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赫本的经典评价英语作文93条
对赫本的经典评价
1、对赫本的介绍
(1)、导演威廉怀勒出于负责的态度,选角色前总要先见见演员本人,以便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会面的五分钟,赫本的机灵、聪明、与生俱来的天分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试镜时,因为担心有一些好的演员可能会因为情境的影响,不能充分的展现自己的特质,所以怀勒导演建议采取偷拍的方式。
(2)、1970年秋,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之邀,她出席了一个为基金会募捐的活动;这之后,她一直与该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3)、演员对“后台”的角色管理同样重要,随着媒体技术的普及,演员的“后台”往往会被媒体报道在“前台”上,从而使演员的公共形象受损。赫本之所以在大众面前始终保持着优雅的形象,一是因为她十分看重自己的隐私,尽可能不让媒体接近她的私人生活——因此搬到瑞士和罗马生活;二是因为她对自己的日常角色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她总是在得体地控制自己:在日常穿着打扮上需要得体大方,谈吐说话要注重发音技巧,对待感情要善于沟通。正如她的儿子卢卡·多蒂所说:“当赫本成为一个全职太太和妈妈时,她的风格依然保有一贯的优雅。她总是通过一些手工制品、具有异域风情的小玩意儿或配饰来给造型增色。她还喜欢剪裁讲究的中性服饰,宽松的羊毛开襟衫,法兰绒长裤还有丝质衬衫,这些是永恒的经典:简洁、自信,一如既往的女人味。”(6)正是在她富有控制力的角色印象管理中,媒体几乎未曾挖掘赫本有何丑闻,赫本的明星形象因此得以长青且极具符号代表性的存在。
(4)、这一辈子,他成就无数,却始终未婚;这一生,他让无数女人粲然笑过,几十年守护的,却只有那一个女孩子。
(5)、他们一共合作了不下十部电影,情愫于第一部合作电影《帕特与麦克》时悄然生长,由淡到浓,由浅到深,她是那样的深爱着屈赛,在爱情里,昔日那个特立独行到不接受媒体采访,不出席名流聚会,拒绝不必要的会议,拒绝给粉丝签名,甚至得过四次奥斯卡奖,但是,一次也没有出席过的凯瑟琳放下了所有骄傲,她说:“有些人很惊讶我为了一个男人放弃了独立的生活。为了取悦他,我什么都愿意做,改变他不喜欢我的地方。但你必须了解让他快乐,我也觉得很开心。”
(6)、明星的身份往往要求角色具备经常外出活动、在荧幕中与他人传达爱意、事业繁忙的行为模式,有时甚至需要在观众面前维持大众情人的形象。而一位成功的母亲和妻子身份则要求角色具备相夫教子、管理后院、安分守己的行为模式。若坚持做一位成功的母亲与妻子的角色,就需要减少演艺工作。不少明星为此放弃自己的私人生活,专心致志在公众面前维持单身形象。而赫本很直接地作出了决定:为了家庭搁置自己的演艺事业。“当时我必须做出生命中的一项重要决定。”赫本在1988年3月接受采访时说,“放弃电影或者放弃我的孩子。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做出的决定,因为我非常非常想念我的孩子。”(8)
(7)、“赫本总是在公众面前完美扮演自己的角色,无论是在直接和她相关的场合上,如她所演电影的开幕式,还是在她只作为嘉宾出席的场合中。她的出席和造型总是能吸引大家的注目,无论是摄影师还是其他嘉宾。”(4)
(8)、一夜之间,天之娇女被打入了泥潭。赫本被迫过起了穷苦生活,平日里只能以郁金香球根为食物,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就拼命灌水充饥。
(9)、看来天使的内心永远向往着单纯明亮的色彩,她总是被圣环一样的表面光芒所吸引。她不知这光环下的个体可能充斥着太多的浮躁与虚假。
(10)、所有的伤害,总会有人给你治愈。虽然,有点晚,51岁的赫本遇到她的良药——罗伯特。那时,赫本对爱产生了绝望,罗伯特还没有从亡妻的阴影中走出来。正是这样的一个契机,让两个受伤的老朋友,第一次坐下来谈心。
(11)、他是不甘示弱的,他从最基本的字母发音开始教起。希金斯是个精力旺盛和讲究科学的学者,对每一件感兴趣的事都能废寝忘食。他胸怀坦荡、丝毫不怀任何恶意,但他又象孩子一样,毫不顾及他人的感情,对伊莉莎严加训练。
(12)、在英国学习芭蕾,做了舞蹈演员后,一位同台的舞者鲍伯·豪克豪斯说:“只要她一上场,观众就会着迷;她的表演十分可爱,一颦一笑都让人屏息。”以至于她的同事们非常喜欢台下的赫本,却对台上的赫本感到嫉妒。他对赫本的形容有一点非常准确:“她给人一种印象:‘我在这个世界上孤单无助,需要你来拯救我。’”这种特质是她明星魅力的一部分,也是她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13)、同年9月,《盲女惊魂记》上映前夕,两人申请了离婚。
(14)、1968年之夏,她应奥林匹娅·托洛妮亚公主之邀,前往爱琴海群岛旅游,遇见30岁的意大利心理学者安德里亚·马里奥·多蒂医生,被他风度翩翩的外表所吸引。
(15)、诚然,赫本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天赐的容貌,但试想,一个只有外表而全无内涵的人,会红上一个世纪么?会拥有如此之多久而弥坚的拥趸么?
(16)、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患癌,病逝于瑞士,享年63岁。
(17)、为了挽救婚姻,奥黛丽曾在8个月内16次飞往欧洲探班。这位拿着百万片酬的大明星为了能够陪在丈夫身边,甘愿住在一个原始村落里,吃着难以下咽的食物,夜不能寐。
(18)、人们说,她的美是上帝的杰作,数百上千年也出不了一个。永远俏丽的面容,澄澈如一弯秋水的眼睛,让人难以忘怀。在奥黛丽赫本身上,不管是如风流动般的笑容,亦或是咬嘴唇穿泡泡裙的形象,举手投足皆让人停留在冰雪的幻想中。赫本是精致的古典美,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高贵、典雅。很多人即使没怎么看过她的作品,却都一脸笃定地说:“赫本就是我的女神,是我所知道的最美的人”。
(19)、可以说,在那个纷乱动荡的战争年代,朵薇玛沉着冷静的风格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无数女性对时尚与美好生活追求的象征。
(20)、值得一提的是,屈赛的妻子和孩子都知道凯瑟琳的存在,或许是因为凯瑟琳强大的人格魅力,屈赛的妻子与凯瑟琳成为了朋友,甚至屈赛的女儿苏西屈塞也和凯瑟琳成了好友。
2、对赫本的经典评价英语作文
(1)、国内的很多女明星都cos过奥黛丽赫本,而每一次cos,都能让大家重温这位绝世美人的风采。
(2)、当然,真正让她被全世界熟知和认可,是凭借1953年播出的电影《罗马假日》。她也是以该片在24岁时,便问鼎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可以说是年少成名且风光无限。
(3)、1966年1月,再次流产让奥黛丽患上抑郁症。而此时媒体已有关于丈夫出轨的传闻。为了走出抑郁的魔沼,虚弱的她寄希望身边的那些性格开朗、有着天使般容貌的年轻人。她渴望新的恋情能驱散生活中的阴霾。但这段风流韵事,很快被丈夫发现。1967年7月,奥黛丽再次怀孕,她天真地以为再要一个孩子能够挽救她的婚姻,但是8月份的流产,让一切幻想破灭了。
(4)、赫本最后一次出现在荧幕上,是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影片《直到永远》中,饰演天使哈普,她乘着一道白光面带笑容地出现,在她的背后是一片金黄色的原野。赫本说:“许多人想登陆月球,我却想看看树。”交织着优雅与悲伤的一生,赫本如最后的荧屏形象:天使,重回上帝的身边。
(5)、AudreywasborninBelgiumasEddaKathleenvanHeemstraHepburn-Ruston,thedaughterofacountess.
(6)、赫本的母亲艾拉根本不看好多蒂,母亲认为意大利人风流多情不靠谱。
(7)、试镜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像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的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在此之前赫本大多是在歌舞片当中担任群演演员,唯一的一次说台词是在英国片《天堂里的笑声》中,说了句“谁要抽烟?”所以在对台词时,赫本马上显现了自己的羞涩,一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模样。
(8)、尽管奥黛丽事事依从丈夫的主意,甚至在接片方面也捆绑要求:邀请她担任的角色的电影,都要也同时邀请梅尔。
(9)、夜幕降临,店外的街道霓虹闪烁,店里却是如此的空荡与灰暗。
(10)、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
(11)、我想,这也正是她能在后半生,用爱实现自救的根本所在。
(12)、1967年,纽约,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一辆小汽车缓缓尾随着一辆灵车,一路跟一路跟,直到灵车即将到达教堂,小汽车缓缓停下,车窗摇下,一个女子的目光默默追随着灵车远去,良久,她转掉方向,落寞而去。没有人知道,她是否泪如雨下,只知道,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过恋爱。
(13)、事实上,这话一点都不过分。他们一样出生在荷兰、一样在二战中做过童子军、一样个性敏锐、一样风趣幽默。不久,罗伯特就搬进了赫本的家中,每天会花大把的时间,和她一起散步、遛狗、游泳,过着跟其他夫妻一样安逸、幸福的生活。
(14)、赫本曾经谦虚地说:“我从来不拥有什么天赋才能,我崇拜我的工作,我尽了我最大的努力。”
(15)、当婚姻再度面临破裂时,奥黛丽坦诚说:“刚开始只是一段浪漫的感情,但是考虑到我们之间9岁的年龄差距,我从没有想过会走进婚姻。我们结婚后我下定决心不能重蹈覆辙,为此我放弃了事业。卢卡的降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16)、童年的心灵创伤,让赫本很早就将幸福建立在对“安全、食物、家庭”的追求之上,孩子成为克制忧伤的依靠,在赫本的眼中,孩子才是真正的天使,只有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才得到温柔的抚慰。拍片时把孩子带到拍片现场,为了更多与孩子待在一起她忍痛做出了推出影坛的决定。她说:“当他们长大后,我自然会和他们分开,但我希望不是现在。”两个孩子是她生命的一切,放弃了成功的事业、情感生活,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让幼子的心灵蒙受一丝阴影。
(17)、“一位淑女,有着无可比拟的优雅的魅力。唯一比自己更具美丽的,就是她对世上所有不幸和贫困儿童的爱心。”
(18)、——http://book.ifeng.com/shuping/detail_2014_05/14/100453_0.shtml
(19)、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
(20)、为什么奥黛丽赫本同时期的大多数美人都湮灭了?奥黛丽赫本和玛丽莲梦露算是那个时代仅存的美人。玛丽莲梦露同样也有自己的美人IP,如金发、红唇、美人痣、上下翻飞的白裙,但是在国内,玛丽莲梦露并没有赫本有名。我觉得原因可能是cos。
3、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总结
(1)、现实生活中,奥黛丽非常依赖丈夫。她希望能与丈夫一起接拍影片,或者说至少两人能同时在一个城市拍戏。比如接拍《战争与和平》时,丈夫费雷得到安德烈王子一角,奥黛丽饰演娜塔莎。但是,这种情况不是很多。
(2)、原创不易,抄袭、洗稿、未经授权的转载必究。前言说起奥黛丽·赫本相信大多数人对于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喜欢老电影的朋友可能看过她的成名作《罗马假日》、《窈窕淑女》、《蒂芙尼的早晨》等,就算都没看过的朋友可能也曾从某些平台看过不少夸赞她美貌的图文或视频。
(3)、此后,奥黛丽·赫本参演了多部音乐剧演出,凭着姣好的容貌、良好的舞蹈功底以及敬业的精神给业界留下了深刻影响,也引起了好莱坞的注意。
(4)、乔的朋友欧文在和公主握手后决心抛弃功成名就之良机,将照片送予公主留念。最后,在深情的四目对望中,公主轻轻地对乔说了声再见……
(5)、正如在晚年时,赫本常给孩子们说的那句话:“人们不仅有被爱的需要,同时也有付出爱的冲动,这也是一种需要。”
(6)、最好的爱情,不一定相爱相守,纪梵希终身未娶,赫本穿着他亲手设计的婚纱结婚,而他去世时都爱着赫本,爱情里面的最高的境界是:我爱你,你随意,他没开口说爱她,却做了无数爱她的事。
(7)、他们互相仰慕、互相尊重、互相成就,相依相伴数十年。直到晚年,仍旧依偎并肩走在塞纳河畔的场景令无数人动容!
(8)、一天过去了,公主终于要回宫了,可此时她和乔发现彼此间擦出了爱的火花,坠入了情网。怎奈公主毕竟是公主,平民终究是平民,两人只能依依惜别。
(9)、爱像手中的流沙,你抓得越紧,它流失的越多。
(10)、(10)绝代淑女:奥黛丽·赫本. CCTV-1《魅力记录》栏目.20
(11)、白色代表了纯洁无暇,这也就是为什么婚纱最纯粹的颜色是白色。图中的赫本那一袭纯白色的连衣裙使得她那高贵的气场更上一层楼,锁骨外露的设计使得她那妩媚尽显,美不胜收。
(12)、1955年,奥黛丽尝试在史诗电影《战争与和平》里扮演经典人物娜塔莎,但未能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虽然电影本身存在剧本欠缺、场面空洞的问题,极大限制了奥黛丽的发挥,但当时一位伦敦资深的影评人还是这样写道,“奥黛丽不是天真地微笑,就是天真地流泪。”他惋惜演员和角色一样未臻成熟。
(13)、由于频繁奔波飞行过于辛劳,1992年赫本从索马里艰苦地出差回来,被诊断出癌症晚期。
(14)、外人给梅尔的评价是:一个工作狂,有点精于算计和作秀。当然,他也有一些优点,比如:博览群书,多才多艺,是话剧和电影、电台的导演。
(15)、观众中不少人此前算不上是赫本真正的影迷,只是知道这么个人,未必看过她的电影,这也算得上赫本在中国遭遇的一种悖论。“所有人都知道那部让她声名大振的《罗马假日》,人们能如数家珍地说起电影里‘真理之口’的桥段,记得那令人心碎的悲剧结尾。可是除了这部《罗马假日》,还有人看过她其他的电影吗?”影评人连城并不以赫本影迷自居,但电影学院的科班功底,让他很早就看过了《蒂凡尼的早餐》和《龙凤配》,并对《甜姐儿》印象深刻。
(16)、光鲜华丽的外表只能赢得片刻追捧,能带来永恒的尊重和推崇的,只有纯粹善良的人品和内心。
(17)、她退出后,伦敦模特儿JeanShrimpton、Twiggy和PenelopeTree等引领娃娃脸风格才刚开始步入时装舞台。”
(18)、晚年时,奥黛丽·赫本投身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为第三世界妇女与孩童争取权益。
(19)、事实却是,经由奥黛丽出演的霍莉在1961年打动了数百万影迷,那个原作中并不讨喜的纽约应召女,在奥黛丽的诠释中变成了“纽约市的感伤情人”。传记作家唐纳德·斯波特评价道,奥黛丽演的霍莉与书中的角色不同,但奥黛丽“把这个迷惑的女孩塑造得可信,故事里的男主角保罗无法抵挡她的魅力,观众亦然。”就在上周六的《蒂凡尼的早餐》放映后,一位观众这样写下自己的观影心声:“一开始得知这个角色本该是梦露的,就会一直想如果梦露演会是怎样?可神奇的是,奥黛丽实在太美了,而且她开始在电影里偷东西时,我已经完全忘记了梦露。”
(20)、2018年3月10日,法国时尚品牌纪梵希创始人纪梵希去世,享年91岁。
4、对赫本的经典评价语
(1)、赫本老了以后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发展。在被联合国任命为儿童基金会大使后。赫本多次前往战乱与疾病频发的非洲大陆。看望灾区的孩子们。给他们讲故事。举办演讲呼吁人们关注儿童,他们在战争中是无辜的。她在索马里,亲自抱着难民中的儿童喂食。号召人们捐款帮助这些受难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影星都响应他的号召出财出力。当她身患癌症时,有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修女为她做祷告。在她弥留之际,她儿子问她还有什么想说的。她说她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儿童要承受苦难。
(2)、罗伯特比奥黛丽小7岁,英俊帅气,性格温和善良,妻子也是美丽的好莱坞影星,两个人感情甚笃,但不幸妻子刚刚去世。
(3)、她是凯瑟琳·赫本,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4次获封奥斯卡影后,12次被奥斯卡提名,创下至今无人超越记录的好莱坞女帝,而那灵车里躺着的男人是她一生挚爱,默然相爱了二十七年的男子屈赛。她这一生,对他痴心入骨,一生所爱不过一人,无惧风雨,笃定前行。
(4)、奥黛丽·赫本的美,人们确实难以企及,就算时光再转一百年,也无人能够颠覆。但是,奥黛丽·赫本的美丽秘诀,对我们每一位还是非常富有启发性的。
(5)、但这场从小就盼望的重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令人激动。一如过往,父亲冷漠又疏远。见到赫本的那一刻,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没有向前走一步,也没有张开双臂,只是像一座雕像一般站立在那里。
(6)、赫本成年后,根据不同的情境饰演着关于这三个符号应有的形象。由于向往家庭,所以她在选择伴侣时,会主动选择像梅尔·费勒一般控制力极强的成熟男子。又因为希望填补儿时遗憾,所以她以孩子为重,并为孩子与家庭搁置演艺事业。源于一颗充满爱和感恩的心灵,她饰演了《修女传》,并在晚年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尽自己的名人效应帮助非洲儿童。因为一贯的体态优雅,所以她喜欢露出脖颈的服装、发音纯正的英国口音,并待人亲近和善。这使得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拍摄《直到永远》中,联想好莱坞谁能胜任天使的角色时,他的脑海立马涌现——非奥黛丽·赫本莫属。
(7)、奥黛丽·赫本的美,决不仅限于20岁时的《罗马假日》。晚年热衷于慈善事业的赫本,虽然容颜已逝,但依然优雅从容,仪态万方,那是一种渗入骨缝的高贵和典雅,那是被时光锻造出来的淡定雍容。
(8)、所以,你看,放弃了粗眉的赫本,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吗?并不。你甚至没有见过赫本不是粗眉的照片。
(9)、所以,当面对好莱坞导演梅尔的追求时,赫本很快就沦陷了。
(10)、如果要了解赫本与她的事业,最先被提到的一定是电影《罗马假日》,那是她的成名作,直到现在,《罗马假日》仍然被认为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经典电影,它是一个浪漫而又带些伤感的爱情故事:某王国的王位继承人——年轻的公主应邀到罗马进行国事访问,在她身边,围绕着众多的贵族大臣,他们为他安排好了一切,公主的言谈举止都必须符合他们的要求,一点儿行动自由都没有。一个偶然的机会,公主梦游般地逃出了下榻的地方,在街上结识了一位新闻记者,没有说破自己的身份,公主和记者一起像普通的市民一样在罗马城游荡,并慢慢坠入了情网。但是她无法放弃自己身上的责任,最后只得带着这段美好的记忆,痛苦万分的回到了自己原来的生活中去。
(11)、然而奥黛丽.赫本的电影部部大红大紫,以艺术家自居的梅尔却没能证实自己的实力,出去被人称呼为“赫本的丈夫”,梅尔频频出轨,伤透了奥黛丽的心。
(12)、“那些带着婴儿和小孩被拖进笼车的一家老小,和那些盯着你看的一张张面孔。整个童年,我一直都知道人类恐怖的毒手。……”
(13)、有一种美,叫奥黛丽·赫本——评《奥黛丽·赫本》
(14)、奥黛丽·赫本与格里高利·派克相识于《罗马假日》,从此他们成为最佳银幕情侣。虽然不是恋人,但派克却守护了女神半个世纪。可谓“天涯咫尺,用尽一生守护”。当时23岁的奥黛丽·赫本,初出茅庐还没有任何的名气。36岁的格里高利·派克长相英俊,是好莱坞著名演员,人们心中的男神。
(15)、罗伯特和奥黛丽都是荷兰人,他和她的前任不同在于,温柔体贴专懂得珍惜对待奥黛丽如珍宝。
(16)、有顾客看到,她佝偻着身子将桌椅摆放整齐,将地板擦拭了一遍又一遍。
(17)、赫本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当时母亲告诉我,有一部电影《罗马假日》准备开拍,导演希望找一个没有知名度的演员饰演女主角,我想没有知名度可能是我最适合这个角色的地方,听说很多女孩子去试过了都没有选上,我也没抱多大的期望。”
(18)、决定一个女人是否优雅的,是其仪容着装、行为举止,还有她待人处事的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哲学,这才是奥黛丽.赫本被推崇为最优雅明星偶像的原因。
(19)、1953年7月,在奥黛丽母亲举办的一个酒会上,格里高利·派克把自己的好友梅尔·费雷介绍给了奥黛丽。费雷是美国知名演员,同时还是戏剧和电影导演。他比奥黛丽大12岁,有四个孩子。但是派克还是希望能做一次月下老人。“当费雷含情脉脉的凝视着奥黛丽的时候,她的心一下子就醉倒在了他的柔情里。”(摘自《奥黛丽·赫本传》)
(20)、1993年1月,赫本因为癌细胞扩散而去世。可曾有人知道,临终前她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些正在饱受痛苦的孩子们!
5、对赫本的经典评价英文
(1)、.............................................................................
(2)、这时候,罗伯特·沃尔德斯的爱情和友谊成为奥黛丽最后岁月中最珍贵的礼物。他仿佛是上帝派来的使者,襄助和陪伴她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12月21日,虚弱的奥黛丽在罗伯特的陪伴下,回到瑞士的家中。她和罗伯特以及家人庆祝了最后一个圣诞节。次年1月20日的晚上8点,奥黛丽·赫本结束了她在人间的天使之旅。
(3)、1992年底,她前往索马里看望那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孩子们,此时的她,已身患癌症。从索马里回来不久,她便在特洛什纳的家中离开了人世。
(4)、梅尔,一个35岁的老男人,二三线小演员,曾经有过两段婚史,并生育了两个孩子,与奥黛丽相遇时,正在经历第三次离婚。
(5)、很多年后,凯瑟琳在回忆录里写道:“常有人写信问我,什么是爱。我想我真的很幸运,我真的知道什么是爱。谢谢你,屈赛。”是的,这一生,她因他而懂的了爱,懂爱也会爱,知道取舍,勇敢坚定,在一段爱情里,她始终做到了没有伤害任何人,成全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
(6)、1988年3月8日,结束了“银幕天使”的身份,奥黛丽以另一个天使的身份加入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志愿者队伍。从此以后,她和罗伯特一起出访被指派的任何地区,足记遍布饱受战争摧残的非洲各国。
(7)、相比于五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入选美国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等奖项,她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她对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贡献。
(8)、70年代,奥黛丽息影八年,之后借《罗宾汉与玛莉安》一片,重返影坛。拍摄期间,丈夫安德里亚突遭四个蒙面男人的暴打;不久,一系列关于丈夫与衣着暴露的女郎在夜总会寻欢作乐的照片,充斥着欧洲的各种通俗小报。虽然安德里亚再三向妻子保证,他与这些女郎只是朋友关系,奥黛丽不信丈夫的话,但是她也不想走离婚这条路。因为孩子的年龄还太小。
(9)、父亲会说13种语言,但他一生都不知道如何表达爱。甚至,能为了所谓的政治,在赫本6岁那年,就直接离家出走。母亲是个贵族,但她专制强势。
(10)、在情感方面,天使一般的奥黛丽显露出对情感的极度依赖。她自6岁起被父亲彻底抛弃。父爱的缺失,加上母亲很少赞扬和夸奖女儿,让她的整个青少年时期陷入某种饥渴。这种饥渴带给她一种不谙事理的情感方式:如同孩童对糖果的迷恋,奥黛丽极易被男人的甜言蜜语打动。
(11)、当时纳粹已经开始大规模屠杀犹太人。赫本曾亲眼见过,老人、小孩、孱弱的人们......被装进运牲畜的车辆,开往集中营,遭受集体大屠杀。她自己,也差一点成为牺牲品。
(12)、但即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赫本也从未间断过芭蕾舞的练习。
(13)、奥黛丽11岁那年,德军占领了荷兰的阿纳姆市。奥黛丽家族的财产被洗劫一空。面对民族的巨大灾难,奥黛丽的母亲,一位拥有荷兰贵族血统的女男爵开始在自家的地下室,召开抵抗运动的会议。奥黛丽深受母亲的影响,把自己教小女孩跳芭蕾舞和弹钢琴的收入一部分捐给了地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