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语录体76条

2023-11-02 09:41:12

孟子语录体

1、孟子语录体篇章

(1)、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就像我本来就所具有的,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2)、《尔雅》曰:“兹、斯,此也。”今考《尚书》多言兹。《论语》多言斯。《大学》以后之书多言此。《论语》之言斯者而不言此。《檀弓》之言斯者五十有言此者一而已。《大学》成于曾氏之门人,而一卷之中言此者十有九。

(3)、(汉未央)战评丨普京难了,惟尽快抽身以免祸

(4)、《近思录》是依朱熹、吕祖谦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5)、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拿了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不义。

(6)、《国语》: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相传为左丘明所作(详见文末链接《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

(7)、上海市嘉定区嘉旺路862号 021-59106159

(8)、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9)、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

(10)、作为代词或指示性形容词,“兹”的用法最古老,“念兹在兹”即出《尚书》。今文《尚书》“兹”作近指代词凡46见。《论语》作指示性形容词的,“斯”字15例,“是”字5例。兹、斯、此等,在古人口语中几乎没有分别。音同此音,义同此义。无非着字记音,用字不同罢了。

(1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12)、(汉未央)原创丨神话·天命·青春——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

(13)、师:我们再看看孟子所说的在女子出嫁上着墨较多,显然,他说公孙衍和张仪像妾妇一样,为什么要把公孙衍和张仪类比成“妾妇之道”?

(14)、(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

(15)、师:要理解孟子对“大丈夫”的定义,就要了解孟子的经历与坚守。

(16)、前段时间有个人问我,“孟子为什么这么喜欢骂人?”我有些不解,他又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不是骂人是什么!”这里给大家澄清一下,孟子说“人之有四端,尤其有四肢”,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知心、是非之心。

(17)、孟子说,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是无人可敌的。如《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施行仁政是“因”,上下同欲是“果”。或者说:施行仁政,是实现“上下同欲”的必由之路。

(18)、总而言之,孟子强调的是“施仁政”的必要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之灭亡就是典型的反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暴政的最终导向往往都是怒不可遏的揭竿而起。

(19)、师: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各个诸侯王。还没皇上。

(20)、《韩非子》:由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其文为说理文;擅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典故:自相矛盾、讳疾忌医、智子疑邻、三人成虎、郑人买履等。

2、孟子语录体

(1)、代表作:屈原《离骚》——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自传性质)

(2)、孟子的一生总在飘荡飘荡,一直不被统治者重用,孟子的“仁德”之举,他一生的抱负没有实现,但是他就像李太白所写的:“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因为现实的残酷,扶摇九万里的大鹏从高空摧落,孟子的悲愤与孤傲掩藏在字里行间,他著书立说,心怀仁德的孟子,在《孟子》的长河里安放下独一无二的魂灵,从此屹立天地,光耀千古,堪称大丈夫。

(3)、小结:孟子的文章,特别善用排比造势,我们读起来不光有气势,也感受到它强烈的说服力,充沛的情感。韩愈曾言“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4)、那么,《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的“斯人”又从何而来?这绝非随机偶得空穴来风,而是渊源有自。

(5)、师:两人均能位极人臣,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已经达到人生顶峰了,人生理想不就是“出将入相吗”?那孟子为什么对他们那么不屑?孟子所谓的“礼”是什么?

(6)、(汉未央)原创丨新冠疫情,一场深谋远虑的连环计?

(7)、孟子里面举了好多的例子,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管仲是从监狱里走出来的宰相,百里奚本来是个奴隶,后来做了宰相。

(8)、在前两者都具备的基础之上,才出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情况。

(9)、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10)、(汉未央)原创丨方方日记恰如一帖思想的核酸试剂,验明了我们自身的成色

(11)、(汉未央)原创丨易卦视角看中美战略竞争:从阿拉斯加会谈说起

(12)、《孟子》一书具有很强的文学性。由于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全书的文气磅礴如决江河,巨涛大浪排空而来,让人难以招架,难以抵御。

(13)、 师: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但大丈夫的思想行为并不局限于此。世事纷纭,人间万象,可观大丈夫之思想行为处,多矣。圣人、哲人、英雄、名士,非人人可以做得,大丈夫却可以人人做得。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大刚直是普通人应有的浩然之气。

(15)、 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请把“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分别用一个字替换。

(16)、小结:我们看到历代王朝的覆灭,往往是君王不行仁政,朝廷失去民心。孟子以他超前的智慧、博大的胸襟告知后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7)、“伊人”乃远指,即那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般指女性,是完美女子的化身。

(18)、(汉未央)原创丨从批判到包容:七夕文化密码释解与汉未央实践探索

(19)、这就是孟子最著名的“养气”说!后来养气说从人格的发展到文章上,成为了影响很大的“养气”美学。

(20)、(1)与民由之(       )     

3、孟子语录体向专题性

(1)、(汉未央)原创丨天运五百年大变——北斗导航系统的文化深意

(2)、简析: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意谓凡事只能亲身经历,才能有更深的体会。

(3)、孔子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义”的选择实则是高度自觉的道德行为,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有人会沾染浓浓的铜臭味,但同样也有人凭借内心的自我约束力和道德修养,培育正确的义利观,做出正确的选择。

(4)、(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5)、①老子:春秋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尊称为“太上老君”

(6)、以此观之,天之将降大任的,非“斯人”而谁何?

(7)、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8)、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经典语录仁则荣,不仁则辱。

(10)、于其文脉而言,“是人”无非“是人”而已,而“斯人”链通绵长的“斯人”传统,斯人之道一以贯之。

(11)、《孟子》是浅易文言文的典型代表,但是它长于修辞,气势磅礴,所以诵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课文中有不少对举和排比的修辞,可以引导学生读准停顿和节奏,以句带篇地学习全文。

(12)、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其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孟子还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13)、(6分)①“衡”同“横”,梗塞、不顺;②选拔任用;③匹敌、相当;④违背;⑤兴起,指被任用;⑥常常(4分)(1)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困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3分)出身卑微,经历磨难,终有作为。 (3分)开头连用六个事例构成排比,用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难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更有力地印证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这一观点。 (4分)“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我认为一个人犯错是难免的,犯错并不可怕,只要能知错、认错、改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4分)(1)遵循;(2)使……动摇;(3)不久;(4)眼泪。 (4分)(1)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 (2)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2分)D (3分)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14)、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15)、(汉未央)原创丨新冠肺炎疫情的传统文化视角

(16)、周“本周话题”的精彩留言会集锦“上墙”,并有机会获得64G优盘,期待你的故事!

(17)、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哪些人是属于“大丈夫”呢?试举一两个例子。

(18)、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明太祖朱元璋读到《孟子》的这些话的时候,非常震动。

(19)、景公认为公孙衍和张仪算大丈夫。联系上面的文史资料,并结合孟子的观点,来反驳景公。

(20)、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

4、孟子语录体散文审美特征

(1)、最后,由个人到国家,自然地引导出中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

(3)、①孔子:春秋末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至圣”、“万世师表”等

(4)、生:我发现他们谈论的是关于“大丈夫”的问题。

(5)、“庖有肥肉,厩有肥马”——《孟子·梁惠王上》

(6)、师:只有讲究居天下之广居的“仁”,才能在得志时为民请命,心怀人民,在富贵权势面前才不能动摇心性。比如:文天祥,面对敌人的金钱物质的诱惑,拒不投降,这就是“仁”,这就是大丈夫。

(7)、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1912-1948年间

(8)、孟轲是一位思想机敏、感情充沛、言辞犀利、极有雄辩才略的思想家,所以《孟子》一书写得不像《论语》那样简约含蓄,而是写得曲折尽情,酣畅透彻。全书充溢着一种“浩然之气”,一种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的豪迈气概。

(9)、小结:心系天下苍生,望众生于忧患中崛起,达成生命更大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寄厚望于圣君圣贤们能不囿于一己之安乐而施仁政泽被天下!孟子真正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是真正的圣人!

(10)、简析: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11)、伯牛病重将死,孔子临终永诀,此为“斯人”的最初语境。因此“斯人”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仅表指代的“这个人”,而有了悼亡主题的悲悯特质。这是“斯人”之所以至今常作挽辞的语源。

(12)、选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构成排比的作用是什么?(3分)

(13)、《永乐大典》卷二千五百三十七引元王恽《秋涧集》

(14)、划分文章层次,把握文章观点和思路,体会其“浩然之气”

(15)、《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16)、今天,我们国家昌盛,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还有现实意义吗?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2023林安儿的伤心微博说说(玫瑰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雪中怒放的)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