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狮子帽筒(精选55条)

2023-11-21 11:40:47

说说狮子帽筒

1、有几年,爸是把养了一年的肥猪,找人来家宰了,整整一头猪拿来过年。

2、饺子下锅,大哥和二哥,领着侄子,出去举行了仪式。现在供先人,供了妈的黑白照片了。

3、大哥做主厨,大嫂和姐姐帮厨,为了第二天的大餐,准备到深夜。

4、才子佳人,各个角色,穿着戏服,踩着高跷,用特有的小调,唱着剧情。唱罢一段,锣鼓铣子敲起,演员随着欢快的鼓点,锵锵嘁锵,舞动腰身,走步变换队形。尤其那个喜角,动作幅度夸张搞笑,成为全场的笑点担当。

5、我家南厢房的磨盘上,一个大铁盆里,冒尖的隔年菜冻得带着冰渣。

6、我仍然是那个全家话最多的人,全程撺掇四个大小伙子轮番给长辈们敬酒。

7、妈瞅着空就伏在那台“上工”牌缝纫机上,我趴在旁边玩弄她抛下的零星边角小料。

8、比如,大年初我们家庭决议:男人们在家做菜,女人们出去逛街。一改老胶东男人不下厨房的老传统。

9、麦粒在大盆里撇去麦糠,沉淀掉泥沙,搓洗几遍,捞出在笸箩筐里控水。待晾干,拿去石碾子上压成面。即便后来有了磨面机器,乡人也还是习惯管磨面粉叫去“压面”,盖因如此。

10、姐姐翻箱倒柜归置,我在旁边得以见到一些大于我年龄的未见之物,比如绣花褡裢,绣花的虎头帽。它们后来都无一幸免,被拆于我的好奇心。

11、妈和姐戏谑说是狠狠心买来奖励我的。村里为了鼓励教育,年底会在村广播里表彰成绩好的学生。就算我为家庭争了光,可我只是一名不谙功名而醉心于物质的小学生啊,怎敌得如此美衣鲜履的诱惑。还不到过年,三十都不到,返校的日子,我软磨硬泡,非要穿新衣服新鞋去学校。(说说狮子帽筒)。

12、我最喜欢蒸枣饽饽的时刻。胶东不产大枣,只有年底,妈才从集上买回一把,切成细条,在揉好的光滑面团上,挑起对称的几条面鼻梁,塞进一缕喜庆的嫣红。切剩下的枣核,带着一层甜蜜的枣肉,归坐在旁边眼巴巴的我。如果最后能剩下几颗完整的大枣,那简直就是珍馐一般。

13、哥哥们七手八脚爬上房顶扑打,忙着包饺子的妈也赶紧跑出来帮忙。这边火灭了,那边草垛上也着了。

14、    帽筒,俗称“官帽筒”,是清代官员在上朝之前休息时置放花翎顶戴用的。创制于嘉庆年间,在同治、光绪年间流行得到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也是女儿出嫁时的必备陪嫁品。

15、这些年,生活越来越方便,什么都可以买着吃,什么时候想买都可以,甚至年夜饭,很多人也不再自己忙活,改在饭店解决。大家都说年味越来越寡淡,传统在消减。

16、高8厘米,口径3米,底径15厘米,颈部和腹部饰祥云和蝙蝠图案。

17、空气里弥漫着毛发和肉皮烧焦的气味,成为过年的嗅觉记忆之一。

18、下一代都长大了,还添了大侄儿媳妇,人多,桌子有点小了,但是大家坚持不用分桌,挨挨挤挤,热热咯咯,吃吃喝喝。

19、妈说,我姥姥那个时候做的才多,常常吃到出正月,隔年菜都发酸了。姐姐说菜酸了怎么能吃,妈说东北的酸菜不就是这么发酵的吗。说酸溜溜的觉得滋味还正好呢。

20、黑灯瞎火,我摔了一跤,手中的惊天雷折了一下,我也不知道这一折会给大哥造成伤害。

21、再往下,扫炕席底的灰,换上新炕席。炕席是用南塂芦苇荡的芦子,剥皮,压扁,编成菱形图案。颜色金黄,零添加绿色纯天然,散发着秋天成熟芦苇的香气。席上铺炕被,和凤戏牡丹的新炕单。

22、   2月3日上午,在通辽市博物馆副馆长杨光艳的带领下,通辽市博物馆宣讲团成员走进通辽市西门街道团结社区,共同开展“文化浸润中国年”迎新春系列活动之你身边的博物馆——“云肩携祥瑞如意庆新年”主题社教活动,通辽市西门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子魁,西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冯浩,西门街道团结社区d支部书记王添娇等出席活动。

23、抽屉里能倒出长了绿锈的铜钱,还有我爸当民兵时候的子弹壳,甚至有那么一两颗实弹。我和二哥如获珍宝,讨论它们里面到底有没有火药,能不能爆炸。随后被爸一声喝止,乖乖放下。

24、爸喝白酒,我们喝一点老酒。老酒加了姜丝、红糖,在铝壶里烧得滚烫。

25、虽然一边敲下这些字,我又禁不住眼里眨巴水花。

26、三十早上,大嫂焖好了高粱米,大哥做了隔年菜。

27、过年的吃食,极尽一个家庭的最大能力,越宽裕越好。除了满足一家人的口腹之欲,也是为了庆岁祭祖感恩天地,为来日讨个好彩头。从这一点上来说,西方的感恩节,主题是一致的。

28、我们兄妹四个,则按着长辈们的辈分,挨家去拜年。从前屋大妈(大堂伯母)家开始,再去西街二妈(堂伯母)家,然后转回来去三大爷(三堂伯)家,最后是成家了的堂兄嫂家。

29、绘有一大一小的狮子,或者一个大狮子若干小狮子。那么太狮少保是什么样的意思呢?太师少保其实是古代的一个旧官职,以太狮为尊,下面又有三少,也就是少傅、少保、和少狮。那么它取的寓意是什么呢?以狮子来取谐音“师”,体现了传承和辅佐的意思,也就是大狮子带小狮子,老师带学生,寓意官路代代恒通,相互传承辅佐。狮子作为一个纹饰出现在瓷器上,相对来说比较晚了,明清时候大量使用。因为中国本土是不产狮子的,参阅资料狮子最早是从东汉时期才传入中国,到了明清才作为纹饰大量使用。

30、大年三十早上,妈早早起来,用早已泡好煮熟的排骨、豆腐、海带、豆芽、粉条,熬好一大锅隔年菜。

31、第二天大家串门,妈带回来这个故事,我们几个听了忍不住大笑。

32、月夜黑儿(大年三十晚上)供祖先和老天的斤把重的大圆饽饽,必得旺火匀烧,才能保证发起的效果。开锅多长时间后,需要转小火,只有经验丰富的主妇才能掌控得恰到好处。而不同的火力组合,可令主妇游刃有余。

33、高粱米是秋天就备下的,大米是早早用麦子换来的,还有包豆包用的红豆,包黏米角用的大黄米……

34、妈临终叮嘱姐姐:“没我了,你们每年也还聚。”

35、姐姐拗不过,禀告了妈,竟然破天荒被应允了,只是再三叮嘱我不要弄脏。我还清楚记得那天的行程,在去北学校的路上,我和小伙伴跑去拖拉机厂旁的小水库溜冰。

36、年三十桌上要有大鱼,过年要招待亲戚,大一点的盘鱼不能少;冻成冰方的鱿鱼、鮹是可以存下的;还有胶东人视为席上珍物的大蛹,温度低一点也还活着……

37、前者,成为每年渴望团圆的具象;后者,牵挂着每一个家人,不至于失散。

38、过年最重要的一盆菜是隔年菜,须得有干海带、黄豆芽和豆腐。泡好豆子,盆子用湿布盖好,放在炕头,生出豆芽;泡豆子,石磨磨浆,大锅熬煮,卤水点成脑,滤水压实,我妈会自己做筐豆腐。

39、晚上,包饺子,大嫂拿出一把调馅用的骨匙子,笑言:“这可是个传家宝。”那是当年爷爷用鹿的肋条骨做的,奶奶传给了妈,妈用了一辈子,传给了大嫂。

40、有一个纪年:辛X秋月制,这个字因为磨损看不清的原因,通过天干地支的一个大概推算,它可能是一个“未”字,也就是辛未年。辛未年通过推算是符合这个时代特征的年份,一个是1871年,同治十年,一个是1931年,民国二十年。这件帽筒可能是清晚期,也可能是民国时期。如果这个字更确定的话那就更准确一些。

41、到腊月二十三小年,孩子们都放假了,过“大年”的程序正式拉开。

42、高2厘米,口径2厘米,底径4厘米,腹部刻四只蝙蝠,间饰四个团寿纹。

43、各色馒头蒸好,放在南厢房的大笸箩里。一个正月,主妇就可以稍微松闲点儿,不用做蒸活了。

44、大年三十这顿团圆饭,就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家文化的精髓了吧。

45、邻近腊月门,找个晴朗的好天儿,妈找出直径一米多的条编大笸箩筐和条编的笊篱,洗刷干净,在院子里摆开淘麦子的架势。

46、有一年,大哥从烟台带回来一堆烟花,那是当时村里所没有过的。我还记得那些烟花的名字:惊天雷、钻天猴、天女撒花。

47、有几天,炕上就摊满了布料、竹尺、划粉和剪刀,屋里充斥着新衣料的味道。妈量好我们的尺寸,比量着旧衣服,想要什么款式自己心里出彩,自己裁剪,或者找人裁好回来自己缝。

48、而且,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

49、婚后得以见鲁西部产枣地区的枣馒头,大把的枣夹在面层里,其奢侈,令我惊叹。

50、“太师少保”,瓷器上常见的狮纹。主体图案为一大一小两只狮子,谐称“太师少保”,亦称“太师少师”。太师、少师、少保均为我国古代官名。古代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少”,三公中又以太师位最尊贵。因“狮”与“师”同音,以“太师少保”寓意官运亨通,有高位的象征,亦表示望子成龙,代代高官。“太师少保”这种通俗喜庆的纹饰,在清末到民国时瓷器上大量出现,深受人们喜爱,俗称“红狮子”纹饰。小到杯碟,大到帽筒、茶壶、花瓶,皆能见其身影。绘这种纹饰一般用红、绿、蓝、黑四种彩,以红彩最为广泛常见,黑彩的比较少见。

51、但是,只要对感情的传承还在延续,只要心存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改变的只是某些形式吧。

52、拖到快出正月才动笔回味这个最隆重喜庆的百节之首,不只不应景,还有烟花落寞、热闹已过之嫌。

53、我常常等不及到初三十就吵着要穿。姐姐得安抚半天,严格执行代管理职责,保证老妈的规矩能成方圆。

54、我倒是很惺惺,一叫就起,因为终于可以穿新衣服了,接下来还会收到各色糖块啊。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说说玛莎拉蒂(精选48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