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影响96条

2023-11-10 11:00:44

黑格尔哲学思想

1、黑格尔哲学思想体系

(1)、黑格尔认为知觉是对感性多样性进行综合并加到事物上面的判断知识。它的特点是用一般概念来把握个别事物,是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过程。

(2)、黑格尔批判康德认为矛盾只是所谓理性的本质,而不是世界的本质的观点,说它是出于对世界的“一种温情主义”;他批判康德只举出四个矛盾,“这未免太少了,因为什么东西都有矛盾”。他由此得出结论说,康德的根本缺陷就是停滞在所谓理性矛盾表明“物自体”不可知的消极结果里,而没有进一步认识到其积极意义:“在于认识一切现实之物都包含有相反的规定于自身。”矛盾是存在和思维的根本原则。

(3)、而之所以黑格尔提供这一“演化”的宇宙观模型很大因素是因为法国和瑞典进化论思绪的开启,尽管此刻的是基于横向视角的辩证演进模型。

(4)、但是,软弱无能的德国资产阶级根本没有力量用革命的手段从封建主手里夺取政权。德国国家政权仍然保持在贵族手中。当法国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革命行动愈趋激烈,斗争规模愈益扩大的时候,害怕人民更甚于害怕封建势力的怯懦的德国资产阶级,立即吓得匍匐于普鲁士国王的座下,和封建贵族妥协,反对法国革命和本国人民革命了。这时的德国资产阶级固然对封建势力有些不满,在政治上、经济上有一定程度的进步耍求。但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对革命对人民群众的畏惧和憎恨,对封建势力、地主贵族的屈从和妥协,却使得它变成一个愈来愈反动的阶级了。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资产阶级所走的道路,就只能是一种在贵族、封建主领导下,由君主政权实行的从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地主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更加痛苦。

(5)、而当代学者的评价是这样的:“但在黑格尔将整个体系事实上带到一个新的科学的秩序之前,他显然感受到了,需要阐明科学的真正基础”。由此看来,《逻辑学》是以《精神现象学》终止的地方“绝对知识”这里开始的,它从人类最一般的思维方式上阐明那些具体地构成绝对知识的逻辑机制究竟是怎样的。由此我们就能从总体上理解,为什么黑格尔的《逻辑学》是由“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组成的概念推演体系。因为这是“绝对知识”具体地构成自身的纯粹思维概念次序,是逻辑上的次序,而非时间上的次序。这种逻辑次序揭示了人类思维由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思维历程。它既不是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形式逻辑,也不是康德的知识构成的先验逻辑和当今语言分析逻辑和数理逻辑,而只是属于哲学的辩证思维的逻辑,把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结合为一体,是真理自身由抽象达到具体的真理的逻辑,因而也是事物本性之存在显现为人类意识(知识)的“客观”逻辑,其在“逻辑学”上的革命意义至今仍然有争议,尚未被完全认识到。

(6)、在谢林那里,由于他主张“无差别的同一”,他提出的“同一——差别、对立、矛盾——同一”的辩证形式,就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公式,差别、对立、矛盾既不知是怎样从同一来,也不知是怎样回到同一去的。而黑格尔认为,精神,即以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的运动,是有其固有的形式和“节奏”的。这就是他对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的辩证发展思想加以重新理解和改造而提出来的“肯定”(正)、“否定”(反)、“否定之否定”(合)的“三段式”

(7)、Copyright 2008-2014 MargotYvy from DeviantArt

(8)、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的第二阶段,是“绝对精神”在纯范畴的领域之外的继续发展。

(9)、认识作为整体看,具有三元运动。认识始于感官知觉,感官知觉中只有对客体的意识。然后,通过对感觉的怀疑批判,认识成为纯主体的。最后,它达到自认识阶段,在此阶段主体和客体不再有区别。所以自意识是认识的最高形态。当然,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必得如此,因为最高一种的认识一定要是“绝对”所具有的认识,既然“绝对”是 “全体”,所以在它自身之外再没有任何东西要它认识了。

(10)、其次,这里的精神是什么呢?精神是和物质相对的,但是它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精神或者意识,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性的,物质是精神的一种呈现。黑格尔说:“绝对者就是精神,这乃是绝对者的最高定义。发现这个定义并且理解这个定义的意义与内容,可以说是一切教化与哲学的绝对目标。一切宗教与科学都曾经渴望达到这一点;只有从这种渴望出发,世界的历史才可以被理解。”

(11)、这个循环往复、有限无止宇宙观模型可以说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因为这个模型内涵了演进的思绪,即主客同一的辩证演进论,尽管是辩证的演进,但至少也不再是纯粹的机械论世界观,而以往的古典哲学家并没有任何一个是这样来建构其宏观的哲学模型的。

(12)、黑格尔的哲学非常艰深,我想在所有大哲学家当中他可说是最难懂的了。在开始详细讨论以前,对他的哲学先作一个一般勾画,或许有些帮助。

(13)、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但是他讲这话时,他的“现实的”一词并不指经验主义者所要指的意思。他承认,甚至还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尽管如此,把现实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旧要造成一些与“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个信念分不开的自满情绪。

(14)、在伯尔尼时期,还有一部论文残篇必须交代,这就是《德国唯心主义最早的系统纲领》(1917年才经罗森茨威格整理出版),这篇论文是最早的一篇关于“德国唯心主义的体系纲领”,提出从神话建立审美的宗教,实现德国哲学的革命。但这篇论文究竟是黑格尔写的还是谢林写的,甚或是荷尔德林写的?一直到现在学术界争论不休。谢林研究者认为美学、神话是谢林思想最重要的特征,普遍认同是谢林的论文;黑格尔研究者把它归属于黑格尔,荷尔德林研究者把它归属于荷尔德林,可见确实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早期文献。

(15)、黑格尔在柏林时期公开出版的著作只有《法哲学原理》,它的主标题本来是法哲学课程的名称:“自然法与国家学”。这门课程已经在海德堡大学讲过两次,黑格尔到达柏林后几乎每年都讲授它。他在柏林第一次讲授法哲学是1818/1819的冬季学期,而《法哲学原理》第一次出版是在1820年10月,虽然出版扉页上写着1821年。这本来也是为了“自然法与国家学”课程而发给学生的课本。由于黑格尔是国王任命的教授,到柏林后的第一部著作当然备受瞩目,但是,1819年春普鲁士发生了所谓大学生“政治谋杀”的问题,前校长著名神学家施莱尔马赫和黑格尔都被作为大学生的精神领袖参加了大学生的集会,因而受到牵连和怀疑。政府颁布了“卡尔斯巴德法令”对新闻出版进行严格的审查,使得《法哲学》的出版一度推迟。

(16)、可以带走思想、转发或分享;也可留下点赞和赞赏

(17)、黑格尔说:“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时才悄然起飞。”“密涅瓦”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栖落在她肩上的猫头鹰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猫头鹰不选择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时降临,恰恰说明人的思想和理性总是自甘孤独、意味深沉的。黑格尔还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活动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这种活动毫无疑问就是指哲学思考。

(18)、(1)精神现象学:说明人是如何认识绝对精神的。

(19)、这是“一个恰巧为•我所知的结果,因为我已经详细考察了全领域。”所有以上引文都摘自《历史哲学》的绪论。

(20)、比如老子说的“道”,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指的就是自然规律;再比如《物演通论》中的递弱代偿法则,皆可以理解为逻各斯。正是因为有了递弱代偿法则才逐步有了后衍的感性逻辑、知性逻辑、辩证逻辑、理性逻辑。

2、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影响

(1)、由此可见黑格尔哲学的产生是和康德所开创的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一脉相承的,他提取和纯化了前人思想中的唯心辩证法因素,将之建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的、具有严格规律性的逻辑体系;但这种规律性又不是外来强加于事物之上的,而是事物本身所蕴含并在历史发展的生命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这样,黑格尔就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比较完满地解决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实际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也只有在这种辩证的理解中才有可能统一起来,正如黑格尔所说的:“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1)绝对精神本身是绝对的实体,但同时本身又是能动的主体,拥有自己运动的内在根据,能够从一个绝对的点出发把自己展示在一个扩展的系统中。这种系统的扩展最初是以纯粹逻辑的方式进行的,其结果就是由全部逻辑理念即范畴按照某种确定的方法所构成的“逻辑学”体系。

(2)、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在青年时代,他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他后日的见解多少可以看成是最初他以为是神秘洞察的东西的理智化。他起先在耶拿大学当Privatdozent (无俸讲师)——他曾提到他在耶拿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在耶拿写成了《精神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Mind)——然后在纽伦堡大学当Privatdozent,后来又在海德堡大学作教授(1816—1818),最后从1818年至逝世在柏林大学作教授,在以上各大学都讲授哲学。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但是在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甚至为法军在耶拿的胜利而欢欣。

(3)、d.矛盾自我扬弃的结果表现为一个新的矛盾统一体。

(4)、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的环节是在现代世界中形成的社会,实际上他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在他对“市民社会”的分析中,包含了许多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辩证分析。

(5)、首先,什么是绝对呢?就是不容质疑的、最根本的、最本质的、也是最基础的,它的对立面是“相对”,相对的就是可以质疑的、不确定的、变化的、本身没有存在的理由,有开始也有结束,比如我们所见的万事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相对的。人的生命有起点和终点,只存在于历史时间长河的一个相对时间里。如果说,所以相对是短暂的,有限的,那么“绝对”就是永恒的和无限的,这是从时间和空间上讲。

(6)、概念是存在和本质的真理,即通过本质而返回到了存在。概念才是本质的存在“真正的存在”。从存在到概念的进展不过是存在本身的自我深人,存在在概念中发现了自己的真正本质即自由。黑格尔所理解的概念不是偏硬的形式、现成的框架,而是“自由的原则”,是“独立存在着的实体性的力量”。回头来看,存在和本质的进展都是由于概念在背后推动,它们都是概念形成的“前史”,概念则明确表现为对历史形成的东西的能动的“抓取”(begreifen,为“概念”即Begriff一词的词根)或“综合”(由康德的“本源的综合”而来)。因而概念的运动方式不是一个范畴到另一个范畴的“过渡”(如“存在论”),也不是两个范畴的互相“反映”(如:本质论),而是三个一组辩证上升的“发展”。概念论分为“主观性”、“客观性”和“理念”三个阶段。

(7)、并且,假若“实在”是无时间性的,也没有任何理由说这历程后来的部分要比在前的部分体现较高的范畴——除非人当真要采取这样一种亵渎不敬的假定:宇宙渐渐在学习黑格尔的哲学。

(8)、(2)黑格尔尖锐地批判了把发展说成是量的增加或减少的形而上学发展观。他指出,量的变化是一种“渐进性的过程”,质的变化则是“渐进过程的中断”,即“飞跃”,而质变或飞跃是在量变积累的基础上发生的。不承认飞跃,只承认渐进性的变化,实质上就是否认产生和消灭。也就是从根本上否认变化。他认为真正存在的变化,只能是新东西的产生和旧东西的消灭,这就是“飞跃”。他据此批判了在哲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所谓“自然中是没有飞跃的”形而上学教条。

(9)、黑格尔: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其学说主要阐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10)、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是所谓“绝对精神”,他来源于谢林的“绝对”概念。但是,他对“绝对精神”的理解和谢林是不同的,是对谢林的“绝对”加以改造的结果。比较而言,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有如下的特点:

(11)、这种矛盾对立的转化本性就是事物本身的“理性目的”或能动性的表达,或者说任何事物内部自带的本能,正是这种本能才使得事物有矛盾冲动然后转化为对立面,然后这种对立再被克服和调和。

(12)、可以想见,在“精神”在地球上的发展中,他把最高的角色指派给日耳曼人。“日耳曼精神是新世界的精神。新世界的目的是实现绝对真理,作为自由的无限自决——以自己的绝对形式本身作为其旨趣的•那•种自由。”这是一种无上妙品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指你可以不进集中营。这种自由不意味着民主,也不意味着出版自由,或任何通常的自由党口号,这些都是黑格尔所鄙弃的。当精神加给自己法律时,它做这事是自由的。照我们的世俗眼光看来,好像加给人法律的 “精神”由君主体现,而被加上法律的“精神”由他的臣民体现。但是从“绝对”的观点看来,君主与臣民的区别也像其它一切区别,本是幻觉,就在君主把有自由思想的臣民投到狱里的时候,这仍旧是精神自由地决定自己。黑格尔称赞卢梭把总意志和全体人的意志区分开。据推测,君主体现总意志,而议会多数不过体现全体人的意志。真是个便当好用的学说。

(13)、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运动、发展之中的。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最初,“绝对精神”完全处在自身之中,以纯粹抽象概念的形式完成了自身的逻辑的发展;然后,它

(14)、黑格尔关于“绝对精神”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的论述,是一个体系,它从他的“逻辑学”开始,即从“绝对精神”的纯形式或纯概念发展阶段开始,然后才是“绝对精神”在自然、社会和人的精神领域的发展阶段。

(15)、黑格尔认为,从意识到理性的发展阶段是个体意识的发展全过程,理性结束了个体意识,还要继续发展为精神。精神是主观精神外在为社会组织和历史进程的结果,它是客观的,因此精神环节就是客观精神环节。它包含的主要发展环节是历史的发展阶段,分别是“伦理”、“教化”、“道德”。最高阶段就达到了绝对知识。

(16)、宇宙的本质是什么?万事万物是如何而来的,这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黑格尔在《哲学史演讲录》的最后说:“自泰勒斯以来,西方哲学2500年艰苦的精神劳作是朝着一个目标的”,而黑格尔暗示说,这个目标就是:“绝对精神”。

(17)、(3)第二类的观察理性是对自我意识与外界事物关系的观察,表现为逻辑学和心理学。

(18)、通过目的的实现而达到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是“理念”,即体现在客体上的概念,这就是“真理”。通常人们认为“概念与客体的符合,就是真理,但黑格你认为真正说来,真理应当是“客观性与概念相符合”。正因为如此,真理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真理是全体,因为概念本身是一个整体,客观性在没有达到与概念符合之前总是零星的、分散的、片面的,不能视为真理;二是真理的整体性决定了它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层次和矛盾关系,因而是对立统一的、具体的,具有“自己运动”的冲力,抽象的东西不能视为真理;三是这种动力使真理成为个不断发展运动的历史过程,它在这一过程中必然地一步步把自己实现出来,从“自在”到“自为”并最终抵达“自在自为”,而那静止僵化的东西不能视为真理。所以对真理必须从其整体性、丰富性和能动性来理解,而不能从字面上抽象地、形式地理解,正如同一句格言,从青年人口里说出来远没有从饱经风霜的老人口里说出来那样具有真实而丰富的含义。

(19)、精神及精神发展的过程,是历史哲学的实在对象。把精神和它的对立物即物质加以比较,便可以理解精神的本性。物质的实质是重量;精神的实质是自由。物质在自己以外,而精神在自身以内具有中心。“精神是自足的存在。”这话如果不清楚,下面的定义或许比较能说明问题:“可是精神是什么呢?它便是“一”,是自身均一的无限,是纯粹的同一性,这同一性其次把自己同自己分离开,作为自己的另一个东西,作为和共相对立的‘向自有’及‘内自有’。”

(20)、(1)观察的理性是实验科学的知识,它是从外到内的发展过程。

3、黑格尔哲学思想属于什么主义

(1)、所以可以说走向对立面、走向否定这一实在和思想的能动方式促成了黑格尔的哲学全体。

(2)、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但是他讲这话时,他的“现实的”一词并不指经验主义者所要指的意思。他承认,甚至还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尽管如此,把现实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旧要造成一些与“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个信念分不开的自满情绪。

(3)、认为分工一方面能促进技术和生产的进步,另一方面它又会使劳动变得呆板、乏味。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二重性。

(4)、黑格尔同历来其他曾抱有稍类似的形而上学观点的人有两点区别。一点是强调逻辑:黑格尔认为,“实在”的本性从它必须不自相矛盾这个唯一的考虑就能推演出来。另一个(与第一点密切相关的)区别特征是称作“辩证法”的三元运动。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两部《逻辑学》(Logic),要想正确理解他对其它问题的见解的依据,这两部书不可不懂。

(5)、同时,也正是基于这些对立矛盾的概念互相对立性、否定性转化,这才促成了辩证演进论下的宇宙万物。

(6)、(2)欲望首先是动物的欲望,它毁灭被给与的存在。

(7)、因而,在他来讲,“自由”所指的可说无非是服从法律的权利。

(8)、(2)第一类的观察理性是对自然的观察,表现为自然科学知识

(9)、他是用正,反,合三方面来分析事物的。举几个黑格尔的辩证方法的实例,也许可以使这方法容易理解一些。他在他的逻辑的议论开头先假定“绝对是纯有”;我们假定它就•是纯有,而不加给它任何质。但是不具有任何质的纯有是无;于是我们达到反题:“绝对即是无”。从这种正题和反题转入合题:“有”与“非有”的合一是“变易”,所以说“绝对是变易”。这当然也不行,因为变易必得有什么东西变易。这样,我们对“实在”的见解通过不断改正以前的错误而发展,所有这些错误都是由于把有限的或有界限的某物当成好像可以是全体,从这种不适当的抽象化产生的。“有限物的界限不单是从外界来的;它自身的本性就是它被扬弃的原因,它借本身的作用转变成它的对立面。”

(10)、他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11)、b.精神哲学:说明绝对精神是如何在人类社会和精神领域中运动的。

(12)、1800年—1806年在耶拿大学当教师,与谢林共同创办了《哲学评论》杂志。

(13)、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从“纯存在”开始的。“纯存在”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存在”,它是一个最简单、最贫乏、最片面,然而也是一个最普遍的概念。逻辑学以它为出发点,意思是想表明,“纯存在”是“绝对理念”的潜在或萌芽,概念的自己运动自然会把它自己的丰富内容揭露出来。在他的这种唯心主义思想中包含着这样一个“合理的”思想,即认识根本上是从“无知”开始,是从无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浅知到深知的转化。

(14)、站在潮头的青年学生,往往心目中都容易形成革命理想,黑格尔也亲身感受到了这种理想在图宾根神学院激起了一阵反抗的微风。这一“微风”在黑格尔这位依据自身(soi par soi)为原则、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身上,随之变成了一种反叛的激情。他们从法国人为自由而斗争的波澜壮阔的画面中体验到了那种“不自由,毋宁死”的豪迈,他们对大革命者的崇拜,随之上升到了一种爱国主义的高度。这种爱国主义乃是一种从被专制主义破坏的传统道德中的觉醒:蔑视世俗的利益和权力,将身心献给普遍性,为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革命理想,大公无私、忘我牺牲、勇往直前、积极上进。正统神学的假话已经无法“灌输”进入他们的大脑,康德、斯宾诺莎、卢梭、孟德斯鸠成为滋养黑格尔精神的养料。

(15)、在黑格尔看来,意识阶段是个体意识向外的阶段,它以外物为对象。它包含的主要发展环节是“感性确定性”、“知觉”、“知性”。

(16)、本质论的三个阶段是“本质自身”、“现象”和“现实”。先看“本质自身”。本质一开始表现为“同一性”,即在变化的杂多事物中保持同一不变的东西。但由于这种“保持同一”并不是静止的“无差别的”同而是表明所有的差别都是由同一个东西自身分化出来的,所以同一本身就是差异,它只有在使自己差异化的过程中才能保持自身的同一。莱布尼茨的“差异律”(万物莫不相异)所表达的其实是真正的、具体的“同一律”,即万物在使自己差异化这一点上是同一的。所以同一并不是抽象的同一(A=A),而是具体的能动的同它自我否定、自我分化、自我综合,这都是同一个自己所做的,没有加进任何外来的东西。但正因为如此它同时又是自我差异化。在这里同一与差异都要作动词理解(同一化与差异化)。不过差异最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同它只被理解为“杂多”,即毫无关联的偶然的差别,与同一处于极端的对立中。其实并没有人真正用抽象的同一律说话,如说“星球是星球,树叶是树叶”,任何判断总要说出某种差异(如“这星球是发光的”、“树叶是绿的”)。同样,也没有人满足于用抽象的差异律说话(如说“骆驼不是钢笔”之类),差异总要有一个同一的前提才显出意义(如“橡树不是槐树”)。而要显现“本质”的意义则必须进到“对立”,或者说对立是一种本质性的差异。对立的东西(光明和黑暗、正和反、生命和死亡等等)正是表现出本质的东西,因为从双方的对立中反映出了同一性(互相关联、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对立就是从差异向同一的回复。但真正回复到同一的还是“矛盾”(所以对立面只是“统一”,矛盾才是“同一”)。矛盾也是一种对立,但不是外在的与他物对立,而是同一个东西自己与自己对立,用形式逻辑的观点看就是“自相矛盾”,但用辩证法的观点看恰好是万物的“根据”。所以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的根据最终在于它的自相矛盾、自我否定,自己与自己不和、自己排斥自己,是“自己运动”和内在的不安息”而不是外来的推动。这样的根据本身不再有其他根据,所以同时又是“无根据”。要为万物的根据再找根据是不可能的、荒谬的。矛盾就是万物的“充分根据”(或“充足理由”)。

(17)、(4)宗教的自由观是自由意识的第三个形态,它在彼岸世界取消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18)、18世纪末,法国爆发了震动全欧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德国影响非常之大,它迫使德国各部(包括普鲁士在内)的统治阶级不得不进行某些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9)、他最不满意康德的,就是他从道德出发来解决现代性问题,当然也就更不满意他关于道德律至上性的阐释。他把现代问题首先看作是政治和经济问题,政治问题需要政治地解决,经济问题需要经济地解决,而道德只能归于主观意志的内心立法,这是他解决现代问题的出发点。而这一出发点源于他对现代性的自觉意识:正统天主教信仰的衰微和个人自由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因此,哈贝马斯说黑格尔是第一个把现代性作为哲学问题来思考的哲学家。个人自由与权利、民族精神和自然伦理、伦理国家和世界历史,都必须放在现代性的处境中重新思考。这一思考不是切断历史,而是在历史中发现其真正的生命力。通过对《耶稣传》的重写,他形成了不同于康德的伦理视角:爱、生命、精神这些伦理的东西,是克服外部世界二元分裂的力量。

(20)、照黑格尔讲,过程对理解结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辩证法的每个在后的阶段仿佛在溶液里似的包含着在前的所有阶段;这些阶段没有一个被•完•全取代,而是作为全体中的一个因素而赋予它适当的位置。所以不历经辩证法的所有阶段,便不可能到达真理。

4、黑格尔哲学思想论述的阐释

(1)、在精神的历史发展中,曾经有三个主要阶段:东方人、希腊人与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世界历史就是对无约束的天然意志的训练,使它服从于普遍的原则,并且赋予它主观自由。

(2)、有机性阶段是机械性阶段和物理性阶段的统一的统在这个阶段上研究的对象是作为有生命的个体出现的理念了。它最大的发展环节有:

(3)、(2)主人意识是靠奴隶而实现的,因此主人意识不是自主意识,主人也是奴隶。

(4)、辩证演进论可以从逻各斯和“逻辑”的方向来理解,也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演进逻辑既指的是自然律的逻各斯,又指的是自然律逻各斯演化出来在人类表达的“逻辑”。

(5)、所以,黑格尔用强调周期性的辩证逻辑以及独断的认为精神是突显的却是极大的错误,而唯一有用的就是留下了那个值得夸耀严谨论证下的循环往复、有限无止宇宙观模型空壳。

(6)、(2)由于真理是全面的,因而它就是具体的,是“对立面的具体的同一”。因此真理本身就包含矛盾,理念本身即辩证法。

(7)、黑格尔法兰克福时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宗教哲学上对康德道德神学的超越。总体上,黑格尔这时所写的《基督教精神及其命运》依然像是从前那样基于康德的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是从道德上论证宗教的在理性上的可理解性和必要性。但黑格尔推进了在此之前所有他自己的“早期神学”思想,学术界把黑格尔这时的宗教思想概括为三个原则的确立,即爱的原则、生命原则和精神原则这三大原则都预示着黑格尔对康德道德宗教观的超越和对他早年提出的“民众宗教”的超越:“他自己不得不承认,以他民众宗教的建议真正的问题不可能被解决。基督宗教、尤其是在其由康德所启蒙的版本中,不可能从根本同生活世界和历史从根本上做出所要求的调和”这三个原则也就是其早期探索,尤其是其宗教的总结了。

(8)、(2)黑格尔肯定谢林把费希特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法形式用于自然和精神是一个功绩,但是,他尖锐地批判谢林把辩证法的形式当作“无生命的图式”外加于事物的形式主义倾向。

(9)、哲学的任务本身在于理解实在的本质、真相、缘由、根据以及目的,而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重现宇宙万物的演进过程。

(10)、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他的看法是:任何平常的谓语,如果把它认作是限定“实在”全体的,结果它就是自相矛盾的。我们不妨举巴门尼德的学说:唯一实在的“太一”是球状的,作为一个粗浅的实例。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边界便不会是球状的,而除非它外部有什么(至少有虚空间),它才可能有边界。因此,假定整个宇宙是球状的,便自相矛盾。(如果把非欧几里得几何抬出来,对这个议论未尝不可以有异议,但是这议论作为一个说明例子,也算可用了。)

(11)、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

(12)、黑格尔是从学习哲学与神学开始步入学术世界的,不过,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也一直是西方文化的核心。黑格尔整个哲学思想的孕育、发生和发展,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当然契机是现代性。与其生活和工作的地点相关,黑格尔一生的哲学思想经历了如下8个时期:图宾根时期(1788-1793)、伯尔尼时期(1793-1796)、法兰克福时期(1797-1800)、耶拿时期(1801-1807)、班堡时期(1807-1808)、纽伦堡时期(1808-1816)、海德堡时期(1816-1818)和柏林时期(1818-1831),每个时期各具特色。

(13)、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中的主观和客观的同一与差别就是它内部的最本质的矛盾,它就是在不断地产生和克服这种矛盾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他把这种矛盾进展叫做精神运动的辩证法,实际上也就是思维与存在矛盾统一的进展过程。

(14)、《逻辑学》末尾讲的“绝对理念”,是一种像亚里士多德的“神”似的东西。绝对理念是思维着自身的思想。很明显,“绝对”除思维自身而外什么也不能思维,因为除对我们理解“实在”的偏狭错误的方式而言外,不再有任何旁的东西。据他说,“精神”是唯一的实在,它的思想借自意识向自身中映现。定义“绝对理念”的实际原话非常晦涩。瓦勒斯译之如的理念的统一言,就是理念的概念,这概念以理念的本身作为对象,而且从这一概念看来,客观世界即是一理念——在这客观世界里一切规定均统一起来了。)德文原文更难懂。

(15)、费尔巴哈:哲学上最高的东西是人的本质。他是德国哲学史上,第一位主动与基督教神学思想公开决裂的思想家。

(16)、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17)、1788年—1793年在图宾根大学(神学院)学习,兴趣却在哲学上。。

(18)、桡哲的《中国新哲学之东岳哲学》究竟写了什么?

(19)、《黑格尔著作集  逻辑学》∙ (德)黑格尔著/先刚译

(20)、最后黑格尔在与谢林的合作时期接受了谢林的同一哲学,并将其当作自己的哲学的出发点;但他又不满意于谢林把这种同一理解为“绝对无差别的同一”,认为从这种同一性中除了凭借非理性和神秘的解释,是不可能产生出真正的冲动和欲望来的。黑格尔主张一切都要从理性和逻辑概念来理解,绝对的宇宙精神也应当是一种合乎逻辑的理性精神;但同时这种逻辑并不仅仅是通常的形式逻辑,而是客观世界本身内在的精神本质,是宇宙精神把自己能动地发展出来、实现出来的那个生命过程本身的必然规律或节奏。所以绝对同一从开始就是“具体的同一”是包含有差异在自身之内的同正因为如此它才赋有内在的冲力,能够通过自我否定而把自己在一个过程中实现出来。自然领域(“自然哲学”)和人的领域(“先验哲学”)并不只是在包含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成分方面有不同的“量”(或“因次”)的区别,而应当是整个绝对精神从潜在(自在)到实现(自为)最后达到自我意识的完成(自在自为)的历程,是在质的等级上不断上升的过程。因此“两极化”也好,“正、反、合”的进展也好,都不仅仅是把两个不同的方面组合成一个统一体,而是同一个东西在自己的一贯发展中自我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产物,因而是有机生命的成长壮大的过程。这样,黑格尔就克服了谢林的非理性主义而发展出了一种无所不包的辩证理性和辩证逻辑,它同时又是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5、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核

(1)、精神经历辩证的演化阶段,显示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最根本发展源泉——他的哲学的客观唯心主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黑格尔简介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卒于柏林,柏林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校长任内。

(2)、也就是说,黑格尔认为“矛盾”是一切生命和运动的根本,矛盾统治着一切,即任何事物都会向着对立面、否定面转化,没有矛盾的对立就没有生命、运动、成长和发展,一切都将是静态的存在,但是并没有绝对静止的存在。

(3)、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在青年时代,他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他后日的见解多少可以看成是最初他以为是神秘洞察的东西的理智化。他起先在耶拿大学当Privatdozent (无俸讲师)——他曾提到他在耶拿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在耶拿写成了《精神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Mind)——然后在纽伦堡大学当Privatdozent,后来又在海德堡大学作教授(1816—1818),最后从1818年至逝世在柏林大学作教授,在以上各大学都讲授哲学。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但是在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甚至为法军在耶拿的胜利而欢欣。

(4)、(3)奴隶意识也是一种自主意识,奴隶因此也是主人。

(5)、所以在黑格尔看来,唯有“概念论”才是真正的“本体论”(或“存在论”),在此之前的“存在论”和“本质论”只不过是对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批判”或真正的“本体论”的“形成史”即“概念的发生史”而已。同样“概念论”也是认识论,是宇宙精神的概念本体经过存在论和本质论在自己身上达到了自我意识的认识。最后,“概念论”最纯粹地体现了黑格尔哲学的方法即辩证法的实质,即“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或“圆圈式”进展法则。在此之前“存在论”中的诸范畴是一个一个地跟进,“本质论”中的诸范畴是一对一对地排开,它们虽然最终都被排列为三个一组的“正反合”结构,但这种排列都还是外在的,并未直接体现于范畴内部,因而这些范畴总是互相遮蔽了它们潜在的辩证本性;到了概念论,范畴本身就体现为具体概念的自身发展,或“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辩证进展,所以一切概念都去掉了杂质而“透明”了,真正形成了一种辩证“逻辑”。概念论就此成为了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体。

(6)、(2)和他的真理观一样,黑格尔也把哲学史看作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贫乏到丰富的过程。在他看来,在哲学史上最初出现的哲学系统,其内容总是比较抽象、比较贫乏的。后起的哲学系统一方面是对它以前的哲学系统的否定,同时也是对以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提高,包括了以前一切哲学系统的根本原则,因此,在内容上必定是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

(7)、或者,我们来举另一个更粗浅的实例——过于粗浅了,远不是黑格尔会使用的。你可以说甲君是一个舅舅,这没有明显矛盾;但是假使你要讲宇宙是舅舅,你就会陷入难局。所谓舅舅就是一个有外甥的人,而外甥是与舅舅分立的人;因此舅舅不会是“实在”全体。

(8)、同时,辩证演进方式在黑格尔看来可以有效的消解“知”和“在”的分离,因为在黑格尔的方法下,其“知”的方式是直接针对“在”本身的,也就是辩证演进的逻辑不仅是人类思想本身的主观逻辑模型,而且在黑格尔看来也是宇宙万物本身的演进逻辑。

(9)、尼采:上帝死了,超人就是大地的意义。其强力意志论推翻了神的等级制,肯定了人的等级制。

(10)、(2)第二个特点是彻底的理性主义或逻辑主义。从早期自然哲学派别就存在着强调能动性的哲学家,如爱与恨、逻各斯等,诸如赫拉克利特等还用火来打比方,但黑格尔的能动性与其他哲学家都不同,他强调的是把它纳入纯粹理性的概念中,使其逻辑化,即把这种能动性逻辑化。黑格尔提出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逻辑的形式,认为三者之间是螺旋式的上升,螺旋的转动就是否定。

(11)、他声称,宇宙是一个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目标或目的,即宇宙理性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矛盾是一切生命和运动的根源。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矛盾的原则统治世界——这就是黑格尔由低到高、不断发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

(12)、但是黑格尔在建立他的“绝对精神”的发展体系之前,必须回答“我是如何认识到绝对精神的存在的”这个问题,因此,从认识顺序来讲,他又必须先通过对人的精神活动的考察,说明“绝对精神”的发生过程。“精神现象学”就是他作出的回答。

(13)、黑格尔认为纯粹概念是经过漫长的过程才产生和形成起来的,而这个过程是同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即人类“克服”自然界的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14)、可以说黑格尔的辩证演进模型表达了他深邃的哲学思绪,因为只有通过说清宇宙万物的演化规律,我们才能更深刻的认识对象,认识我们的精神本身,而不会再陷入主客体的二元对立中。

(15)、黑格尔辨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是,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矛盾是这个发展过程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量变和质变是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则是这个发展过程的基本轨迹。

(16)、耶拿时期(1801-1807)和班堡时期(1807-1808)。耶拿时期是重点,班堡时期短暂,仅仅是“落难”后的“驿站”。法兰克福时期总结出的解决现代宗教与哲学的三大原则一到耶拿马上就被谢林的魅力所压倒,因为黑格尔到耶拿以后,正是谢林《先验唯心论》出版后在学界盛行的时期。谢林在该书中,把他之前“自然哲学”中的“自然”与来自于费希特知识论的“自我”哲学这两大作为“客观”和“主观”之“本原”综合为“同一性”的“绝对”(Absolute),这给了黑格尔攀登哲学高峰的梯子,以此取代爱、生命与精神作为回归一切相分对立之前的“本原”。在“绝对”中,主体—客体、理想—现实、观念—实在、本体—现象统统和谐为混沌未分。他因此后来在《哲学史讲演录》说,只有“绝对”才是哲学的真正基础和门槛。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adicolor的恋爱快手说说(独孤走遍千山万水遇你后在一瞬间就)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