地把一切都推诿于环境的影响,他们不仅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弱点,而且常常以此掩盖自己的卑鄙行为,特别当他们是一些能说会道和善于舞文弄墨的家伙的时候。——《死屋手记》

(10)、纳博科夫曾多次公开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甚至可以说相当平庸。」但这也是他在深入了解其作品后所发表的言论,感情极为复杂。

(11)、疫情下的遛狗员:狗狗患了分离焦虑,1分钟都不愿自己待着

(12)、托尔斯泰幻想把所有东西给穷人,但实际却无所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和最低贱的罪人一起分享生命的每一刻。

(13)、一个作家应该极力在平凡中去寻找既有趣味,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情调。

(14)、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15)、理性从来也不能确定善于恶,甚至部分辨不出善于恶……

(16)、在整个故事的中间,他就在自身性格的人性和“非凡哲学”带来的非人性之间斗争和摇摆。陀思妥耶夫斯基清晰揭示了双重人格给青年拉斯科尔尼科夫带来的挣扎和苦难。当“非凡哲学”占上风的时候,他拒绝忏悔,努力跟波尔菲里博弈以逃脱法律制裁;当人性中的道德感出来的时候,他惶惶不可终日,恨不得马上告诉警察他杀了人……这个过程无比漫长,又无比艰难。

(17)、社会上神秘的东西太多了,你尽量去试解这些谜吧,看你能不能出污泥而不染神秘的东西真的太多了!有许许多多的谜压在世人的头上,你尽量去试解这些谜吧,看你能不能出污泥而不染。——《卡拉马佐夫兄弟》

(18)、我记得读的第一部作品是他在世时的遗作《卡拉马佐夫兄弟》,他所塑造的一个个有血有肉,复杂矛盾的人物性格,一场场激烈的戏剧性冲突,将人性里面的善与恶不可思议得融合在一起。

(19)、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有一条色欲的虫子在兴风作浪,使人动摇于上帝和魔鬼之间。

(20)、《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恶魔斯梅尔加科夫因为坚强而憔悴,不论你怎么说,这是肉体的真实。这恶魔忏悔时说的话几乎和上面所引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的话如出一辙(12):

3、陀思妥耶夫斯基入门读什么

(1)、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是那么完美,仿佛是上帝恩赐的一般,你甚至不敢设想他们有朝一日会变坏。

(2)、你可能没有听过bobdylan,可能披头士只知道heyjude,你也念不清老陀的名字,可你不得不说,你喜欢。

(3)、“我打算去上海书城逛一圈,你也知道我这个人,平时没什么爱好,就是喜欢读书”

(4)、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到的苦难。

(5)、俄罗斯文学作为人类文学历史上的第三座高峰,陀思妥耶夫斯基更令其伟大。

(6)、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盛赞陀思妥耶夫斯基永远是最伟大的作家、天才的小说家;

(7)、尽管这样,他对自己的作品还是很看重,对自己珍视的篇章一改再改,无数次把不满意的部分直接烧了重写。他笔下的抨击之语日渐增多,写得也愈加艰苦,不过他始终在用心写。没法想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击垮他。

(8)、忘了是因为语文书上的哪篇课文,这位理想主义的语文老师给大家开除了那一周的书单,老陀同志的《白痴》。

(9)、村上春树更是夸张地写道:“世界上其实只有两类人。一类是通读过《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人,还有一类就是尚未通读过这部作品的人。”

(10)、可以看得出来,在当时的潮流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是非激进的,反激进的。事实上,他是传统的,一定程度的传统。一味接受西方思想到底是不是俄国的出路,他怀疑这件事情。他觉得不能一味,必须以传统为根基,尤其是宗教传统和道德传统,来接受西方文明,并尽可能让整个过程是属于全民族的,而不仅仅只是属于知识分子和贵族的。学者威廉哈本的《卡夫卡其人与其作品》中,曾对卡夫卡跟陀思妥耶夫斯基做过比较:“…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个寓言就是,当人类没有信仰,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在《罪与罚》里面,没有任何人有罪,但罚却加诸在每个人身上。”所以,在我所读到的故事里,西方思想成为一定程度的贬义词。卢仁接受了西方思想,其结果是他变成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他抛弃了俄国的道德传统,反而用当时颇为流行的“社会贡献”理论(有钱人对社会贡献大)说服自己的不择手段;在上大学之前,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好孩子,跟母亲亲密,笃信基督东正教。可是到大学之后,他受到西方思想影响“学坏了”,抛弃宗教,抛弃传统,信奉“非凡”哲学,最终杀人。他以为他只不过杀了一个蝼蚁,结果差点万劫不复。而挽救他的,甚至毋宁说最终他所回归的,是代表俄国传统的宗教和道德怀抱。他获得了拯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一味地走西方道路并不是出路,根植于俄国传统地吸收西方文明,才是出路。

(11)、你喜欢bobdylan吗,你喜欢披头士吗,你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吗?

(12)、就像是攀登一座险峰,你费力上了一个山头,后面还有一个又一个山头,吃力的你想当场放弃。但陀翁作品的魔力在于就像有一块巨大的磁石不断吸引着你阅读。

(13)、托尔斯泰恨超自然力量,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布莱克一样活在未知之中,将世界视为虚幻不真之物。

(14)、在他的作品中会看到人性的深刻、信仰的力量、一股全新的生命力在内心闯荡。

(15)、之前在听看理想出品的审美的乌托邦系列,主讲人刘文飞教授分享了一个点该如何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分享了米尔斯基的四种阅读方法。

(16)、托尔斯泰的一生出奇平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有贫困苦难的青春,还被判过死刑,做过四年苦力,六年流放在外。他总是处在经济崩溃的边缘,太太、兄弟和最好的朋友都在很短时间内接连去世,各方面的事情都在打击和困扰他,他的写作状态糟糕至极,饥病交加,时间紧迫。

(17)、一个活生生的人总是想得到一点人生的乐趣。——《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18)、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激励名人名言精选培根的读书名人名言自立更生名人名言陀思妥耶夫斯基名言大全诚然,人的性格常常身不由己,不肯服从明智的决定。

(19)、各位应该明白,对于一个年纪刚过17岁,每天晚上睡觉都面临抽筋梦遗二选第二天光明牛奶伴着六味地黄丸一起吃的青春期男生,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之于他们,就如同三甲基丙酮:根本不懂是什么,读起来拗口,但听起来似乎挺高级的。

(20)、事实上,鸡血和鸡汤是组合拳。打完一剂鸡血后,头脑发热;发现改变不了生活的时候,来一煲鸡汤降降温,生活又美滋滋。

4、陀思妥耶夫斯基怎么读

(1)、一切都会过去的,惟有真理长存。陀思妥耶夫斯基

(2)、“到过这儿的人,开始了别样地思考、别样地感受、别样地希望。所有人们感到宝贵和亲切的一切,对他而言变成了不需要的和异己的。当然了,他还跟过去的生活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联系。他还保留着某些自童年时代灌输给他的信仰,旧有的忧虑和希望还部分地活在他身上。也许,为现状感到恐惧和渴望回归宁静往昔的痛苦意识还会不止一次在他身上苏醒。但‘往日不可追’。船已烧毁,退路已断,必须前进,走向未知的、永远可怕的未来。”

(3)、实在是字数受限,书评并未展开。如果有机会,我下次书评会就内容具体分享。

(4)、第二个问题尤为明显,我们如今面对的的文学名著,其大部分出版的时间都集中于19世纪初,那个混乱动荡人类的创伤期,世界充斥着革命战争和自然灾害。很大一部分的文学名著,都是思索着死亡战争平等这些深刻称重的话题。

(5)、在我看来,佐西马长老和他所代表的基督精神正是文本的灵魂。

(6)、就在这一时期(1865-1869),在被读者误解、被债主骚扰、被至亲至爱者的离世弄得要崩溃的时候,他在孤独、贫困和病苦之中写出了《罪与罚》、《白痴》和《群魔》,甚至还计划写《卡拉马佐夫兄弟》

(7)、据说,李安写剧本,想突出某个人很有思想、很有内涵,就给他一个特写,让他读陀思妥耶夫斯基。

(8)、“可是后来,这种坚信常常受到考验,我现在也不晓得,这活的东西在哪儿,它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9)、只要能活着,活着,活着!不管怎样活着——只要活着就好!

(10)、他说:“上帝和魔鬼在哪里搏斗,不过是隐藏在人们心中。”借用木心所言,文学作品不是什么崇高的事情,只是让人们在里面了解自己。陀翁的作品就是这样的存在。

(11)、有专业人士甚至认为米嘉是艺术的极致,处处高光,而阿辽沙那条线都是臃肿的冷调宗教伦理,毫无兴致。

(12)、有时,一个人遇上强盗,整整半小时感到死亡的恐惧,最后,刀架到脖子上,反倒什么都不怕了。《罪与罚》

(13)、我们人生在世,最要紧的是首先是善良,其次是诚实,最后是永不相忘。

(14)、他一方面是最好奇的异端,最俄罗斯化的俄罗斯人,另一方面又是个世界主义者,这也和托尔斯泰完全不同。后者试着想成为世界主义者,但他的生活最终比我们所知的几乎所有其他作家都更受限于时空和国籍的限制。渴望远方的热情就没在他身上存在过,他身上的一丝一缕都扎根于现时之中。他造访过意大利,却没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他没法赞赏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但丁、弥尔顿、莎士比亚、瓦格纳或贝多芬。他甚至认为自己的作品都很糟糕,除了两部明显最糟的作品。

(15)、“人存在的秘密并不仅仅在于活着,而是在于为什么活着,如果不能认准自己为什么活着,人就不愿意活着,哪怕周围全是面包”。

(16)、在他众多作品中,都可以感受到陀翁复杂多变的情感对基督之爱的信仰。

(17)、而国内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热潮事实上也从未止息。鲁迅曾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事》(1936年)中写道为何热爱陀氏:“愈身受,也就会愈懂得他那夹着夸张的真实,热到发冷的热情,快要破裂的忍从,于是爱他起来的罢。”

(18)、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

(19)、在《地下室手记》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部过去,都体现了安慰的理念,作为一个小说家,他教导人们相信,读者和作家的眼泪和善良的感情可以弥补、安慰被欺凌与被侮辱者的命运。他的幸福,他的灵感,也来自于这些卑微的人。但自从掉进悲剧的泥潭后,他不再相信爱的万能,也不再珍视同情和感动的眼泪,无力帮助对他而言乃是彻底的,摧毁一切的理由。在看完《卡拉马佐夫兄弟》后,我一直在想,我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里得到了什么?就像舍斯托夫引用一位教授的评价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包括尼采)并不适合做一位导师,他的著作里没有也不可能提供一些稳定不变的规则来引导学生。因为他在拿自己的生命做实验。此话没错,因为他的小说甚至连半点安慰都没有,其中展露的事实我也知道,那我到底有没有得到什么呢?也许,只有伴随着阅读开始到结束的这一过程的见证,这种见证就像是一位哲学小说家用自己的生命做了实验后,向你指出悲剧人物的命运,注解生活中费解的而且无法用语言解释的苦难。地下室的人要回到以前已经不可能了,他们脱离了日常生活的轨道,旧的神祇,走上了新的道路,尽管这条路除了危险,折磨人的怀疑和永恒的孤独外,什么也没有应允。

(20)、为了做到尽善尽美,必须先对许多事不理解!如果理解得太快了,也许倒理解不透。

5、陀思妥耶夫斯基 知乎

(1)、为了做到尽善尽美,务必先对许多事不明白!如果明白得太快了,也许倒明白不透。

(2)、1881年1月26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后来者将会理解和赞赏他的伟大天才。他留给我们什么值得拾取的信息呢?

(3)、要知道,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分岔多得不计其数。最高明的棋手、其中洞察力最强的也只能料到以后的几步棋。——《白痴》

(4)、谁否定个别的“施舍”,谁就是否定人的天性,蔑视人的个人尊严。

(5)、两百多年过去了,俄罗斯文学过时了吗,为什么我们今天仍然要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文学作品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了哪些精神的依托?

(6)、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7)、在文艺婊圈,豆瓣话题圈,小资圈,会出现这几个问题

(8)、如同我们从别人的口述中认识一个人和自己去认识会有很大的不同一样,我发现在别人的文章里读到这段话的含义与自己读到时也有很大的区别。早前,这段话让我误以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本书或许也是在追问生命的意义。要知道,生命的意义这个主题一直以来就以无穷无尽的变体出现在作家与诗人的笔下。我们在黑塞、毛姆,梭罗、格雷厄姆·格林那里都能读到类似的故事和文字。直到我带着这个印象偏差阅读此书时,才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考,已经不在意义层面,他比前几位作家走得更远,他翻过了生命的面包与意义之间树立的墙,直接向最高形式追问,“是谁打散了羊群,使之误入歧途?”怎么理解这个提问?比如刚才提到的几位作家,在他们著名的作品中都有一个相似的人物,不论是梭罗自己还是毛姆的思特里·克兰德,或是格林的奎里,这些人都为了生命的意义,放弃了多数人信赖的安全生活,哪怕那里有无限的面包。但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里,他的人物没有义无反顾的勇气,也没有可以歌颂的理想主义精神,有的只是与怀疑主义、悲观主义的抗争及无休无止的精神折磨。他追问的是谁打散了羊群,使这几只羊偏离了羊群的日常轨道,误入歧途,回不去安稳的世界。换句话说,他在提问,是谁让思特里·克兰德们脱离了面包的生活。要知道,在打散之前,这几只羊与羊群里其他温顺的羊没有任何区别,但一次风暴或者别的事件,就让这几只羊偏离了羊群规定的路线,他们迷路了,并再也回不去。《地下室手记》被视为他开始追问这一问题的标志。在这本书的结尾,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地下室人第一次发问: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文案112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