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关系好吗101条

2023-11-06 11:38:37

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

1、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织田信长都是什么人

(1)、但是在丰臣秀吉还活着的时候德川家其实是丰臣家的竞争对手,不过也比较尴尬的是德川家康虽然打不过丰臣秀吉,但是丰臣秀吉同样也无法彻底的摧毁德川家,是以两个人各退一步解决了这个不尴不尬的状态。虽然说这样一来德川家和丰臣家终于不再相互厮杀,但是两个家族之间一直在暗暗较劲,甚至于德川一直在想办法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然后取而代之;当然这样的事情在丰臣秀吉活着的时候一直都没有能够实现,但是丰臣秀吉在临死之前的一次作死的举动,彻底的让丰臣家的势力大大的衰弱,让他失去了对德川家的控制。

(2)、此时的局面,像极了当年信长突然暴亡以后。年仅八岁的丰臣秀赖就如同当年在襁褓中的织田秀信,而权势熏天的德川家康,则如同当年一手把持织田家的丰臣秀吉。在消灭了以石田三成为首的忠于丰臣家的势力后,全日本已经没有人可以阻止家康取代旧主,成为全天下的主宰,正如同当年在消灭了反秀吉势力后,没人可以阻止秀吉一统日本一样。

(3)、但是,松本清张曾提出过“历史之眼”的观念。大意为由于材料的缺失,后人所能够考察的历史,只是所发生过历史的一小部分。故而在历史的叙述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地带。在缺乏材料的情况下,只能够对现有的史料进行严谨的推理,提出一系列的假说,来填补这些空白之处。这便是所谓的“历史之眼”。

(4)、那么,原本想得好好的政治体制,为什么却没有按照丰臣秀吉设计的剧情往下演下去呢?

(5)、不过,德川家康也没有闲着,他利用丰臣秀吉收拾织田信长死后残局的机会,坚持往东发展,把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及信浓南部地区纳入自己的地盘,让自己的势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6)、德川家康深知一个道理,卧薪尝胆,暂时示弱是为了更好地崛起。于是他不惜杀死自己的老婆筑山殿,还一起联合对外作战,因此关系还算不错。并以此为机会一直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7)、丰臣秀吉是最低级的武士出身,父系的亲属只有一个弟弟丰臣秀长。丰臣秀长只有一个儿子丰臣秀保,还早死没有生育子女。丰臣秀吉的妹妹也没有生育子女,丰臣秀吉本人也是很长时间都没孩子。

(8)、丰臣秀次倒是妻妾成群,生了四儿子和几个女儿,成为丰臣家最大的家族分支。可是在文禄四年(1595年),丰臣秀次一家全部被丰臣秀吉处死,连几岁的孩子都没放过,丰臣家最大的分支全灭。

(9)、说到沈有容,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在今天比较有知名度的明朝将军。如果论官职品级,沈有容一辈子做到的最高级别官职是都督同知。这在明王朝是正二品,看着不低,但明王朝的国策是“以文制武”。作为武官,这么一“制”,看着不低的官,也就给“制”得不入流了。有明一朝,做到这个官职同时身经百战、立过战功的,可以说是一抓一大把。想出人头地、青史留名,貌似是有很大难度。

(10)、即便是在世人看似疯狂的侵朝作战中,无论是周密的组织补给,还是谨慎的军事行动,都非常符合其一直以来的指挥风格。

(11)、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政治人物所宣扬的公开目的,并不一定是其真实目的。除非有其他的材料能够印证他所宣扬的目的,才能够以此去推敲其动机。然而,除了这一篇文书之外,再没有其他任何材料,能够说明秀吉试图以朝廷为跳板侵略明朝。

(12)、即是说,这次“失算”的根源,除了朝鲜的贫困之外,也是由于最开始的计划过于谨慎。仅就此而言,关于秀吉精神失常的说法恐怕也难以成立。

(13)、九番隊豊臣秀勝、細川忠興、長谷川秀木村重茲ほか

(14)、根据后来的相关研究,在整个侵朝作战期间,日军只出现过一次补给问题。而这唯一的一次补给问题,也不是由于李舜臣的活跃,而是由于丰臣秀吉的“失算”。

(15)、既然是这样一位精算师,其动员日本全国一半的兵力,几乎是其嫡系倾巢而出,自然也不可能仅仅是想在朝鲜半岛占一点小便宜。肯定有着更为深层的目的。

(16)、原来,丰臣秀吉因为朝鲜战局不利,急火攻心外带年迈,一蹬腿就咽了气。而日本侵朝的二十万大军,除了少部分退回日本本土外,大部队都在朝鲜被歼灭了。消息传来,金学曾还是很“疯”,他上奏说可以趁此机会直捣黄龙,彻底平灭日本。他还是想跨海东征,但万历不干了。因为这时候的明朝,在西南有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西北有鞑靼顺义王扯立克叛乱,实在分不出精力兼顾朝鲜。沈有容辛苦一年多,算是空忙一场,但他的好运也来了。早年在蓟镇,碰上了胆小的杨四畏;后来在辽东,碰上了爱给人穿小鞋的李成梁;如今在福建,总算遇到了一个赏识自己的好领导金学曾。就这样沈有容扎根福建了。事实证明,金学曾对沈有容,那真不是一般的好,先让他在厦门负责水师,后来又调到泉州等地,哪里有倭寇就把他往哪儿派。

(17)、石田三成完全是被丰臣秀吉一手提拔起来的,整个家族可以说是和丰臣家荣辱与共。不但石田三成本人担任五奉行重任,石田三成的哥哥石田正澄也是秀吉安排的秀赖傅役。石田三成是丰臣秀吉检地政策和壬辰战争后勤事务的负责人,他的权势来源于此,他的失败也在这两项活动中埋下了祸根。

(18)、丰臣秀吉是很清楚德川家康对丰臣氏的威胁的,故在丰臣秀吉灭掉关东后北条氏的不久,即将德川家康的领地从三河、尾张一带移封到关东地区。其初衷无非就是出于对德川家康的不信任,把这个祸害迁的离自己远远的,以便在自己领地的周围安插亲信的势力。但是,这却是一个重大的失策。其时的关东之地虽还较为落后,但关东平原却是全日本最大、最为肥沃的一块平原。而使德川家康获得了关东八州二百五十多万石的领地,这比丰臣秀吉死后的丰臣家直属领地还略多。

(19)、其实,在选丰臣秀赖之前,丰臣秀吉还是选过其他人当他的接班人的。由于丰臣秀吉和他的正妻宁宁不生育,与其他侧室也没生育,因此,丰臣秀吉早早就选定了宁宁的侄儿小早川秀秋为继承人。但是,不久,他和侧室生了个孩子,于是取消了小早川秀秋的继承资格。没想到这个孩子没养活,死掉了。因此,丰臣秀吉又选了自己姐姐的儿子丰臣秀次为继承人。然而不久,他的侧室又为他生了丰臣秀赖。因此,他再一次夺了丰臣秀次的储位,并且逼迫丰臣秀次切腹自杀。

(20)、领地的石高代表着实力,大约一万石的领地能供养300名左右的武士,这也是德川德康能夺得天下的原因所在。丰臣秀吉虽对德川家康不信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德川氏的实力,反而经过不恰当的徙封,使德川家康的实力有所加强,这又是为何呢?

2、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关系好吗

(1)、著名的“夏之阵”,是德川家康此生的最后一仗。也是最最狼狈的一仗。狼狈到差点准备切腹自尽。一个已是七十多岁的老爷子晚年还如此惊险,真是不容易啊。

(2)、都说以史为镜。很多人读史,读的是故事,为的是让自己看上去更有文化;或者考证下类似郑和当年下西洋到底有没有到达好望角这样的学术问题,个人觉得这样读史,可能对现实“为镜”的意义并不大。前不久也看到有“教授”在朋友圈发文,呼吁国人要多读世界史,少读中国史,因为中国史中都是权谋,限制了我们的视野。我就很好奇,难道外国历史中就没有权谋了?而从读故事到看权谋,应该已经是种进步了。当然,更进一步的是,我们是不是可以思考下,在权谋的背后,有哪些“规律”是不变的?就好比虽然我们今天讲的是日本历史,难道类似的事件,在中国史,欧洲史上没有吗?甚至几千年后,类似的事情还会继续发生,只是换一个社会场景罢了。

(3)、六番隊小早川隆景、毛利秀包、立花鎮虎(宗茂)、高橋統増、筑紫広門、毛利輝元

(4)、丰臣秀吉的野心是很大的,他是想做出比织田信长更大的成绩,统一整个日本。因此,他也不愿意直接和德川家康对抗,于是,便多次诱使德川家康,希望德川家康能臣服于他。

(5)、也即是说,第一次出阵朝鲜的日军,可谓是如假包换的富二代军团。

(6)、等到关原合战以后,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丰臣家快灭亡了,家康随后建立了江户幕府,窃取了实权。从幕府建立的那一刻起,德川家康取代丰臣家的野心才路人皆知。

(7)、不错,这一仗,家康没有胜在台面,而是胜在攻心。

(8)、--------------------------

(9)、当然,即便秀吉所提出的条件,便是日方的最终底线,与其之前所宣扬的要攻进北京城而言,也是一个极其有节制的和谈条件。实际上除了和亲、恢复勘合贸易、让朝鲜臣属(存疑)等条件外,最实际的要求,实际上是要求明、朝方面承认日方的实际占领区域。

(10)、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之前,加藤清正已经俘虏了两名朝鲜王子。而日方所要求割让的四道,又几乎完全是日方的实际控制区。

(11)、但由此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为何丰臣秀吉不派德川家康等有挑战丰臣氏统治秩序倾向的大名去朝鲜,以消耗其实力,借此来巩固丰臣氏的天下呢?

(12)、织田信长身上有太多标签:尾张大傻瓜、改革家、革命家、风云儿等等,但如果说这些标签里哪个最具吸引力,恐怕「第六天魔王」应该当选。

(13)、本来,德川家康是想依靠织田信雄,借机削弱丰臣秀吉。然而,当织田信雄向丰臣秀吉投降后,德川家康就没有说辞了。他再和丰臣秀吉对抗,对自己就不利了。因此这时候,他向丰臣秀吉求和。

(14)、时间就是生命,这点不假,但若是不顾一切、仅追求效率,也会为危险埋下伏笔。秀吉在两次赛跑之中,一边发挥着冲刺精神,一边更发挥着日本商人式的计算精神,将部队行军的每一个细节都周密思考过,辅以大量金钱与高素质军队,最终赢得了织田家这块大蛋糕。

(15)、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的状态,又有点像三国时期司马懿和曹操的状态。很多人提出过一个问题,曹操当年就知道司马懿有“狼顾之相”,绝不会“久居人下”,可是,他为什么没有杀掉司马懿,以至于司马懿与他的后代夺取了曹操的帝国呢?同样的,当初本丰臣秀吉也知道德川家康对他儿子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他为什么也不预先除掉德川家康呢?

(16)、德川家康最终之所以能够吃到那块饼,当他在织田信长去世后,对待丰田秀吉的态度,就可以看得出来。

(17)、织田信长死后,虽然德川家康势力不小,但丰臣秀吉阴险毒辣,精于算计,而德川家康如果和丰臣秀吉翻脸,那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丰臣秀吉伤不伤无所谓,但他德川家康绝不能伤!所以德川家康选择了忍耐,这就是忍者,忍世间不能忍之事。

(18)、丰臣秀吉,织田信长,德川家康这三个人算是日本战国时期先后得到日本政权的的,他们每个人在日本历史中起到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也是另外两个人无可替代的,然而丰臣秀吉在日本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却远远高过另外两个人,有以下两点原因:

(19)、先说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信长小时候叫吉法师,是尾张国的少主,因为小时候独立特行,外号尾张大傻子。家康小名竹千代,是三河国少主。尾张和三河靠的比较近,两家几十年来打来打去,都想吞并对方,用尽各种阴谋诡计。德川家康小时候被送到骏河国今川义元那里做人质,结果半路上被尾张大名也就是织田信长的爹给抢走了。

(20)、也就是说,织田信长、德川家康都是大名之子,是发小,后来成为铁杆同盟、儿女亲家,但是家康是小弟。

3、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谁厉害

(1)、1603年,德川家康正式就任征夷大将军,创建了江户幕府,以此来统治日本。江户幕府,也成为继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之后,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也是最为繁荣昌盛的幕府政权。德川家康经过漫长的等待和隐忍,在他六十岁那年,终于攀上了人生和事业的顶峰,忍者神龟,终于彻底熬出了头。

(2)、丰臣秀吉也是一样,他为只有5岁的幼子丰臣秀赖选了元老派的德川家康等“五大老”,又选了少壮派的石田三成等“五奉行”,这样一共有10股势力来管理国家事务。还没完,除此外,丰臣秀吉再选了“三中老”3股势力,以此来牵制以上的10股势力。

(3)、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雄(织田信长的次子)联合讨伐大逆不道的丰臣秀吉,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很快信雄迫于压力就投降了丰臣秀吉。另外,由于丰臣秀吉挟天皇以令诸侯,使得任何对于他的讨伐行为都可以说是不忠不义,这两点使得德川无法再打着“大义”的旗子征讨丰臣。

(4)、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毕竟他打的仗,都是后来历史中注定要有很高知名度的仗。但更重要的是,沈有容的出名,是当之无愧的,不只是因为他所经历的战争,更是因为他的能力,在当时明朝的将领中,他是一个很牛的人。

(5)、然而不久,织田信雄私下接受秀吉对他单独开出的和谈条件,背叛家康而与秀吉讲和,使这场战事结束。

(6)、- 闇(àn)然日章|成熟做人,从容处世-

(7)、中国人或许很难理解,宗教势力在日本影响一直非常严重。与中国佛教有所不同,日本佛教僧人更倾向于攫取领地,训练僧兵,增强势力。到平安时代末期,比叡山僧众势力足以同京都皇权相抗衡,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僧人就会发起「强诉」,对中央权力形成巨大威胁。

(8)、德川家康在织田信长的时代,已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除了织田信长外,实力最强劲的大名,这是不错,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挑战织田信长。

(9)、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后期逐渐变得昏庸多疑,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后病逝。

(10)、丰臣秀吉经过这些一番折腾,不但严重地削弱了他丰臣家族的势力,还让他的妻妾们互相之间都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再加上被选为继承人的丰臣秀赖年幼,丰臣秀赖的母亲浅井茶茶也不过是一介女流,又和丰臣秀吉的正妻宁宁等人有矛盾。这样,丰臣秀吉的后人中,既势力大减又没有一个主心骨。最终,德川家康轻轻松松就夺取了丰臣秀吉后人的权力,丰臣秀吉为别人做了嫁衣。

(11)、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不得不讨论的,便是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的真实动机为何。就当时明、日、朝三方所留下的史料来看,明、朝两方对丰臣秀吉侵朝动机的判断,比较一致,皆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

(12)、但是,鉴于中、朝两国对于日本那只能用可怜来形容的了解程度,故他们的判断必须能够从日方史料处获得印证,才足以为据。

(13)、三次屠杀奠定了织田信长的「残暴」印象。然而不难发现,信长对待其他大名却大多采用怀柔政策:对待著名奸臣松永久秀的背叛,他选择接受;征服越前国之后,他仍然允许原来豪族拥有当地权力;即便是羽柴秀吉擅自脱离阵线,造成柴田胜家大败于上杉谦信,他也没有给予处罚。

(14)、水軍九鬼嘉隆、藤堂高虎、脇坂安治、加藤嘉明、亀井茲矩、菅達長、桑山一晴、桑山貞晴、堀内氏善、杉若氏宗

(15)、©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从1368年明朝中期抗倭斗争,至1683年清廷收复台湾这300余年间,在大航海时代到来的背景下,倭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侵略势力走马灯似的妄图染指台湾,中华民族的爱国者们,在台湾岛上为抗击外来侵略做出了不懈的奋斗和巨大的牺牲,一次次成功地抗击了侵略者,保卫了美丽而又富饶的宝岛台湾。大航海时代的炎黄子孙,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留下了属于中国的宏伟篇章。

(16)、这段铭文比较长,毛病也被挑了不少。其他的我们就不多说。其中最关键的两处,是“国家安康”和“君臣丰乐”这两句。本来这两句都是很吉祥的话,没什么不对,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人家故意要找茬,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

(17)、织田信长二十多岁时子承父业当上了尾张的藩主,即大名。之后,刚当上大名不久的织田信长就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在桶狭间之役中率4000人成功奇袭了骏河国大名率领的5万多人,今川义元战死。织田信长靠这一战,一战成名,名扬天下。这一战几乎是日本历史上最有名的最经典的战例。

(18)、建立幕府后,家康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全日本的领地进行了重新的分封,并建立了一系列全新的制度。总体思想,就是限制一般大名的权力,压缩他们的实力,使他们无力反抗幕府;同时,扩大德川家族和忠于德川政权大名的领地和势力,以确保德川政权的稳定。按照这个思路,家康把自己的直辖领地提高到400万石以上,而把老上级丰臣家的领地,大幅削减至65万石左右,使丰臣家无法再对自己构成威胁。

(19)、 早年秀吉(当时还叫藤吉郎)在织田信长手下做“足履”,也就是提鞋的下人,信长见他长得很像猴子,而且又喜欢他的聪明伶俐,所以总是叫他“猿”,所以以后人们便称丰臣秀吉为“猴子”。

(20)、©作者简介:张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99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做过话剧编剧、DV导演、影视编剧等多项工作,并有小说、戏剧、电视剧、历史著作等多部作品问世。

4、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关系

(1)、有一件事特别能说明这一点,天正七年(1579年),当时的德川家康,已经是那个时代举足轻重的大名,但是,由于有人造谣说,德川家康的老婆筑山殿与儿子德川信康想倒向织田信长的敌人武田家族,同时,母子俩又对不起织田信长的女儿德姬。因此,织田信长非常生气,要求德川家康必须处决自己的老婆和儿子。

(2)、由于丰臣秀吉的出身并非显贵,有关于他早期的文献记载十分有限,仅大概知道他少年时曾在尾张、三河、骏河等地方活动,并与尾张地方土豪蜂须贺氏(但并不能确定这个蜂须贺氏就是日后出仕秀吉的那个蜂须贺正胜的氏族)不错的交情,曾经在远江国引马城成为松下之纲(嘉兵卫,城主饭尾连龙部下)的家臣,少年时离家出走,期间结识了蜂须贺正胜(小六)。

(3)、然而巧的是,丰臣秀吉自己曾给其侄子关白丰臣秀次发过一封文书,曾提及要迁天皇于北京,自己坐镇宁波,由秀次主持日本事务等内容。故而,这份文书被中、朝两方的研究者屡屡提及,将之视为秀吉意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明朝的铁证。

(4)、天正十四年(1586年)9月9日,“丰臣氏”也由此成为继“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等四大姓氏之后的第五大姓氏。

(5)、身份、级别、战功都貌似“一抓一大把”的沈有容,在今天能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和他打的仗有关系。他的对手不是最难对付,却是让中国人非常刻骨铭心的“倭寇”,他做的事情在当时不算出名,身后很出名——保卫台湾。

(6)、松本虽是一名文学家,但是他所提出的“历史之眼”这一观念,并未被日本史学界一笑置之。战国史研究者桑原忠清,便曾专门讨论过该观念,并借用这种方法,来对与丰臣秀吉的相关历史事件进行过研究。

(7)、德川家康生于1543年1月31日,享年73岁

(8)、这时候,虽然丰臣秀吉的势力更强,但是,德川家康从维护织田信长家族利益的名义,与织田信雄联合,对抗丰臣秀吉。

(9)、丰臣秀吉原是织田信长的大将,在织田信长死后控制了织田家的基业并以此统一整个日本。德川家康则是丰臣政权的首席大老,却在丰臣秀吉死后取代主君建立了统治整个日本的江户幕府。

(10)、其实,这跟日本的政治制度有关。日本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岛国,多山地、少平原,从而使得日本的地方很容易形成割据。日本的地形特征,就使得日本很难成为一个集权的国家。虽说丰臣秀吉统一了全日本,但是这种形式的统一却跟秦始皇平定六国的统一却不一样。

(11)、大坂之役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冬之阵”和“夏之阵”,时间跨度是1614年的冬天到1615年的夏天,战役的具体过程比较繁琐,就不展开了。总之,此战丰臣军抱着必死之心,全力抗争,甚至在“夏之阵”中,丰臣家的大将真田信繁和毛利胜永还一度双双率军突破家康本阵,差点击毙家康本人。不过,最终丰臣军却依然不敌幕府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进而大阪陷落。

(12)、织田信长本能寺丧命后,丰臣秀吉趁机夺取了他的江山,将原本贵为天下共主的织田家压在了身下。可以说,丰臣秀吉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将织田信长的社稷篡夺的差不多了,甚至连日本天皇都落到了他的手中,成了一个傀儡。的确,德川家是织田信长手下数一数二的诸侯,但丰臣秀吉可以说统一了织田麾下的其他几乎所有的势力,二者的实力差距可想而知。

(13)、德川8代将军,德川吉宗(剧照)以至于当年的石田三成为了忽悠小早川秀秋的出战关原合战, 还以关白来诱惑他,但关白这种虚位根本对当时的大名们没有任何吸引力,小早川秀秋还恼怒石田三成拿关白来拿他寻开心,转头就投入德川家康的怀抱。

(14)、既然德川家康一直站在武将派这边,为什么又要留下石田三成呢?

(15)、四番隊毛利勝信(森吉成)、島津義弘、高橋元種、秋月種長、伊東祐兵、島津忠豊

(16)、虽然石田三成这人在行军打仗上缺乏经验,但布阵还算是极其讲究:主力部队在宽正面均匀布防,一万五千小早川秀秋的部队在南部寻机进攻,更远的东南部还有毛利家一万七千兵马。整个阵形如同口袋一样,中间套住了东军(德川家康)的必经之路。只要袋子一收口,东军马上就会玩完。

(17)、干这些事,石田三成也不是没有得到收益。他本人权势大增,狐假虎威甚至可以给实力远超自己的大名脸色看。他的妹夫福原长尧也在检地活动中得到了岛津家12万石的封地。

(18)、其实「中国大回转」虽然动听,但单纯就速度而言,一天最快才走了五十五公里,而且路途大多为沿海平原,并不算特别迅速。接下来的大垣城回转,让人们看到了羽柴军的速度有多么可怕。

(19)、丰臣秀吉从一个穷小子开始,最终站到了日本政治的最高舞台上,就像中国的秦始皇结束了战国乱世,统一了中国一样。丰田秀吉也基本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实现了统一。然而,历史竟然有惊人的相似,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二世而亡,丰臣秀吉的帝国,传到第二世丰臣秀赖的时候,也被德川家康给取代。

(20)、秀吉的死因至今仍是个谜,官方对其死因保密。有不同说法,有脑梅毒、痢病(赤痢、疫痢之类)等说法。明朝人沈惟敬则称他是被毒死的。

5、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游戏

(1)、古代的日本同样是一个农业社会,大名有多少封地决定其能蓄养多少武士。家康徙居关东之后,封地达到二百五十万石,此时的霸主秀吉才刚刚二百二十万石。但秀吉似乎对此毫不担心,首先以大阪为中心的商业经济和物流网络在全国已初见规模,每年有大量的白银流入大阪城;其次是关东长久以来都是未开发的蛮夷之地,和北海道一样曾是虾夷人聚居的地方。当然尽管秀吉的分析不无道理,但事后证明秀吉到底是棋差一招。

(2)、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德川家康向丰臣秀吉称臣。

(3)、第丰臣秀吉是真正的草根英雄,而其他两位都不是.织田信长自不必说,继承家督是费了些周折,但是他总归有这个机会来继承啊,德川家康虽然家道中落过,做过质子,但是父辈祖辈留下的名声和基业还是有的,只有秀吉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4)、故而,一旦丰臣秀吉选择以入侵朝鲜获取武功,来强化丰臣氏的统治基盘这条路。他便只可能派自己的嫡系力量与亲丰臣氏的大名为主力。一方面获取武功,以此来强化丰臣氏的武威,另一方面,这借此锻炼新一代的丰臣氏家臣,使其能够尽快能够承担起支撑丰臣一族的重任。

(5)、历经信长、秀吉和家康三人,通过种种或公平或不正当的手段,国家在30年内得到了统一。此后的两百多年,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下,闭关锁国的状态。直到1853年,美国黑船驶入日本,强行打开日本国门。封建腐朽的幕府统治无法抵挡现代化的美国和不满的民众,1867年,德川家族交出政权,史称“大政奉还”。由此开始明治维新。

(6)、通常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大致有日军缺少骑兵,不善于与配备了大批重骑兵部队的明军作战。李舜臣朝鲜水师的活动,掐断了日本对朝的海上补给线,使得驻朝日军缺乏补给,丧失了战略机动的能力。然而若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说法都有问题。

(7)、于1568年至1582年间,作为掌握日本政治局势的领导人,推翻了名义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并使从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

(8)、在“五大老”和“五奉行”中,“五奉行”这些少壮派,实际上是丰臣秀吉的亲信。丰臣秀吉正是用他们来制约“五大老”势力的。现在“五奉行”解体,便意味着丰臣家族的势力减弱,丰臣秀赖一个小屁孩,更加掌控不了“五大老”这样一些大臣了。此事后,德川家康被朝廷封为征夷大将军的官位,实际上意味着德川家康已经掌控权力。再后来,又爆发了“方广寺钟铭事件”,德川家康家族与丰臣秀赖家族开战,这就是有名的“大阪冬夏之战”。这次大战之后,丰臣秀赖和他的母亲在大阪城内切腹自杀。整个日本的权力,由此彻底落入德川家康的手里,日本迎来了德川家康的江户时代。

(9)、第丰臣秀吉是实际统一日本的人,织田信长是”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德川家康干脆是接过了丰臣秀吉统一以后的胜利果实,就人格魅力来讲织田信长的叛逆和不拘一格还有德川家康的政治手腕等等都在秀吉之上,但是对于历史的贡献却不及秀吉。

(10)、丰臣秀次担任关白那为何武家(武士)出身丰臣秀吉会选择当“关白”呢?在雨田看来,主要不外乎两点,丰臣秀吉认为在下克上的战国,“将军”也和关羽一样成为了摆设。在应仁之乱之后日本的足利幕府基本上被架空,甚至于末代将军足利义昭为了生存(反织田)都投靠了毛利家,因此既然你将军的名号不好用,我为啥还要当呢?不如选择“关白”这个更为正统的公家官名和天皇绑在一起,更利于统治。想到足利义昭被自己的老上司丰臣秀吉撵得到处走,秀吉也想自己实际上已经有“大名之长”的将军地位了,然后再加上一个公家的“关白”,以求“公武合一”的新式统治,那自己岂不是战国第一人。想想都要多吃几个香蕉……

(11)、话虽如此,但是面对老上级的后代,家康也不能做得太过分,或者说,也不想一开始就做得太过分。毕竟当年秀吉也没有完全消灭织田家,还是确保了织田家后代的领地,以让他们衣食无忧,只是不再让织田家拥有强大的政治势力了。所以,现在的家康,也想来个“先礼后兵”。

(12)、这段往事后来成为两人缔结了稳固的同盟关系(清洲同盟)的一个助力,(织田信长有一个女儿嫁与德川家康之子为妻。)

(13)、6月3日,秀吉得知消息,4日清晨立刻以严格条件逼迫毛利家议和,下午签约完毕。

(14)、等了几个月,一直等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春节都过了,却一直没有接到指令。又等了几个月,望眼欲穿的沈有容总算等来了指令:别忙活了,日本鬼子投降了。

(15)、德川 家康(日语: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英语:Tokugawa Ieyasu;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三河大名,幼名竹千代。江户时代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16)、但是新成为军团长的丰臣秀吉在织田军团中的地位很低,很多织田信长的大将都看不起他,比如说柴田胜家,根本没把这小子当一回事。这个时候丰臣秀吉的角色就是日本最强大名中的最低贱的军团长。

(17)、大坂之役结束后,日本朝廷改元,新年号是“元和”。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到明治维新的1868年,253年间,全日本几乎没有爆发过大规模军事冲突,自“应仁之乱”开始,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大规模战乱时代终于在元和元年结束了,有一种观点也认为,这也是日本战国真正结束的一年。后人将这一事件称为“元和偃武”,意为自元和元年以后,天下太平,民众安乐。

(18)、至于丰臣秀吉,他是织田信长的家臣,在织田信长死后,接替了织田信长的权利。后来统一日本,成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关白”。

(19)、故而,根据侵朝日军的构成并结合日军一味避战的情况来看,丰臣秀吉的真实动机,很可能不是如他自己所宣称的,或是明、朝方面所猜测的那样,试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明朝,争夺东亚霸权,而是别有所图。

(20)、那么,既不是由于缺乏对抗重骑兵的能力,也不是补给原因,究竟为何日军一直避免与明朝联军进行战略决战呢?

(1)、推测一个政治人物,尤其是丰臣秀吉这样充满精算师性格的政治人物的动机,最有效的办法,并非是从道德或权术层面入手,而应当先去探求其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困境,在思考针对这些问题与困境的解决之道。尤其是对于很多看似不合情理的行动,更是如此。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交口称赞的意思是什么? 最佳答案 知识搜索123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