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头的说说(精选21条)
香椿头的说说
1、作者简介:老周,1970年代末生于河南邓州,199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现居郑州。办过十年美食杂志,开过十年饭店,资深吃货,资深美食评论员。1999年至今,已在纸媒发表美食文章两百多万字。人活着,无非是遇到些有趣的人,经历些有趣的事,再明白些道理。有趣,是比有钱更高的幸福!老周陪你聊聊那些有趣的吃。人生路漫漫,风景无限好。朋友!慢慢走,欣赏呵!
2、 面条口感细腻,配上鲜美的汤汁,绝对是一道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3、转眼间,奶奶已经离开21年。因为村中拆迁,家乡老宅前那两株香椿树也没有了。我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吃到过这两道美味了。佛家所谓“刹那永恒”,人生是一列单程快车,一幕幕似乎就在昨天,但已经凝固为回不去的永恒。
4、在《论语·乡d》里,孔子提出了系统的美食理论,总的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具体分解为“四项基本原则”:第“不时不食”。强调顺从自然,违反节令、违背自然法则的东西不吃,反季节蔬菜、瓜果不吃。第“割不正不食”。强调遵从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礼仪,违反礼仪道德,与自己身份不符的东西不吃。第“失饪不食”。烹调不得其法,没做熟或做坏的东西不吃。第“不得其酱不食”。搭配的酱料不对,也不吃。大厨用娇艳鲜嫩的香椿芽来做“香椿辣椒酱”,是地地道道的“失饪”。大将军不一定会打兔子枪,大厨师不一定会做疙瘩汤。这令我更加怀念起那些藏在香椿里的童年。
5、丝瓜的藤和根须越长越长,调皮地缠绕着竹竿向上爬。那根须多么像维吾尔族姑娘的缕缕卷发呀!那宽大的叶子多么像人的巴掌啊,它们挤挤挨挨的,铺满了整个瓜架,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凉棚。炎炎夏日,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片阴凉。
6、清明假期,偶然打开电视,却正好看见央视“健康之路”栏目在播“春季药膳”节目。一位胖胖的厨师正在大胆“创新”——他匪夷所思地把香椿芽与辣椒酱、杏鲍菇混在一起做“香椿辣椒酱”,周围一群不明真相的年轻人伸长了脖子围观叫好,简直令人无语。这是把凤凰杀了做大盘鸡,把十八少女浓妆艳抹成了广场舞大妈。大煞风景,莫此为甚。
7、它的食用方法十分简便,只须放入热滚水中稍稍一烫氽即捞起,拌食盐拌搓一下,即切成小段烧鸡蛋即可,更有食客直接咀嚼更为美妙!
8、门头沟著名的雁翅镇泗家水村香椿又熟了,小编这就带你去尝尝鲜
9、 汤面香气扑鼻,滋味浓郁醇厚,让人吃后回味无穷。
10、丝瓜花黄色的,像一个个小喇叭。花落了,丝瓜长出来了。那时的丝瓜又小又细,慢慢地长大了,有的又直又粗,有的弯弯的。风吹来时,左右摇摆很好看。成熟的丝瓜是淡绿色的,摘下去皮后可以红烧、清炒、还可以做汤,吃到嘴里感到细腻而柔软。自己种的丝瓜,吃到嘴里更是甜在心里。
11、通过这画面让大家知晓,世上万物万事都须极时把控使用,莫让美妙空流失。
12、 汤面的汤汁鲜美浓郁,配上细腻爽滑的面条,简直是美味的代名词。
13、香椿头本身是既有营养也有味道,而香椿是要有人管理,採摘,需要花气力、精力。上图这家院子里的主人已经不在乎香椿头的珍贵与希奇了,主人已无心采摘任其疯长了。据打听果不其然,这院子的男主人已在去年驾鹤西逝,永宿瑶池了,空剩孤寡老妪她已无力採摘,无心享用了。
14、于是,每到草长莺飞,万木吐翠的时节,我常常会忆起故乡,忆起故乡老屋北边的菜园子旁边,那几棵高大的香椿树。忆起春舞柳絮,燕子衔泥时,香椿树吐出的紫红色透着微绿的嫩嫩的芽儿来,一小簇一小簇地聚在尚还光秃的枝桠间,在清风微阳里招招摇摇,椿芽的香从风中缥缥缈缈地荡来漾去,诱惑着我们的味蕾。乡下,冬天的菜园子里,只有白菜,大萝卜,胡萝卜和甜菜(菠菜),吃了一冬寡水清汤的萝卜白菜我们,刚刚冒出的嫩嫩的椿芽,对蛰伏了一冬的味觉,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椿芽的香如春草一般在唇齿间恣肆蓬勃地蔓延。儿心母最知。母亲,知晓我们的谗,椿芽刚刚冒绿,母亲就从竹林里砍下一根长长的竹竿,把弯弯的镰刀绑在竿头,牵着我和弟弟的手,来到香椿树下,轻轻一勾,几簇嫩嫩的香椿芽忽忽悠悠地落到地上,我和弟弟飞快地跑过去,弯腰拾起,放进一个小竹篮里,还不断地催促娘,快点勾,多勾点。娘摇头吓唬我们:“不能勾太狠了,勾太狠,香椿树明年就不发芽子了。”为了年年都能吃到香椿芽,极不情愿地和娘一起端了盆,到水井边,用清亮亮的井水,将椿芽洗净。回到家,娘会把椿芽切得碎碎地,再从鸡窝里摸出两三个尚有余温的鸡蛋,烧了少许旺油,飞快地在锅里扒拉,只几分钟,一碗微带紫色的青绿和着鸡蛋的嫩黄,端上了桌,我和弟弟还没等母亲把碗放稳,手已经伸到了碗里。娘轻轻地拍一下我们的手背,佯装生气:“等会儿。”然后从锅里盛来两碗红薯米饭(一半红薯一半白米),让我和弟弟拌饭吃。吃了这顿想下顿,一春,娘总是会炒好几回。椿芽长得飞快,也就十几天吧,就长成了阔叶,不能再吃了。娘勾椿芽是很有分寸的,不能伤到香椿树。娘说,香椿树是为我种的。将来还有大用场。香椿树是极为护家保院的。它和人一样,喜欢凑热闹,喜欢近人情,喜欢炊烟袅袅。所以在我们乡下,家家宅院周围都有上那么五棵,高高大大地立在屋前房后。尤其有女儿的人家,会在女儿出生之后特意种上好几棵。香椿树一般生长得非常笔直,而且木质较硬,是打制家具的好材料。这五棵香椿树和女儿们一起成长,留着将来打制嫁妆,桌子,凳子,衣柜,梳妆台,都是香椿树的功劳。也只有清清白白风风光从家里嫁出去的女儿才会有香椿树打制的嫁妆。除了房前屋后,河岸沟渠处也生长着一些香椿树。房前屋后的香椿树是有约定俗成的主人的。乡下,虽不若城里用砖砌围墙以区分各自的领地,但是,沟沟坎坎是天然的分界线,坎上你家的,坎下我家的。哪怕是你家的竹子某春生发到坎下,都成了别人家的笋,你不能说是从你家竹林的根延伸过去的。可河岸沟渠上的香椿树是没有主人的,这便成了我们勾香椿芽的最好去处。背着小小的背篓,举着长长的绑着弯弯小镰刀的竹竿,到河岸渠边,一勾一簇一勾一簇,半天工夫就是半背篓,背回家去,让母亲用开水焯一下,再晾干,留着没有香椿芽的时候解谗。老屋坎下的二妹总和我一起去勾香椿芽。二妹的父母亲因为想要个男娃娃,一个接一个地生,连生七个,都是丫头。懒得取名,就按排行大妹,二妹,三妹,四妹地叫。二妹和我同龄,天天相邀着上学下学。二妹的父亲还算开明,虽然日子非常清苦,但七个丫头,个个都让上学堂读书。原则是:谁成绩好,就让谁上,只要有本事,能考学,家里卖锅卖瓦都盘。不过,二妹家有十来棵大大小小的香椿树,她爹早早放话:要读书的,香椿树没有她的份(也就是以后家里不拿嫁妆),给不读书的女儿们平均分配。二妹跟我说:谁稀罕香椿树,我要读大学。二妹很争气,可惜的是,小学毕业升学考试时,二妹忽然高烧,虽坚持考完了全部课程。但成绩很不理想,没有考上梦寐以求的县一中,进了镇中学。我上了县一中,寒暑假偶也和二妹见个面钻一个被窝说说女孩子家的悄悄话。但假期的时节不对,再没一起勾过香椿芽。后来,我转学到了姑姑家,和二妹分开了。临走,我们相约省城的师范大学。可惜,二妹求学途中与一同班男生相恋耽误了学业未能如愿进入大学校门。为了资助男孩完成学业,二妹舍己南下广东。可二妹南下广东后,中途回来去男生的大学看望他,这个男同学却又和班里的另一女生出双入对。二妹一气之下嫁给了男生大字不识的弟弟,出嫁时,没有和村里的其他姑娘一样,风风光光地嫁出去,更没有香椿树。而是,只男方家草草办了几桌酒席。新婚第二天,二妹就不辞而别,从此再没回过家。这本就是一场与青春有关的烟花。村里在广州打工回来的人说在广州见过她。广州,是个繁华的城市,更不可能有香椿树。香椿树,是女儿的根。现在的乡下,很多人女孩子都出外打工,广州,深圳,福建,浙江,北京,上海,在这些繁华的大城市里,不知道,有多少女儿会记得土家山寨里越来越寂寞的香椿树。 20025日晚
15、而且这尤物长在树上辦下一茬,再过十天,十二天第二拨,第三拨又会生窜出来,真是瓣得勤快长得欢,可持续到初夏,当然头茬的最好吃,以后就逐渐质量下降直至发苦发涩。
16、香椿嫩芽脆嫩甘美,风味爽口,堪称席上珍蔬,香椿入馔,更是能烹调多种特色菜肴,腌香椿拌炸酱面,香椿炒鸡蛋配啤酒,香椿拌爽口豆腐…各式各样的“香椿大军”涌上北京人的餐桌,要说最有特色的当属炸香椿鱼、香椿摊鸡蛋和香椿拌豆腐啦!
17、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更是食物链中物质交换的普通形式。人的烹饪,人的饮食,是在调整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最高原则应是道法自然,顺从本性。就像清代大美食家袁枚孜孜以求的美食理想——“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呈一味”。否则,厨师离开原材料的自然本味去做菜,美食家离开人性离开情感去谈美食,都太蠢了。
18、因为工作关系,这些年走南闯北,我吃过各种级别大厨烹制的多款香椿菜肴。烹者戴着高高的厨师帽,金杯银杯闪闪发光,他们挖空心思用尽奇技秘方,但没有一道菜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奶奶的“腌香椿”和老爹的“香椿鸡刨豆腐”面前,这些大厨师们的香椿菜都是浮云。庄周说,“有机事者必有机心”。他们烹饪时的“机心”太重了,他们的菜品离香椿的本味就太远了。
19、民间常言:春食香椿、不染杂病,香椿不仅是乔木佳蔬,而且还是一味良药。泗家水的红头香椿更是以味香浓郁、汁多鲜嫩、食后无渣的优良特质成为饭桌上营养丰富的“树上蔬菜”,据分析,每100克香椿头中,含蛋白质8克,钙143毫克,维生素C115毫克,胡萝卜素36毫克,铁5毫克,还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谓蔬菜中之佼佼者。
20、大千世界,芸芸蔬菜,尽是从草本植物中来,而香椿头它是从木本植物树上采摘而来的。它经从去年秋天寒冬里积聚的能量到春分前后就蓬勃生发了,它的体内有大量的蛋白质,胺基酸各类维生素,脆嫩爽口,舌齿留馨,是蔬菜类中的头牌花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